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朱瑞萍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685-686,F0003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指标calretinin、vimentin、CK5/6、AE1/AE3、EMA、CEA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和25例肺腺癌中calretinin、vimentin、CK5/6、AE1/AE3、EMA、CEA的表达情况。结果calretinin、EMA、CEA、viment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皮瘤最敏感的抗体是vimentin和AE1/AE3,而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alretinin。在肺腺癌中,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AE1/AE3,其次是EMA、CEA,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EA。结论calretinin、vimentin、CEA一组抗体兼具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恶性间皮瘤和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抗体。  相似文献   

3.
免疫组织化学在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间质组织的肿瘤。根据国内资料统计 [1 ] 间皮瘤的发病率为0 .0 4 %。但近年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间皮的多潜能分化功能致使恶性间皮瘤的形态比较复杂 ,在光镜下与胸膜转移性腺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及其它梭形细胞肿瘤不易鉴别 ,给临床和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预后。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 ,已发现几种单克隆抗体在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一定价值。今就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胸膜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常用抗体Anti-CEA:CEA为癌胚抗原 ,是腺癌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型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弥漫型MPM,总结其组织病理学形态、间皮细胞相关抗体包括Calretinin(CR)、MC、CK5/6、D2-40、WT-1、CKAE1/AE3、Vimentin、CK7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收集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7例以及肺腺癌患者33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D141、WT1、calretinin、EMA、CK5/6、B72.3、Ber-EP4、AE1/AE3、CEA的表达依次为82.4%、58.8%、58.8%、58.8%、64.7%、0.0%、5.9%、82.4%、0.0%,与肺腺癌的3.0%、9.1%、0.0%、97.0%、9.1%、72.7%、63.6%、100.0%、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病变间Moc-31与HBME-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以calretinin、CD141、WT-1、CEA与B72.3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皮穿刺胸膜活检术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行胸膜检,特异性病理诊断14例,胸膜活检阳性率71.43%.结论 胸膜活检对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皮胸膜活检的阳性率可达71.4:3%,可作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章文华  周虹  李丹丹  孙丽娟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5,37(18):1501-1504,1509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具有细胞 异型性的胸腔积液标本共 112 例,每例均制备细胞涂片与细胞块切片行 HE 染色,再选用细胞角蛋白 7(CK7)、癌胚抗原(CEA)、甲状 腺转录因子 -1(TTF-1)、细胞角蛋白 5/6(CK5/6)、钙结合蛋白(CR)等 5 种免疫标记对细胞块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3 种检测方 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免疫标记诊断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结果 对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细胞涂片 HE 染 色仅 49.3%,细胞块切片 HE 染色为 6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达 95.9%。CK7、CEA、TTF-1 在肺腺癌中高表达,CK5/6、CR 在 间皮病变中高表达。TTF-1、CK7、CEA 三者中任意两者(+)且 CK5/6 或 CR(-)对肺腺癌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6.8%。 CK5/6 或 CR(+)且 CK7、CEA、TTF-1 三者中任意两者(-)对间皮病变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8.6%。 结论 细胞块切 片免疫组化染色与细胞涂片 HE 染色相比可明显提高胸腔积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选择特异性免疫标记并将其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标 记的互补与反证作用可有效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膜活检组织免疫组化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2011年~2014年内科胸腔镜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4例,分析了活检组织免疫组化中 CK7、TTF-1、CK5/6、Ki67和 P53的表达,对比了原发肺腺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的胸膜活检组织中,上述因子的表达。结果:肺腺癌为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病因,占79.8%;肺腺癌患者中,CK7、TTF-1和 Ki67在胸膜活检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9.2%,79.7%和85.1%,特异性分别为35.0%,80.0%和25.0%;CK5/6和 P53阳性率分别为17.6%和48.6%,特异性分别为65.0%和80.0%,其中 CK7、TTF-1和 P5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结论:CK7、TTF-1和 P53对于恶性胸腔积液中肺腺癌的诊断较有意义,而 CK5/6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1.
刘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29-830
目的分析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提高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患者的CT征象。结果 28例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良性9例,恶性19例。28例病例CT表现均有广泛胸膜增厚和增强结节,25例合并叶间裂增厚,17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胸膜收缩、胸廓塌陷,4例胸壁侵犯,1例心包转移,5例肋骨转移,3例胸膜钙化。结论 CT在胸膜间皮瘤的定性诊断及确诊病变范围、形态及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及侵犯程度上有很大的价值,但本病的最终确诊仍需要病理学的证实。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胸膜间皮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洪霞  邹玉凤 《吉林医学》2010,(34):6194-6195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咳嗽;CT及X线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不规则增厚、胸膜结节,其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胸膜活检。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以胸痛、呼吸困难、咳嗽为主要症状,胸膜活检为主要确诊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70年1月至2000年6月间收治的4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有石棉接触史,6例病人出现远处转移,转移的部位分别为肺、腹膜后、腋下。13例病人行B超引导下胸膜穿刺活检。4例病人接受放射治疗。结论:从本组病例不能看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同石棉接触之间的联系。B超引导下胸膜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可达。70%,可作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出现转移的病人预后极差。放疗有助于延长提高病人的生存期,但因病例较少尚需做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膜间皮瘤CT影像形成的病理基础以及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CT影像与病理对照的方法 ,对 18例胸膜间皮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胸膜间皮瘤 8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 10例。结果 :发生在右侧胸腔 10例 ,左侧胸腔 8例。 6例胸膜上有明显的孤立性结节 ,为良性胸膜间皮瘤。 3例胸膜上有多发结节并有局限性胸膜增厚 ,其中 1例为恶性 ,2例为良性。 9例胸膜上有散在的形态不规则结节 ,均伴有恶性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 ,均为恶性。恶性胸膜间皮瘤较良性胸膜间皮瘤强化明显。结论 :CT在胸膜间皮瘤的定性诊断及确定病变的范围、形态以及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莘 《吉林医学》2011,(2):217-217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行胸腔镜检查者全部确诊,12例行免疫组化染色病例中Calretinin阳性11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程度高,易误诊,应胸腔镜下尽早取活检,除常规HE染色外,在免疫组化染色,特别是Calretinin帮助下可尽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恶性胸膜间皮瘤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4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64.3%),咳嗽(81%),呼吸困难(73.8%)等,均无明显石棉接触史。胸液均为渗出液,胸液腺苷脱氨酶(ADA):平均14.4U/L,胸液癌胚抗原(CEA):平均1.15ng/ml,癌抗原125(CA125):平均1 114.6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平均116.4ng/ml。胸部影像学示42例均有胸腔积液,其中大量积液17例(40.5%),胸膜增厚31例(73.8%),胸膜结节或肿块影10例(23.8%),胸壁侵犯肋骨破坏2例(4.8%)。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7例(16.6%),胸膜活检14次(33.3%),外科胸腔镜检查7例(16.7%),开胸手术活检13例(31%)。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胸液肿瘤标志物CA125及CYFRA21-1均明显升高,胸部CT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经皮肺穿刺及胸膜活检是确定病理诊断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胸膜间皮瘤X线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 多年来收集15例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汇总.结果 已证实的15例胸膜间皮瘤病例,良性3例,恶性12例,恶性者合并多量胸腔积液,抽液注气呈现"水落石出"特征;恶性者预后差.结论 X线检查仍是早期有效的检查与诊断方法;更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8.
CT及PET/CT在诊断胸膜间皮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膜间皮瘤的螺旋CT征象特点,并探讨PET/CT对胸膜间皮瘤影像学诊断的辅助补充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06年6月间经组织细胞学证实的23例胸膜间皮瘤患者螺旋CT及7例患者的PET/CT检查征象。结果:23例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良性7例,恶性16例。局限性结节样胸膜增厚9例,良性7例,恶性2例;14例弥漫性胸膜增厚均为恶性。应用PET/CT检查的7例患者中,排除手术可行性5例。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胸膜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而PET/CT可更好地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对恶性病例的分期更准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及34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结核性脓胸患者CT表现胸膜增厚类型、胸廓体积缩小情况差异显著(P〈0.05);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肺内、胸壁受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膜增厚情况、患侧胸廓体积缩小可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