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但有50%的HCV感染者无明显受血史,表明HCV有其他传播途径。我们于1993年3月至1995年6月对8046例孕妇及其所分娩的4287例婴儿进行了HCV母婴传播的研究,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  相似文献   

2.
Li J  Zhu Y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9):569-570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据国外报道,90%以上的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1]。欧美和日本的志愿献血员中抗HCV阳性率约为0.23%~1.20%,除了输血、血制品、凝血因子外,吸毒(静脉或皮下注射)、性混乱、肾透析与医源性接触都是高...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合并丙型肝炎发病率逐渐升高 ,大约 1%孕妇合并有慢性丙肝 ,4 %~ 7%可能引起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的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程长 ,易慢性化 ,慢性率高达 5 0 %以上 ,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危害极大。HCV主要通过输血、输血制品及母婴垂直传播 ,随供血者筛查计划的实施 ,与输血及血制品相关的HCV感染已经下降 ,HCV的母婴传播即HCV在围产期经孕产妇传播给胎儿和新生儿的危险性逐渐增加 ,严重影响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及儿童的健康。一、丙型肝炎概况丙型肝炎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 ,属披…  相似文献   

4.
丙型庚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丙型、庚型肝炎病毒(HCV、HGV)母婴传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第三代ELISA法检测HCV—Ab、HGV—Ab,FQ—PCR方法检测HCV—RNA、HGV—RNA。结果 2052例普通孕妇检测抗HCV阳性22例,阳性率1.07%,其中16例HCVRNA阳性母亲所生16例婴儿有3例HCVRNA阳性,母婴传播率为18.75%。318例普通孕妇检测抗HGV阳性8例,阳性率2.52%,其中4例HGVRNA阳性母亲所生4例婴儿1例HGVRNA阳性。结论 阴道分娩过程感染可能是HCV、HGV母婴传播主要途径,孕妇临产时创旧升高是孕妇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DV)经宫内传播的可能性。方法以酶联免疫法及32P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检测妊娠中期HBsAg阳性的产妇血及新生儿脐血的HDV标志物(HDVM)。结果40例母血中,有8例检出至少一项HDVM,HDV感染检出率为20%。5例HDVRNA阳性的孕妇血清中,1例抗-HDIgM亦阳性,另2例抗-HDIgG阳性。4O例新生儿脐血中,5例HDVM阳性。HDV感染率为12.5%。在3例HDVRNA阳性的脐血标本中,1例抗-HDIgM阳性,另1例抗-HDIgG阳性。本组检出的5例HDV感染的新生儿中,有3例母儿血清的HDVM均阳性。另2例脐血HDVM阳性新生儿的母亲HDVM为阴性。结论HDV存在宫内传播,其途径可能为经胎盘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的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第3代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506例孕妇血清HCV抗体(抗HCV),其中878例检测HGV抗体(抗HGV),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孕妇血清HCV RNA、HGV RNA。结果 HCV RNA和HGV RNA均阳性孕妇10例,其所分娩的11例新生儿中,HCV RNA阳性2例、HGV RNA阳性2例;阴道分娩3例、急诊剖宫产分娩1例。母乳喂养4例,孕妇临产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3例。结论 孕妇HCV和HGV混合感染并不增加母婴传播率。阴道分娩、孕妇临产前ALT升高及母乳喂养是HCV、HGV混合感染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有了RT-PCR技术,能够检测出HCV-RNA,研究HCV的母婴感染成为可能。国内外文献报道HCV母婴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极大,本文介绍自己的资料,探讨HCV、HIV双重感染及其母婴感染率,并对HCV阳性孕期的管理以及可否哺乳等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体外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丙型肝炎病毒 (HCV)主要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已有研究证实 ,HCV存在母婴传播[1 4 ] ,其传播的途径可能为宫内传播、出生时传播和出生后的母乳、唾液传播。目前 ,关于HCV母婴传播的机制尚不清楚 ,宫内感染可能是HCV母婴传播的主要机制之一[2 ] 。本研究采用HCVRNA阳性血清 ,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滋养层细胞感染HCV后的超微结构改变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分离滋养层细胞所用组织为本院妇产科正常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无菌胎盘组织。2 .方法 :(1)主要试剂 :Perc…  相似文献   

9.
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李春洪王延民乐杰丙型肝炎病毒(HCV)可由母婴垂直传播,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于1993年3月至10月间,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中HC...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i G  Wang S  Feng L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0):588-590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宫内传播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64 例HCV或HCVRNA任意一项阳性孕妇所分娩的65 例新生儿脐静脉血抗HCV及HCVRNA;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HCV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分析。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孕妇为病例组,未发生新生儿HCV宫内感染的孕妇为对照组。结果 64 例抗HCV或HCVRNA任意一项阳性孕妇(病例组,42 例) 所分娩的新生儿中,HCV感染率为66.15% (43/65) ,其中,32 例HCVRNA阳性孕妇所分娩的33 例新生儿均感染HCV。分娩的新生儿未感染HCV的孕妇22 例(对照组) 。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有输血史与转氨酶异常为新生儿HCV 感染的危险因素,估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17.15 和2.60。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抗HCV或HCVRNA任意一项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HCV感染率较高,有输血史和丙型肝炎病史者,发生宫内传播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孕妇的羊水中HCV RNA,探讨HCV母婴传播的途径及HCV基因型。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和羊水中的HCV RNA。对34例(研究组)血清HCV RNA阳性标本采用酶切分型法检测,依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图谱判断HCV基因型。另选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和羊水作为对照。结果 在研究组孕妇羊水中仅有2例(5.95)检测出HCV RNA,病毒滴度分别为10^5、10^6拷贝/ml;对照组孕妇血清和羊水标本中均未检测出HCV RNA。研究组孕妇血清中HCV RNA阳性标本HCV基因分型为:Ⅱ型27例(79.4%),Ⅲ型5例(14.7%),Ⅱ/Ⅲ型混合型2例(5.9%)。结论 HCV感染孕妇的羊水中HCV RNA阳性率极低,提示羊水不是HC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HCV感染孕妇的HCV RNA基因型以Ⅱ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孕妇的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及母婴垂直传播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广州市妊娠妇女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和TTV透过胎盘屏障进行入胎儿体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套式PCR对252例广州市发及其新生铁配对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扩增。结果 39例孕妇血清和4例新生儿脐血清检测出TTVDNA,孕母TTV感染率为15.5%,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0.2%。结论 妊娠妇女存在下TTV感染且可经胎盘传递给胎儿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在体外条件下,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能否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胎盘滋养细胞的感染。方法将胎盘滋养细胞传至6孔板中,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在37℃、5%CO2孵箱中培养。细胞传入24h后进行HBV感染阻断实验。实验分为A组:2%DMEM3ml+HBV阳性血清0·5ml;B组:2%DMEM3ml+HBV阳性血清0·5ml(HBV阳性血清加入前,先与80U的HBIG在37℃条件下孵育30min)。C组:2%DMEM3ml+HBV阳性血清0·5ml(HBV阳性血清加入前,先与40U的HBIG在37℃条件下孵育30min);D组:2%DMEM3ml与40U的HBIG在37℃条件下孵育30min后+HBV阳性血清0·5ml;E组:2%DMEM3ml+40U的HBIG;F组:2%DMEM3ml+HBV阴性血清0·5ml。24h后,移去各孔中的培养液后,用0·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彻底清洗各细胞培养孔,2%DMEM4ml继续培养,每隔12h(12~84h)收集各细胞培养孔中的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sAg水平[以吸光度(A)值表示],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DNA。结果PBS清洗前A、B、C、D、E、F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BsAg水平分别为2·697、0·040、0·102、0·198、0·036、0·040;A、B、C、D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DNA为阳性,E、F组HBVDNA为阴性。A、B、C、D、E、F组培养12~84h上清液中HBsAg水平均值分别为1·550±0·270、0·032±0·016、0·100±0·087、0·052±0·044、0·034±0·020、0·034±0·022;A组HBsAg水平与B、C、D、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h的细胞培养上清液,A组HBVDNA阳性;B、C、D、E、F组HBVDNA阴性。结论体外实验研究表明,HBIG可以有效阻断HBV对胎盘滋养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输血传播病毒母婴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孕产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率及其在母婴间的传播途径。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检测60例健康孕产妇(观察组)静脉血TTV,并对TTV阳性产妇的乳汁及其新生儿脐血进行检测。并以251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TTV感染情况作对照。结果 观察组TTV感染率为28.33%,对照组TTV感染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TTV阳性产妇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替比夫定阻断妊娠中晚期胎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确诊为合并慢性乙肝的妊娠中晚期患者134例,基于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48例)。妊娠22-32周,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足月分娩时均抽取脐带血检测乙肝全项,24 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乙肝疫苗10μg及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同时序贯给予乙肝疫苗免疫。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年龄、孕周、HBV拷贝数、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替比夫定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分娩时HBV拷贝数下降,肝功能好转,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均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血HB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新生儿肝功能均正常(P〉0.05)。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1年后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CMH=0.067 8,P=0.794 5)。结论:口服替比夫定阻断乙肝宫内感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Hepatitis C is a slowly progressive disease with significant long-term sequelae including cirrhosis, liver failur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any women of childbearing years are infected with this virus and are at risk of transmitting it to their offspring. Despite this, there are many unanswered questions about hepatitis C and pregnancy including who to screen,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how these women should be managed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options available to them after delivery.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Yue YF  Jiang H  Shi L  Li LF  Xi BS  Yu YL  Chen GF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24-22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机理。方法 应用PCR技术检测 5 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脐血清中HBVDNA(研究组 ) ,1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 )阴性的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法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HBs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的阳性率。 结果  ( 1)研究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4 7 5 % ( 2 8/ 5 9)、5 2 5 % ( 31/5 9)、4 5 8% ( 2 7/ 5 9) ;对照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清中均未检出HBVDNA。 ( 2 )研究组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及HBcAg的阳性率 ,呈现出由蜕膜细胞 ( 76 3%及 5 9 3% )、滋养层细胞 ( 72 9%及 5 5 9% )、绒毛间质细胞 ( 6 2 7%及 5 0 8% )至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5 2 5 %及 4 4 1% )依次递减的趋势 ;但其中有 4例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及HBcAg的分布与上述特点相反。研究组孕妇有 32例羊膜细胞中检出HBsAg及HBcAg。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HBsAg及HBcAg检出率为零。结论 孕妇血中HBV主要是通过感染胎盘导致胎儿感染 ;但也可能存在胎盘以外的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