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黄体生成激素(LH)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受体(LH-CG)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对4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LH-CG受体蛋白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受体蛋白表达的部位。结果:40例中,LH-CG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5%(29/40),其中Ⅰ、Ⅱ期患者高于Ⅲ、Ⅳ期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分化癌的受体含量约为低分化癌的2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H-CG受体蛋白高表达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94%和67.15%,低表达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均为33.4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LH受体高表达者,预后较低表达者好。  相似文献   

2.
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近20余年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有无改善,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70年至199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0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病例进行分析,按患者的初治时间分为两组,1980年1月以前的56例为第1组,之后的84例为第2组,计算两组的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用SPSS及SURVCALC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及COX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的病理资料无差异,但第2组得到了更积极的化疗。总的1年、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2%、32.1%和8.5%,第1组分别为42.3%、29.6%和4.5%,第2组分别为69.3%、36.2%和11.2%,第2组预后好于第1组(P<0.05)。临床分期晚、分化差、残余瘤直径>2cm者预后差。联合化疗≥4个疗程者预后改善,≥6个疗程者又较≥4个疗程者预后好。结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近10余年来有所改善,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彻底性及行至少6个疗程的联合化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促性腺激素对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对人卵巢上皮性癌AO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方法和细胞核分裂相计数,检测与FSH、LH(最终浓度分别为2U/L、2.5U/L,各3份样本)共同培育48小时后的人卵巢上皮性癌AO细胞。结果:FSH可促进癌细胞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增加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光镜下可见,与FSH与LH共同培育后癌细胞分裂相增加(分别增加35%及16%)。结论:FSH、LH可促进卵巢上皮性癌AO细胞的增殖,其中以FSH作用较强。在卵巢上皮性癌发展过程中,促性腺激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病人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70例卵巢上皮性癌手术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进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I-Ⅱ期卵巢上皮性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1.2%。Ⅲ-Ⅳ期阳性率为46.3%,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随着卵巢上皮性癌病理学分级的增高,nm23-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下降,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在生存期大于或等于3年及小于3年间差异具有极其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测定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对判断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崔金全  郭燕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12):742-745,I046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黄体生成激素(LH)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受体(LH-CG)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对40例卵巢上皮性细胞组织LH-CG受体蛋白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受体蛋白表达的部位。结果:40例中LH-CG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5%(29/40),其中I,II期患者高于Ⅲ,Ⅳ期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分化癌  相似文献   

6.
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综合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Huang X  Cai S  Fan J  Li Z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5):291-293
目的: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综合治疗进行研究,并对其预后因素加以分析,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53例(研究组),给予综合治疗即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和免疫支持治疗,另选择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收治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318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常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结果:研究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90.6%,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5.3%(P<0.01),研究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7.7%,89.1%,8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44.1%,29.8%(P<0.01),研究组的1,2,3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92.6%,70%,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37.8%,28.6%(P<0.01),研究组1,2年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7.5%,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62.2%(P<0.01),和预后有关的因素有年龄,首治医院,手术病理分期,腹水,病理分化程度,术前化疗,术后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和无癌生存相关的预后因素是首治医院,卵巢侵犯程度,残留癌直径大小和术后腹腔化疗,结论:通过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和免疫支持治疗可提高疗效,明显降低了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1,2年复发率,提高了晚期上皮性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卵巢上皮性癌155例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70年1月至199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55例卵巢上皮性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诊断并按FIG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42例行2次手术,4例行3次手术。除6例外,余149例均于手术后行化疗,32例于第2次术后再次行化疗,9例因复发再次化疗。结果:2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2.4%、87.0%、70.6%;Ⅱ期91.9%、63.6%、47.8%;Ⅲ期59.9%、38.2%、19.2%;Ⅳ期25.0%、25.0%、0.0%(P<0.001)。6例未化疗者均在术后2年内死亡。结果表明,预后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残留癌灶大小有关。5年生存率中,Ⅰ期为87.0%和Ⅲ期为38.2%(P<0.001);G1的5年生存率为95.9%,G3为11.8%(P<0.001);无残留癌灶者为97.6%,残留癌灶>2cm者为21.2%(P<0.001)。结论:在卵巢上皮性癌初次手术时残留癌灶<2cm,并于术后尽早开始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型(GST-π)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在性耐药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份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和10份正常卵巢组织中GST-π的表达,结合肿瘤细胞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患者2a随访结果。结果:1.45份卵巢恶性肿瘤组织GST-π阳性表达率为100%,10份正常卵巢组织仅2份呈弱阳性。2.18份卵巢恶性肿瘤组织GST-π染色程度(+)、()、()三组之间阿霉素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组抑制率明显低于(+)组(P<0.05)。其余5种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3.28例Ⅲ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2a存活率为39.3%,存活时间≥2a和<2a两组GST-π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者染色程度明显弱于后者。结论:GST-π表达在卵巢恶性肿瘤对阿霉素内在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而与顺铂、卡铂、5-FU、更生霉素、长春新碱内在性耐药无关。GST-π表达高提示卵巢癌患者预后差,可供临床评价患者预后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4个家系8例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HOCS),探讨其临床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依据详尽的家谱分析,参照Lynch等人提出的标准诊断HOCS8例,分析HOCS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对策。结果:HOCS家系的女性卵巢癌的发病机率为20%,明显高于散发性卵巢癌家系的妇女(P<0.05)。HOCS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平均41岁。组织学类型以浆液性乳头状癌为主,但预后较好。结论:HOCS家系的妇女是患卵巢癌的高危人群,对于她们应定期进行卵巢癌的筛查和咨询。对年龄大于40岁且已建立家庭或既往曾患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的HOCS家系妇女,可考虑行预防性卵巢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正常大小的 性卵巢上皮性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1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占80%;以腹胀、食欲差为首发症状,占90%;就诊晚,易误诊,误诊率40%;卵巢均正常大小,盆腹腔有广泛种植,局部聚集成块,占70%;术后残留灶直径〈2.0mc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术后残留灶直径≥6个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疗程数〈6个者(P〈0.05)。本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