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含铜宫内节育器对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含铜宫内节育器(IUD)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法检出女性患者宫颈CT阳性病例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为置IUD组,放置母体乐375或含铜表面积为200mm2的金属圆环;26例为药物治疗组,用阿奇霉素或强力霉素治疗;14例未经特殊处理为对照组;以后每月用PCR法复查一次CT,共4月。结果:放置含铜IUD者CT转阴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含铜IUD组CT转阴率与药物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母体乐375或OCu200IUD的妇女CT转阴率分别与药物治疗组相似(P>0.05);药物治疗组CT转阴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含铜IUD对生殖道CT感染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54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及54例正常孕妇人工流产之绒毛组织,用PCR技术对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并对绒毛UU-DNA阳性者用同法行血UU-DNA及CT-DNA检测。结果:稽留流产组绒毛UU-DNA阳性率55.6%(30/54),CT-DNA阳性率37.4%(20/54),人工流产组绒毛UU-DNA阳性率为11%(6/54),CT-DNA阳性率9.3%(5/54)。两组比较,UU-DNA阳性率和CT-DNA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绒毛UU-DNA阳性者血UU-DNA阳性率为8.3%(3/36)。绒毛CT-DNA阳性者血CT-DNA阳性率为4%(1/25)。结论:UU感染或CT感染或UU与CT同时感染与稽留流产密切相关,是稽留流产综合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引起不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探索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生育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和分离培养法,对1198例不育患者(不育组)及167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CT和UU检测。结果:不育组和对照组CT阳性率分别为25.5%和6.6%,UU阳性率分别为35.9%和15.6%。两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经治疗后CT和UU转为阴性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未转为阴性者(P<0.01)。结论:CT和UU的生殖道感染是造成不育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40例自然流产(自然流产组)及人工流产和正常妊娠中期妇女40例(对照组)的流产胚胎组织及宫颈粘液,进行解脲支原体分离培养。结果:自然流产组解脲支原体分离阳性率为55.0%,对照组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随着自然流产次数增加,解脲支原体阳性率有增高的趋势(P<0.05)。提示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与部分自然流产关系密切,可作为确定自然流产病因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20对自然流产夫妇(流产组)和10对已生育正常胎儿并无自然流产史的夫妇(对照组)的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Cd)进行分析。结果:Cd消失频率,流产组和对照组分别平均为0.36±0.15/细胞和0.22±0.13/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小Cd频率,流产组和对照组分别平均为0.34±0.14/细胞和0.39±0.28/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着丝粒点-核仁组织者区(Cd-NOR)融合频率,流产组和对照组分别平均为0.31±0.20/细胞和0.20±0.19/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自然流产夫妇Cd消失和Cd-NOR融合频率增高,可能是造成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对自然流产夫妇的Cd频率进行检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输卵管妊娠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CT-DNA)方法,检测57例输卵管妊娠之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及胚胎组织中的CT,同时取同期因卵巢囊肿行附件切除或输卵管结扎病例32例作为对照Ⅰ组,取正常早孕妇女29例作为对照组Ⅱ组。结果: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CT阳性检出率为40.4%,高于对照组Ⅰ组的12.5%和对照Ⅱ组17.2%(P<0.05);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组织CT阳性检出率为24.6%,高于对照Ⅰ组的6.3%(P<0.05);输卵管妊娠组胚胎组织CT阳性检出率为26.3%,高于对照组Ⅱ组的6.9%(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妊娠患者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检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组)的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盆腔液中CTDNA及UUDNA,同时选择28例输卵管结扎妇女(输卵管结扎组)和40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作为对照。结果: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CTDNA和UU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1%和55.9%,高于输卵管结扎组和正常早孕组(P<0.05);输卵管妊娠组患者的输卵管组织CTDNA阳性检出率为26.5%,高于输卵管结扎组(P<0.05);输卵管妊娠组与输卵管结扎组输卵管组织UUDNA及盆腔液CTDNA和UUD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CT和UU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 和沙眼衣原体(CT) 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30 例早产胎膜早破(PPROM) 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 和CT检测,并对分娩后的胎盘和胎膜分别进行UU 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分别选择30 例足月胎膜早破(PROM)和40 例正常孕妇作对照。 结果 PPROM 孕妇宫颈分泌物UU 阳性率(77 %) 明显高于PROM(43 %)(P< 0.05) 和正常组(30 %)( P< 0.01) ;CT 阳性率(53 %) 高于PROM(23 % )( P<0.05)和正常组(10 %)( P<0 .01);UU 和CT 同时感染的阳性率(43 % )高于PROM(13 % )(P< 0.05)及正常组(0 %)(P<0 .01)。胎盘UU 检出率在中、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中明显增高(71 %)(P<0 .01) 。结论 PPROM 的发生与UU 和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流产孕妇下生殖道分泌物和流产胚胎组织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DNA,用酶标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流产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结果提示 CT、UU宫内感染的流产孕妇在流产前血清TNFα水平比正常同孕期孕妇明显升高,也显著高于自身流产后该水平(P<0. 001)。下生殖道CT,UU感染的先兆流产患者应用红霉素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CT,UU阴转,患者保胎成功。结果表明CT,UU宫内感染可能是引起孕妇流产前血清TNFα水平异常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时胎盘病理改变与母血及脐血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11月~1998年10月38例妊娠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组)及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分娩后的胎盘及胎儿附属物进行分析。用隔还原显色法测定母血及脐血NO水平。结果IUGR组中26例有胎盘、脐带病理改变(68.42%)。主要表现为绒毛发育迟缓及绒毛炎;对照组中5例有胎盘病理改变(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IUGR组中母血及脐血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IUGR组中26例胎盘病理改变明显,其母血及脐血NO水平低于胎盘无明显病理改变者(P<0.05,P<0.05);两组脐血NO水平均高于母血NO水平(P<0.01,P<0.05),两组脐血与母血NO水平均有相关性(r=0.5475,r=0.8506);脐血NO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在IUGR组未发现明显相关性(r=0.2838)。结论IUGR时,胎盘发生明显病理变化,导致母血及脐血中NO的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1.
衣原体支原体弓形虫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衣原体,支原体、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对流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对82例自然流产患者和50例人工流产和引产孕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UU、TOX、HCMV检测。结论CT、UU、TOX、HCMV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感染源,其中CT、UU是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率,分析UU的易感因素。方法:对161例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宫颈管分泌物UU、CT,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UU的易感因素。结果:161例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UU、CT阳性率分别为73.9%、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U的易感因素为:CT阳性(OR=6.393,95%CI2.052~19.916);无避孕或非屏障避孕(OR=5.091,95%CI1.863~15.071);重复流产(OR=3.768,95%CI1.544~14.720)。结论: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UU、CT检出率较以往报道正常体检人群检出率偏高,UU感染与CT阳性、无避孕或非屏障避孕及重复流产有关,有必要在人工流产前进行常规检查,以进行相应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盆腔粘连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感染与盆腔粘连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并试图找到预防和降低盆腔粘连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金标免疫斑点法 ,将 5 0例妇科既往无盆腔手术史 ,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中有盆腔粘连患者作为盆腔粘连组 (观察组 ) ,4 0例同期妇科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中无盆腔粘连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宫颈分泌物和手术标本中的CTDNA、UUDNA ,以及两组患者血清中抗CT和UU抗体。结果 观察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32 %和 4 0 % ;血清CT和UU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4%和 4 8% ;手术标本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2 6 %和 30 %。对照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7 5 %和 1% ;血清CT和UU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5 %和 10 2 5 % ;手术标本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2 5 %和 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盆腔粘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妊娠发生的关系以及夫妻双方接受敏感抗生素治疗CT、UU感染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方法 (1)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135例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研究组)和68例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行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2)对有生育要求的65例CT、UU阳性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成夫妻双方同时接受敏感抗生素治疗的治疗组35例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的预防组3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当天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前者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对夫妻双方进行规范治疗,后者手术24h后不再使用抗生素。3个月后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 (1)研究组CT、UU、CT+UU混合感染、淋病奈瑟菌(NG)检出率分别为19.3%(26/135)、40.7%(55/135)、8.9%(12/135)、3.7%(5/135);对照组CT、UU、CT+UU混合感染、NG的检出率分别为4.4%(3/68)、17.6%(12/68)、0(0/68)、、0(0/68)。两组CT、UU、CT+UU混合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HSG显示敏感抗生素治疗组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31例(88.6%),阻塞或通而不畅4例(11.4%);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组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20例(66.7%),阻塞或通而不畅10例(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CT和UU为主的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有关;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CT和UU阳性的夫妻加强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术后3个月的输卵管复通率及减少输卵管妊娠的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与血清沙眼衣原体(CT)-IgG、解脲支原体(UU)-IgG、人巨细胞病毒(HCMV)-Ig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的输卵管妊娠患者90例作观察组,同时期随机选择宫内早孕者90例作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CT-IgG、UU-IgG、HCMV-IgG,采用PCR试剂盒测定CT-DNA,采用培养法测定UU。结果输卵管妊娠组血清CT-IgG、UU-IgG单独或复合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卵管妊娠组血清CT-IgG、UU-IgG单独或复合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CT-DNA、UU培养单独或复合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卵管妊娠组与正常早孕组HCMV-IgG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T、UU二种病原体既往感染状态与输卵管妊娠有相关性。HCMV既往感染与输卵管妊娠无相关性。血清CT-IgG、UU-IgG作为既往感染的检测指标,结合CT-DNA、UU培养阳件结果.可作为输卵管妊娠发牛的可能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输卵管阻塞患者宫颈和输卵管衣原体、支原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输卵管阻塞患者输卵管分泌物衣原体(CT)、支原体(UU)阳性率。方法39例经腹腔镜诊断为输卵管阻塞、要求行输卵管再通手术患者为实验组,26例因其他病因行手术治疗、输卵管正常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分泌物CT和UU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宫颈分泌物CT、UU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5.9%(14/39)、38.5% (15/39),输卵管分泌物的CT、UU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5.6%(10/39)、5.1%(2/39);与对照组比较,宫颈分泌物CT、UU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输卵管分泌物CT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CT阳性检出率高于UU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39例术中输卵管不同程度增粗、管壁增厚,其中19条输卵管管壁增厚,僵硬,管壁纤维化,管腔消失。结论 宫颈和输卵管是CT、UU感染的好发部位,CT、UU能损害输卵管粘膜,造成输卵管阻塞,引起输卵管性不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不孕妇女和自然流产患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23例生殖门诊不孕妇女和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CT DNA和UU DNA,同时选择50例正常早孕妇女宫颈分泌物作为对照。结果:原发不孕组妇女宫颈分泌物CT DNA和UU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0%(平均拷贝数为:2.18X105/mL)和26.7%(平均拷贝数5.3 X105/mL),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继发性不孕组CT和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8%(平均拷贝数为:1.42X105/mL)和34.4%(平均拷贝数为2.77X105/mL),与正常早孕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习惯性流产组CT和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9%(平均拷贝数为:0.53X105/mL)和21.4%(平均拷贝数为:1.5 X105/mL)与正常早孕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定量PCR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不孕妇女CT和UU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