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考察三七乳膏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的体外透皮能力。方法:优选梯度洗脱及检测条件,采用Franz透皮扩散仪进行三七乳膏的裸鼠体外透皮实验,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的累积透皮量。结果:建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的高效液相同步检测方法,体外透皮吸收符合零级速率特征。结论:本研究为三七乳膏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缓释辅料对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Rb1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考察由HPMC和EC 2种缓释辅料 ,不同黏度规格的EC ,以及EC的不同用量制成的缓释骨架片 ,测定人参皂苷Rg1,Rb1在这些缓释片中的释放度。结果 :缓释辅料的种类 ,规格及用量均影响人参皂苷Rg1,Rb1的释药特性 ,在各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Rb1间的释药行为也存在差异。结论 :中药有效部位缓释制剂研究中应当重视有效成分间释药特性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三七提取液中皂苷类成分的热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三七水煎液中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的热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2 min,19%A;12~60 min,19%~36%A),检测波长203 nm。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温度和加热时间对三七水煎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中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水煎液中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在不同温度下加热12 h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随温度的增高转化速率增大,于100℃时分别约降至初始含量的30%,50%,30%;混合对照品溶液中3种皂苷类成分则几乎不发生转化。结论:三七水煎液中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变化主要不是温度引起的,而可能是三七内部特殊物质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春燕  陈卫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4):1877-1880
 目的研制三七总皂苷生物黏附片,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对离体肠黏膜的黏附力。方法释放度测定方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采用显色法测定黏附片中三七总皂苷的释放,用零级释放、一级释放模型、Higuchi方程、Peppas方程对释放度进行动力学模拟,考察药物释放机制。以自制的黏附力测试装置测定生物黏附片对兔肠黏膜的黏附力。结果三七总皂苷生物黏附片体外释放符合设计要求,生物黏附片对于肠黏膜具有较大的黏附力。结论生物黏附片处方设计与制备工艺合理,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三七粉活血作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集家兔血浆,采用体外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试剂盒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收集家兔富含血小板血浆,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取家兔主动脉条,置于体外组织灌流系统中,以去氧肾上腺素诱导血管条收缩,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 以蒸馏水溶解的三七总皂苷(PNS),与水溶剂组比较,可显著延长TT、APTT、PT,降低FIB含量(P<0.05、P<0.01),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以5%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单体成分,与5%DMSO溶剂组比较,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k1、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2,可显著延长TT(P<0.05,P<0.01);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b1、槲皮素可延长APTT(P<0.05);人参皂苷Re、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b3,可显著延长PT(P<0.05);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3、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2可显著降低血浆FIB含量(P<0.05);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g2、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d和人参皂苷Rb1可显著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d、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k1和人参皂苷Rg2可明显扩张血管动脉条(P<0.05,P<0.01)。结论 三七粉活血作用表现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方面,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3、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g1、槲皮素等可能为三七活血作用的物质基础,可作为三七粉活血作用的质量标志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吴小明  梁少瑜  程文胜  陆珩  汪涛  向飞军 《中草药》2013,44(24):3489-3492
目的 研究三七普通细粉与超微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的溶出行为,探讨粉体粒径对皂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桨法和HPLC技术同时分析不同粒径三七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体外溶出情况,比较不同粒径粉末的溶出速率。结果 超微粉碎后3种皂苷类成分的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结论 超微粉碎有助于三七饮片中皂苷类成分的溶出,粉碎粒度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血塞通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采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流速:1.0mL·min-1,柱温:室温。结果:TLC法可以很好地鉴别滴丸中的主要成分;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线性范围为0.2~1.0μg,三七皂苷R1的线性范围为0.1~0.5μg。其总平均回收率为97.93%。结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血塞通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 蒸发光散射(HPLC-ELSD)方法研究不同样品处理方式对益心舒片中人参皂苷Rg1、Re 和Rb1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ELSD为检测方法,以人参皂苷Rg1、Re、Rb1分离情况及含量为指标,考察脱脂醇提正丁醇萃取、醇提正丁醇萃取、醇提正丁醇萃取氨试液洗涤3种不同制备方法对益心舒片的影响。采用相同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碱洗处理对不同批次人参药材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影响。结果:3种制备方法均能较好地分离益心舒片中人参皂苷Rg1、Re、Rb1成分色谱峰,分离度均大于1.5;氨试液洗涤对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碱洗后人参皂苷Rg1、Re、Rb1总量是未碱洗的1.5-1.8倍。不同批次药材经氨试液洗涤对其含量无影响。结论:益心舒片提取液经氨试液处理后,能促进人参皂苷类其他皂苷转化为人参皂苷Rg1、Re、Rb1。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和人参多糖含量,比较同仁堂红参与高丽红参的质量。方法: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比色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采用二元梯度洗脱程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优化试验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方法测定人参多糖含量。结果:同仁堂红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不低于高丽红参中总皂苷的含量;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相近,人参皂苷Re含量略低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而人参多糖含量则高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结论:同仁堂红参中人参皂苷含量不低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且人参多糖含量高于高丽红参。建立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以及人参多糖含量的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以作为人参质量定量评价的方法,初步比较不同来源的人参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三七炮制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三七炮制品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RP-C18柱色谱、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从三七炮制品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单体化合物。应用理化测定和波谱(MS,NMR)分析等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别鉴定为6'-O-乙酰人参皂苷Rh1(1),人参皂苷Rk3(2),人参皂苷Rh4 (3),20S-人参皂苷Rg3(4),人参皂苷Rk1(5),20R-人参皂苷Rg3(6),人参皂苷Rg5 (7),人参皂苷F2 (8),20S-人参皂苷Rh1(9),20R-人参皂苷Rh1(10),绞股蓝皂苷ⅩⅦ(11),三七皂苷Fa(12),人参皂苷Ra3(13),人参皂苷Rg1 (14),人参皂苷Re(15),三七皂苷R2(16),20R-人参皂苷Rg2(17),三七皂苷R1 (18),人参皂苷Rd(19),人参皂苷Rb1 (20),三七皂苷D(21),三七皂苷R4(22)和人参皂苷Rb2(23)。化合物 1 为首次从三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4, 6, 811 为首次从三七炮制品中分离得到。根据三七炮制前后样品的指纹图谱分析比对,推测了在炮制过程中三七中人参三醇类和人参二醇类化合物可能的变化途径。结果显示,三七中的三萜皂苷主要发生了糖基水解反应和脱水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人参皂苷Rb1为内标,采用RP-HPLC法建立其与人参皂苷Rg1,Re和三七皂苷R1的相对校正因子,运用该校正因子计算出人参皂苷Rg1,Re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运用外标法测定这4个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结果:建立了"一测多评"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含量的方法。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含量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测多评"的方法快速和准确,且节约对照品资源,能运用于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刘晓丹  杨筱倩  唐三  丁煌  黄小平  邓常清 《中草药》2019,50(7):1649-1656
目的探讨冰片是否具有促进黄芪甲苷(AST IV)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透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组、AST IV组、PNS组、AST IV+PNS组、冰片+AST IV+PNS组,制备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大鼠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小脑中AST IV和PNS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 AST IV无论是单用还是与PNS、冰片配伍,其口服后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中AST IV含量显著增加。PNS单用,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患侧小脑。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b1含量显著增加,使健侧和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g1含量增加,使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及小脑中三七皂苷R1含量增加。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ST IV与PNS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和小脑均有一定的分布。AST IV单用时,AST IV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PNS单用时,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小脑。冰片与AST IV、PNS合用后,能促进AST IV及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向大脑皮层富集,尤其是向缺血再灌注侧大脑皮层富集;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AST IV,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的吸收,尤其是在患侧大脑皮层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七原枝粉、超微粉、破壁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差异,为该药材的原料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法,运用HPLC同时测定肠循环灌流液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及酚红的含量,研究3种三七样品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结果:三七原枝粉、超微粉、破壁粉中三七皂苷R1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分别为0.049 80,0.037 37,0.034 60 h~(-1),人参皂苷Rg_1的K_a分别为0.044 83,0.032 48,0.036 50 h~(-1),人参皂苷Rb_1的K_a分别为0.078 40,0.095 48,0.084 78 h~(-1);三七皂苷R1的吸收率(P)分别为9.543%,7.662%,5.858%,人参皂苷Rg_1的P分别为8.602%,7.154%,6.667%,人参皂苷Rb_1的P分别为14.60%,17.86%,15.64%。对于三七皂苷R1的吸收,三七超微粉、破壁粉与原枝粉相比K_a和P均变小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人参皂苷Rg_1的吸收,三七超微粉、破壁粉与原枝粉相比K_a和P均变小;对于人参皂苷Rb_1的吸收,三七超微粉、破壁粉与原枝粉相比K_a和P均变大且超微粉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三七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存在一定差异,但三七超微粉和破壁粉的吸收情况并不比三七原枝粉好,建议原料选择三七原枝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分别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采用HPLC法测定脑组织ATP、ADP、AMP水平,计算能荷(EC)值;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测定脑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ATP、ADP、AMP的量及EC值显著降低(P<0.01),GLUT3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均可显著增加脑组织ATP、ADP、AMP的量,增强脑组织GLUT3基因和蛋白表达,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改善上述指标的作用强于其单个有效成分;除4个有效成分单用外,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可显著增加EC值;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配伍对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指标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结论黄芪甲苷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能量代谢,促进缺血脑组织对能量物质的利用,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对改善脑缺血后脑组织能量代谢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存玉  章莲  杨彤  李硕  李贺敏  彭国平  支兴蕾 《中草药》2022,53(17):5330-5337
目的 基于传质模型,探索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超滤膜界面层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规律。方法 以PNS中4种指标性成分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g1(Rg1)、人参皂苷Rb1(Rb1)和人参皂苷Rd(Rd)为检测指标,收集膜通量与指标成分截留率,基于超滤分离系数与膜通量、溶质截留率的相关性,拟合界面层浓度幂函数方程。对比混合溶液、单体溶液、成分组合对指标性成分界面层浓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成分组合配比(Rg1-Rd)、超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跨膜压力差对界面层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探讨超滤分离机制。结果 界面层浓度幂函数回归系数均大于0.95,指标性成分界面层浓度与溶质浓度、跨膜压力差呈正性相关,随着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NS的超滤过程以界面层过滤向溶液过滤分离逐步过渡,表现出界面分布趋向性人参三醇型皂苷>人参二醇型皂苷,其中Rg1可以抑制Rd进入界面层,从而影响其分离过程。结论 构建了皂苷类成分超滤界面层浓度计算方法,初步阐明了PNS界面层分布特征和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Ultimate~C_(18)色谱柱,对红参中9种人参皂苷类成分进行了具有高分离度和高色谱峰纯度的同步色谱分离。采用"一测多评"中药质量评价模式,经一系列方法学考察,以人参皂苷Rb_1为内参物,建立了人参皂苷Rg_1,Re,Rf,Rb_1,Rc,Rb_2,Rb_3,Rd和20(S)-人参皂苷Rg3与人参皂苷Rb1间的相对校正因子与相对保留值,在红参对照图谱的辅助定位下,最终实现了仅采用人参皂苷Rb1一个中药对照品对红参中上述9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同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