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笼养棉顶狨猴的育婴行为直接影响婴猴的存活率。作者的研究发现,除了双亲猴的抚育经验外,母猴产后身体状况、婴猴的体重及每胎仔猴个体数均与双亲猴背负、残害、遗弃婴猴行为有关。采取人工喂养是提高婴猴存活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因恒河猴难产,在普通助产不成功时,需剖腹挽救母猴和胎儿的生命。方法难产母猴经氯胺酮肌注麻醉,实施剖腹产手术;术后母猴采取抗炎治疗,抑制渗出,补充维生素C等方法治疗护理;婴猴采取人工保温、人工喂乳等措施护理。结果共实施难产手术15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母猴存活率均达100%,恢复良好;婴猴存活率70%,能健康成长。结论利用氯胺酮肌注麻醉,其稳定性和维持时间可满足猴子剖腹产手术的要求,15只猴子没有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这种剖腹产手术操作方法对相关的灵长类动物科研工作以及保护珍贵恒河猴动物资源,减少因难产引起的死亡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消化不良在幼畜内科疾病中是最常见的。它严重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及将来的生产能力,甚至危及生命。我们曾碰到一例65日龄的雌性黑叶猴患消化不良症,病程37天。考虑过多的捕捉会惊扰母婴猴,故在此期间未直接使婴猴服药、注射,而采取给母猴口服药物,通过哺乳使患病婴猴病愈。现将其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临床症状:拉稀便,粥状或糊状(正常粪便黑色成形、粟粒大小)腥臭味。颜色不一,多见橙黄色、浅黄色、黄绿色、黄白色。混有气泡,无粘液及血。每日排便4—5次,肛门红肿周围不洁。病初精神尚好,食欲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精神很差、常闭眼、不爱动,依偎在母猴怀里。极度消瘦,四肢纤细,弯腰拱背,被毛粗乱,尾根脱毛,整个病程中,患病婴猴仍正常吮乳。  相似文献   

4.
棉顶狨猴是一种珍稀濒(犭胥)狨猴,原产于南美哥伦比亚。近年来,这种小型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已日益受到重视。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于1988年7月首次从英国转口引进6只(3对)未曾生育过的棉顶狨猴,实验室笼内配对饲养。在科研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这批狨猴不仅适应了新的饲养环境,而且体质健康。今年4月下旬,3只,这3只母猴先后足月顺利地产下仔猴,其中一胎产仔3只,这3只母棉顶狨生头胎的平均年龄是3~4岁,妊娠期平均是5.5~6个月。棉顶狨具有双亲共同抚育婴猴的特点,通常主要由公猴背负仔猴,在哺乳时则交由母猴照管,育婴期间彼此交换抚育,配合默契,对仔猴表现出深沉的爱。此种珍贵和逗人喜爱  相似文献   

5.
结果表明:棉绒的妊娠期平均为166d,两胎间隔期为10~12个月,婴猴存活率为33%;鞍背绒和昝绒的妊娠期平均为150d和143d。两胎间隔期分别为9~12个月和9~11个月,婴猴存活率分别为40%和67%.这三种绒猴主要以双胞胎形式进行繁殖,且仔猴中雄性比例占80%以上.棉绒和鞍背绒主要依靠双亲哺育婴猴,婴猴的死亡率较高分别为67%和60%.而由双亲哺育的普绒要猴的死亡率最低(30%).若采用人工喂养婴猴.其成活率可选100%.我们得到的经验是,棉绒和鞍背绒的繁殖有季节性,棉绒春季产仔,鞍背绒夏季产仔,而普绒的繁殖则无季节性。三种绒猴中以普通绒猴最易饲养和繁殖,并且婴猴的成活率高.十分利于建立实验室繁殖群全。  相似文献   

6.
(一)一般情况:猕猴的自然哺乳期一般为7—8个月,即当仔猴出齐乳齿后才开始逐步独立生活。但在圈养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仔猴3月龄或更早停止自然哺乳,必须实行人我喂养否则难以健康生长。这里报道的九例人我喂养仔猴,有3例是母猴患病(乳房炎等),6例是母猴用于配种。6月龄时成活9头(成活率为100%)。见表1。 (二)人工喂养方法:许多幼兽的人工喂养经验表明,采用适宜的饲养方案是成败的关键,包括笼合条件、保温设施、饲养方法,日粮种类和标准等。后两种因素很重要,因为只有饲料富含营养素且适口性好,给喂方法得当,幼仔才会愉快进食,并得到合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日粮的种类和标准列于表2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对恒河猴的正常生理数值进行系统的测定。现将103只恒河猴血清蛋白成分用醋酸纤维素薄膜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选择正常无病恒河猴100只,(公猴55只,母猴45只)。另挑3只正患痢疾的病猴,(公猴2只,母猴1只),年龄为2—10岁。仪器,试剂及操作方法见一般临床检验书藉。测定方法重复性的评价用同一标本在相同条件下电泳10次,平均差异范围不超过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 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 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9.
普通狨(Callithrix jacchus jacchus)亦称棉耳狨,属狨猴科,狨猴属。原产中、南美洲,有着体型小。性情温顺、实验用途广等特点。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于1988年9月初由西德赠送引进2对种猴,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管理和饲育,目前都已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饲料,2只母猴分别于1989年2月22日和4月23日先后产下2胎,成活4只仔猴。(图) 普通狨孕期为144±2天,多胎发生率较高。这批母猴先后产下的2胎都是1胎3仔,但其中各1只最瘦弱的均被自然淘汰。据观察,这批普通狨的仔猴通常由母猴带领,似与棉顶狨等(犭胥)属狨猴不同。仔猴20天后就能从母猴手中舔咬软食。30天后能从母猴身上爬下来活动,4个月时已基本独立生活,并能摄取本中心自制的颗粒饲料,营养状况良好。目前,4只仔猴都很健康,活泼可爱,性别是3雄1雌。  相似文献   

10.
猕猴是我国的二类珍贵保护动物,它在生物学、医药学等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而仔猴的哺育是提高繁殖率和加强猴品质的重要环节。在人工饲育条件下,常出现小部分母猴的母性差、缺奶、生病或死亡等原因,导致一些仔猴发育不良,甚至夭折。在繁殖工作中的另一个问题,是母猴对仔猴的自然哺育时间长,影响母猴在下一个季节的发情和交配。为此,我们在1985和1986年进行了人工哺育仔猴的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现介绍试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泻是离乳婴猴常见病,死亡率极高的病。作者多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死亡婴猴中58.3%死于腹泻。过去腹泻早期也使用过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但效果不太理想。最近,作者用胃肠粘膜保护剂联合思密达,口服补液盐辅助治疗婴猴腹泻,取得良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的选择选取离乳后3-60 d(4月龄离乳)的腹泻婴猴作试验观察,发病时间不超过24 h。全部婴猴半屏  相似文献   

12.
提高实验猴繁殖率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猴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猴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借鉴本中心多年实验猴繁育经验,总结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提高实验猴繁殖率的措施,内容涵盖实验猴繁殖特性、种公猴选种、繁殖猴分群及梯度饲养、孕猴用药、母猴产后护理、仔猴补饲及断奶、繁殖猴饲料搭配等各方面。这些措施应用于实践后,实验猴繁殖率可保持在较高水平并逐年提高。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可在其它实验猴养殖企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表明,棉狨在昆明地区实验室笼养条件下,不仅能适宜生存,并能生育繁殖,3对棉狨在两年内共产仔猴13只,存活5只,其中第一胎存活率为28.59%,第二胎为50.00%。另外,对棉狨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饲养管理、生育季节的规律、婴猴的人工喂养和营养学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为建立棉狨繁殖群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花环法测定了53例健康恒河猴(其中公猴21只,母猴32只)红细胞上C_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数量。恒河猴红细胞上C_3b受体花环率的数量为12.83±1.95(其中公猴为13.95±1.85,母猴为12.08±1.62)。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数量为6.37±1.25(其中公猴为6.74±1.17,母猴为6.13±1.26)。研究结果充分表明恒河猴的红细胞,除了具有携氧、运输气体等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恒河猴的红细胞可通过其膜上的C_3b受体,结合有害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血液循环把它运输到肝、脾等器官,由吞噬细胞吞噬而排出体外,红细胞的这种功能并不亚于白细胞,因为红细胞的数量比白细胞多1000余倍,它与免疫复合物接触的机遇也比白细胞多500~1000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婴猴离乳期的行为特点及规律,初步探讨婴猴早期断奶后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意取样和时间记录法对2012年出生的290只婴猴离乳后的行为进行6个月的观察记录。结果离乳后1个月内出现团抱、吸手指、吸同伴身体3种行为,团抱、吸手指行为在第2、3月显著上升(P0.05),吸同伴身体行为在第2月显著上升(P0.05);第2个月,新增的踱步、吸生殖器的行为于第3个月显著上升(P0.05),爬跨行为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第3个月新增吸脚趾行为的比例未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中,雌性同笼发生团抱的比率显著高于异性及雄性同笼(P0.05);雄性婴猴较雌性婴猴更易发生踱步行为;雄性婴猴吸手指及吸同伴身体的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雌性(P0.05);吸脚趾行为雌、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观察婴猴离乳后的行为,观察到团抱、踱步、吸脚趾、吸手指、吸生殖器、吸同伴身体和爬跨7种行为,且各行为均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增。团抱行为反映了恐惧心理;吮吸行为代表了生理需求及防卫心理;踱步行为初期是无目的,逐渐变成焦虑心理的体现。为研究人类婴幼儿早期断奶后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开展心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评估实验提供研究思路和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工繁殖恒河猴婴猴生长发育指标的标准数据库。方法随机对90只人工饲养繁殖的恒河猴(从100 d至1周岁)进行体重、身长、尾长、前肢长、后肢长发育指标测定。结果测定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和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恒河猴(1周岁前),其生长发育指标基本均匀一致,只有个别出现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现象。随时间推移,雄性生长速度要快于雌性。结论所建立的恒河猴婴猴正常生长发育生理指标,为提高人工饲养繁育恒河猴技术和不断改善恒河猴营养与发育健康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对上海地区281只不同年龄、性别猕猴肠道弯曲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猴群中结肠弯曲菌感染率(27.4%)高于空肠弯曲菌感染率(6.8%);两者均无性别差异;成年猴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成年猴,哺乳婴猴与1岁幼猴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所有感染猴不出现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食蟹猴早期断乳(由6个月缩短为2~3个月)人工哺育技术的探讨,使母猴提前发情和妊娠,由年产一胎进展为年产1.2胎左右,以达到提高母猴繁殖率的目的。材料2003年l~2月生产的仔猴27只(母猴21只,公猴6只)。试验饲料:牛奶、米糊、窝头及颗粒饲料等。方法 断乳前2周主要以牛奶为主食。配给适量的米糊和窝头;2周后主要以米糊和窝头为主,适当配给一餐牛奶;1个月后增加喂食颗粒饲料。配给足够的青饲料。结果 仔猴成活率100%,3个月平均增加体重0.34kg。  相似文献   

19.
按《Bergey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分类法,对上海地区281只不同年龄、性别猕猴肠道弯曲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猴群中结肠弯曲菌感染率(27.4%)高于空肠弯曲菌感染率(6.8%);成年猴两者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成年猴;感染率无性别差异;哺乳婴猴与1岁幼猴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所有感染猴不表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我中心从国外引进的髭狨猴(Saguiuns mystax)于1986年9月23月凌晨首次产下一仔,因对此猴种的凶猛习性缺乏经验,仔猴产下即被母猴噬食。仔猴残留部份脏器经组织学观察,特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从新生髭羢猴尸取心、肝、肺、脾、肾、胃、大肠、胸腺、肾上腺、胎盘等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切片(5~6μm),HE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