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魏明芬  张奇志 《山东医药》2011,51(33):80-8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检测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成功复律者60例复律前和复律后24 h血浆BNP、心钠肽(ANP)的水平。随访至1年,测定复发者和未复发者24 h血浆BNP、ANP的水平。结果 60例房颤复律患者复律后血浆BNP和ANP水平较复律前明显下降(P均〈0.01)。1年后1,6例患者发生了房颤。房颤复发组血浆BNP、ANP水平较窦性心律组明显升高(P均〈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复律前高BNP和ANP水平增加房颤患者的复发危险度。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血浆BNP和ANP水平较高可以用来预测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CRP与PAf患者复律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比较无器质性心脏病PAf患者与正常人群的CRP水平。对PAf患者行药物及电复律治疗,复律成功后随访1个月,比较复律后复发者及维持窦性心律者CRP水平。结果PAf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律后,复发亚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维持亚组;回顾分析,复律前复发亚组的CRP水平亦显著高于维持亚组。结论CRP水平与PAf的发生有显著关系,对PAf患者复律治疗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前后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实验组)入院时、电复律后24h、30d血浆BNP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同时检测70例无心房颤动患者(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的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32)pg/mL比(53±12)pg/mL.P〈0.05],实验组电复律前与电复律后12h、30d的血浆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2)pg/mL比(83±13)pg/mL,P〈0.05;(197±32)pg/mL比(79±11)pg/mL,P〈0.05],电复律成功组BNP浓度明显低于电复律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11)pg/mL比(114±15)pg/mL,P〈0.05]。结论检测血浆BNP浓度有助于评估心房颤动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洛汀新)和胺碘酮联合应用维持心房颤动病人窦性心律的效果,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的检测对预测房颤复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7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联合应用洛汀新分为洛汀新组(45例)和非洛汀新组(30例),随访12个月,统计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并于开始研究和12个月后分别检测CRP及BNP水平。结果在随访12个月,洛汀新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显著优于非洛汀新组,洛汀新组CRP及BNP水平在12个月后显著低于非洛汀新组(P<0.01)。两组12个月后CRP及BNP水平均显著低于研究前(P<0.01)。结论洛汀新有助于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病人窦性心律的效果。CRP和BNP的检测对预测复律的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和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对缺血型心力衰竭(心衰)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并测定98例缺血型心衰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及95例冠心病无心衰患者血清cTnI、CRP和血浆BN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随访观察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再发生情况。结果心衰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血清cTnI、CRP和血浆BNP水平与无心衰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 P均<0.05)。发生心脏事件组患者出院时血清cTnI、CRP和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 P均<0.05)。结论血清cTnI、CRP和血浆BNP在心衰患者中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心衰患者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浆脑利钠肽(BNP)含量在房颤发作时的变化,探讨房颤发作与BNP水平的关系。方法:测51例阵发性房颤病人在房颤发作时血浆脑利钠肽的含量,复律后48h复查脑利钠肽。所有病人随访三个月,记录房颤发作次数。根据BNP水平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人房颤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发生时BNP水平高于复律后,BNP水平较高组房颤发生次数较BNP水平较低组为多。结论:阵发性房颤病人中BNP水平在房颤发生时较高,高BNP水平的房颤病人更易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7.
脑钠肽对老年人心房颤动复律和复发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测定老年人窦性心律(窦律)患者和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前后的血清脑钠肽(BNP)浓度,探讨其对老年房颤患者的评价作用及在房颤复律前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心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102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40例,窦律34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窦律患者血清BNP浓度,同时对房颤患者进行复律,测定复律前、复律后24h及30d的血清BNP浓度。结果 老年房颤患者的血清BNP浓度显著高于窦律患者,并在复律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窦律维持组的血清BNP浓度低于房颤复发组[(238.24±97.45)pg/ml vs(323.24±62.78)pg/ml,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左心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及BNP浓度与房颤的复发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NP浓度和年龄是复律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BNP的检测可能对老年人房颤的诊断和评估、预测复律的疗效及房颤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鸿英  洪亮 《山东医药》2010,50(19):80-80
研究发现,炎症是心房颤动(房颤)的一个独立发病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全身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2007年10月~2008年9月,我们观察了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ACS患者68例,另选32名同期到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入选对象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EuSA)法测定血浆CRP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浆BNP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亚组中血浆BNP水平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亚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对照组(992pg/ml〉581pg/ml〉305pg/ml〉48pg/ml,P均〈0.05)。血浆CRP水平为STEMI亚组〉NSTEMI亚组〉UAP亚组〉对照组[(41.2+7.1)mg/L〉(29.1+5.0)rag/L〉(14.6+3.4)mg/L〉(5.5+2.1)mg/L,P均〈0.05]。血浆BNP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635,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访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后以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来评价心房颤动与炎症之间的关系和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5例有明显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消融终点为同侧肺静脉电隔离,检测心房颤动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月、3月时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随访心电图观察疗效。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CR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维持窦性心律者术后1周内升高,随之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但心房颤动复发患者CRP浓度无明显下降。结论炎症是心房颤动的原因之一,可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相关时间段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辛伐他汀40mg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Ⅰ组,n=62)和常规组(Ⅱ组,n=58),I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辛伐他汀40mg,同时对各患者分别于心房颤动发作时及转复窦性心律后14d、28d时检测血清中的CRP水平,并统计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时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的CRP水平(P<0.05);试验终点时Ⅰ组患者心房颤动的累计发作次数及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复发可能与炎症有关,辛伐他汀具有减少心房颤动发生和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和 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入院的12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人群,抽取血样检测血清炎症因子 CRP和 IL-8和抗炎因子 IL-10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CRP、IL-8水平呈显著增高,但抗炎症因子 IL-10呈显著降低(P<0.05);此外,在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房颤亚型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CRP和 IL-6浓度依次递增,而抗炎因子 IL-10浓度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以及自我持续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电复律成功的因素。方法根据房颤患者62例电复律是否成功,分为复律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CRP检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入组后第2天常规空腹抽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感CRP(hs-CRP)。结果与转复成功组比较,转复失败组年龄大(P<0.05),左心房内径大(P<0.05),并发瓣膜性病变比例高(P<0.05),房颤持续时间长(P<0.05),hs-CRP水平高(P<0.05)。经多因素分析,hs-CRP水平OR为2.1(95%CI1.4-3.2,P<0.01)、左房直径OR为1.8(95%CI1.2-2.2,P<0.01)和房颤持续时间OR为2.8(95%CI1.6-4.0,P<0.01)。结论hs-CRP、左房直径及房颤持续时间是影响房颤电复律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NP)与孤立性心房颤动(AF)的血栓事件发生、复律及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孤立性AF患者行食道超声(TEE)、头颅CT/MRI检查及血BNP测定。根据血栓事件将患者分为血栓事件组(n=15)和无血栓事件组(n=88)。对于有复律指征的患者,根据AF复律情况分为复律失败组(包括即刻复律失败和随访期内再发,n=16)和复律成功组(复律成功并随访期内维持窦性心律,n=7)。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血栓事件组较无血栓事件组BNP水平高[(150±43)ng/Lvs(84±40)ng/L,P<0.05]。复律失败组较成功组BNP水平高[(178±70)ng/Lvs(60±32)ng/L,P<0.05]、病程长[(8±3)月vs(3±2)月,P<0.05]和左房内径(LAD)扩大[(49±5)mmvs(42±3)mm,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NP是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NP、LAD和AF病程是预测AF复律是否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BNP可作为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和AF复律与再发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左卡尼汀对血浆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行心脏彩超检查,选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透析结束后给予左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给予左卡尼汀。观察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微炎症指标CRP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浆BNP水平为(313.86±55.06)pg/ml;CRP水平为(5.51±1.02)mg/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浆BNP和CRP水平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减轻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尚晓斌  黄学成 《内科》2008,3(4):521-523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和内皮素-1水平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和34例窦性心律患者,检测其血浆BNP与ET-1浓度、NYHA分级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1)心房颤动组血浆BNP、ET-1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同时在相同NYHA亚组和相同LVEDD亚组的比较中,心房颤动组BNP、ET-1水平在心功能Ⅱ级与Ⅲ亚组中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2)两组血浆BNP、ET-1水平随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两组血浆BNP、ET-1水平在LVEDD≥60mm亚组均显著高于LVEDD〈60mm亚组,在LVEDD相同亚组的对比中,两组BNP与E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血浆BNP、ET-1水平与NYHA和LVEDD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房颤患者BNP和ET-1分泌增加,且心衰程度越重,血浆BNP、ET-1浓度越高。另外,随着LVEDD的增大,血浆BNP、ET-1水平升高越明显,相关分析显示血浆BNP、ET-1水平随着心衰程度加重及左心室内径扩大而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心房超声检查及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检测,探讨心房顿抑与BNP的关系。方法:将76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40例)和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入选对照组患者20例。在房颤复律后2h、1d、1周和1个月时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定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和心房充盈分数(AFF),以A峰<50cm/s作为心房顿抑的标准,并测定上述时间点及复律前血浆BNP。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2h心房顿抑的发生率为45.0%,复律后A峰和AFF至1周时恢复正常;持续性房颤组复律后2h左房顿抑的发生率为61.6%,A峰和AFF至1个月时恢复正常。2组复律后1d和1周时BNP与A峰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仍然存在心房顿抑的患者BNP显著高于无顿抑发生的患者(P<0.01),心房顿抑消失后,BNP迅速下降。结论: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血浆BNP水平与跨二尖瓣A峰有相关性,较高的血浆BNP可能提示心房顿抑的持续存在,有助于了解左心房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血浆脑钠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及转复窦性心律时,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功能1-2级患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房颤动及转复为窦性心律时患者血浆BNP浓度,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BNP的差异。结果心房颤动时患者血BNP水平(85±21)ng/L,高于转复为窦性心律时(55±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时病人血浆BNP的浓度增高,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时下降。提示BNP的浓度可作为心房颤动的预告因子。  相似文献   

19.
蓝海云 《内科》2008,3(2):281-283
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重要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T2DM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的假说,认为T2DM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炎症反应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敏感指标之一,是人体血浆中一种非糖基化的多聚蛋白。近来的研究证实,CRP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关,现就CRP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顿抑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房顿抑的关系。方法将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慢性房颤组68例和窦律组103例。将房颤患者进行复律。比较房颤组复律前与窦律组、以及复律前后血浆hsCRP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复律前较窦律患者hsCRP升高,分别为(6.3±1.2)mg/L和(2.3±0.4)mg/L;复律后hsCRP为(13.6±3.7)mg/L,较复律前升高。结论慢性房颤患者hsCRP升高,且hsCRP与心房顿抑相关,是心房顿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