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腹部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腹部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每日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2次/d,30min/次,7d为1疗程.对照组使用常规预防方法,如患肢抬高、按摩双下肢、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腹部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省时节力,且安全、舒适,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9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和出现的DVT阳性体征的例数。结果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DVT阳性体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将2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下肢气压治疗。比较2组患者主观感受效果及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主观舒适度、肿胀、疼痛等方面及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张玲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192-192,F0003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模式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康复组行FTS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康复组产妇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产妇实施FTS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降低术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对3207例剖宫产术者加强术前健康指导、术中、术后护理,并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03—2015-01间实施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体位干预、合理饮食、康复锻炼等系统护理。比较2组DVT的发病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DVT的发病率为12.50%(5/40),观察组为2.50%(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产妇术后加强心理、膳食、体位干预、康复锻炼等系统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促进产妇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8 5 6年 ,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 :血流滞缓 ,血管内膜损伤 ,高凝状态。直到现在仍被各国学者所公认〔1〕。下肢深静脉血栓 (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原因较复杂 ,国外文献认为DVT是骨科病人常见的并发症〔2〕。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又是导致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生于下肢,大多在手术中和手术后数日内起病,术后5—9天发病者仅占10%左右。由于DVT发病初期可并发肺梗塞,长期后又可演变为血栓后遗症,即使再通后又能造成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和能力,固此DVT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是目前国内外外科领域中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压力泵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双下肢股四头肌舒缩及踝泵运动、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观察组术后即采用压力泵进行双下肢的间歇充气加压。结果观察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5%;对照组10例,发生率为25.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压力泵对妇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提供动态梯度压力,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中西医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状况及发病机制,综述中西医结合预防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髋膝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将46例接受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一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预防,另一组作为对照组。术后第4-7天内行患侧静脉造影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23例患者中有8例(34.8%)发生DVT;而治疗组23例中仅1例(4.3%)发生DVT(P<0.05)。两组中均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 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手术后的长期卧床,持续CRRT治疗,高血压,反复静脉穿刺,镇静剂脱水剂的应用等诱因,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非手术疗法的护理,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实践证明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的51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分子肝素组23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对照组275例,术后不采用任何抗凝药物。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浸透敷料的出血14例(5.9%),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25例(10.5%),血小板减少1例(0.4%),肝功能异常2例(0.8%),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对照组发生浸透敷料的出血19例(6.9%),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27例(9.8%),肝功能异常2例(0.7%),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2.5%),无血小板减少发生。2组患者浸透敷料的出血、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获访487例,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低分子肝素组获访225例,对照组获访262例。获访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复发9例(低分子肝素组4例,对照组5例),隐神经损伤11例(低分子肝素组5例,对照组6例),无远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2组患者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目的 探讨单独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IPC)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1997年10月 ̄1998年8地40例下肢手术患者使用IPC预防DVT。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例,髋滑动加压鹅头钉术12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4例。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DVT,术后开始使用IPC,术后当天持续使用IPC8小时,术后第1天起每隔6小时使用IPC一次,每次2小时,直至出院,整个疗程至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皮康敷料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压疮效果.方法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尾骶部周围贴美皮康超薄型敷料,现察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结果无一例压疮发生.结论美皮康敷料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压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通胶囊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下肢骨折手术患者240例.其中80例患者行四通胶囊口服治疗10 d,8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0 d,80例患者纳入空白对照组.定期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并记录患肢情况.[结果]接受四通胶囊治疗的患者中仅4例发现深静脉血栓,无1例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患者中8例发现深静脉血栓,但因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停止治疗的患者有11例.空白对照组治疗的患者有28例发现深静脉血栓.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四通胶囊对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水平升高(﹥0.5 mg/L)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其他明显出血事件。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及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方法 设通常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3例为对照组,设经导管静脉内尿激酶溶栓11例为治疗组,行两组治疗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81.8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23.1%,总有效率69.2%,两者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方法,用药量少,直接栓内溶栓,加之机械性破坏血栓,溶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四年来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97年4月-1998年10月选择接受髋、膝周围手术的患者46例均为40岁以上,3个月内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史、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法筛查,双下肢无DVT,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预防DVT,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第4-7天行患侧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8例发生DVT,占34.8%;预防组中1例发生DVT,占4.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发症。结论 低分子肝素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