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80例患者的出血原因,并针对性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80例产后出血产妇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做好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及生命体征,并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产妇病死率,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实施产前保健、心理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3例,占38.3%;胎盘因素13例,占21.7%;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黏连8例。软产道裂伤17例,占28.3%。凝血功能障碍7例,占11.7%。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发病急而危险。观察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安全。加强孕期护理,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正确应用缩宫素,力戒医源性急产,提高助产技术,避免软产道裂伤等,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新霞 《护理学杂志》2004,19(18):24-25
对2398例产妇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68例,占2.8%;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67.6%)、胎盘因素(26.5%)、软产道损伤(4.4%)及凝血功能障碍(1.5%);相关因素中有流产史、分娩史、及妊娠并发症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情况者,双胎显著高于单胎,胎儿体重>4000 g显著高于2500~4000 g者(P<0.05,P<0.01).提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针对病因进行护理、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及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9 8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粘连病例448例(4.55%)。有人工流产史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10.57%,无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1.96%。胎盘粘连产妇发生产后出血227例(50.67%),无胎盘粘连产妇发生产后出血102例(1.0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和产后出血密切相关,减少人工流产、降低胎盘粘连发病率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严密观察,早发现、早预防,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及预防护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率。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38例产后出血病例的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密观察产后出血量,尤其是产后2h内的出血,做好产妇出血的抢救护理,对防止产后出血及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产后出血主要表现为出血性休克及易于发生产褥感染。2011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758例产妇,产后出血15例,在进行密切观察及积极抢救后,15例产后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母婴安全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将1 2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产后出血率。结果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12例,对照组20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治愈。观察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护理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综合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正常分娩时产妇产后出血方法。方法将400正常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对比2组产后2 h和24 h内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组2 h、24 h出血量平均为135.2 mL、252 mL,干预组2 h、24 h出血量平均为85.5 mL、153.5 mL。基线组与干预组产后发生出血的率为:8%、2.5%。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张玉云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04-30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妇,按随机原则将予以常规护理的41例标为常规组,41例予以常规护理,并进行针对性干预的41例标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护理后SAS、SDS、SES评分、睡眠质量、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干预组SAS、SDS、SES评分、睡眠质量、产后出血情况均较常规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围产期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产妇的睡眠质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助于产妇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笔者所在保健站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分娩的302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63例产妇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产后出血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56例(89%),其中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为42例,(75%)胎盘因素为5例(8%),软产道损伤2例(3%),经产妇产后出血大于初产妇,手术出血大于阴道自然分娩。产后2h内出血大于2h后出血。63例产后出血除1例行子宫切除外均抢救成功。结论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前、产时、产后出血的预防,加强产前保健,严格掌握手术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4682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102例。结果产后出血率为2.18%,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占63.73%,胎盘因素占26.47%,软产道损伤占7.84%,凝血功能障碍占1.96%。结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6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给予心理、饮食等术后精心护理。结果 56例产妇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12±2.53)h,恶露排尽时间(40.28±2.56)d,术后5例(8.93%)发生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产后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做好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有助于减少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产妇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正>产后出血是我国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剖宫产是通过剖开产妇子宫来实现娩出胎儿的目的,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或引产时间过长的产妇。加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病情监护,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及护理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现回顾性分析2011-01-2014-12间20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20例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12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一系列适宜护理,得出体会.结果:严密观察产后出血者的生命体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抢救体克,纠正酸中毒,并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结论:对产妇加强三期预防保健及产后护理,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产后健康指导结合康复护理措施对剖宫产后出血、下肢静脉血栓(LEDV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1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ID号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产后健康指导结合康复护理措施。护理后,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后的术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出血时间、产后下床活动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剖宫产后,观察组发生2例下肢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发生6例LEDVT,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LE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6.694,P0.05)。结论产后健康指导结合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并降低LEDVT的发生率,值得在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88例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7%;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次的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胎儿体质量>3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4-01—2015-01间收治的280例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140例。对照组分娩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中出血、产程延长等分娩不良情况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9.29%),产妇护理总体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工作中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等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和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产后出血的救治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1例产妇中除4例及时转院治疗外,27例出血停止,症状缓解,痊愈出院。结论迅速查明出血病因并实施各项急救和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围产期个体化护理方法,改善母婴健康状况。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174例,给予个体化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产妇子痫发生率、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重要脏器衰竭终止妊娠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况。结果本组子痫发生率14.94%,产后出血率6.32%,阴道分娩率70.11%,重要脏器衰竭终止妊娠率10.3%。新生儿Apgar评分(8.89±0.83)。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实施围产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提高阴道分娩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正常分娩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生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总量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做好产前评估、心理疏导、各项护理干预地防范措施和充分的应急准备,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