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VATS组),其中男39例、女7例,年龄42~76(60.26±4.38)岁。同期58例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常规开胸组),其中男47例、女11例,年龄44~73(61.42±3.67)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VATS组术中出血量[(126.10±48.56)ml vs.(260.84±69.70)ml、术后胸腔引流量[(230.52±50.22)ml vs.(380.16±96.24)ml、术后住院时间[(6.42±1.40)ml vs.(9.64±2.08)ml],明显优于常规开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146.25±19.68)min vs.(139.26±25.39min)]、淋巴结清扫个数(13.56±2.31 vs.14.12±3.06)、术后并发症(13.0%vs.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且能达到常规开胸的规范化淋巴结清扫,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使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临床中得到更好地应用,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 lobectomy)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NSCLC患者76例,其中37例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组),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4岁;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2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7例.39例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传统开胸组),男32例,女7例; 平均年龄58.7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VATS组与传统开胸组比较,在切口长度(7.6±1.9 cm vs. 28.5±3.6 cm, t=-31.390,P=0.000),术后杜冷丁用量(160±125 mg vs.232±101 mg,t=-2.789,P=0.007),术后胸腔引流量多于100 ml的天数(4.8±2.5 d vs. 8.1±3.2 d,t=-4.944,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12.1±3.0 d vs. 15.7±4.7d,t=-3.945,P=0.00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t=1.732,P=0.087)、术中出血量(t=-1.645,P=0.105),淋巴结清扫数量(t=-0.088,P=0.930)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TS组的住院总费用略高于传统开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3,P=0.197);VATS组术后第1 d血糖(7.2±1.2 mmol/L vs. 8.4±2.2 mmol/L,t=5.603,P=0.000)和白细胞总数(12.7±3.8×109/L vs. 15.1±5.9×109/L, t=5.082,P=0.004)均显著低于传统开胸组,前白蛋白值显著高于传统开胸组(215.0±45.5 mg/L vs.147.3±50.8 mg/L,t=-7.931,P=0.000).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彻底清扫淋巴结,术后创伤较小、急性期反应较低、疼痛轻、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且不明显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在严格选择患者的条件下,可以作为治疗早期NSCLC的一种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138例早期肺癌施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 (VATS组) 71例,男39例,女32例 ;年龄 (57.9±10.6) 岁;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 (开胸组) 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 (60.3±8.2) 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及个数、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 d、3 d、30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ion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147±113) ml vs. (146±91) ml]、清扫淋巴结个数 [(9.9±3.6) 枚 vs. (10.0±3.6) 枚] 及组数 [(3.1±1.3) 组 vs. (3.4±1.3) 组]、术后第1 d、第3 d VAS评分与开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手术时间 [(119±27) min vs. (135±29) min]、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 [(3.0±0.9) d vs. (3.8±1.2) d]、术后住院时间 [(8.0±2.1) d vs. (10.2±5.4) d]、术后第30 d VAS评分 [(2.6±0.7)分vs. (3.2±1.1) 分]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少于开胸组(P<0.05)。VATS组术后随访59例,开胸组术后随访58例,随访时间2~18个月,两组均无死亡,其中脑转移1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2例。 结论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采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慢性胸痛轻微等优势。同时能够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规范化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ingle utility port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采用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16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单操作孔组),用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肺叶切除术221例早期肺癌患者做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下床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组与小切口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2.8±75.6)ml vs.(231.4±62.8)ml、术后下床时间(2.2±0.3)d vs.(3.7±0.5)d、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3.5±0.2)d vs.(4.6±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组与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3.7±22.0)min vs.(124.9±25.7)min、淋巴结清扫数(11.7±1.9)枚vs.(12.5±2.7)枚、并发症发生率7.4%vs.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靠,较VAMT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单中心机器人辅助与胸腔镜辅助右肺上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探讨其安全性及实施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我中心罗清泉团队采用微创手术完成右肺上叶切除术治疗57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6例、女333例,年龄33~78岁。将579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组(283例)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组(29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以及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情况、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死亡及手术费用等围术期结果。结果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输血及术后30 d死亡。RATS组手术时间[(90.22±12.16)min vs.(92.68±12.26)min,P=0.016]、胸腔引流时间[(3.55±1.38)d vs.(4.16±1.58)d,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4.67±1.43)d vs.(5.31±1.59)d,P0.001]均较VATS组缩短。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S组手术总费用更高[(93 275.46±13 276.69)元vs.(67 082.58±12 978.17)元,P0.001]。结论 RATS与VATS行右肺上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满意,两种术式的围术期结果基本相当,但RATS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9例,其中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1例,开胸手术5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手术时间[(185±52)min vs.(103±36)min]、引流管放置时间[(3.5±0.9)d vs.(4.7±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197±63)ml vs.(186±5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前白蛋白值胸腔镜组[(238.7±40.7)mg/L]明显高于开胸组[(156.3±51.8)mg/L](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具有患者术后创伤小,带管时间短,急性期反应较低等优点,可作为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的疗效,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科行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胸腔镜组)31例,选择同期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38例作对照研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胸腔镜组引流时间较开胸组明显缩短[(3.7±0.9)d vs.(4.9±0.8)d,t=-5.859,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178.4±54.5)ml vs.(297.4±73.5)ml,t=-7.487,P=0.000];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开胸组[(417.0±218.9)ml vs.(520.3±235.0)ml,t=-2.295,P=0.023];胸腔镜组清扫淋巴结(16.3±9.2)枚,明显多于开胸组(12.0±6.7)枚(t=2.244,P=0.028)。2组患者围术期CRP术后12、72 h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1 d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0.8)分vs.(7.3±1.0)分,t=0.902,P=0.370],但术后3、7、30 d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5.2±1.1)分vs.(5.8±1.3)分,t=-2.041,P=0.045;(3.7±0.8)分vs.(6.2±1.1),t=-10.572,P=0.000;(1.7±0.9)分vs.(2.6±0.8)分,t=-4.394,P=0.000]。胸腔镜组患者日常活动评分术后7、30 d均明显优于开胸组[(23.2±3.4)分vs.(20.1±2.7)分,t=4.223,P=0.000;(27.3±3.1)分vs.(24.8±2.9)分,t=3.453,P=0.000]。胸腔镜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开胸组(log-rank检验,χ~2=4.042,P=0.044)。结论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围术期对患者影响小,具有安全、淋巴结清扫彻底和微创的优点,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理念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同一术者在熟练掌握U-VATS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后,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开展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61.4±6.6)岁]常规U-VATS与11例单向式U-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资料,与同期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59.2±9.7)岁]多孔胸腔镜(multiple-portal VATS,MVATS)肺叶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 U-VATS和M-VATS组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合并症与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或中转开胸。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VATS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评分较M-VATS组显著降低(3.2 vs. 4.3,P=0.04)。亚组分析提示,11例单向式U-VATS的手术时间较常规U-VATS与M-VATS均显著缩短(76.4 min vs. 125.8 min vs. 105.6 min,P0.05),但病例不足,不作进一步统计分析。结论 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不劣于M-VATS,同时单向式U-VATS肺叶切除术是可行的,可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6例。微创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切除肺叶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持续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时间的长短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及影响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分为长时间组(大于或等于205min,119例)和短时间组(小于205min.213例)。结果与短时间组比较,长时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81.0±65.7)ml比(65.8±55.0)ml],术后下床时间[(3.1±1.7)d比(2.3±1.2)d]、排气时间[(3.8±1.1)d比(3.2±1.3)d和住院时间[(14.2±6.3)d比(12.5±7.0)d]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6.0%(19/119)比8.5%(18/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输血例数、进食流质时间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手术经验(P〈0.01)是影响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手术时间长短的独立因素。结论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胃远端癌D:根治术者应选择BMI较小、淋巴结转移较少的病例,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VL)与同期开胸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09年5月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69例,按患者意愿非随机分为VL组(n=43)和开胸组(n=26)。比较2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清扫淋巴结组数、淋巴结转移阳性数和淋巴结清扫时间的差异。结果2组淋巴结清扫数[(12.1±3.0)枚VS.(13.1±2.4)枚,t=-1.442,P=0.154],肺门(N1)阳性淋巴结数[(1.0±0.8)枚VS.(1.0±0.7)枚,t=0.000,P=1.000]和纵隔(N2)阳性淋巴结数[(0.1±0.2)枚VS.(0.1±0.2)枚,t=0.000,P=1.000]无显著性差异;但VL组淋巴结清扫组数少[(4.2±0.7)VS.(4.7±0.9),t=-2.578,P=0.012],清扫淋巴结时间长[(33.84-8.7)minVS.(22.6±3.9)min,t:6.186,P=0.000]。结论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能达到开胸手术淋巴结清扫效果,但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41例,另切除该组神经的4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上臂内侧、腋部及胸壁皮肤感觉异常及胸大肌萎缩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清扫腋窝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04.7±10.3)min vs (97.0±7.2)min]、[(100.8±15.2)ml vs (97.1±9.3)ml]、[(18.6±2.6)枚 vs (19.3±2.3)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感觉异常及胸大肌萎缩的发生率分别为14.6% vs 62.8%、17.1% vs 74.4%,两组相比保留神经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保留神经组(P<0.01)。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防止皮肤感觉障碍及胸大肌萎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间135例接受外科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66例.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69例。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年龄、性别和TNM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66.1±55.1)min比(223.8±26.8)min];但术中出血量更少[(131.9±88.7)ml比(342.3±178.7)ml],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3.18±1.22)d比(4.50±1.59)d],术后住院时间更短[(9.20±3.39)d比(11.35±4.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5.81±12.53)枚比(27.47±10.28)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4/66)比15.94%(11/69)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19个月.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肿瘤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保留血管神经及高位淋巴管的腋淋巴结清扫法。方法研究组70例乳腺癌患者施行腋淋巴结清扫术时,通过在腋窝腔内注射脂肪溶解液及用负压吸管吸出脂肪清除淋巴结,保留腋动静脉的血管分支、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及腋静脉附近的淋巴管。与同期行传统淋巴结清扫的7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每例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上臂麻痹疼痛率、举肩运动受限率分别为(63.7±3.9)min vs.(108.5±16.7)min(P〈0.05)、(17.2±15.9)枚vs.(11.4±18.7)枚(P〈0.05)、8.6%vs.25.0%(P〈0.01)、4.3%vs.22.2%(P〈0.01),差异显著;而两组在上肢水肿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为0 vs.4.2%。结论该法具有操作安全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及术后带胸引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I.0±25.6)min,与传统开胸组(129.2±26.8)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0.455,P=0.649),术中出血量(140.8±110.6)ml与传统开胸组(148.1±96.8)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472,P=0.638),术后带胸引管时间(8.4±3.1)d与传统开胸组(8.2±2.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术后住院时间(9.8±3.7)d与传统开胸组(10.6±2.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41,P=0.067),清扫淋巴结(20.1±7.7)枚与传统开胸组(18.9±5.6)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4,P=0.226)。全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260.9±111.9)ml,显著少于传统开胸组(322.8±103.6)ml(t=3.841,P=0.000)。术后近期复发率全胸腔镜组5.2%(4/77)与传统开胸组5.8%(6/104)无统计学差异(∥=0.000,P=1.000)。全胸腔镜组转移率6.5%(5/77)与传统开胸组8.6%(9/104)无统计学差异(x。=0.289,P=0.59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周围型肺癌 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胸液量少,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三维成像系统(3D)与二维成像系统(2D)在腹腔镜直肠癌深部闭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加闭孔淋巴结清扫的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在3D系统下完成(3D手术组),20例在传统2D系统下完成(2D手术组).比较两组闭孔淋巴结清扫完成的时间、手术总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错抓次数(同一部位需要两次以上的定位才能正确抓取)和闭孔淋巴结清扫期间的出血量.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3D手术组和2D手术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206±26) min和(222.5±27.5) min(P<0.05),闭孔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23.5±2.5) min和(25.0±3.0) min(P<0.05),错抓次数分别为(5±2)次和(6±4)次(P<0.01),清扫闭孔淋巴结期间的出血量分别为(15.5±1.5) ml和(17.5±2.5) ml(P<0.01),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24±6)枚和(21±9)枚(P<0.05).术后获1年随访者3D手术组有6例,2D手术组11例,均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3D腹腔镜技术对于直肠癌闭孔淋巴结清扫较2D手术系统有明显优势,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胰头后淋巴结(No.13组)清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2根治术加No.13组淋巴结清扫的72例Ⅱ~Ⅲ期胃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按照与研究组1∶1配对方式选择同期行D2根治术的72例Ⅱ~Ⅲ期胃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生存情况,并对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8±0.4)h比(2.7±0.4)h]、术中出血量[(191.9±81.5) ml比(186.0±81.7)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比15.3%)、住院时间[(12.3±4.2)d比(11.9±3.2)d]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63%比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有15例(20.8%)患者No.13组淋巴结阳性,其3年生存率为13%,明显低于57例No.13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7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N分期(P<0.01)和组织学类型(P<0.05)是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TNMⅡ~Ⅲ期胃癌患者进行No.13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胖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D2根治全胃切除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9月为164例肥胖患者(BMI≥25 kg/m2)行胃癌D2根治并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组49例,腔镜组11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与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270.2±73.5)min vs.(240.4±53.2)min],术中出血量较少[(90.0±38.2)ml vs.(206.4±50.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早[(2.8±1.3)d vs.(3.4±1.5)d],进食流质时间较早[(3.5±1.4)d vs.(4.3±1.7)d],下床活动时间较早[(3.0±1.8)d vs.(4.7±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21.2±4.2)vs.(23.2±9.7)]、并发症发生率(17.4%vs.20.4%)、术后住院时间[(10.5±9.5)d vs.(12.3±3.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胃癌患者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恢复较快,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