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措施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的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记录止血抢救成功情况、记录治疗期间的出血次数。结果:观察组止血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次数为(1.1±0.5)次;对照患者出血次数为(3.1±0.7)次;观察组出血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止血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总结抢救40例晚期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心理护理和支持护理,合理安排止血药物的应用,应用三腔二囊管对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积极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等,是圆满完成此类患者临床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肝硬化并发症中最为常见,其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静脉高压导致胃粘膜弥漫性出血、糜烂、溃疡所致呕血及便血.若不及早识别和及时治疗,可引起休克,诱发肝昏迷和腹水,以至危及生命.临床实践证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救治,并非单纯依赖药物或手术治疗所能奏效的,必须经过医护人员的密切合作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8~2010年收治的4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护理体会.结果:1周内出血停止30例,2周内出血停止8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因出血不止或并发其他并发症而死亡3例.结论: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雪花 《光明中医》2009,24(8):1581-1582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组织,引起的以门静脉压增高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病.它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最佳护理措施,减少其出血及死亡。方法:全面观察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加强基础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结果:46例患者无护理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死亡率。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准确的配合抢救治疗和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对减少死亡率和防止再出血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15):154-155
目的:评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2009年2月到2013年9月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8例,都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与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后,无死亡情况发生,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比较危重,在中西药结合治疗中加强护理配合能取得比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丽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92-119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 对观察组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问卷调查、临床观察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分析,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采用此护理的30例患者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和无助感,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树立与疾病长期斗争,战胜疾病信心.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疗程,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护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安慰和解释开导,使其心理得到慰藉,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控制出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有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在肝硬化并发症中最为常见,主要由曲张的食管静脉和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所致,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出血量多,来势凶猛,多数为突然大呕血,继之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因此抢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加强预见性意识,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真正起到降低死亡率,缩短出血时间及预防肝昏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压升高,门静脉破裂。该病病情凶险、出血量大、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和精心周密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抢救11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做好心理护理及支持性护理,严格遵守输血规程,以及积极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等,是圆满完成此类患者临床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病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肝病,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长期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引起的[1]。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临床最常见的危重并发症,是肝硬化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已成为临床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在2009年1月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8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采用此护理的86例患者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加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以及临床护理可以增加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肝性脑病和继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是晚期肝硬化患者较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持性护理、补液、输血的护理及止血药物的护理,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最佳治疗,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赵玉霜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01-102
目的:探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8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采用此护理的86例患者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加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以及临床护理可以增加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肝性脑病和继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反复作用造成肝脏弥漫性损害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由于其病情迁延不愈,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加上治疗费用又昂贵,诸多因素使肝硬化住院患者形成十分复杂的心理反应,他们的忧郁、恐惧、悲观心理交织在一起,个别患者甚至会绝望,拒绝治疗,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对消化道出血先兆及出血后的不良心理进行有效的护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对1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配合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11例病人好转出院.体会: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通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和良好有效的护理防止再出血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硬化病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候。本人在消化科工作期间,曾亲自护理本病病人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出血量最少为200ml,最多为700ml左右。经过医护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13例中死亡4例,9例顺利渡过危险期,治愈率达68%。现将观察护理分析介绍如下。1 加强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保持安静 体位不采取头低位,以免影响呼吸功能,宜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肝硬化患者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者精神会过度紧张,可给予安定镇静。1.2 保证呼吸道通畅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通过精心护理,67例患者治愈出院65例,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肝性脑病合并多器官衰竭。结论:加强临床急救护理、注重病情观察,预防上消化道再次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疗效与转归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治疗,而且与良好的护理密切相关.现对43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病情的转归与护理有关的因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