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对于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主要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在欧美等国家开始使用间盘内微创治疗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根据低温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和臭氧髓核消融术的不同原理,本研究将以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间盘源性疼痛,取得确切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翱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873-874
经皮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技术。它将经皮穿刺技术与射频消融相结合,以穿刺针作导引,将等离子刀引导至病变髓核实施消融,达到减容减压和皱缩纤维环的目的。从而缓解或解除对冲经根的压迫。现将我们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disc nucleoplasty)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经1~3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个月。30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21±0.52)分,术后随访1~3个月的VAS评分平均为(2.31±0.32)分。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具有安全、微创、近期疗效好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4.
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华  周志群  卜海富 《安徽医药》2011,15(9):1143-1144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按突出部位:L3/L42例,L4/L510例,L5/S114例。均采用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进行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疗效按M acnab标准评定,优1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2%。结论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间盘源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影像CT或MRl检查、临床症状、体征及间盘造影均符合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诊断的患者,在西门子Powermobile C型臂X线引导下,对责任间盘行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术前及术后2个月内进行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价。结果:术后7天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术后随访2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有效率93%(53/57),优良率87.7%(50/57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等离子髓核成消融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但须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PLDD)加臭氧(O3)髓核氧化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医用半导体激光和医用臭氧发生器,在DSA引导下采用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髓核区,然后由穿刺针插入600μm光导纤维,用自动脉冲式激光汽化髓核,以每个椎间盘600~1200J 汽化,再向椎间盘注入O3约10ml,共治疗30例35节椎间盘.结果 30例患者术后随访3~24月,结果是治愈24例(80%),显效4例(13.3%),有效2例(6.7%),优良率93.3%,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PLDD)加臭氧(O3)髓核氧化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分析通过采用经皮髓核消融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4例,采用微创经皮穿刺法,应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采用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对疗效进行评定,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年,44例患者中,14例痊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其总的优良率为70.45%,总有效率为95.45%,无效率为4.55%。术后未发现并发症。结论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穿刺法行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技术治疗,可行性较好,安全且效果显著,同时创伤较小,患者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越性。方法:经后路腰椎间盘镜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2例。结果:本组病例202例,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8.5个月,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经后路腰椎间盘镜摘除髓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姚广菊 《淮海医药》2000,18(3):222-2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病,它是腰椎间盘纤维环因退化变性或损伤而出现破裂,导致髓核突向后方或后外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需要手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着创伤大、术后可能出现神经根粘连、硬膜纤维化、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从而导致腰腿痛不能缓解.近年由于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彻底克服了上述缺点.我院骨科1999年1月~10月引用经皮穿刺(AMD)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现将资料完整的20例患者的整体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浏阳市集里医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髓核成形术组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性。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确切,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性,但髓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赵家宁  徐宝山  曾超  杨强  马信龙  张春秋  李秀兰  张扬 《天津医药》2014,42(11):1076-1079,1154
目的探讨新型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经PKH26标记的兔髓核细胞初步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消化分离兔髓核细胞,培养获取P1代细胞,对P1代髓核细胞行番红O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KH26标记兔髓核细胞,MTT法检测标记前后髓核细胞增殖情况,将标记后的细胞接种支架,体外培养4 d后,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体内培养12周后,进行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检测、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1代髓核细胞番红O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标记后细胞荧光强度分布均匀,标记前后髓核细胞光密度(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成像技术显示裸鼠皮下植入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呈现强烈荧光;HE染色见多孔支架内壁有大量髓核细胞填满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细胞周围大量细胞外基质分泌。结论以新型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兔髓核细胞经体内培养形成的类髓核样组织,可用于组织工程化髓核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青霉素G、头孢唑林、妥布霉素和克林霉素在兔椎间盘髓核中的分布。方法兔耳静脉注射4种抗生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清、正常椎间盘和感染后椎间盘在给药后0.5h和1h时的药物浓度(含量) ,并比较血清浓度与髓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比较髓核中药物含量与血清中药物浓度的比例 ,药物进入髓核分布比例青霉素G<头孢唑林<妥布霉素<克林霉素。感染后进入髓核的比例增加 ,除青霉素G外 ,其他药物髓核药物含量/血清药物浓度 ,感染组均大于正常组 ,并且妥布霉素和克林霉素明显增加(P<0.05)。药物在髓核中消除速度比在血清中慢。结论血清的药物浓度与髓核含量无相关性 ;妥布霉素和克林霉素治疗椎间盘感染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在相同时间段内,两组病例采用统一的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手术由专人操作。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对2种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后开放手术组的优良率为85%,MED组的优良率为90%。结论 MED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手术技能基本同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作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头孢唑啉血清、髓核浓度的测定方法,观察其对人体椎间盘的渗透性。方法5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给予头孢唑啉2 g静脉滴注30 m in,给药完毕后,即行手术取髓核,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髓核和血清的头孢唑啉浓度。结果头孢唑啉在0.6~4.3μg/g及40~500μg/m l范围内药物浓度(C)X和药物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A头孢唑啉/A内标)Y线性关系良好,血清标准曲线Y=1.7349X 0.0120,r=0.9998;髓核标准曲线Y=1.9098X-0.0088,r=0.9992。头孢唑啉在髓核中的药量分布个体差异较大,且髓核内药量与血清药浓间无相关性(r=0.122,P>0.05)。结论本法可同时测定头孢唑啉在血清和髓核中的药物浓度,以满足临床药物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曾海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23-324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和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护理特点。方法将我院9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前者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组采用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术后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均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椎间盘镜下和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两种术式的异同点,比较两种术式的护理特点,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头孢唑啉血清、髓核浓度的测定方法,观察其对人体椎间盘的渗透性.方法 5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给予头孢唑啉2 g静脉滴注30 min,给药完毕后,即行手术取髓核,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髓核和血清的头孢唑啉浓度.结果头孢唑啉在0.6~4.3 μg/g及40~500 μg/ml范围内药物浓度(C)X和药物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A头孢唑啉/A内标)Y线性关系良好,血清标准曲线Y=1.7349X+0.0120 , r=0.9998;髓核标准曲线Y=1.9098X-0.0088,r=0.9992.头孢唑啉在髓核中的药量分布个体差异较大,且髓核内药量与血清药浓间无相关性(r=0.122,P>0.05).结论本法可同时测定头孢唑啉在血清和髓核中的药物浓度,以满足临床药物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张祖莲  宋世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170-1170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传统上一直采用俯卧位手术,术中病人俯卧于弓形架上,时间稍长,病人就有胸部压迫感,影响呼吸通畅,而且病人俯卧也不利于观察病情。我院自2000~2003年开展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40例,将病人随机  相似文献   

18.
胡文畅 《黑龙江医药》2010,23(5):846-847
目的:分析比较椎间盘镜下与传统开窗手术行髓核摘除术后护理的特点。方法:从我科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行传统开窗手术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对两组的术后护理进行比较。结果: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开窗手术。结论: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在其适应症范围内更适合于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于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减压术联合臭氧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间1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于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减压术联合臭氧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86例患者治愈146例(78.5%),好转37例(19.8%),疗效不佳3例(1.6%),总有效率为98.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 h、1周、l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联合臭气治疗颈椎间突出症创伤小、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下椎板间开窗腰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新手术方法,属显微微创技术,可在内窥镜下直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我院在大量开放式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上,自2004年6月始引进德国STORZ牌椎管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