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的丧失和残存神经元内出现Lewy小体.目前认为约10%的患者为遗传性的,约90%的患者为散发性的.到目前为止,散发性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多个研究提示蛋白酶体功能下降导致神经元内异常蛋白聚集,功能紊乱,并进一步造成神经元的凋亡,可能参与了散发性PD的发病.本文就蛋白酶体功能下降与散发性PD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在帕金森病(PD)发病中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等机制与铁死亡密切相关,铁死亡可能是各种机制的共同通路.铁死亡与多巴胺相互作用促进脂质氧化,减少神经黑色素合成,最终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死亡,因此铁死亡-多巴胺-神经黑色素网络调控异常在PD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其在PD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大脑黑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运动障碍和认知缺陷为主要临床症状。近年来,在关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探讨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一直被认为是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的重要起始因素,目前认为是线粒体生物发生调控机制、基因突变等几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总结了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基因突变等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帕金森病的线粒体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P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家族性PD患者中发现该病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基因、Parkin基因等突变有关,而在散发性PD患者中发现黑质的生化病理改变与环境毒素、线粒体损伤以及α-突触核蛋白聚集有关,这表明PD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两者通过何种共同机制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最终导致PD的发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对一些PD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产…  相似文献   

5.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普遍认为,多因素可能参与PD发病。遗传因素可增加患病易感性,只有与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超载、兴奋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异常在帕金森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opamin,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仍未彻底明确,目前最受关注的几个机制有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障碍等,多种发病机制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α-突触核蛋白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α-突触核蛋白(AS)足Lewy体的重要组成成分。AS基因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其突变型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帕金森病(PD)的发病密切相关。在PD中,AS出现了折叠错误和排列混乱。AS的聚集能力,特别是在氧化应激状态下,被认为是其病理机制的核心,AS的异常聚集和降解障碍导致蛋白酶的抑制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因此,AS致病形式对认识P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动态与线粒体分裂功能、融合功能和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研究证实在许多PD模型中均观察到线粒体形态异常和线粒体自噬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线粒体清除异常,是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原因。PD相关基因Parkin和PINK1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对近期PD与线粒体动态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老年期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于1817年由英国医师James B.Parkinson首先报导。P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普遍认为与遗传、年龄、环境、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兴奋性毒性、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其较明确的病理及生化改变为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明显减少。自70年代人们认识到细胞凋亡以来,大量研究表明,以上不同因素引起的PD最终都表现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即PD的发病有一条共同的通路-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表现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帕金森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反应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阐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对于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和Lewy体形成.纤维化积聚的α-共核蛋白(ASN)是Lewy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证实ASN寡聚体具神经毒性,ASN异常积聚被认为在PD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ASN的基因突变、过度表达、异常修饰或清除减少都可能引起其异常积聚.异常积聚的ASN通过刺激免疫反应、诱导多巴胺神经元凋亡、降低自噬作用、破坏高尔基体组成等途径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本文针对α-共核蛋白异常积聚的具体机制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D)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死亡的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与PD发病密切相关[1].尿酸是人体中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能清除自由基及螯合金属离子,减少体内氧化应激的水平[2].PD动物模型研究显示,尿酸具有对抗氧化应激及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3].尸检研究显示,PD患者大脑基底节区尿酸水平是降低的[4].因此,我们通过观察PD患者血尿酸的水平,探讨其与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与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尿酸水平的高低对PD的发病以及发病后疾病的进展快慢有显著影响.本文将就尿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PD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帕金森病(PD)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PD的患病率1%,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PD主要病理特征为选择性的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丧失,伴有黑质-纹状体通路的退行性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P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功能异常可能在P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解偶联蛋白(UCPs)作为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蛋白,在维护线粒体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现对UCPs在P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 (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其神经病理学特征包括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细胞变性和进行性脱失 ,部分存活的神经元内出现 lewy体。早期的研究就曾发现 PD病人血小板线粒体功能低下 ,现代分子生物学进一步证实PD病人多种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复合体 I、II、III甚至 IV都存在功能缺陷。自从发现黑质毒素 MPP 能抑制复合体I( C1 )活性后 ,线粒体就成为 PD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 PD线粒体复合体缺陷的表现和相关原因的研究作一综述。1  PD线粒体功能失调的证据有报…  相似文献   

16.
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老年人神经系统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P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减少,引起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水平降低.尽管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死亡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流行病学、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资料证实由于接触一些毒素(如杀虫剂、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含有抗氧化剂的饮食减少及体内尤其是黑质纹状体系统清除自由基物质水平的降低,而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线粒体功能障碍与PD的发病密切相联系[1-4].尿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性的天然抗氧化剂、铁螯合剂、自由基清除剂.PD与尿酸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帕金森病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先描述,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PD大多数为散发性,约有10%~15%的PD患者有家族史。目前,已发现了16个与PD发病有关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帕金森病(PD)大鼠线粒体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制备PD早期大鼠模型,电镜观察PD发病早期大鼠脑内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进一步检测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早期动物神经元线粒体肿胀,线粒体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及MAO-B的酶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PD早期脑内的线粒体已出现病理损伤,线粒体的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这可能参与早期PD大鼠神经元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于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先描述,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7%,目前我国的PD患者已经超过200万[1].尽管P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已知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蛋白质折叠错误和聚集、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免疫异常和细胞凋亡等因素密切相关.现认为,除遗传因素外,氧化应激及自由基损害是引发PD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自由基和线粒体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认为与自由基生成、氧化反应增强、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其中线粒体功能异常在这一系列变化中起主导作用。本文就有关的几个方面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