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性期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例43个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Marx或GDC弹簧圈栓塞囊状动脉瘤28个,颅内支架或球囊导管重塑技术辅助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11个.水解弹簧圈栓塞不规则动脉瘤3个.双支架技术栓塞梭形动脉瘤1个。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36个,95%闭塞5个,90%闭塞2个。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死亡、复发、出血。结论根据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和方法治疗,有利于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的致密栓塞程度,减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结果.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有84个动脉瘤,其中63个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个外科夹闭,19个未治疗.54个(86%)完全栓塞,8个(13%)瘤颈残留,1个(2%)只行支架覆盖.26例患者(72%)一次栓塞1个以上动脉瘤.31例患者进行了造影随访,93%(53个动脉瘤)表现稳定或闭塞,7%(4个动脉瘤)复发,临床随访结果:33例患者(92%)无症状或轻微症状,1例(3%)部分视野缺失,2例(6%)偏瘫.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合理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可用于优先治疗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和外科难治的意外发现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3D-CTA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3D-CTA诊断价值和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3D-CTA确诊的颅内多发动脉瘤临床资料,36例采用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18例,双侧翼点或翼点+前纵裂入路动脉瘤颈夹闭术6例;二期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3例;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4例;单纯血管内栓塞术5例。手术夹闭动脉瘤颈64个,血管内栓塞14个,11个动脉瘤未予处理。结果39例共发现动脉瘤89个,其中2个动脉瘤30例,3个动脉瘤7例,4个动脉瘤2例;31例术后复查3D-CTA,其中30例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或完全栓塞,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全术后一个月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次开颅手术夹闭,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7年,按GOS预后分级,良好29例,轻残5例,重残2例,死亡3例均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未处理。结论3D-CTA可靠、快捷、安全,可作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95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1个,大脑中动脉瘤18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45例,颅内支架(LEO支架或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治疗23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术后3~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CTA或者DSA)随访。结果全部病例栓塞成功。23枚支架到位满意。79个动脉瘤完全闭塞,13个闭塞95%以上,3个闭塞95%以下。并发症5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可靠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4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有105个动脉瘤,均进行了3D-CTA或/和脑DSA检查,41例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或/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患者放弃治疗。一次性手术一侧开颅29例,一次性手术双侧开颅1例,分次手术4例,一次性血管内栓塞4例,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3例。结果 41例患者共成功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91个动脉瘤,其中39例随访3月~5年,无再出血症状发生,1例开颅夹闭加包裹术的患者出院后4年包裹的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的患者出院后2年对侧动脉瘤破裂出血,再次入院手术治疗后康复。39例患者随访时进行GOS评分,5分30例,4分4例,3分3例,2分1例,1分1例。35例患者经3D-CTA或/和DSA复查,未见动脉瘤新生或再通。7例放弃治疗的患者随访3月~2年,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4例,其中2例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破裂的动脉瘤患者3例均发生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结论 CT、3D-CTA的应用能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后复查提供有效的帮助,DSA仍是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患者应尽早采取开颅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开颅夹闭组24例,血管内栓塞组26例,对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颅夹闭组:24例成功夹闭瘤颈,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随访2年,复查脑血管造影,24例中有2例夹闭不全。血管内栓塞组:成功栓塞24例,2例多发动脉瘤患者一侧成功栓塞,遗留另一侧未栓塞,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5例。随访1月~2年,无瘤体复发或再发。结论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都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应视病人瘤体特点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选择、时机、术中术后的处理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其中20例为多发动脉瘤)共246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用显微手术治疗(121例127个)和血管内栓塞治疗(104例119个),采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总结颅内动脉瘤治疗的经验和教训。结果显微手术组预后良好104例(86.0%),中残8例(6.6%),重残6例(5.0%),植物生存1例(0.8%),死亡2例(1.6%)。血管内栓塞组预后良好87例(83.7%),中残7例(6.7%),重残4例(3.8%),植物生存1例(1.0%),死亡5例(4.8%),术中因微导管插管困难致手术失败3例(2.9%)(改行显微手术后治愈)。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相互补充,临床应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术者经验及患者意愿选择。  相似文献   

8.
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DSA、CTA、MRA的不断发展,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但颅内多发动脉瘤由于其部位分布广、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以及术后并发症多致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单发动脉瘤明显增高。本病以女性多发,小型动脉瘤术前极易漏诊。其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夹闭、血管内治疗以及结合基因治疗等,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处理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对于能够在同一侧手术人路处理的多发动脉瘤,应在一次性手术中处理完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对比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动脉瘤夹闭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共26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13例(15个动脉瘤)和开颅动脉瘤夹闭10例(11个动脉瘤)两组,对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风险、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动脉瘤均出现1例破裂,术后动脉瘤闭塞程度及GOS评分均尚可,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动脉瘤夹闭术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于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应加强随访观察,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结果 11例中7例表现为颅内出血,4例表现为缺血症状;9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位于大脑后动脉顶枕支,1个位于脉络膜后内侧动脉;11个动脉瘤除1例外周型动脉瘤因超选困难外其余10例均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随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有出血或非动脉瘤性临床表现,此类动脉瘤可分为累及Willis环的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和累及侧支为主的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可予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 dimen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我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的7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CTA与DSA资料,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差异。结果 DSA诊断动脉瘤177个,CTA诊断动脉瘤175个,以DSA为金标准,CTA正确检出动脉瘤171个,正确检出率96.6%,其中165个诊断正确,正确诊断率96.5%。CTA漏诊动脉瘤6个,误诊动脉瘤10个。结论CT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均较高,但栓塞手术史、血管痉挛、动脉瘤大小、数目及阅片者经验影响CTA对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临床上有必要将其与DSA检查相结合,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例宽颈动脉瘤中,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球囊瘤颈成形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栓塞;其余动脉瘤均仅用弹簧圈栓塞。结果本组40例共47个动脉瘤,100%栓塞39个,80%~90%栓塞3个,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中未作处理1个。术后随访3~6月,脑血管造影复查25例,未见动脉瘤复发,也无再出血病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应用血管内栓塞不仅安全高效,而且可以防止再出血及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作者医院40例脑动脉瘤患者在出血72h内行栓塞治疗的效果。40例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且于出血72h内完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选用合适的弹簧圈将瘤腔逐步填塞充分。6例宽颈动脉瘤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成形弹簧圈栓塞术,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结果 4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共47个动脉瘤中,100%完全栓塞39个,80%~90%栓塞3个,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结论 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可防止再出血及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血管內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作者医院40例脑动脉瘤患者在出血72 h内行栓塞治疗的效果.40例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且于出血72 h内完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选用合适的弹簧圈将瘤腔逐步填塞充分.6例宽颈动脉瘤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成形弹簧圈栓塞术,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结果 4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共47个动脉瘤中, 100%完全栓塞39个, 80%~90%栓塞3个, 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结论 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可防止再出血及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1537例颅内动脉瘤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5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621例行血管内治疗、889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7例行保守(未)治疗.结果 血管内治疗组术后恢复良好589例,功能障碍22例,死亡10例;显微外科手术组恢复良好796例,功能障碍61例,死亡32例.结论 应根据动脉瘤不同位置、形态、动脉瘤大小、临床分级、动脉瘤是否合并血栓、钙化、狭窄、是否累及穿支或分支血管、动脉瘤单发和多发及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共56个)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DSA检查:致密栓塞39个,大部栓塞13个,部分栓塞4个。随访51例,时间6-12个月,GOS评分:5分43例,4分5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动脉瘤破裂的后果严重,因此未破裂动脉瘤的研究一直是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率与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性别与年龄、动脉瘤大小、所处位置、多发动脉瘤、家族动脉瘤史等相关,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的手段主要有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保守治疗以及动脉瘤孤立术或载瘤动脉闭塞术+血管吻合术,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年龄、并发症等),动脉瘤情况(大小、形态、位置)以选择合适的方法.现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CGSA)的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讨论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的方法对3例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例中2例治疗成功,12个月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是一种治疗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两种方法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66例(297个)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180例(209个),开颅夹闭治疗86例(88个);根据GO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血管内栓塞组预后良好155例,中残12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125例。开颅夹闭手术组预后良好72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术后两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可以作为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附1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选择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案,对127例131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①应用弹簧圈栓塞120例124个动脉瘤,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14例,死亡4例;术后2个月,动脉瘤复发或再通11例,予以再次栓塞8例,开颅夹闭3例。②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3例3个动脉瘤,死亡1例。③载瘤动脉闭塞4例4个动脉瘤,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