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观察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手术时间。方法 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软通道微创手术组为观察组,硬通道微创手术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例数、手术后2个月和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巴氏指数(BI)、病死率。结果软通道组继发颅内感染较硬通道组少,且软通道组的手术时间较硬通道组手术时间长。2组治疗后2~6个月的GOS、BI、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手术和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均确切,虽较硬通道微创手术更费时,但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手术时间。方法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首次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进行了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或接受软通道微创手术或实施硬通道微创手术,其他治疗相同,每组各40例。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例数,治疗后1、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与死亡率。结果软通道组术后继发颅内血肿(1例)较硬通道组(8例)少(掊2=4.507,P<0.05)。软通道组的手术时间(58.88 min±11.21min)较硬通道组(45.60 min±7.31 min)长(t=6.276,P<0.05)。治疗后1、6个月GOS,治疗后1、6个月BI,治疗后1、6个月死亡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均疗效确切。软通道微创手术较硬通道更加安全,但手术更加费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硬通道、软通道技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三种微创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入选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硬通道组、软通道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每组25例.硬通道组实施颅内血肿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术,软通道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治疗术,小骨窗开颅组以显微镜下血肿清除.观察治疗后3组患者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预后的情况.结果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组的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定预后的情况比硬通道、软通道技术组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比硬通道、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软通道和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 2组,各39例。软通道组应用硅胶软管,硬通道组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分别进行血肿清除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硬通道组与和软通道组,在治疗5d后血肿量分别为(11±2)mL、(12±2)mL,总有效率分别为92.3%与89.7%。2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且2组间疗效相近。结论采用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介入术都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组方法疗效相似,软通道微创介入术的灵活性较强,引流管材质柔软,能够减少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邯郸解放军第285医院进行诊治的98例HICH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软通道组、硬通道组各49例,两组的其余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预后及生存质量(QOL)。结果软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的长于硬通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组的硬膜下血肿发生率2.04%显著地低于硬通道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软通道组患者的愈显率(痊愈+显效)73.47%显著的高于硬通道组的5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组的总有效率97.96%高于硬通道组的95.9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软通道组患者的BI指数、QOL评分均显著地高于同期硬通道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较硬通道手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术后恢复正常12例,轻残18例,重残4例,死亡8例。结论微创软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需要全麻等特点,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软管引流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08—2018-10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微创穿刺软管引流清除颅内血肿技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患者术后2~3 d内血肿清除90%者达93.0%。预后不良患者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在血肿量、手术时间、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微创穿刺软管引流颅内血肿技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并对2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门诊随访观察,评估对比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复查头部CT显示,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统计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4/49),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4.5%(12/49)(P0.05)。术后3月时观察组GOS评分、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均能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但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治疗的清除效果更好、安全性更好,且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定向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定向软通道技术清除血肿,并结合术后CT片上的残留血肿量进行尿激酶灌注溶凝治疗。结果 35例患者中死亡1例,存活34例,其中意识清醒32例,植物生存2例。近期疗效评定,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优良者23例;远期疗效评定,ADLⅠ~Ⅲ级者26例。结论定向软通道技术定位精确、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硬通道与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实施颅内血肿硬通道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组行软通道微创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中观察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治疗3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临床效果均显著。但2组间疗效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与软通道微创定向引流术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2组方法疗效相近,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微创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2年基底节区脑出血>30 ml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86例患者为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为观察组1,CT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的93例患者为观察组2,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结果 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术中出血也明显少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和小骨窗开颅手术组比较,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平均住院日缩短,病死率低,2周内NIHSS评分较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指标中,小骨窗开颅手术优于保守治疗组.脑出血后<6h行微创手术,手术后再出血发病率较高,但平均住院日期明显缩短,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总体病死率较低;脑出血后6~48 h行微创治疗再出血发病率较低;脑出血后48 h行微创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变化.结论 >30 ml基底节脑出血行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显著提高了疗效,显著降低病死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6h内行微创治疗对减少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创钻孔的不同引流位置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量、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6年于我院治疗的10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额部组(n=48)和颞部组(n=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血压监测并检查凝血项,并行颅脑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完成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再出血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额部组患者术后3d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完成时间分别为(23.2±4.8)ml、(12.2±1.5)d,颞部组分别为(26.7±5.8)ml、(13.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部与颞部组在术后7d血肿残余量、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再出血发生状况、住院天数两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额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颞部组为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部组与颞部组术后ADL评分分别为(55.1±17.3)分和(53.4±11.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微创钻孔引流位置不同对于患者早期的血肿清除有差异,穿刺方向与基底节血肿之长轴相平行的额部组的血肿清除更为干净,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CT实时引导下软通道穿刺手术和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方法选取266例出血量在20~40毫升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208例采用CT实时引导下软通道穿刺血肿腔手术(穿刺组),58例患者行微创开颅手术(开颅组)。两组病人从住院天数、水肿期意识加深情况、再出血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平均住院天数(穿刺组11.53±0.418天VS开颅组11.30±0.778天)、入院3天GSC评分下降(穿刺组1.53±0.160分VS手术组1.48±0.232分)及再出血率(穿刺组1.92%VS开颅组1.72%)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出院时NIHSS评分提高方面,穿刺组较开颅组提高更显著(穿刺组2.98±0.247分VS开颅组2.05±0.186分,P 0.05)。结论对于基底节区中度脑出血患者,血肿腔穿刺手术和微创开颅手术比较,前者预后改善较后者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及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长期神经功能及颅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将87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顺序分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组(A组)、穿刺引流术组(B组)及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C组),分析三组患者长期神经功能、颅内感染情况。结果 B组GOS评分显著高于A组(t值5.14,6.33,P0.05)。B组、C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t=7.90,P0.05)。B组、C组改良Rankin评分、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A组(t=2.69、3.01、3.47、5.52,P0.05)。各组颅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穿刺引流术、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长期神经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小骨窗微创手术,但术后颅内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和眉弓锁孔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露的解剖学区别。方法选择10个经乳胶灌注后的成人防腐尸头标本,按解剖入路的不同分为翼点入路组与眉弓锁孔入路组,共10例,20侧;每例标本均一侧为翼点入路,一侧为眉弓锁孔入路进行解剖观察。比较两组标本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解剖学情况。结果眉弓锁孔入路组中,颧突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为(6.23±0.25)cm,角度为(34.08±3.15)°,而翼点入路组中,翼点和同侧前床突距离为(5.03±0.24)cm,角度为(63.49±4.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眉弓锁孔入路组在A1段、ACoA段、A2段的完全暴露例数均比翼点入路组少(P0.05);眉弓锁孔入路组穿支动脉拉破、穿支动脉移位发生率少于翼点入路组[10.00%(1/10)vs60.00%(6/10),0.00%(0/10)vs 50.00%(5/10)](P0.05)。结论翼点入路具有暴露范围广、操作空间大等优势,而眉弓锁孔入路虽暴露面积小于翼点入路,但其安全性较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房颤是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产生影响及对于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2006年4月到2012年1月连续收集发病6小时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房颤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房颤组(26例)和无房颤组(6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溶栓治疗后7d溶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7% vs 56.7%,P>0.05).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房颤组57.7%的病人功能恢复好,无房颤组65.0%的病人功能恢复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但与无房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无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可以从溶栓中获益,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无显著影响,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GOS评分、GCS评分、高血压、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肺部感染及血糖与预后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出血量和血糖是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时GCS评分、出血量和血糖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术中亚低温对开颅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8月。收集在开颅手术中使用亚低温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 Man5.3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1306例病人,其中亚低温组657例,正常体温组649例。低温组患者在预后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死亡状态五个方面与正常体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合成结果分别为:[OR=1.24,95%CI(0.97~1.58),P=0.08]、[OR=0.97,95%CI(0.73~1.30),P=0.86]、[OR=0.77,95%CI(0.50~1.18),P=0.23]、[OR=1.35,95%CI(0.32~5.65),P=0.68]、[OR=0.71,95%CI(0.47~1.09),P=0.12];术后并发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DO2水平在亚低温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中应用亚低温不能改善颅脑手术患者预后,不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92例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拉克索,疗程均为12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时间点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修正(UPDRSⅣ-)的评分、不良反应的记录,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UPDRSⅣ-评分与基线比较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12周剂末现象(93.75%vs 70.59%)、开关现象(91.67% vs 63.64%)以及异动症(84.62% vs48.00%)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有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