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18例脑动脉瘤患者于手术前后脑血流的变化。结果提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判断有无血管痉挛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非损伤性检测手段,对于选择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手术的适应证也是一个重要依据,并可估价阻断颈动脉后,颅内侧支循环及病人耐受力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内血肿的临床发病特点与影像学特点,为早期确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发病时均突发头痛,18例伴有恶心、呕吐等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CT扫描显示弹道征象16例,无脑裂征9例,血肿周围存在低密度影12例,血肿部分边缘可能呈渐进性的淡然密度偏低区域18例.结论 对于年龄偏小、既往无高血压病或血压较易控制的脑内血肿患者应仔细鉴别颅内动脉瘤的可能.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内血肿CT扫描显示具有弹道征象、无脑裂征、低密度影与淡然密度偏低的区域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4.
5.
脑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08年5月间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破裂脑动脉瘤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术后1~7天内脑池内积血明显减少。随访1.5个月~3年,按格拉斯哥预后(GOS)标准评定良好39例,中度残废7例,重度残废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本病的救治率,SAH、颅内血肿、脑水肿、颅内高压是严重影响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选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严重血管痉挛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血管内介入治疗1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严重血管痉挛,术中栓塞动脉瘤的同时超选动脉内持续灌注尼莫地平改善血管痉挛.结果 经超选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后血管痉挛得到改善,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术后GOS 5分7例,GOS 4分4例,GOS 2分1例,GOS 1分1例.全脑血管造影、MRA随访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未见显影.结论 超选动脉内持续灌注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严重血管痉挛安全、有效、可行;尼莫地平灌注治疗应早期、足量、全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204-206
目的研究讨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60例,其中于患者破裂出血72h内进行手术的患者35例,作为早期组,破裂出血超过72h进行手术的患者25例,作为择期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手术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率为85.7%,显著高于B组的56.0%(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少量并发症(均为动脉瘤再破裂),发生例率分别为2(5.7)、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可显著改善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附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实施早期夹闭手术对提高生存质量与降低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对84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63例术后恢复良好,16例轻残,死亡5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仍是破裂脑动脉瘤最基本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使用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急性破裂出血动脉瘤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处理办法。方法本组患者22例应用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其中宽颈动脉瘤辅以血管支架、球囊辅助等技术完成,术前、术后、术中给予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钙离子拮抗剂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结果 22例患者21例成功栓堵;1例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死亡。其余21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均生活自理,无1例复发。结论可脱卸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特点。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钙离子拮抗剂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7,(22)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入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还配合尼莫地平治疗,持续治疗2周,以临床疗效、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病情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为标准评析两组用药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好转率为95.2%,比较于对照组的73.8%显著更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MCA血流速度均有所降低(P<0.05),研究组的降低更为确切(P<0.05);研究组的恶心呕吐、头痛、抽搐、视乳头水肿及脑膜刺激征等改善率显著更高(P<0.05),住院时间则显著更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MCA血流速度,且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血液速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测定1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脑血工挛68例(62%),大脑中动态(MCA)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120cm/s,最高达233cm/s,起病1周内57例(84%)。在蛛网膜下腔发病的1周内动态监测MCA血流速度变化,将为早期脑血管痉挛提供重要依据。山莨菪碱治疗蛛网膜下腔出短暂一脑血管痉挛起效快,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尼莫地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减轻后遗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要严密认真观察 ,并及时查TCD、掌握发生迟发脑血管痉挛的动向 ,及早采取治疗措施。结果 对于有发生脑血管痉挛倾向的病人采取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如钙拮抗剂可有效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减轻后遗症。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是可以预防的 ,一旦发生 ,采取积极措施 ,能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及减轻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动脉瘤就是动脉壁上鼓出来的一个鼓包,壁很薄,容易破裂出血.颅内较大的动脉多位于蛛网膜下腔内,而动脉瘤又好发于这些比较大的动脉上,因此动脉瘤破裂多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严重时可合并脑内和脑室内出血.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40%~45%,短期内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还要翻倍,因此是神经外科最危险的疾病之一.动脉瘤的直接开颅手术是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式,随着显微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已成为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最主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动脉瘤夹闭术是在显微镜技术操作下,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以防发生再次破裂,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这是治疗脑动脉瘤最理想和最常用的方法.我院自2007年至2011年9月,共施行动脉瘤夹闭术11例.手术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防治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致残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法舒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将同期4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6,10,14d)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峰流速(vp)变化,记录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较对照组下降显著,GCS评分增高显著,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有效率明显于高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总结CT上仅表现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水平,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例该类患者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例术前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1例误诊为脑血管畸形,3例痊愈出院,1例肢体瘫,1例植物生存。结论 CT上仅表现为脑内血肿的动脉瘤破裂易误诊,对临近蛛网膜下腔附近的脑内出血术前及术中要提高警惕,条件允许术前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