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结核瘤的CT诊断周弢,安德明,刘健萍CT问世以前,颅内结核瘤诊断颇为困难。CT应用于临床以后,本病又常与颅内其它疾病相混淆,为此,总结我院23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颅内结核瘤的临床及CT特点,供同道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颅内结核瘤经...  相似文献   

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达到清除颅内血肿、减少脑组织不可逆损伤范围的目的,做好其术后护理是提高微创术成功的可靠保证,2001-10~2004-02我科收治颅内血肿68例,治疗、护理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进展性颅内血肿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是指入院一段时间后颅内血肿较刚入院时血肿进展扩大,引起昏迷程度加深,临床症状加重的颅内血肿。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颅脑外伤后GCS〈8分的幕上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89例,其中进展性颅内血肿4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发生于颅内动脉分又处,在破裂之前大多无临床症状,破裂后可以导致蛛网膜下隙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其形成、发展和破裂是多种环境因素和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颅内动脉瘤的易感基因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发病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作综述。  相似文献   

5.
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CT和MRI特点,诊断及目前治疗颅内黑色素瘤的观点。结果 CT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及数目,但特异性差,定性困难。肿瘤因含有黑色素细胞数量的不同而MRI表现为不同的信号。3例颅内黑色素瘤术前曾分别考虑为转移瘤、脑膜瘤或胶质瘤。部分颅内黑色素瘤的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多发性病灶。结论 颅内黑色素瘤,尤其是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术前诊断困难,病理是确诊黑色素瘤的最后手段,综合治疗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颅内金属异物是火器性颅内损伤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由于脑立体定向技术广泛开展.对颅内金属异物的除趋积极态度。1989年以来,我院采用立体定向及电视导引相结合的方法除颅内金属异物28例,无一例失败,现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巨大颅内动脉瘤显微直视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巨大颅内动脉瘤显微直视手术治疗李龄,刘绍明,刘承基早在十八世纪末人们就已发现颅内巨大动脉瘤,在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外科治疗的早期尝试中很多病例也都与巨大动脉瘤有关。但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国际协作研究才开始把颅内动脉瘤按大小进行分类,把动脉瘤最大直径>...  相似文献   

8.
急诊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病人的显微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术中和术后的处理等。结果术后恢复良好14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显微手术处理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病人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术中操作轻柔,施行控制性降压,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9.
微创手术中的"脑减压性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众所周知,在正常情况下颅内压是恒定的,当某些特定的致病原因如高血压、脑血管畸形、颅脑创伤等引起脑出血形成颅内血肿时,可使颅内环境失去平衡,从而改变颅内压力的恒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颅内结核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颅内结核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刘庆良,刘阿力,张俊廷颅内结核瘤以占位为主要表现,常与其它颅内占位病变相混淆。现总结我院神经外科1984年至1993年开颅手术的25例颅内结核瘤的诊治情况。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1岁,...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无论采用外科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仍有部分病人动脉瘤复发乃至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据统计,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为4%-7%,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所导致的非致密栓塞或(和)瘤颈残余,是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的潜在因素。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难度及风险远高于首次治疗。本文将探讨颅内动脉瘤复发机制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颅内结核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回升,颅内结核瘤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与一般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故诊断较为困难翻。颅内结核瘤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以往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CT,但因其特异性较差,因此有必要结合MRI检查进行诊断。为了提高颅内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笔对1994—2001年  相似文献   

13.
脑转移瘤目前已经超过原发颅内肿瘤成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有20%-40%的癌症患者,在其病程中的某些阶段出现颅内脑转移瘤。有多发颅内转移瘤和单发颅内转移瘤,我科自2000~2003年共收治单发颅内转移瘤42例,通过手术治疗及整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治措施。方法对63例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54例,保守治疗9例,死亡10例。结论对外伤性颅内血肿严密观察,动态CT监测,早期CT复查有助于早期确诊进展性颅内血肿,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CT定位后局麻下将颅内血肿穿刺针经头皮置入血肿腔,留置引流。结果:115例临床治愈,10例死亡(含1例家属放弃治疗),手术死亡率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不失为目前治疗颅内血肿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残及死亡率高,幸存者动脉瘤二次破裂的可能性为69%,再出血死亡率为58%。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非常重要,文献报道,规范治疗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术后一年病死率约为10%,此后逐年降低。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仍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病例选择适当,两种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两种方法又都有各自的不足,现将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近三年来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情况总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术后颅内积气初探杜吉祥,田增民,刘宗惠,王勇军颅内积气作为立体定向手术后颅内积气,是一种伴发症,本科在1300例次立体定向手术后。并发颅内积气63例(占4.85%)。其中颅咽管瘤21例(占33.3%);高血压脑出血18例(占28.6%);胶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颅内血肿手术治疗经验及手术指征。方法:统计本科1年来开颅清除颅内血胪及穿刺吸除颅内血肿的总数、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1年来共手术治疗颅内血肿45例。开颅治疗27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3例。穿刺治疗18例,治愈9例,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血肿开颅清除与穿刺吸除各有其优缺点,应掌握指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适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部分颅内动脉瘤呈家族性发病倾向,可与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等并发,说明遗传因素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发病学上颅内动脉瘤被认为是多种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情形复杂不易掌控,但是随着分子遗传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64例TIA患者的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并对不同年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64例患者中,54例(84%)存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略高于颅外动脉(68.5% vs 64.8%)。在<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54.5%,高于单纯颅外动脉(27.3%)及颅内-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18.2%);而≥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21.9%)低于颅内-颅外狭窄或闭塞(43.8%)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34.4%),差异具有统计学差意义(P <0.05)。结论 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随年龄变化而呈特征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