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免疫复合物(IC)和补体(C)成分含量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手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gG、IgA、Ig M、IC和补体C1q、C4、C3、B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1q、C4、C3、B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G、IgA、IC、C1q、C4、C3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P〈0.05)。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定病情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分成3组,即MPP轻症组(22例)、重症组(18例)、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P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IgM水平显著增高(P〈0.01)。重症组外周血CD23的表达及血清IgA、Ig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或〈0.05),而重症组的血清IgM水平与轻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及血清IgM含量显著升高,重症MPP患儿IgA、IgG也显著升高。MPP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失调。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和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5例MPP患儿肺炎支原体(MP)特异IgM、IgA,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及其亚类,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并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选取同期健康婴幼儿4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症MPP组患儿的CD3^+、CD4^+细胞数,CD4^+/CD8^+和C3含量小于对照儿,而IgA、IgM、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D8^+细胞数高于对照儿,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IgG及亚类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重症MP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D3^+、CD4^+受抑,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化,以期能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期MPP患儿196例(MPP组),其中轻型152例,重型44例,选取同期外科择期手术7岁以下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IgA、IgG、IgM水平及CD3^+、CD4^+。结果:MPP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X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型患儿IgM水平高于轻型患儿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CD3^+、CD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重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及轻型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感染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T淋巴细胞低下,重型肺炎患儿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匹多莫德对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MPP患儿54例为MPP组,另选健康儿童54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将MPP组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与匹多莫德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MPP组血清IgG、IgM、CD8+、CD19+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3+、CD4+、CD4+/CD8+、CD16+CD5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治疗,54例MPP患儿有效率均为100%,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匹多莫德组IgA、IgG、IgM未见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增高,而CD16+CD56+则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普通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MPP患儿可因肺炎支原体的黏附及毒性代谢产物等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MPP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给予阿奇霉素加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3周,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选择同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与健康组比较,IgA、补体C3、C4水平降低,IgM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gA、IgG升高,Ig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升高,IgM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C4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C3水平高于对照组,Ig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玉屏风颗粒辅助用药治疗可改善、提高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对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NO 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 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机体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00例RRI患儿和1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IgG、IgM、IgA、C3、C4水平检测。结果:RRI患儿组IgG、Ig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RRI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IgG、IgA、C3的检测可作为RRI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同时对RRI快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国庆  冯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25-442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lg)在支原体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IgG、IgA、IgM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IL-23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L-23水平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和急性期相比,患儿血清中IL-23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IgG、IgM、IgA恢复期高于急性期及对照组,P<0.05,急性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损伤在儿童MP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IL-23和Ig参与MPP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袁安辉 《右江医学》2014,(3):340-342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MPP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所有患儿均予阿奇霉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4W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抽取外周血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39例,对照组显效26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IgA、IgG、IgM均有升高,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匹多莫德可以通过提升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CMSC)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②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及免疫酶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补体C_3、C_4、免疫复合物(IC)及CMSC进行检测。③结果 MPP患儿血清C_3、C_4、I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尤以伴有肺外并发症的重症组为明显(P<0.01),而CMSC却低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2.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g和补体C3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磊  向阳  康铃  蒋栋能  罗福康  张征 《重庆医学》2006,35(18):1656-1657
目的通过对肾病综合征和其他常见的几类肾脏疾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测定,探讨肾病综合征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nephelometry)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肾病综合征(NS)、慢性肾小球肾炎(CN)、慢性肾衰竭(CRF)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及正常对照组进行Ig和补体C3的测定。结果NS患者IgG为(5.92±3.71)g/L,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而IgM和IgE水平高于其他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期血清补体C3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血清Ig测定在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DNA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MPDNA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DNA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定量检测38例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前后IgG、IgM、IgA、C_3、C_4的水平。结果 输血后10天内各项指标普遍下降,IgG P<0.025,IgA P<0.05,C3 P<0.05,C4 P<0.0025。输血后20天、30天内5项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暂时性抑制。  相似文献   

15.
支原体肺炎一氧化氮与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同时期的变化 ,应用生化法检测了正常组、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组、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组患儿血清中 NO、 - OH、 MDA的含量 ,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 i NOS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 :1MP感染组、MPP组患儿血清 NO、 - OH及 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MPP组又明显高于 MP感染组 (P<0 .0 1) ;2在 MPP组中 ,c Tn I阳性组患儿血清 NO、 - OH与 MDA水平较 c Tn I阴性组患儿明显增高 (P<0 .0 1) ;3在 MPP组中 ,c Tn I阳性组患儿 PBMCs中i NOS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 c Tn I阴性组 (P<0 .0 1)。提示 :NO介导的免疫损伤在 MP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可能是 MPP继发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