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头水肿是气管插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容易发生于多次气管插管拔管后,或者粗暴插管、困难插管的病例,因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患者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喉鸣、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严重者可猝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急诊EICU需气管切开术患者56例,其中34例行PDT(观察组),22例行标准的外科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总结分析34例行PDT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问较短,术后切口出血量较少(均P〈0.01)。结论同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PDT可单人操作、操作简单、耗时短、创伤小、安全、便于护理,适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使其感到舒适和满意。气管插管是ICU治疗危重患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此类患者由于置身于无陪护的特殊环境,加上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4.
1背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无论是在麻醉恢复室还是在ICU,因为常常存在意识障碍(麻醉苏醒延迟或是手术本身引起的苏醒困难),而且由于原发病及手术造成的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功能受损,所以延迟拔除气管插管很常见,判读何时可以拔除气管插管也常非易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插管期间的镇静管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重症监护病房98例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的镇静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8例患者使用镇静药物后0.5h和1h的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发生明显变化。5例患者出现延迟拔管,11例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3例出现神经系统抑制过深,1例出现甘油三酯过高。结论对镇静治疗的患者做好镇静评估、循环功能的管理、呼吸功能的管理、神经系统的管理、药物代谢的管理、环境的管理和减少应激因素及预防并发症的管理是镇静治疗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诊抢救室中气管插管术应用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气管插管术是急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及时建立有效人工呼吸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急救中心的每一位医生和护士都应该熟练地掌握气管插管术, 以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下一步的救治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5月期间收治急诊气管插管抢救危重患者152例,男90例,女62例;年龄12~79岁.  相似文献   

7.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所发生问题,并进行全面持续的质量管理改进。目前QCC活动已融入到护理的细节管理之中,目的是通过定期的会议和活动,解决和改善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濒死性支气管哮喘是指发生呼吸骤停、昏迷、被迫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和复苏的急性重度哮喘,是常见的危重急症。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救护中心运用院外气管插管术抢救濒死性哮喘,现对临床特征和救治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院内抢救性气管插管12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影响院内抢救性气管插管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1276例院内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的分布特点与年龄构成、插管原因(病因)和插管经过。结果须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以急诊科(35.91%)和ICU病房(23.67%)为多。与院内其他病房相比,急诊科患者年龄轻(58.64±22.61岁vs63.72±19.34岁)、可救性强(创伤、淹溺、中毒、心脑血管意外占58.90%,而各病房中疾病终末期患者却占65.70%)。麻醉医生赶到插管地点的平均时间为(3.8±2.5)min,89.03%的患者能顺利经口明视插入气管导管,牙关紧闭开口困难者可改为经鼻盲探插入。结论急诊科不仅占了院内抢救性插管患者总数的最大份额,且其患者年龄轻,抢救价值大。若急诊科医师能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可省却麻醉医生从麻醉科赶到急救现场的过程和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建立人工气道,其中气管插管是早期最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1].而气管插管后由于气管黏膜对导管刺激敏感,病人对气管插管常难以忍受,出于本能反应,很容易发生自行拔管[2].为了避免意外拔管现象发生,临床上对于插管早期的患者主要靠药物镇静与肢体约束,而对于插管中后期患者停用镇静药物后,则主要实行保护性身体约束.然而身体约束在对患者产生保护作用的同时,亦对患者造成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的不良影响[3].从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通过对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的120例气管插管患者,在意识清醒时受到身体约束的心理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麻醉质控要求全身麻醉由两位麻醉医生共同实施。但紧急抢救情况下,全身麻醉很可能要由单人施行。本文结合麻醉科具体情况,分析紧急情况下由单人实施气管插管全麻的应对技巧及注意事项。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接诊共有147例急诊抢救手术的全身麻醉由单人实施完成,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实施急救性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全体急诊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对培训前后60例心肺复苏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麻醉科医师(对照组)和急诊科护士(治疗组)的开始实施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完成捅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从决策到实施插管所需时间为(90±10)s(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9±3)min,(6~12)min,P〈0.05]。治疗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53.3%(16/30),显著高于对照组(13.3%,4/30,P〈0.01),而2组在完成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护士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由急诊护士在第一时间完成急救性气管插管是切实可行和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院外急救是急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的院外急救,开放气道是必要的选择,也是急诊抢救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环节[1],笔者对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8例需行气管插管的急危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院外气管插管在该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严重损伤。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后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最早且最为广泛嘲,是治疗、解决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对急诊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的原则是早期切开,早期拔除。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附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中毒致急性呼吸衰竭是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早期气管插管并有效机械通气是救治急性呼吸衰竭的关键措施,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我院急诊科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采用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MV)治疗此类患者(ARF)9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创伤、感染、休克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三大诱因,连枷胸的反常呼吸、广泛的肺挫伤、失血性休克和继发感染等都会造成肺组织出血水肿,通气功能、氧弥散功能障碍和肺内分流增加,肺的顺应性下降,导致呼吸窘迫及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服毒患者,洗胃是清除毒物的最彻底方法.胃管置入是洗胃的关键步骤之一.经口胃管置入,由于管径粗不易堵管,洗胃彻底,操作简便,通常作为首选方法.重症服毒患者,由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在洗胃前在洗胃前行气管插管术来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尤其是呼吸不稳或呼吸暂停的患者更应如此.由于气管插管患者因食道受挤压,加之毒物刺激咽部食道水肿等原因,胃管置入相当困难,影响了置管的成功率,通常采取经鼻插胃管洗胃或切腹洗胃术,此两种方法前者因胃管管径小容易堵管,胃内毒物不能彻底清除,后者因切腹损伤大、代价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急救的效果.为了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我院自2010年6月,将改良后的卵圆钳用于服毒患者气管插管后洗胃管置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例患者全部插管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肺复苏是治疗急性心脏骤停、为患者争取时间进行进一步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也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的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早期识别和心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弱化人工呼吸的重要性,要求普通目击者对猝死患者按CAB步骤进行心肺复苏,待医务人员到场后再进一步进行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患者气管插管后一种快速、安全、简捷、效率高的胃管置入方法。减少胃管置入时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方法本研究将气管插管患者8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传统留置胃管方法;实验组为鼻咽通气管置入后引导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种方法在胃管置入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一次性胃管置入成功率。结果鼻咽通气管置入后引导胃管置入与传统留置胃管方法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67.5%: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分别为82.5%、27.5%,2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鼻咽通气管置入后引导胃管置入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简捷,值得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