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常规心电图(ECG)及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关系,从而帮助诊断与指导治疗。方法对105例拟诊CH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ECG与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CAG阳性者78侧,ECG有sT-T改变81例,在CAG阳性者中ECG无sT-T改变20例,ECG有sT-T改变58例,危险因素越多CAG阳性率越高。结论临床依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应结合危险因素及CAG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李易红  陈静  黄慧萍  曾红 《江西医药》2004,39(6):424-425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价值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诊断措施是在使用心电图定位导联ST—T动态变化,动态心电图捕捉到ST—T改变动态,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结合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本文旨在通过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评价以上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ST—T改变与冠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达鹏  刘凌华  曾锋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48-2448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318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病例对照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8例CAG中确诊为冠心病157例,多支病变(2支以上)103例。有ST-T段改变256例。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可以作为拟诊冠心病的筛查方法。而敏感性较低、假阴性率较高,应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提高心房颤动患者CHD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80例心房颤动患者分别行18导联心电图(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ECG有缺血型ST-T改变的心房颤动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ECG有缺血型ST-T改变48例,阵发性房颤28例(58.3%),持续性房颤20例(42.7%);有缺血型ST-T改变阵发性房颤28例中确诊为CHD者4例(14.3%);持续性房颤20例中确诊CHD者10例(50.0%).结论 不能仅通过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患者为CHD,争取开展CAG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者中行冠脉动脉造影并符合非继发性ST—T改变的患者589例,对心电图和冠脉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冠状动脉狭窄〉70%组比狭窄50%~70%组、狭窄〉70%组比无狭窄组更易发现ST—T异常(P〈0.01),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胸痛组敏感性稍优于非胸痛组(54.9%VS48.9%),特异性基本一致(67.9%VS67.3%)。结论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偏低,但除外其它继发性ST—T改变的存在,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无ST—T改变情况下,有胸痛患者应进一步行心电连续监测和心电图负荷试验等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6.
杨洪庆 《河北医药》2011,33(18):2756-2757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及心电图表现的分析,探讨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129例临床诊断ACS患者的心电图与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壁、广泛前壁缺血的罪犯血管(IRA)多为前降支(LAD);侧壁及下侧壁缺血的罪犯血管多为回旋支(LCX);下壁缺血者,其罪犯血管主要为右冠状动脉(RCA),少部分为LCX或LAD。下壁后壁及右心室同时缺血者,多提示RCA病变亦可累及LAD。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ST段改变呈多样性,以ST下移和ST无变化为主,亦有少数ST抬高,需结合临床来综合分析。结论心电图对ACS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定位准确率较高,而UA心电图ST-T改变呈多样性,需结合临床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现象(HR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拟诊为心绞痛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每例患者均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和ST—T改变的情况,比较两组间TO、TS以及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各个评价指标。结果TO的各个评价指标与ST—T改变相当,TS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度(97%)和阳性预测(90%)值明显高于sT—T改变(分别为62%和63.1%)。结论心率震荡现象的指标TO、TS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新的指标,在诊断价值上甚至有可能高于ST—T改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冠心病(CHD)临床诊断的注意点,统计分析5年完成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450例。结果提示依据典型心前区疼痛可得到一较为可靠的初步结论,心前区不适时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CHD的诊断有较大价值。运动心电图诊断CHD的特异性在男性病人较高,在女性则较低。非创伤性检查中以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对CHD的诊断价值最大;CHD血管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多见,且常合并有其它血管病变而形成两支病变。  相似文献   

9.
李碇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18-1519
目的 比较24h动态心电图(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8例可疑患CHD的患者进行DCG监测,密切观察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改变记录,同时进行CAG检查,比较分析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DCG诊断阳性77例,诊断阴性51例;CAG诊断阳性85例,诊断阴性43例.DCG诊断冠脉病变的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62.5%,DCG与CAG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G对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的检出率分布为83.3%、60.0%,动态心电图检测多支病变的敏感性与检测单支病变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是诊断CHD的有效手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其监测冠脉病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1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ST段改变者25例(80.6%),冠状T波改变者19例(61.3%),异常Q波10例(32.3%),室性早搏8例(25.8%),其中晕厥者3例。结论ST段改变、冠状T波、异常Q波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对室性早搏者应重视。  相似文献   

11.
黄露  池莲花  刘志兰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29-1530
目的 探讨ST—T改变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脑卒中患者2160例心电图资料;比较ST-T明显改变者80例(观察组)和ST-T无明显改变者9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合并其他常见病、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情况。结果 2160例中出现心电图异常1327例,其中ST—T改变756例,占异常心电图的56.9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心脏扩大及多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P〈0.05或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心电图ST-T的改变,部分是受神经.体液及代谢.营养障碍的影响而出现的变化,即“神经原性改变”,可随病情好转而变化;部分则与原有的基础病相关,受其心脏在功能上或器质上已出现的病理性改变而影响,不随病情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华 《河北医药》2010,32(12):1547-1548
目的 探讨24 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60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ST段压低伴或不伴典型胸痛患者分为2组:A组ST段压低伴典型胸痛者86例,B组ST段压低不伴典型胸痛或无症状者74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冠状动脉造影明显狭窄79例,其中单支病变44例,双支病变25例,3支病变10例,而B组冠状动脉造影明显狭窄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为标准,A组对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89.77%,特异性为80.00%,准确度为85.28%;而B组阳性率仅为20.00%,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5,P<0.01).结论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缺血性ST段压低伴有典型胸痛,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段改变者,前者阳性率和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患者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电图存在典型ST—T改变表现判断为心电图阳性。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脉粥样斑块形成且狭窄≥50%,判断冠脉造影阳性。结果8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0例,其中心电图阳性者28例,提示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灵敏度70.O%;冠脉造影阴性者42例,其中心电图阴性者31例,提示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特异性为73.8%。结论心电图为冠心病的常用诊断方法,不能仅凭心电图确诊或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 ,男 79例 ,女 4 1例 ;年龄 4 5~79岁 ,平均 6 5岁。1 2 方法 将 12 0例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病人按是否存在典型心绞痛分为A、B两组。A组 6 8例 ,为有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但无典型心绞痛 ,B组 5 2例 ,为有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伴典型心绞痛。两组均在DSA下行冠状动脉造影 ,将任何一支冠状动脉狭窄 >5 0 %诊断为冠心病。2 结果15 0例心电图单纯ST T改变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见表 1。3 讨论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而出现心电图ST T改变为众公认 ,但是ST T改变原因众多 ,从本组造影结…  相似文献   

15.
程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97-2098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女性患者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冠心病且有静息心电图ST-T改变的女性患者,均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绝经前期、绝经后两组。每组根据ST-T改变的导联分为:IAVL、V1-V3、V1-V6、V3-V6、V。-V6、Ⅱ-ⅢAVF6项。分别对比两组中不同导联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绝经前期组ST—T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的总体符合率明显大于绝经后组(P〈0.05),绝经前期组中胸前导联的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要高于肢体导联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而ⅡⅢAVF导联ST—T的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最低(P〈0.05)。绝经后组中,各导联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相差不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ST-T改变,结合患者是否绝经因素,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2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Judkins法和桡动脉法对208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146例为,阳性结果,显示有严重或非常严重冠状动脉病变,62例无明显异常改变。阴性结果(有典型心肌缺血但CAG术未见明显狭窄)可因冠状动脉痉挛、X综合征、心肌桥等所导致。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与冠心病心电图改变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电图持续ST-T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心电图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60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24例,冠心病36例),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有特点,但有时仍难以鉴别。结论 患者有持续ST-T改变。分析心电图特征有助于鉴别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有条件仍应作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变异性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确诊的7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MarquetteHolter心电监测仪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中ST段、T波、室性早搏等指标的变化,并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状动态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无明显病变的10例,轻度狭窄的15例,中度狭窄的37例,重度狭窄的8例,而且阵发性ST段抬高的高度、持续时间与冠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常规心电图对变异型心绞痛的检测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准确完整地记录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的全过程,对诊断变异型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出现胸痛和(或)ST-T改变对冠心病(CHD)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仅在PSVT发作时发生胸痛和(或)ST-T改变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共入选92例患者,其中单纯胸痛患者32例,单纯ST-T改变者28例,既有胸痛又有显著ST段压低者32例。结果冠脉造影狭窄例数:单纯胸痛组3例;单纯ST-T改变组4例;胸痛合并ST段压低组12例。单纯胸痛组与单纯ST-T改变组CHD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胸痛合并ST段压低组较其他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VT发作时出现胸痛合并ST-T改变者在射频消融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琍玫  庄碧珊  李锐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72-2073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PCI)后心电图动态变化。方法分析比较38例冠心病PCI后1周、3周、2个月、3个月后不同时间段12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结果与术前心电图比较,T波低平、双向发生在术后第1周明显增多并持续至2—3周后(5.0%,9.6%比2.6%,P〈0.05)。ST段抬高在术后第1周增多(P〈0.05),而后逐渐回落。sT段下移〉1.0mm和T波倒置在PCI术后第3周,第2月显著增多(5.0%和5.7%比2.6%;18.0%和25.2%比16.2%,均P〈0.05),继而ST段下移者减少到PCI术前水平;T倒显著减少(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常伴出现早期一过性异常Q波、T波改变(倒或低平、双向)ST段下移等变化。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后一过性ST段抬高。而后,上述改变时间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