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196-199
目的探讨河源地区实施核酸检测后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检出情况,为血液安全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站无偿献血者样本的HBsAg及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格样本按献血者献血年份、年龄和是否重复献血进行分组比较。对128例HBsAg-/HBV DNA+样本进行QPCR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河源地区60 351例无偿献血样本中检出HBsAg 667例,检出率为1.11%;57 594例ELISA及ALT检测结果阴性的样本中检出HBsAg-/HBV DNA+128例,检出率为0.22%。不同年份HBsAg、HBsAg-/HBV DNA+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846、8.402;P=0.145、0.150)。不同年龄、不同献血次数间的HBsAg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513、492.800;P均=0.000)。不同年龄、不同献血次数间HBsAg-/HBV DN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17、15.617;P均=0.000)。128例HBsAg-/HBV DNA+样本,其中95例病毒载量范围为0.210~1383.929IU/mL,中位数26.786 IU/mL,其余33例均不可定量。结论河源地区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出率较高,ELISA联合NAT检测有效降低了输血传播HBV风险。从固定献血人群特别是低年龄段人群采集血液,可有效降低输血传播HBV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市献血人群HIV病毒感染情况,为血站开展合理有效的血液招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05~2012年本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230871例,同时进行两次抗-HIV检测(不同厂家)并对有反应性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反应性标本31例(CDC已确认)阳性率0.013%,其中男性17例占54.84%,女性14例占45.16%。不同年龄中18~30岁最多,13例占41.94%,其次41~55岁12例占38.71%。感染模式以HIV单项最多,16例占51.61%,其次HIV+HCV模式8例占25.81%。从学历分析显示高中以下22例占70.97%,大专以上9例占29.03%。结论通过了解本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分布特征,血站应加强献血前的咨询体征检查工作,实验室应认真负责的进行工作,血站应建立健全献血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5.
蚌埠地区街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的输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无偿献血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采供血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群众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他们自发到血站或流动采血车上无偿献血.为了解蚌埠地区街头无偿献血血液不合格方面的情况,笔者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21 310名献血者血液质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献血人群4项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征,我们对开封市2008年1月-6月无偿献血人群血液4项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做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2008年1月至6月到本站献血的9542名无偿献血者,年龄18~55岁。献血主体为军人、农民、工人、大中专院校学生、机关干部和个体经营者。1.2方法1.2.1检测仪器Microlab STAR全自动样品处理器;Mi-crolab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瑞士)。1.2.2检测试剂HBsAg、抗-HCV、抗-HIV、梅毒初检、复检。均采用ELIEA法,献血前进行HBsAg快速检测。初检试剂HBsAg、抗-HCV、抗-HIV、梅毒,复检试剂HBsAg、抗-HCV、梅毒,抗-HIV,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初复检试剂同时检测为反应性者才判断为阳性。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确认试验由开封市疾控中心完成。2结果见表1。表1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4项血液标志物检测结果例数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梅毒阳性(%)合计(%)008年1月16126(0.37)10(0.62)04(0.25)20(1.24)008年2月1165...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安全水平,为制订血液安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阳江市历年参加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HIV感染与户籍、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 1999-2010年,阳江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共发现HIV阳性63例,HIV阳性率0.048%,居省内前列;63例HIV感染者按5个年龄组(18岁~、21岁~、31岁~、41岁~、51~55岁)分别为1例(0.013%)、29例(0.053%)、28例(0.089%)、3例(0.010%)、2例(0.03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以21~40岁年龄组感染为主;63例HIV感染者按男、女性别分别为48例(0.051%)和15例(0.041%),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户籍、文化程度等也有明显关系.结论 阳江市血液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应加大力度,完善血源招募策略和积极提高血液检测及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一种经血传播的严重传染病,我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及其病毒(HIV)感染的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输血是传播HIV的重要途径之一,防止HIV经血传播是采供血机构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采供血机构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现状,对合理、安全、有效的血液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04-2009年黔东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研究输血人员输血前感染标志物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的2400例输血人员,输血前检测他们的4项感染标志物参数,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7.4%,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阳性率为0.3%,抗-HIV(艾滋病病毒抗体)的阳性率为1.8%,抗-TP(梅毒螺旋抗体)的阳性率为0.04%。有12种模式检测乙型肝炎二对半。结论输血前检测输血人员的感染标志物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并促进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有效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无偿献血者340 475人份,检出梅毒阳性者共有506份,梅毒阳性率为0.149%。男性无偿献血者195 020人份,梅毒阳性数为273人份,阳性率为0.140%;女性无偿献血者145 455人份,阳性数为233人份,阳性率均为0.159%。阳性率男性有递增的趋势。阳性率男女随年龄递增而增加,18~25岁感染率最低,26~30岁阳性率增幅最大。男性31~35岁阳性率呈下降趋势,36~55岁呈现递增趋势。女性26~30岁阳性率增幅比男性较大,女性31~40岁阳性率呈下降趋势,41~45岁女性有增加趋势。结论郑州地区的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较低,属于低危人群;梅毒阳性率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年龄段有显著的差异;献血前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咨询,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控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血液传播,提供低危献血者定期献血,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输血风险。方法通过分析2000至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和HIV感染及流行现状,找出易感人群进行防范、教育,防止HIV的传播。结果10年在淮南地区共筛出抗-HIV阳性者361例。抗。HIV阳性无偿献血者确认抗-HIV阳性4例,占无偿献血总数的0.209/万。4例抗-HIV确认阳性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下,户籍本地占75%;流动人口占25%,均为23—38周岁的青壮年(100%),工人占75%;临时工、服务行业占25%。结论通过对无偿献血进行严格的血液筛查,加强无偿献血征询的管理,加大宣传防治艾滋病(AIDS)的力度,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预防、控制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以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计101 963份,应用速率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不合格情况进行检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的阳性率进行检验,以计算不合格率。结果 101 963份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不合格血液标本3996例,不合格率为3.92%,其中ALT的不合格率最高,为1.24%,抗-HIV不合格率最低,为0.34%。结论血液ALT不合格是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在献血前加强对ALT的检测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报废,从而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市无偿机采献血者现状,为招募安全的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我市无偿机采献血4387人次,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机采无偿献血者男女性别比为2.66:1;年龄以31~50岁为主;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中大中专(高中)、初中献血人群所占比例高达92.2%;血型中0型献血者占31.3%,AB型仅占10.2%;固定献血者平均比例高达72.5%。结论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献血积极性,建立合理、稳定的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及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阳市中心血站440 47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调查分析MSM感染HIV的献血者相关资料,分析HIV感染率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440 4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33例,HIV感染率为0.007 5%;其中,通过MSM感染HIV 7例,占21.21%;MSM感染HIV人群结构特征:年龄18~29岁占85.71%,大学以上学历占57.14%,在校学生占42.86%,未婚占85.71%;与历年HIV感染率比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总体呈平稳低流行趋势,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2007~2012年无偿献血者传染性疾病指标的筛查情况,为制定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1352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的ALT、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张家港市无偿献血者总阳性率为2.56%,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54%、0.28%、0.10%、0.63%,各年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献血者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建立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能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韶关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为今后采取预防保证血液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分析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检测129504名无偿献血者TP抗体,总阳性率0.71%,呈逐年上升趋势。无偿献血者男女性别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户口类型、婚姻状态的无偿献血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韶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无偿献血者发生晕厥的原因,以了解其护理防范的措施,从而减少晕厥的发生和晕厥带来的负面影响。方法对65例献血者发生晕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原因有紧张性晕厥、低血糖性晕厥、体位低血压性晕厥、环境因素所致晕厥。结论献血者发生晕厥的原因多样而复杂,护士应熟练掌握晕厥发生时的应急处理,适时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以减少晕厥发生和晕厥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威海市机采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人群特征,为献血者招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对无偿献血者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2013年威海市1674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32089名全血捐献者人群结构、献血经历和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威海市机采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统计指标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献血经历、血液检测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采献血者中35岁以下年轻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全血献血者,分析原因与男性身体特征及工作人员针对性招募有关,机采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文化程度与职业的差异在于团体献血工作的开展。血站可根据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制订宣传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募,可以极大提高招募成功率,使机采献血者队伍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孕症和捐精人群TORCH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8615例来我院就诊不孕症患者和捐精人群进行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IgM抗体检测。结果 8035例不孕症患者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91%、1.85%、2.66%、1.80%,总阳性率为7.22%;580例捐精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9%、0.34%、1.38%、0.86%,总阳性率为3.28%。结论 TORCH感染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和导致不孕原因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TORCH病原体感染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