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莹 《中国实用医药》2013,(32):233-234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自2011年5月~2013年6月75例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后出现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相关性肺炎发生高危原因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高龄、营养状况差、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长等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其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是主要致病菌株,给予患者治疗及优质护理后,患者均痊愈.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时极易出现相关性肺炎,因此要熟练掌握高危因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护理干预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基础疾病、综合营养支持以及误吸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其他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患者的死亡率为5.3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实施针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君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222-22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0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年龄、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基础肺部疾病、综合营养支持及误吸等因素存在相关性(P<0.05),病原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多见,约占32.8%,较其他病原菌分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为4.7%.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的61例患者资料。结果6I例VAP患者中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7d、应用制酸药、意识障碍、抗生素联用以及留置胃管等为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共分离出9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80.2%),革兰阳性菌17株(18.6%),真菌1株(1.2%),存在多重耐药性。均予敏感抗生素治疗,疗程2~6周,39例治愈(63.9%),22例死亡(36.1%)。结论VAP的发生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存在多重耐药,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及其病原学检测特点,为临床工作中防治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四川省攀枝花攀钢总医院2008年5~12月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患者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成功脱机24例,占61.5%,死亡15例,占38.5%。结论:临床上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通气时间、GCS评分及误吸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种常见因素,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的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110例ICU应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干预:加强病室和人员的管理、呼吸机管道及附件的消毒与更换、预防与减少误吸、加强气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尽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结果110应用呼吸机治疗的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例(10.91%,12/110);发生呼吸机依赖8例(7.27%,8/110)、死亡4例(3.64%,4/110);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108例(98.18%,108/110)。结论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望月  谭静  余水英 《江西医药》2013,(12):1304-130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追踪观察并分析l06例重症监护患者在不同机械通气时间(≤3d、4-7d、〉7d)、不同卧位(平卧位、半卧位)状态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106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8例,发生率为45.28%。其中机械通气时间〉7d发生率高达75.00%,与机械通气时间≤3d(28.85%)、4-7d(52.94%)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采取平卧位与半卧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7.00%(10/15),41.76%(38/91),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长是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且平卧位患者比半卧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状况,指导NICU医护人员做好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两年本院NICU169例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62例,发病率36.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90.7%)。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是外部环境与患者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预防措施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是减少其发生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方法采用SIMV或CPAP模式+PSV、PEEP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146例,治疗组73例,规范治疗+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对照组73例,规范治疗。结果治疗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积极规范治疗原发病同时,及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积极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配合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治疗,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丛岩  岳枫 《中国实用医药》2013,(35):113-1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特点,为预防VAP的发生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07例有病原学诊断依据的VAP患者,分析其病原菌。结果共检出致病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3株(61.2%),革兰阳性菌37株(24.3%),真菌22株(14.5%)。结论ICU中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特点,以此为根据减少发病率,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实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了解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的联系,检测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对比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结果结果发现,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1周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只有9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超过1周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有25例,即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越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更高;同时研究分析发现,所有患者中共有29例实行气管插管,43例采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20例,气管切开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有14例,也就表明气管插管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所有患者共检测出72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死率为37.9%;且单一的病原菌感染者病死率低于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结论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应尽可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采取人工气道治疗方法的同时,科学选择抗菌药物,对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使用呼吸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按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的方案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措施以预防VAP。结果两组VAP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住I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组内的VAP发生率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增加而增加,机械通气4-7d的时间段内两组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3d、≥8d两个时间段内VAP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措施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预防和护理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100例可能发生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对机械通气治疗的ICU住院的患者,针对周围环境消毒、加强呼吸机管理、患者呼吸道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护理的对策,呼吸预防相关性肺炎。结果在本组研究中,先后发生20例VAP,发生率为18.8%,在20例患者中,检出大肠埃希氏杆菌5例,肺炎克雷白杆菌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因VAP死亡4例,占发生VAP人数13.3%。结论掌握机械通气易感染和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和预防干预是呼吸降低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曾清华  许飞  温桂兰  张伟 《首都医药》2008,15(24):24-2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学构成,探讨其对患者预后影响和防治对策。方法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1月~2008年7月发生VAP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病原菌谱及耐药性。结果机械通气48h以上81例患者,6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77.7%;其中单纯致病菌39例,两种及两种以上致病菌24例。共分离出8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55株,占总分离菌的64%,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居多,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24.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酵母样真菌10株,占11.6%,以白念珠菌居多。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白色念珠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某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60例均进行了机械通气处理,对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症的有38例,治愈患者有10例,好转的有18例,病死患者10例;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有22例,死亡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病死率要高于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两种。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率较高,病死率高,需要采取相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控制,对肺炎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诊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0例机械通气24h以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痰培养+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占66.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依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对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碳氢酶烯类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G+)球菌占28.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它们普遍对青霉素耐药。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对碳氢酶烯类敏感性较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机械通气的早期不以使用抗生素为主,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8.
李云会  王芳  方宏  孙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98-22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2.1 d,对照组为36.2 d;干预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呼吸机肺炎18例,发生率为25.0%。以上2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并撤除机械通气1 h后,在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心率方面,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26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42.86%,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意识障碍和抗生素联用,5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0.37%的,革兰阳性菌占22.22%,真菌占7.4%,多数病原菌均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革兰阴性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原菌,且其耐药性较高,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合理使用抗菌药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90例E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为4.4%,对照组发生率为22.2%,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8.3±4.7)d,对照组为(11.8±6.1)d,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者的呼吸道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及留置鼻胃管相关(P<0.05)。结论 EICU机械通气患者长时间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等,均为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