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英 《天津医药》2007,35(5):343-343
笔者对30例确诊为哮喘的患儿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以探讨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哮喘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并治愈的尖锐湿疣患者200例,随访3个月,未复发者71例归为对照组,复发者129例归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无尖锐湿疣病史的健康就诊者30例归为健康组,测定三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以及补体C3、C4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外周血中CD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D4+、CD8+水平及CD4+/CD8+T细胞比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低于健康组(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各组IgA、IgM、IgG水平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低于健康组(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补体:各组C3、C4水平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健康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尖锐湿疣治愈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低于健康者,尖锐湿疣复发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低于未复发患者,说明尖锐湿疣的复发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吴莹莹 《江苏医药》2013,39(7):846-847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SP急性期患儿78例(A组),健康儿童40例(B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19+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的水平.结果 A组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和CD4+ T/CD8+T细胞比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CD19+B细胞水平高于B组(P<0.05);HSP患儿IgA、IgG、IgM及补体C3升高(P<0.05).结论 免疫功能改变在HSP患儿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对136例SLE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同时应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SLE患者组血清IgG显著升高(P<0.01),IgA也升高(P<0.05),而IgM与对照组相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SLE患者组C3、C4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6.
邵春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895-289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74例行手术切除根治,术后采用131I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统计其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同期4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NK细胞(19.1±4.6)%、T细胞(68.2±5.5)%、血清免疫球蛋白(13.4±1.4)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2±3.2)、(65.2±5.2)、(4.3±0.5)];CD4+ (32.1±2.9)、CD4+/CD8+ (1.1±0.3),明显低于对照组[(38.1±3.9)、(4.3±0.5),t =24.5,17.8,33.6,14.5,22.5,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131I治疗后1月、131I治疗后3月,NK细胞(17.0±3.3)、( 16.9±3.0)、(16.7±3.4)和血清免疫球蛋白(5.1±0.6)、(6.2±1.0)、(6.1±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8.4,11.6,9.2,5.4,8.1,7.3,均P<0.0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在围手术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作为手术效果及癌变复发或转移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MP感染呈逐年增加趋势,全年都有散发感染,常造成小范围的流行。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我科自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监测结果。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轻重程度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 n=100)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观察组, n=100),比较两组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PP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在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IgG、IgA、IgM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NO采用终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患儿血清中NO水平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和急性期相比,患儿血清中NO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IgG、IgM、IgA恢复期高于急性期及对照组(P〈0.05),急性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损伤在儿童MP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NO和Ig参与MPP的免疫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对流感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纳入48例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流感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两组儿童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分别为(8.12±0.86)g/L、(30.6±2.2)g/L以及(4.6±0.5)g/L;对照组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分别为(3.6±0.6)g/L、(14.2±1.8)g/L以及(1.2±0.4)g/L。两组儿童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补体C3、C4、CH50水平分别为(1.8±0.4)g/L、(0.6±0.2)g/L以及(122.3±15.4)U/L;对照组儿童补体C_3、C_4、CH_(50)水平分别为(1.1±0.3)g/L、(0.3±0.1)g/L以及(75.6±8.9)U/L。两组儿童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补体C_3、C_4、CH_(50)在流感中可有效预测和判断流感病情变化及预后情况,在临床上起到重要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1例肺炎患儿,在抗生素治疗前后均检测PCT、hs-CRP、WBC水平,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31例患儿治疗前PCT均升高.患儿治愈后,PCT正常28例,但其中WBC升高者仍有10例(35.7%),hs-CRP升高者仍有4例(14.3%).另外3例PCT分别由入院时的5.69 ng/mL、1.25 ng/mL及0.83 ng/mL,分别下降为0.51 ng/mL、0.55 ng/mL及0.52 ng/mL,此3例WBC及hs-CRP升高各1例,但是WBC由13.1×10^9/L下降为12.1×10^9/L、hs-CRP由20.92 mg/L下降为7.38 mg/L.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急性时相指标中PCT敏感性最高,可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对胆囊切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胆囊切除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34例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2 h及24 h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治疗后24 h及48 h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62.5±12.3)、(21.0±4.9)min]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6.2±22.4)ml少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综合优势较为明显,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RP水平与小儿肺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18例小儿肺炎患者与120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和CRP含量.结果 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24.13、8.73,均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23.58、38.77,均P<0.05),支原体性肺炎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38.37,P<0.05),病毒性与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0,P>0.05),且血清PCT和CRP水平随着肺炎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血清PCT和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heumonia,CAP)患者血清可溶性E、P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s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25例CAP患者治疗前后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E-选择素、s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肺炎组治疗前sE-选择素水平、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sE=3.307,P<0.01;tsP=3.995,P<0.01);肺炎组治疗后,sE-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tsE=5.039,P<0.01;tsP=5.707,P<0.01);治疗后两者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sE=1.146,P=0.26;tsP=0.070,P=0.994)。sE-选择素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598,P<0.01),而sP-选择素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r=0.029,P=0.804)。结论sE-选择素、sP-选择素参与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态检测血清sE-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有助于判断CAP病情及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C反应蛋(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测定对老年哮喘患者的诊疗价值.方法 比较45例老年哮喘和50例中青年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的差异,及老年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PCT水平变化.结果 老年哮喘组CD3+、CD4+、CD8+、CD19+、NK细胞分别为(50.2±2.3)%、(41.5±1.3)%、(19.1±0.5)%、(21.8±1.9)%、(12.9±0.7)%,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CD4+/CD8+为(2.6±0.9),高于对照组(P<0.01).老年哮喘组治疗后CRP、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老年哮喘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下降,其急性发作或加重多与感染有关,CRP及PCT检测可判断感染,CRP是反应感染的敏感指标,PCT还可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B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金文涛 《淮海医药》2001,19(2):108-109
目的 探讨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 B细胞和 T细胞亚群含量。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定 30例小儿急性肾炎外周血 B细胞和 T细胞亚群 ,并以 3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急性肾炎患儿外周血 B细胞数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CD3、CD4、CD4/CD8显著地低于正常人对照组 (P<0 .0 1或 P<0 .0 0 1)。结论 急性肾炎患儿为一种自身免疫调节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谢志才  吕慧  周曙明 《河北医药》2010,32(12):1527-1528
目的 探讨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L-6、IL-8、TNF-α)、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补体(C3、C4)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MPP患儿(观察组)和6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IL-6、IL-12、TNF-α,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结果 观察组血清IL-6、IL-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升(P〈0.05);而TNF-α水平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补体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升(P〈0.05).结论 血清IL-6、IL-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4在MPP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较准确地判定MMP患儿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B型利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儿28例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2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40 mg/(kg.d)静脉滴注,连续应用3 d。测定两组患儿入院后24 h内及治疗1周后血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BNP、LVEDDI、LVEF、LV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BNP(P<0.01)、LVEDDI(P<0.01)、LVEF(P<0.05)、LVFS(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7,P<0.01,n=57),治疗后BNP与LVEF无关(r=-0.326,P=0.26,n=57)。结论在常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可更显著改善心功能各项指标,抑制BNP释放。  相似文献   

19.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分析134例机械通气患儿308例次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状况,并对早发性和迟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检出致病菌498株,革兰阴性细菌416株(83.5%),革兰阳性球菌66株(13.2%),真菌16株(3.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7.0%)[含耐甲氧西林株22株],表皮葡萄球菌19株(3.8%)[含耐甲氧西林株为11株],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55株(31.2%)、鲍氏不动杆菌56株(11.2%)、铜绿假单胞菌54株(10.8%)、大肠埃希菌39株(7.8%)、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7.0%);药敏结果显示这几类菌株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革兰阴性细菌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革兰阳性细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头孢唑林、利福平、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迟发性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混合培养阳性比例显著高于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结论 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真菌常见,抗菌治疗应依据于病原学和药敏实验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