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早产儿(胎龄30~3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从出生第7天开始给予rhEPO250IU/(kg·次),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用药4周,必要时输血。分别检测用药前、用药后4周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39.6%)。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效果明显,可减少输血次数。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贫血的防治效果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早产儿贫血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早产后在我科住院的胎龄小于34周,体质量低于2000g的新生儿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给予保暖,维持体温、血糖、血压等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处理,必要时输血。治疗组于生后第7天开始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200IU/(kg·d),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分别于生后第1、2、3、4、5周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两组早产儿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治疗结束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网织红细胞计数差异缩小(P〉0.05),但血细胞比容差异仍显著(P〈0.01);治疗组的输血率(8%)较对照组的输血率(32%)明显减少(P〈0.05)。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有效的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症状性贫血及需要输血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贫血早产儿198例,分析患儿出现贫血症状时血红蛋白值(Hb)、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计数(RBC),比较输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后的疗效。结果贫血早产儿198例中,无症状性贫血组120例,症状性贫血组78例。出现贫血症状时Hb值为(102.5±8.2)g/L,HCT为(0.331±0.05),RBC为(2.8±0.3)×10^12/L。给予分2次输悬浮红细胞,每次10~15ml/kg,输血后Hb值升为(152.5±9.5)g/L,HCT升为(0.571±0.04),RBC升为(4.0±0.4)×10^12/L,贫血症状均缓解。结论对严重症状性贫血及时输血治疗可改善症状.临床合理输血对纠正早产儿贫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148例贫血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8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蛋白琥珀酸亚铁剂治疗,观察组在铁剂治疗基础上加用rhEPO治疗;治疗期间如果Hb≤80g/L或Hb≤100g/L伴贫血表现,予以输血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复查RBC、Hb和HCT。结果两组治疗前Hb、RBC、HCT水平接近,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接受输血治疗的百分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定剂量下rhEPO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用药安全,疗效显著,可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早产儿10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B组各52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 A组)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B组),然后观察治疗前后红细胞积压( HCT)、Hb、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三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3个指标均有改善,且B组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均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的输血率15.3%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远远低于A组的输血率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观察到视网膜并发病。结论注射EPO治疗早产儿贫血能够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减少输血次数和相应的不良反应,EPO的治疗时安全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新生儿断脐方法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方法足月新生儿3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6和对照组168,观察组断脐时尽量靠近胎盘,并于1min内将残留于新生儿端的脐带举起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使脐静脉内的残余血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而对照组则行常规断脐。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时靠近胎盘断脐并将残余脐静脉血输入新生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Hb水平,且不影响剖宫产儿的复苏和第三产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观察口服维生素A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早产儿,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A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及维生素D滴剂,观察B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维生素AD滴剂。3组患儿均在出生后第14天开始给予维生素E、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及依地酸铁钠口服溶液,疗程共4周;对比3组早产儿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及网织红细胞(Ret)的变化情况,统计其输血例数。结果治疗后,患儿Hb、Hct、Ret水平及输血例数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SF水平观察B组高于观察A组及对照组(P<0.05),观察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观察组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A组及B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能有效地预防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8.
叶清源  幸娟 《中国药业》2003,12(10):71-71,43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用r-HuEPO治疗早产儿贫血22例(治疗组);对照组20例予基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的变化。结果:r-HuEPO治疗2周后,外周血RBC,Hb,Ret和Hct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HuEPO治疗8周后,外周血RBC,Ret和Hct也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r-HuEPO能改善早产儿贫血的外周血红细胞指标,是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贫血病例3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0例和观察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20例。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贫血病例Hb、Hct、Ret、SF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胎龄<35周,出生体重1 100~2 500g,早产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早期治疗组21例、后期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早期治疗组生后第1周即应用EPO 200Iu/Kg,隔日一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5周.后期治疗组生后第3周应用EPO,用法同早期治疗组.对照组未予EPO治疗.三组患儿均于生后第3周起口服铁剂(7mg/Kg·d).动态监测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积红细胞(Ret)等变化,必要时输血.结果 治疗8周后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及对照组的Hb值分别为(138.6±5.3)、(127.8±4.7)、(105.5±5.4).Hb值、体重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EPO可降低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和减轻贫血程度,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患儿输液部位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门诊1~3岁的输液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渗漏肿胀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发生渗漏肿胀为34例,观察组为18例,观察组发生渗漏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满意度为76.50%,观察组为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门诊患儿输液部位渗漏肿胀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清洁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3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试验组80例.对照组采用消毒包裹法,出生第2天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部后擦干,用肚脐包包裹至脐带残端脱落;试验组采用清洁暴露法,出生第2天沐浴后,用生理盐水清洁脐部后擦干,暴露并保持干燥至脐带残端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脐部渗血、分泌物和异味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10.33±3.46)天,比对照组的(13.61±4.97)天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脐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采用清洁暴露法,能缩短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减少脐红的发生,操作简便,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镇静护理在脑瘫患儿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入院的80例脑瘫并行磁共振检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行使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则加施综合镇静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水合氯醛干预后直至睡眠时间段分布、完成检查情况与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20 min内入睡发生率(72.5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h内入睡发生率(22.50%)明显低于对照组(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一次定位检查成功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镇静护理在脑瘫患儿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4.
尹华  卜雷  孙瑞君  袁安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35-2036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患病率、病死率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对1100例早产儿按时间前后分为两组(A组,B组)。对两组早产发生率、死亡原因、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A组2.85%,B组3.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病死率A组12.06%,B组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围生儿的监测和保健护理,可以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患儿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性和嗜碱性细胞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哮喘息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两组的NK细胞活性和嗜碱性细胞表达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K细胞活性与嗜碱性细胞表达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K细胞活性分别为(12.12±1.51)%、(10.10±2.10)%,较之本组治疗前均得到显著的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嗜碱性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0.41±0.11)%、(0.51±0.15)%,较之本组治疗前均得到显著的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患儿可以显著增强其NK细胞活性,并降低嗜碱性细胞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隐睾患者采取经阴囊联合经脐腹腔镜隐睾无瘢痕下降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隐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有31例患者采取开放手术治疗(对照组),有31例患者采取经阴囊联合经脐腹腔镜隐睾无瘢痕下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77%,略高于对照组的90.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隐睾患者的治疗,采取经阴囊联合经脐腹腔镜隐睾无瘢痕下降固定术可取得较好效果,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生物活性药物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剖宫产手术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20名,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实验组采用生物活性药物愈脐贴方式,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情况、全身并发症情况,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总发病率为8.3%,对照组为38.4%,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实施生物活性药物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凤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66-2768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RDS早产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滴注P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分别为(67.10 ±3.88) mmHg和(191.30±10.72),均较治疗前的(43.81±3.78)mmHg和(81.71 ±5.34)及对照组的(53.35 ±3.86) mmHg和(126.88 ±8.50)显著增加(t=9.35、9.50、7.34、7.20,均P<0.05);而PaCO2为(37.38±3.65) 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9.15±4.27) mmHg和对照组的(58.76±3.86) 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5、7.6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室内出血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分别为4.65%和6.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和16.28%(x2=7.68、7.39,均P<0.05);而两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可快速、有效的改善患儿肺功能及病情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巨细胞病毒肝炎(CMV)患儿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2例确诊为CMV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护肝、抗病毒及退黄疸等CMV肝炎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ALT、AST、TBIL、DBIL、IBIL及TB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4%比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14例(38.8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例(13.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短期降低CMV肝炎患儿的ALT、AST、TBIL、DBIL、IBIL及TBA水平,临床疗效良好,对CMV肝炎患儿其肝损害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快乐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治疗中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激素治疗中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激素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快乐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护理后服药依从性均提高,观察组患儿的护理后服药依从性(98.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中护理满意度(99.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治疗中应用快乐护理,不仅可以增加患儿激素服药依从性,同时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