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岭南医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铁涛 《新中医》1999,31(8):8-9
岭南地处五岭之南,又名岭表、岭外。岭南之名始于唐贞观时十道之一,其所辖范围约当今之广东、海南及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岭南派”一词,《辞海》指现代画派之一,而不及其他行业。另有“岭南三家”一词则指清初之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三大诗家。“岭南医学”这一名...  相似文献   

2.
"因地制宜"是中医核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诞生了诸多地域性的中医流派。岭南流派作为南方一大地域流派,自古因五岭阻隔与中原地域分开,又因其"地处炎方,瘴气盛行",形成了不同于他地的用药偏好。本文由地域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提出岭南用药体现了南方"温而收之"的治法特点,并在"瘴气"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治湿之法。对于岭南用药风格的剖析,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岭南流派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馥  林新锋  赵锋利 《新中医》2019,51(7):298-300
简版:正文: 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气候、人群、文化等特点而呈现出独有的医疗特色和医家风格,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历代岭南医家结合本地区气候、地域和人群体质,三囚制宜而发展出独特的岭南医学,成为一支独特的医学流派及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4.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2,(2):39-39
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  相似文献   

5.
岭南特色中医药作为我国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医学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院校如何在发挥好院校优势与汲取师承精髓的基础上,将地域医学特色融入中医教育中,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同时又传承好地方特色文化与技术的人才,是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并实践探索的。文章以中医针灸学课程教学与岭南地域特色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为例,探讨如何将“院校-师承-地域医学”有机结合并贯穿中医人才的全程教育中,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岭南中医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栏目稿约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白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  相似文献   

7.
栏目稿约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  相似文献   

8.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0,28(1):55-55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于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  相似文献   

9.
稿约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  相似文献   

10.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0,28(2):22-22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  相似文献   

11.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0,28(3):51-51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  相似文献   

12.
岭南骨伤科流派是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深受岭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等的影响,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及有效伤科药剂著称。为加快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正骨理筋手法技术等岭南骨伤科流派特色,提高临床诊治的疗效,本文对岭南骨伤科流派概况与传承脉络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从师带徒临证、集百家之长、挖掘流派名家用药经验、院内制剂与基础转化、研发专利、骨伤科名医经验融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等方面探索岭南骨伤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新安医学"因其文化底蕴深厚、流派特色鲜明、学术成就突出、历史影响深远而著称[1],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中医药大学秉承安徽"南新安、北华佗"的医学传统,在近60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2],建立了"院校-师承-地域医学教育"有机结合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新安医学系列课程,培养具有新安医学特色的中医学人才。其中新安医学概论是面向我校中医临床专业三年级学生而开设  相似文献   

14.
岭南针灸发展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砭石、药物、艾灸、毫针、导引等中医治病方法,岐伯在《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指出灸法起源北方,因"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岭南地理气候湿热,灸法按理不适广泛使用,但是从现存的古代岭南针灸文献中,大都与灸法相关。当今学者对岭南医学的研究,采取"博古约今"取材原则。"博古"即明清以前,五岭之南皆收而录之;"约今"即明清以后,核心部位在广东尤其珠江三角洲,广东称为"岭南"。古代岭南号称"瘴疠"之乡,在其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流派,岭南医学。在其针灸学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有影响的针灸医家,如著名女灸家鲍姑,有的还撰写了不少针灸著述,可惜很多已佚失,现存有关针灸的文献仅有《肘后备急方》《采艾编》《采艾编翼》《幼幼集成》等寥寥数部针灸学专著。本文针对现存的清及清以前岭南针灸医家及其学术成就进行简单梳理,希望为今后岭南针灸学的深入研究助以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中医研究》2006,19(2):50-51
岭南位于我国最南端,北枕五岭,南濒大海,主要包括广东、海南两省以及广西省的一部分,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岭南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及大小岛屿等,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临海,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其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与我国其他地区有明显的差异。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群,由于生活习惯、人群体质的差异,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证候和防治方法有其特殊性,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医家风格和医疗特色。从而决定了岭南地区的医学及其文献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色彩。岭南医学历史虽有两千年之久,而最近3百年发展为最快,且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正>《伤寒论》蕴含的学术思想就是抓病机、扣方证。只要病机同,就可以异病同治。现浅谈一下运用《伤寒论》思维治疗岭南血证的些许愚见。1岭南人群的体质特点中医学强调三因制宜。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岭南独特的气候及地理环境,造就了岭南人群的特殊体质。岭南南濒海洋,北靠五岭,以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荫渚岭、越城岭五条山脉为自然屏障,使之与中原内地阻隔,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中原的、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人的体质疾病、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龙江医派是近代我国北疆新崛起的中医学术流派,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气候等诸多因素作用逐渐形成的、有鲜明地域和黑土文化特色的学术流派。特别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薪火相传,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临证风格。龙江医派体现了中医学术流派必须具备的地域性、学术性、继承性、辐射性、群体性等特点。孟庆云将自清  相似文献   

18.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4,(5):27-27
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  相似文献   

19.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1,(6):18-18
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挖掘学术流派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刊推出新栏目“学术流派”,供同道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0.
<正>学术流派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上一种鲜明的文化与学术现象,流派医家以地域文化、地理优势为依托,通过师承、著作、秘方等形式授受,使得学术思想、诊治经验传播应用。自"浙派中医"2017年7月命名以来,浙派中医妇科流派的相关研究开展至今。笔者介绍浙派中医妇科流派安胎经验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