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6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计急性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的菌种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1年5月至2004年9月白血病病房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的咽分泌物、痰及大便标本,培养出病原菌79株,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份标本,阳性标本为59份。复数菌标本为20份。共检出病原菌79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占首位共22株(27.8%)。肺炎链球菌21株(26.6%),草绿色链球菌14株(17.7%),奈瑟氏菌11株(13.9%),大肠埃希氏菌4株(5.1%),铜绿假单胞菌2株(2,5%),屎肠球菌2株(2.5%),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阴沟肠杆菌各1株,各占1.3%;结论 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白血病病房必须建立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而且要积极改善患儿机体免疫状态,加强患儿支持对症治疗,以帮助患儿度过感染关,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合并感染特征。 方法 分析自2005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17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结果 179例患者,完全缓解151例,完全缓解率 84.4 %,AML完全缓解率77.4%。感染发生率 45.8%。感染部位主要为口腔、肛周、肺部等,以及原发感染灶不明确的菌血症。微生物总检出率17.5%。计分离出细菌38株,真菌5株,细菌学以G-菌为主。G-菌均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 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易合并感染,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层流床的应用有利于降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盛京医院血液科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收集分析,分离不重复的病原菌株,分析其耐药率。结果:849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3.34%,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368例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26%)、铜绿假单胞菌(20.93%)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3.95%)等。所检出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高,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多依靠于经验性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目前此类患者院内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不排除多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患者粒缺状态持续时间、加强院感宣教及病房管理,可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结果 231例共发生院内感染48例,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肛周和口腔为主.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真菌.中性粒细胞减少、多疗程化疗和广谱抗生素使用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必须对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肿瘤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并发院内感染的10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08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发病年龄在40~69岁之间较多;住院时间在10~29天之间患者发病为多;发病部位和发病病种以呼吸系统占首位;院内感染可发生于出现骨髓抑制或无骨髓抑制患者,但与是否进行相关侵入性治疗无关,而与激素、抗生素的使用相关。结论对住院的肿瘤患者应监测有无院内感染的发生,严格掌握激素、抗生素的使用适应证,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化疗进展,急性白血病(AL)的缓解率明显提高,但化疗期骨髓抑制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加之免疫力低下,引起感染的机会增多,院内感染成为AL的一个重要死因.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成为提高AL白血病缓解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并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02年2月至2012年2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老年AL患者28例,收集临床资料,研究其院内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28例中 22例(78.57 %)发生院内感染, 老年AL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同一时段非老年患者[58.68 %(98/167)](χ2=4.008,P=0.045)。最易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是呼吸系统[31.82 %(7/22)],其次为口腔[ 18.18 %(4/22)] 。可能影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血清清蛋白水平(χ2=4.182,P=0.041)、中性粒细胞数(χ2=11.387,P<0.001)、住院天数(χ2=10.044,P=0.002)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χ2=4.173,P=0.041),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AL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血清清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数、住院时间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老年AL患者应严格把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适当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老年AL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病原菌、易感因素,探讨防治院内感染的方法.方法:调查统计20002年1月~2003年12月两年间我院血液肿瘤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4.39%,明显高于其他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5.63%,以呼吸道、肠道、泌尿道最为常见,常合并多次、多部位感染.致病菌多样,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球菌均常见.其感染部位与其病变部位相一致.结论: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及其并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放化疗后的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是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雨梅 《肿瘤》2006,26(4):402-402
随化学治疗发展,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的缓解率明显提高,但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加之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多,使院内感染成为AL的一个重要死亡原因。为了探讨AL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本课题对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248例AL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48例AL为1995年1月~2005年6月住院患者,均符合国内AL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54例,女94例,年龄1~80岁,平均年龄38.1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79例,…  相似文献   

10.
218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琪  李建平 《白血病》1999,8(3):172-173
  相似文献   

11.
12.
急性白血病并发重症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良耀  赵小亭 《白血病》2000,9(2):111-112
  相似文献   

13.
刘秀莲  宁纯民  吕东 《癌症进展》2019,17(2):241-24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分布情况,并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0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发生院内感染者21例(30.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分别占38.1%、2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伴随疾病、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随疾病、引流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及白细胞计数降低均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由于体内白细胞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而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莹  方华 《实用肿瘤杂志》2003,18(6):476-477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患因素。方法 对143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率高达21.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长期住院、晚期患者、老年人、白细胞下降、化疗及各种介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白细胞减少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在医院内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疗效。方法 我院1986年1月至1998年6月住院的各型AL共1500例次,查阅病历,确定有无医院感染,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抗菌素使用情况,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尔后对1991年1月前后6年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 例次感染率为23.7%,主要因素易感因素有高龄,白细胞减少,激素及多种广谱抗菌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528例病人中发生院内感染的60例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在医院内的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疗效。方法 我院1986年1月至1998年6月住院的各型AL共1500例次,查阅病历,确定有无医院感染、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抗菌素使用情况、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尔后对1991年1月前后6年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 例次感染率为237%,主要易感因素有高龄、白细胞减少、激素及多种广谱抗菌素的应用。对比分析显示,例次感染率有下降趋势,易感部位、致病菌无明显变化,但真菌感染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 减少医院感染的来源,特别是高度易感染病人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有可能降低感染率,但广谱抗菌素的应用有可能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非急性病人尽量不用激素,对病程中长期应用抗菌素或激素的病人,可预防性给予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病原菌、易感因素,探讨防治院内感染的方法。方法:调查统计2002年1月∽2003年12月两年间我院血液肿瘤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4.39%,明显高于其他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5.63%,以呼吸道、肠道、泌尿道最为常见,常合并多次、多部位感染。致病菌多样,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球菌均常见。其感染部位与其病变部位相一致。结论: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及其并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放化疗后的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是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58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时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凤朝  王玲 《白血病》2000,9(2):110-1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内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部位、菌群分析、药物敏感性等。方法:根据病历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结果:我院肿瘤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年间共上报院内感染275例,院内感染率为8.0%,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0.2%,主要感染菌群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等。结论:肿瘤内科院内感染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抗肿瘤放化疗及医务工作者对院内感染的监控、预防、治疗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重院内感染的管理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