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碧丹  邱少东  熊丽金 《广东医学》2006,27(8):1183-118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3例肾移植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移植肾二维超声图像、彩色血流图、及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Vp)等参数特点,将其分为基本正常组和早期急性排斥组(EAR)进行比较。结果①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组二维超声图像无明显改变,与基本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②EAR组彩色血流分布面积减少,肾动脉血流速度加快且PI、RI增高,与基本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极早期急性排斥,可早于临床观察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宝山  傅耀文  周洪澜  王伟刚  王钢 《吉林医学》2009,30(17):1953-195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结构、测量移植肾经线、计算移植肾体积、监测血流灌注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5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移植肾彩超检查209例次,未发生排异反应者,移植肾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为轮廓清晰规则,包膜完整光滑,皮质回声均匀,肾皮质与髓质界限清晰,血流信号丰富,移植肾主动脉阻力指数(RI)0.65±0.06,搏动指数(PI)1.52±0.48。发生急性排异反应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见移植肾形态饱满,肾皮质与髓质界限清晰,肾椎体增大,肾内血流信号欠丰富,皮质边缘血流信号减少,移植肾主动脉阻力指数RI0.81±0.09,搏动指数PI2.50±1.10。急性排异组移植肾宽径、体积、肾主动脉RI、PI均升高,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及时地监测移植肾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监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首选方法,为急性排异反应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30例肾移植术后临床拟诊排异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移植肾在发生急、慢性排斥时血流速度 Vmax(收缩期峰值 )明显下降 ,而 RI(阻力指数 )则有显著升高 ,肾体积在急性排斥时增大 ,慢性排斥时缩小。结论 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的改变对移植肾排斥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对于检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移植肾正常组(26例)、急性排斥组(6例),并与超声引导下肾组织穿刺病理活检进行对比。结果6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于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组肾脏的长径及肾皮质厚度明显大于移植肾正常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能量图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监测移植肾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I)对69例在我院行肾移植手术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比较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急性排斥(AR)组、环孢素A(CsA)肾中毒组形态学及血流参数.结果:移植肾功能正常组:肾内血流显示良好,肾动脉阻力指数(RI)在正常范围;移植肾AR组:①肾内血流明显减少;②肾动脉频谱收缩期峰值高尖、舒张期无或少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呈单峰,各级动脉RI明显增高;移植肾CsA 肾中毒组:皮质部血流减少,RI明显减低.结论:彩超测定移植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诊断排斥反应及监测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各级肾动脉的阻力指数(RI),观察其与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492例肾移植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各级肾动脉,比较肾功能正常组、急性排斥组、急性肾小管坏死组、慢性排斥组和肾周积液组的阻力指数差异.结果:急性排斥组、急性肾小管坏死组、慢性排斥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阻力指数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肾周积液组阻力指数未见明显升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可以为移植肾功能改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效果观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动态检测,观察抗排斥药甲基强的松龙(MP)、ATC(或OKT3)在不同治疗阶段移植肾血流的变化,并判断其治疗效果。根据甲基强的松龙(MP)和ATG(或OKT3)的治疗过程和治愈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治愈;B组:MP治疗无效;C组:ATG(或OKT3)治疗无效。结果叶间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RI值,在A组、B组及C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急性排斥时,RI值越高,抗排斥治疗的效果越差;在不同效果的抗排斥治疗过程中,阻力指数改变呈现不同曲线形态。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可反映移植肾抗急性排斥治疗的肾血流变化,简便而实用,故它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观察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4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正常移植肾33例、急性排异者5例、慢性排异者7例、肾动脉狭窄者2例,正常移植肾与急性排异者和慢性排异者之间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能客观反映移植肾大小、形态、结构及肾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可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20例肾移植术后病人分为正常组、急性排异反应组(AR组)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组(ATN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肾形态结构、肾内血流灌注及肾动脉血流指数变化。结果AR组肾脏长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707,P〈0.01);ATN组肾脏长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46,P〉0.05)。AR组、ATN组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正常组(t=-11.689、-8.519,P〈0.01);AR组和ATN组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移植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有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患者检查其肾主动脉和肾段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13例肾功能正常者相对照。结果慢性排斥反应患者肾主动脉和肾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脉对指数(PI)较肾功能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可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与肾细胞癌 (RCC)的 CT鉴别征象 ,以提高不典型 RAML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期增强 CT扫描的 RAML 36例 (5 7个病灶 ) ,RCC4 6例。运用 χ2检验确定有显著性差异的 CT观察指标进行判别分析 ,得到各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权重。结果 单发或多发、边缘、分叶征、病灶突出比、与实质的分界、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肿瘤内血管影、钙化等 9项 CT观察指标对 RAML与 RCC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 ,利用最大似然法判别分析对二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 :RAML组 93.0 % ,RCC组 89.1%。结论 病灶突出比、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及肿瘤内血管影特征对二者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方式选择的伦理,使肾科医生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选择治疗方式上提供符合现代医学伦理的模式。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方式选择的医学理论及相关伦理。结论:国家应当针对肾替代治疗制定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和操作法规,医生应当根据医学理论,结合患者条件,坚持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帮助患者选择肾替代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在肾癌根治术前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术前栓塞,栓塞后出现轻度栓塞反应。根治术中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肿瘤周围界限清楚,易于剥离;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镜下可见肿瘤坏死明显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结论肾癌根治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肾癌的手术切除,对肾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者共232例。观察服用降脂药组和单纯控制饮食组患者不同阶段血脂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服用降脂药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单纯饮食控制组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P〈0.05)。在降脂药组内,与血脂异常前比较,首次血脂异常时的直接胆红素及肌酐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首次血脂异常时比较,服用降脂药后的肌酐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单纯控制饮食组内,与血脂异常前相比,首次血脂异常时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血脂异常时相比,血脂异常后三个月的肌酐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肾功能的损害与术后高脂血症有一定相关性。高脂血症对肾移植受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活检对弥漫性肾脏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对弥漫性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超引导下对76例弥漫性肾病患者经皮快速自动肾穿刺活检。结果:肾活检成功率100%,取材长度0.6~1.8cm,均有病理结果。术后4例有肉眼血尿,1例出现肾周血肿。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囊肿和囊性小肾癌患者肾功能指标差异,分析CT检查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4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A组)及15例囊性小肾癌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将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接受肾功能检查,两研究组患者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三组肾功能指标差异;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评估CT检查在囊性小肾癌和单纯性肾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三组受试者血清肌酐值和血尿素氮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肾小球滤过率则显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P0.05);CT鉴别诊断囊性小肾癌和单纯性肾囊肿的准确率为85.8%(188/219),其中正确诊断单纯性肾囊肿178例(87.3%,178/204),正确诊断囊性小肾癌10例(66.7%,10/15)。结论单纯性肾囊肿和囊性小肾癌患者均存在肾功能指标异常情况,需引起临床重视;两种疾病的螺旋CT征象虽存在特异性,但在诊断占位体积较小的病灶时仍具有漏诊、误诊风险,建议将其可作为两疾病的辅助鉴别诊断手段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肾皮质CT扫描和增强扫描与皮质期分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肾脏CT检查患者共126例,包括梗阻性肾积水68例和肾肿瘤58例,合计229个肾脏。在CT扫描后进行SPECT检查,以其测量的GFR为参照标准,按照分肾功能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GFR≥34ml/min),减弱组(20ml/min≤GFR<34ml/min),受损组(GFR<20ml/min),各组分别有113个、71个和45个患肾。采用单因素方差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肾脏CT扫描结果与GFR之间相关性。结果三组肾皮质厚度为(0.59士0.13)cm、(0.43士0.09)cm及(0.24士0.08)cm,(P<0.01),肾皮质厚度与GFR呈高度正相关(r=0.816,P<0.05)。增强CT扫描后三组的皮质期CT增强值为(164.3士24.2)HU、(117.8士22.1)HU及(64.2士20.9)HU,(P<0.01),皮质期CT增强值与GFR呈高度正相关(r=0.861,P<0.05)。结论 CT扫描显示的肾皮质厚度及皮质期CT增强值可对分肾功能做出半定量诊断,相对于CT灌注检测方便,辐射量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肾嗜酸细胞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向皮质外生长为主3例,向肾盂方向生长为主2例,2例完全位于肾实质内.平扫;肿瘤4例表现为较均质密度.3例密度欠均匀,其中2例内示星芒状边缘锐利低密度,1例内部示多发类圆形低密度,2例出现钙化.增强皮质及髓质期呈较均质强化4例,不均质强化3例,强化均低于肾皮质.肾盂期密度较前下降,然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2例示完整假包膜.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除中心瘢痕外密度相对均匀,可有钙化,界清,可有完整包膜.增强后较均质明显强化,肾盂期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具有完整假包膜及中心瘢痕时诊断较明确.其他表现不典型时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周莹  刘荣波  赵爽 《吉林医学》2013,(31):6454-6457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肾段动脉解剖。方法:64层螺旋CT行205例患者(377个肾脏)肾动脉CTA,数据传至工作站重建并详细记录各肾段动脉情况。结果:肾段变异于35段,以5段为多,占74.5%(281/377)。尖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内上部,177例(63.0%)向上到达或超越上极尖部,32例(11.4%)超过肾外缘上1/4。上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上部、尖段下方的区域,110例(39.1%)达到肾上极,111例(39.5%)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中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下部、下段以上的区域18例(6.4%)达下极,10.3%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下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最终至肾下极。后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后面上段与下段之间的区域,89例(31.7%)分支达上极,63例(24.6%)达下极,13例(4.63%)越肾外缘支配肾前面外侧少许部分。结论:MSCT能很好的显示肾段血管,能为术前病灶定位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20.
861例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861例肾活检病理结果,以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1~2009-01间,861例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的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861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5.6%,继发性肾小球病占13.4%,小管间质性疾病占0.8%,肾移植相关肾脏疾病占0.2%.原发性肾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