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目前多通过应用单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携带外源性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以及联合生物材料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来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移植方式各有优缺点,为治疗和修复脊髓损伤开拓了思路,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2.
神经组织移植与脊髓损伤的再生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与功能修复研究已进行了近百年。早期的研究大多限于观察轴突断端的生长。1928年,Cajal 等研究证实,在脊髓损伤的数天内,可见轴突有新芽(Sprouting)再生,但未见轴突的延长生长,新芽的最终结局仍是变性消失。此后,又有许多学者重复了有关脊髓损伤再生的研究,结论是: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再生,也难以延长穿越损伤部位的瘢痕组织。这种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具有发育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神经系统来源的细胞(神经 干细胞、嗅鞘细胞、雪旺氏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各有其优缺点。移植方式和移 植时间窗的选择也对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以及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新技术的开展为细胞移植疗法提供 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造成患者局部甚至全身的瘫痪.大小便失禁和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等功能缺失是永久性的.  相似文献   

5.
血循环因素在鼠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建立带血管神经(VN)干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基础上,对自体VN与游离神经(FN)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VN与脊髓连接处无明显空洞反应,瘢痕组织少,大量神经纤维长入移植神经内,VN组在脑干、脊髓及神经根背节有2922±754.3HRP神经元,而FN组仅只有20±6.5HRP神经元(P值<0.01)。有髓轴突的数目、直径及截面积VN组非常明显地大于FN组(P值<0.01)认为:带血管神经移植后,改善移植物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保证雪旺氏细胞成活,产生多种高浓度神经营养因子;促使成纤维细胞释放大剂量载脂蛋白D,有利于髓鞘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胚胎脊髓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E14胚胎脊髓植入成鼠损伤脊髓后30、45、60天时,用单位放电记录技术观察了正常脊髓神经元和移植物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及其对刺激坐骨神经、红核和同时刺激的反应。结果:正常脊髓神经元的自发单位放电多是一个低频的单发脉冲活动。无论选择那种刺激方式,都可见兴奋、抑制和无反应三种反应。术后30天时,胚胎神经元的自发单位放电以高频电脉冲活动为主,簇状放电所占比例较大,对刺激有反应的放电单位数也较少;随着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这些单位放电的情况逐渐向着低频、单脉冲以及高反应率的方向发展。至术后60天时,胚胎神经元单位放电的频率、形式以及对刺激的反应情况都变得和正常神经元的相似。结论:胚胎神经元移植后经历了一个逐渐发育分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有可能逐渐和宿主神经元形成了功能性突触连接。  相似文献   

7.
8.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脊髓损伤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界探讨的热点,而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也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学界。既往认为中枢神经细胞的轴突损伤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环境不利于轴突再生、中枢神经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低下、以及神经轴突不能穿越损伤瘢痕区到达靶细胞。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二者均可引起部分神经元的丢失和神经纤维的断裂;而继发性损伤可导致原发性损伤范围的扩大,使更多的神经元凋亡和神经纤维的变性、脱髓鞘改变等,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感觉、运动和神经反射功能的丧失。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  相似文献   

9.
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方式较多,但传统的药物疗法和手术减压等方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受到广泛关注.现从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细胞移植治疗原理及各种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详细阐述近年来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其少突胶质细胞不能形成轴突迁移引导的通道,并分泌抑制因子,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区快速反应性增生形成胶质瘢痕,抑制轴突的生长,使脊髓损伤的治疗成为目前医学领域的一个棘手问题。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轴突再生和准确形成靶特异性突轴连接的能力;低能激光照射对神经系统及嗅鞘细胞的作用包括,保留甚至促进受损神经元的活性,减少瘢痕的形成,阻止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又能通过干拢一些因素而增强嗅鞘细胞的活性。嗅鞘细胞移植及低能激光照射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移植的细胞可在损伤部位存活、整合入宿主组织中,分化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和宿主细胞之间可形成突触样结构,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ies ,Neural,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01/2007-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干细胞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干细胞后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的再生与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5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23篇涉及移植后损伤脊髓神经元和轴突、髓鞘的再生及功能修复的研究,8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资料综合:①在脊柱骨折中约有16%~40%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传统治疗仅限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对症及康复治疗,疗效较差。②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生理及神经发育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神经组织或非神经组织移植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并取得了肯定的成绩。③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植入受损部位后,其释放的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且再生轴突能快速穿越移植物与宿主组织的边界,重建轴突的连续性。④关于干细胞及营养因子在损伤脊髓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对神经再生的不利因素,如髓鞘相关抑制分子和胶质瘢痕形成,免疫排斥等。 结论: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案,可恢复损伤大鼠脊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人们较多采用的成体干细胞移植,移植方式多形成再次损伤,且体内神经元分化的效率不高。 目的:在以往分步诱导分化高效获得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基础上,制成干细胞贴膜,观察其贴敷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酶、化学法制作膜样基质;分离培养、扩增羊膜间充质干细胞,BrdU标记,调整部分细胞浓度为1×1011 L-1成细胞悬液备用。余分步诱导并制成干细胞贴膜。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8只,体质量220~250 g,以自制打击器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模型成功后6 h,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22只。干细胞贴膜组:在T11进行椎板切除术,打开硬膜充分显露损伤脊髓,止血,将干细胞贴膜贴敷在损伤脊髓表面,手术显微镜下固定于硬膜,分层缝合肌肉皮肤;细胞移植组:损伤脊髓头尾端移植1×1011 L-1细胞悬液共5 μL,余同上;基质组:贴敷膜样基质在损伤脊髓表面,余同上;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并打开硬膜。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第1天及其后1周1次共10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术后2,4,6周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及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突触素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①运动功能检测:各组BBB积分在4周及以后达到稳定,以10周时 BBB评分12及以上为重要的恢复指标,则干细胞贴膜组为100%,细胞移植组为33%,基质组和对照组仅为17%。斜板实验的顺位实验,干细胞贴膜组第10周时的角度与第4周相比有显著改善(P=0.027),而同组同时间点的BBB分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86)。②干细胞贴膜组和细胞移植组远端损伤边缘BrdU阳性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89)。干细胞贴膜组BrdU阳性细胞多呈神经元形态,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多呈小胶质细胞形态。③各组突触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则呈减少趋势。干细胞贴膜组各时间点的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则低于其他各组且保持稳定(P < 0.05)。细胞移植组、基质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逐渐增高(P < 0.05)。 结论:干细胞贴膜上的神经元前体细胞可以在早期整合到损伤脊髓中,长期存活,并且具有高效的神经元分化特性;干细胞贴膜脊髓表面贴敷移植有助于脊髓损伤区突触素的表达、神经网络重建和神经功能恢复;干细胞贴膜移植较单纯干细胞移植更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引起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对神经干细胞培养、神经干细胞表型控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的分析,介绍了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目前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主要致力于提高轴突再生能力、替代细胞成分、阻止脱髓鞘和使髓鞘再生等方面,具有促进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客观结果,有些甚至已经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不过神经干细胞的成功应用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移植剂量、细胞生长因子的活力,细胞移植的风险等,尤其是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并且需要长时间的随访。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关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对细胞移植的时间、方式以及检测的指标各有不同观点。实验观察了低温保存的神经干细胞复苏后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Wistar成年大鼠36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300 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新生大鼠10只,用作神经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在处于对数生长期阶段-70 ℃冻存2周,复温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立即进行移植干预,实验分为3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DMEM培养液填充组、空白对照组。③实验评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及迁移情况,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观察脊髓损伤处轴浆运输的重建。 结果:36只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因麻醉过量死亡4只,感染死亡5只,予补足。复苏的神经干细胞经Brdu核标记后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标记的阳性细胞。第7天可见,第14天增多,第28天逐渐减少并消失。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较DMEM培养液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低温保存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轴浆通路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6.
17.
<正>Spinal cord injury(SCI)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paralysis worldwide because the loss of neurons and axons causes permanent neurological deficits which could have influences on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their family,and society.The complex pathophysiology of SCI,especially the secondary injury cascade,blocks complete recovery after SCI(Dumont et al.,2001).  相似文献   

18.
Functional axonal regeneration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