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 总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45例(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0、24、48和72周时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0周)时两组患者的年龄、ALT、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B组)HBe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随访至72周时,A、B两组ALT、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提高48周治疗结束后7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但是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a-2a)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1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组40例及阿德福韦酯(ADV)对照组41例.两组病例开始均联合LAM治疗12周,观察治疗第12周、24周、48周的ALT复常、HBV DNA阴转、HBeAg阴转及HBeAg转换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24周派罗欣治疗组ALT复常率为62.5%、80.0%,高于ADV 对照组,治疗48周派罗欣治疗组HBeAg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为60%、57.5%,高于AD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的27例在48周时未发生HBV DNA转阴(<100 IU/ml)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序贯替比夫定继续治疗,设为A组.替比夫定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54例,设为B组.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至12周,A、B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9.3%、14.8%、66.7% vs 75.9%、5.6%、46.3%;治疗至24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2.6%、25.9%、70.3% vs 92.6%、7.4%、85.2%;治疗至48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8.9%、29.6%、81.5%vs 98.1%、28.0%、83.3%.在各观察点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B组.治疗48周时,A组未观察到病毒学突破的发生,B组的病毒学突破的发生率为14.8%.治疗过程中有38.3%的患者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A组患者在各观察点CK值均明显高于B组,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未出现1例因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短期内仍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HBV抗原定量(HBsAg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48周疗效的预测。方法62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时,根据疗效进行分组,若HBVDNA≤100IU/ml,定为A组。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若HBVDNA〉100IU/ml,定为B组,加用ADV治疗至48周。B组患者联合治疗至48周时,若HBVDNA≤100IU/ml,定为Bl组,若HBVDNA〉100IU/ml,定为B2组。疗效评价指标:HBVDNA显著抑制(HBVDNA≤100IU/m1)。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ALT、TBIL、HBVDNA及HBsAg、HBeAg水平,采用SPSSl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线水平三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布、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1、B2组患者基线HBVDNA、HBsAg、HBe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B2组比较,12周、24周HBsAg下降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eAg下降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HBVDNA仍高于lOOIU/ml的慢性乙肝患者,12周、24周HBsAg下降水平可以预测加用ADV治疗至48周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EG-IFNα-2a治疗48周后HBV DNA、HBeAg未转阴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52例)经过3个月或者以上的洗脱期后,再序贯使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B组患者(49例)不经洗脱期,直接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加用替比夫定3、6、12个月后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CK水平的差异.结果 A组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7.69%、15.3%、21.1%,B组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22.4%、32.6%、38.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患者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CK异常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不经洗脱期直接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是安全的,且比经洗脱期再序贯使用替比夫定HBeAg转阴率更高,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以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TV联合ADV治疗组(A组,n=48)和ETV治疗组(B组,n=42).B组患者口服ETV(0.5 mg/d),每天1次;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ADV口服(10 mg/d),每天1次,均持续用药4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血清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IL-10水平,计算生物化学应答率、病毒学应答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治疗后12、24、48周,两组患者HBVDNA及ALT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上述各时点A组HBV DNA及ALT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治疗后24、48周,A组的生物化学应答率、病毒学应答率均显著高于B组(均P< 0.05),但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12、24、48周,A组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 ETV联合AD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中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国患者HBV基因B和C型与国产阿德福韦酯片(ADV)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有限双盲、安慰剂(PLB)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筛选合格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DV+ADV组:ADV 10 mg/d,治疗48周,疗程48周,共145例)、对照组(PLB+ADV组:PLB 10 mg/d,24周后改用ADV 10 mg/d,治疗24周,共71例).用PCR-RFL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基因型.结果 HBV基因型主要为C型,占66.7%,B型占25.2%.B型多见于广州患者,较C型患者明显年轻(26.98岁 vs 31.71岁,P=0.001),既往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明显较少.感染B基因型患者48周血清中HBV DNA与基线相比平均下降(-3.86±1.44)log10拷贝/ml(ADV+ADV组)和(-3.63±2.10)log10拷贝/ml(PLB+ADV组),与C基因型患者的(-3.87±1.24)log10拷贝/ml(ADV+ADV组)和(-3.41±1.82)log10拷贝/ml(PLB+ADV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B和C基因型患者的血清学应答(HBeAg阴转率和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间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乙肝病毒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国产阿德福韦酯片10 mg/d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的抗乙肝病毒复制作用,疗效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予阿德福韦酯(1mg/d)抗病毒治疗;服药12周时行HBV DNA检测,无早期应答者(病毒载量下降〈2 log10拷贝/ml)予改用其他核苷类药物.疗程96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 61例有早期应答患者在治疗第96周时ALT复常率达85.25%(52/61),HBV DNA阴转率为95.08%(58/61),HBeAg消失率为51.52%(17/33),而HBeA8血清转换率为42.42%(14/33);治疗至96周时有2例发生病毒学反弹.19例于12周时因无早期应答而改用其他核苷类似物患者,96周时的ALT复常率为57.89%(11/19),HBV DNA阴转率为68.42%(13/19),HBeAg消失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58.33%(7/12).结论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长期服用有较好疗效;对无早期应答病例及早换药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单药及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ADV单药及28例ADV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HBVDNA、ALT水平及HBV 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的HBV DNA及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BV DNA、ALT水平在治疗48周、72周时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48周时,联合组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虽高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25%,P〉0.05);ALT复常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67.9%vs75%,P〉0.05)。治疗72周时,联合组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为68%,要显著高于单药组的33.3%(P〈0.05);联合组的ALT复常率为93%,显著高于单药组的70.8%(P〈0.05)。结论ADV单药或联合拉米夫定均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CHB的有效方法,联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新药阿德福韦(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变化情况,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采集1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用ADV治疗前血清,即基线(BL)血清,以及持续服药12、16、28、40、48、52、68、80、92周共10个时段的系列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BV DNA的水平.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ALT的水平. 结果 从BL到48周时段,HBV DNA中位数显著下降;在52周,HBV DNA中位数出现反弹;从52至92周时段,HBVDNA中位数再次下降.16例不同时段血清ALIT中位数的变化与HBV DNA中位数变化一致.ADV治疗12周时,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下降了2.34 lg拷贝/ml,无HBV DNA阴转、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28周时,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下降了2.91 lg拷贝/ml,有2例HBV DNA阴转、ALT恢复正常、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40、48周时,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分别显著下降了3.83、3.95 kg拷贝/ml,有4例HBV DNA阴转、ALT恢复正常、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52周时,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下降了2.90 lg拷贝/ml,出现反弹,但仍有4例HBV DNA阴转、ALT恢复正常、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68、80、92周时,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显著下降了3.51、3.81、4.01 lg拷贝/ml,分别有4、6、6例HBV DNA阴转、ALT恢复正常、HBeAg血清学转换.16例患者接受ADV治疗的两年中,有9例患者分别从16、28、40周开始HBV DNA的水平显著下降;7例患者HBV DNA的水平下降但不显著. 结论 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DNA及ALT中位数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52周时段HBV DNA水平出现反弹,提示52周可能是抗病毒的关键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24周时对HBV的抑制程度,与治疗48周疗效之间的关系,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名,采用恩替卡韦每日1.0mg治疗。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DNA的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PCR低于检测下限(QL)组(〈300拷贝/ml)、QL~〈10^3拷贝/ml组、103拷贝/ml~〈10^4拷贝/ml组和≥10^4拷贝/ml组,比较各组治疗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转换及发生病毒学反弹的比率。结果治疗48周时,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4.91log。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为33.3%。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在48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和ALT复常的比率越高,发生病毒学反弹的比率越低。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24周时,PCR检测不到HBV DNA,提示在48周可达到较佳疗效,24周对HBV DNA的抑制程度可作为48周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予阿德福韦酯(1mg/d)抗病毒治疗;服药12周时行HBV DNA检测,无早期应答者(病毒载量下降<2 log10拷贝/ml)予改用其他核苷类药物.疗程96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 61例有早期应答患者在治疗第96周时ALT复常率达85.25%(52/61),HBV DNA阴转率为95.08%(58/61),HBeAg消失率为51.52%(17/33),而HBeA8血清转换率为42.42%(14/33);治疗至96周时有2例发生病毒学反弹.19例于12周时因无早期应答而改用其他核苷类似物患者,96周时的ALT复常率为57.89%(11/19),HBV DNA阴转率为68.42%(13/19),HBeAg消失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58.33%(7/12).结论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长期服用有较好疗效;对无早期应答病例及早换药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予阿德福韦酯(1mg/d)抗病毒治疗;服药12周时行HBV DNA检测,无早期应答者(病毒载量下降<2 log10拷贝/ml)予改用其他核苷类药物.疗程96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 61例有早期应答患者在治疗第96周时ALT复常率达85.25%(52/61),HBV DNA阴转率为95.08%(58/61),HBeAg消失率为51.52%(17/33),而HBeA8血清转换率为42.42%(14/33);治疗至96周时有2例发生病毒学反弹.19例于12周时因无早期应答而改用其他核苷类似物患者,96周时的ALT复常率为57.89%(11/19),HBV DNA阴转率为68.42%(13/19),HBeAg消失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58.33%(7/12).结论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长期服用有较好疗效;对无早期应答病例及早换药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3年的疗效.方法 82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及治疗1、2、3年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82例患者治疗1、2、3年时ALT复常率分别为79.3% (65/82)、84.2% (69/82)、92.7% (76/82);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3.108&#177;1.394)、(2.637&#177;0.571)、(2.670&#177;0.982) log10拷贝/ml;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5.9% (54/82)、81.7% (67/82)、89.0%(73/82).其中60例HBeAg阳性患者治疗1、2、3年时HBeAg消失率分别为18.3% (11/60)、43.3%(26/60)、41.7% (25/60);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10/60)、28.3% (17/60)、31.7% (19/60).结论 恩替卡韦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ALT复常,促使HBeAg血清学转换.延长疗程,可增加HBV DNA阴转、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32例。A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予拉米夫定治疗,C组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中3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等变化情况,及随访2年的耐药发生率。结果 A组HBVDNA转阴率在第12周、24周优于C组(P〈0.05);ALT复常率第12周优于B组(P〈0.05)、C组(P〈0.01);第24周优于C组。随访2年,A组耐药发生率最低。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病毒载量的测定常被用来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文献报道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反应测定HBsAg水平可作为替代标记。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水平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4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男性35人,女性12人,平均年龄(35±8)岁]。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单一治疗患者(18例)、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患者(14例)、拉米夫定单一治疗患者(15例)治疗48周并留取0、4、8、24、48、72周的血清。用TaqMan PCR测定HBV DNA水平,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反应测定HBsAg水平。结果:18例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单一治疗的患者和14例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患者可观察到HBsAg滴度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呈显著相关(r=0.83,P<0.01)。而在15例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的患者则未观察到HBsAg滴度随HBV DNA复制水平一致的变化趋势,但无相关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单一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患者HBsAg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在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 水平显著相关,动态HBsAg定量监测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监测HBV疗效的替代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恩替卡韦治疗组33例,给予恩替卡韦1.0 mg/d;阿德福韦酯治疗组32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动态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肝功能、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肌酐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组ALT复常率在治疗后12周、24周、48周均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但直到48周时两组之间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在治疗12周时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有较好疗效,恩替卡韦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 INF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 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PEG INFa-2a组和IFNα-2a组。结果 治疗6个月时,PEG INFα-2a组HBeAg血清转换率(45.7%)高于IFNα-2a组(35.1%),但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8.6%和37.8%,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9%和45.9%,P〉0.05。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为62.9%和45.9%,停药后6个月,两组的联合应答率分别为57.1%和40.5%。PEG INFα-2a组有3例患者HBsAg阴转,而IFNα-2a组仅有1例患者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PEG INF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IFN-2a,耐受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V基因型和肝脏组织学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 54例经肝活检证实的、基因型明确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根据体质量分别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 μg或180 μg,或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50 μg、80 μg或者100 μg,每周一次,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分析HBV基因型及肝脏组织学对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结果 54例患者随访结束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9.63% (16/54).基因B型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5.29%,高于C型患者的27.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2,P=0.537).肝脏炎症活动度较高者(>G2)、纤维化程度较重者(>S1)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50.00% vs.25.00%,40.90% vs.21.8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91、1.444,P=0.238、0.229).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型、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等诸因素中,仅肝脏炎症活动度为HBeAg血清学转换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肝脏炎症活动度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而HBV基因型和肝脏纤维化程度可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