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心脏疾病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首位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成熟个体的心脏缺乏足够的干细胞、前体细胞或储备细胞来修复受损伤的心肌细胞,长期持续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骨髓干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能分泌多种血管形成因子及生长因子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及功能,在促进心肌再生及功能改善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同时具有取材方便,不存在排斥反应,移植易于操作等诸多优点,成为目前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心脏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即直接用分离出来的干细胞或经体外纯化、培养和增殖后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坏死区域,通过新生的肌肉细胞替代纤维组织,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这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已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心肌横向分化的可塑性和多重优势,移植至缺血心肌中可分化为心肌细胞,增加有功能心肌细胞数量,在心肌损伤性疾病的治疗上展现着强大潜能,成为心肌再生的种子细胞之一,其向心肌样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心血管内外科常见疾病,因局部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损伤降低心功能。恢复缺血心肌血流和恢复心肌组织细胞数量是缺血性心脏病防治的主要突破口。干细胞是恢复心肌组织细胞数量的主要手段:骨髓单核细胞是一种多成分多功能的细胞混合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骨髓单核细胞的成分及其在缺血性心脏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心肌移植术12例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于各种缺血性心脏病,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虽然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症状,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心肌,但对已坏死心肌或无功能的心肌无治疗作用,而干细胞移植能诱导分化有功能的心肌细胞,并能取代坏死及无功能的心肌,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希望。我科于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救治各类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2例,降低了各类缺血性心脏病的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到梗死心肌组织能够起到抑制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效应,而这一作用与心功能改善是否有相关性还不清楚。目的:观察缺血心肌内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早期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于心肌梗死术后30 min分5个位置于梗死边缘向心肌组织内移植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0.1 mL(2×106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3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区及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明显;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梗死区和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数目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明显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显著降低(P <0.05),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早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但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功能。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后分别向心肌内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3 d监测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 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在动物试验中发现移植心肌梗死区的骨髓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最终达到修复坏死心肌,改善受损的心脏功能[1].因此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向心肌化条件分化后植入受损心肌处,可能更有利于缺血心脏病的心功能改善.最近NicolaSmart等[2]使用一种名为Tβ4的蛋白质注入人为心肌受损鼠心脏内,可以增强祖细胞的活力,帮助心脏自我修复,但由于心肌祖细胞在心肌细胞所占比例极低,并不能满足短时间内大量心肌细胞的缺失.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勇  蔡振杰  张广福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75-1276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在成人骨髓中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它们展示了巨大的功能可塑性 ,可在新的微环境中生成新的组织所必需的细胞株。这种现象对心肌的生理有巨大的影响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和间质干细胞可以在啮齿类动物缺血心肌中分化成活并且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1] 。MSCs易于分离和体外培养扩增 ,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 ,移植后不需免疫治疗 ,骨髓再生能力强 ,易于反复获取 ,使得其成为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选择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1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的研究Tomita发现将大鼠骨髓来…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缺血心肌后梗死区周边心肌的缺血、缺氧、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等病理变化严重影响到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而高压氧能显著改善其缺氧状态。目的: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缺血心肌局部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对大鼠进行高压氧干预,探讨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所获得的治疗性血管生成效应的影响。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移植至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缺血区组织,移植前细胞行CM-DiI标记。移植后2周每日对大鼠行高压氧治疗干预。移植1个月后行心脏B超测量其左室射血分数,组织化学苏木精-伊红染色和Ⅷ因子染色并评价新生血管密度。结果与结论:CM-DiI能有效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率近100%。细胞移植1个月后高压氧干预的大鼠射血分数、再生血管密度较均明显增高(P<0.05)。证实,高压氧干预能显著促进移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肌梗死大鼠所获得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对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是指人体胚胎时期的一种特殊细胞,它可以不断分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急性心肌梗死损伤的心肌细胞内,干细胞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和血管再造,从而增强心脏的泵功能。2004年2月我院进行了首例外周干细胞心肌移植术。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