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维生素K1联合血凝酶对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症状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消化道出血新生儿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治疗联合维生素K1治疗)、实验组(53例,对照组联合血凝酶治疗)。比较2组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凝血功能;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呕血缓解、血便缓解、粪便隐血试验结果转阴时间均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T、APTT均缩短(P<0.05),t-PA降低(P<0.05),D-D、PAI-1、FIB均升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K1联合血凝酶可加快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症状恢复,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局部麻醉药物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7年1月30日至2018年1月10日,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0)。2组初产妇分娩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镇痛,采用的局部麻醉药物一致,但是温度不同,对照组局部麻醉药物为室温(24 ℃),观察组局部麻醉药物预热至人体体温(37 ℃)。观察2组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初产妇分娩镇痛前、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2组初产妇产时发热、寒战、低血压、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QKTLL-2017-04-11),分组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初产妇年龄、体重、分娩镇痛前宫口扩张情况、入院时体温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初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为(11.0±1.3)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1±2.0)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9,P<0.001)。③观察组初产妇分娩镇痛前5 min及分娩镇痛后15、30 min的VAS评分分别为(9.30±0.42)分、(2.02±0.12)分、(1.16±0.13)分,对照组分别为(9.23±0.57)分、(23.15±0.38)分、(2.84±0.27)分,2组初产妇分娩镇痛前、后的VA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处理措施与测定时间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F处理×时间=32.187,P<0.001)。若固定测定时间因素,则2组初产妇分娩镇痛前5 min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镇痛后15、30 min,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15、40.281,P<0.001);若固定处理措施因素,则2组分娩镇痛前、后的VAS评分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24、12.338,P<0.001)。④对2组初产妇分娩镇痛前、后的体温的比较结果显示,处理措施与测定时间因素间无交互作用(F处理×时间=0.699,P=0.307),初产妇分娩镇痛前5 min及分娩镇痛后1、2 h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0.287,P=0.715),2组初产妇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处理=0.365,P=0.644)。⑤观察组寒战、低血压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1/52)、3.8%(2/52)、15.4%(8/52),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8/50)、18.0%(9/50)、50.0%(25/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31;χ2=5.307,P=0.021;χ2=13.956,P<0.001)。 结论初产妇分娩时,将局部麻醉药物预热至人体体温,可缩短分娩镇痛起效时间,提高分娩镇痛效果,并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试管婴儿技术对不孕症患者一次种植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不同试管婴儿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5例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ICSI组,另选取同期采取体外受精(IVF)治疗的75例不孕症患者作为IVF组。术后随访至患者完成妊娠,记录并比较两组男方精子质量(精液量、精液浓度、PR、正常形态精子率)、实验值指标(一次种植成功率、受精个数、优胚率)、妊娠结局(临床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双胎率);并记录患者妊娠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窦性卵泡数量(AFC)及卵巢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F组一次种植成功率低于ICSI组,受精个数、优胚率高于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及双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ICSI两种试管...  相似文献   

4.
四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预测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宫颈癌筛查中5%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VIA)、薄层液基细胞学(LBC)、人乳头瘤病毒(HPV)自体采样法和HPV医生采样法的预测值。首先采用联合假设检验方法比较四种筛检方法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对两预测值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再采用边际回归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分别比较该两预测值,多重性调整采用Hochberg法。结果表明HPV医生采样法的NPV最高,LBC的PPV最高,均为有效的宫颈癌初筛方法,但后者需要有经验的细胞病理学家读片。HPV自体采样法的PPV和NPV均高于VIA,其PPV与HPV医生采样法相当,NPV与LBC相当,因该方法易得到受检者配合而有可能提高筛查依从性,成为一种简便、客观、易于重复和适宜在资源贫乏地区使用的宫颈癌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冰盐水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CPR)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提高心肺复苏后临床疗效提供科学方法。 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因"心搏骤停"到南京市浦口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35-79岁[(56.2±9.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0例,男17例,女3例)和对照组(n=20例,男16例,女4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复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4℃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经(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或骨髓腔通道注射快速诱导患者呈亚低温状态,并联合体外降温和药物降温维持亚低温的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即刻和1 h的直肠温度与温度达标时间,比较两组患者ROSC后即刻、4 h、24 h、48 h、72 h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评估亚低温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患者ROSC后1 h的直肠温度为(34.2±0.4)℃,对照组为(36.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5)。两组患者在ROSC后48 h和72 h的GCS评分均较前升高,48h研究组GCS为(8.01±1.12)分,对照组为(6.76±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72 h研究组GCS评分为(9.06±1.78)分,对照组为(7.47±1.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两组患者ROSC后4 h、24 h、48 h、72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各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52±1.65)mmol/L、(3.96±1.71)mmol/L、(2.09±1.66)mmol/L、(1.77±1.59)mmol/L;对照组分别为(6.71±1.36)mmol/L、(5.33±1.27)mmol/L、(4.16±1.95)mmol/L、(2.06±1.72)mmol/L,两组各点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PR术后早期联合采用冰盐水诱导和体外、药物降温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对心搏骤停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裴依菲  李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9):1127-1130+113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不同阶段患者红细胞内外铁分布失衡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300例,根据HBV感染的自然病程分为免疫耐受组(n=60)、免疫清除组(n=115)、免疫控制组(n=68)、再活动组(n=57)。测定所有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红细胞内外铁代谢指标[红细胞铁、红细胞外铁(铁蛋白、血清铁)],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纤维结合蛋白(FN)],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红细胞内外铁代谢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结果 4组患者ALT水平比较,再活动组>免疫清除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控制组(P<0.05),AST水平比较,免疫清除组>再活动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控制组(P<0.05),GGT水平比较,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再活动组均>免疫控制组(P<0.05);4组患者红细胞铁、铁蛋白、血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感染创面的影响并分析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其中成功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另取大鼠设对照组和取血组各10只,取腹主动脉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其余三组建立皮肤缺损创伤模型,干预14 d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比较随机血糖、创面愈合率,痂下组织菌落数,以及创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羟脯氨酸(HYP)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物3(Smad3)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血糖均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第14天血糖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7、14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第3、7、14天创面菌落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时间创面菌落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老年无痛胃肠镜患者行丙泊酚、依托咪酯联合麻醉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96例老年无痛胃肠镜患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所有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注射液,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观察组应用丙泊酚+依托咪酯,对比两组不同时段各指标变化、麻醉效果、不良反应、麻醉前与清醒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麻醉前与清醒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时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时、清醒时各时段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各项麻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MoCA评分比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术后采用3D-CRT(3D-CRT组),另外35例术后采用IMRT(IMRT组),参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组的靶区剂量学参数[计划靶区(PTV)百分比(V100%)、靶区适形性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及心脏、肺、脊髓、气管等危及器官参数,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心脏损伤、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内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 3D-CRT组的V100%低于IMRT组,CI、HI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的心脏Dmean、肺Dmean均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脊髓、气管的受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PFMT)联合神经肌电刺激(NMES)治疗,对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0)及对照组(n=70)。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FMT联合NMES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PFMT治疗。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价患者性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QoL);采用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仪,评估患者盆底肌力;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POP程度。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PO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时的上述相关指标,进行组内或组间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经徐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50056),与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性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中经治疗后有性生活的POP患者治疗1年时PISQ-12评分为(24.5±8.0)分,显著高于其治疗前的(19.7±8.2)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经治疗后有性生活的POP患者治疗1年时的(20.6±7.1)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26、P=0.037,t=7.422、P=0.042)。②生活质量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理健康总评(PCS)、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心理健康总评(MCS)分值分别为(88.0±13.4)分、(91.9±22.6)分、(98.4±22.6)分、(88.1±9.5)分、(90.8±21.7)分、(92.1±19.6)分、(91.6±18.5)分、(92.1±21.6)分、(91.2±27.4)分、(91.9±14.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P患者的(71.6±8.5)分、(76.9±9.5)分、(73.8±12.1)分、(69.4±8.6)分、(79.1±10.3)分、(76.8±10.4)分、(75.5±11.7)分、(78.6±9.5)分、(75.2±11.6)分、(80.1±7.3)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8.805、9.537、8.643、10.335、8.036、8.605、9.060、8.254、8.814、8.541,均为P<0.001)。③盆底肌力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盆底肌力为Ⅲ级+Ⅳ级+Ⅴ级所占比例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2,P=0.011)。④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HAMA、HAMD评分分别为(7.4±2.1)分、(8.1±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2.3)分、(10.1±3.1)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0、P=0.041,t=5.352、P=0.039)。⑤POP程度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膀胱颈及宫颈外口距基线的距离分别为(0.71±0.62) cm、(1.5±0.8) cm,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的(0.14±0.74) cm、(1.1±0.6) cm;肛提肌裂孔面积为(18.2±2.8) cm2,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2.5±4.9) cm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5、P=0.039,t=3.073、P=0.046,t=3.770、P=0.043)。 结论采用PFMT联合NMES治疗,可使POP患者性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质量及盆底肌力提高,POP严重程度下降,而且焦虑、抑郁情绪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由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54例,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54例,实施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肠胃功能指标(胃泌素、胃动素),并比较两组的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个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胃潴留、伤口感染、出血)。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常规组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理想,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毒力基因cagA、vacA、iceA表达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CAG患者19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毒力基因cagA、vacA、iceA表达情况,根据毒力基因表达情况分为对照组(无毒力基因表达)18例、A组(一种毒力基因表达)67例、B组(两种毒力基因表达)58例和C组(3种毒力基因表达)47例。比较各组慢性胃炎分级评估系统(OLGA)分级、合并化生、上皮内瘤变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AS)水平。结果 不同毒力基因表达患者OLGA分级、化生和上皮内瘤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组OLGA分级Ⅲ~Ⅳ级、合并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的OLGA分级Ⅲ~Ⅳ级、合并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的占比高于A、B组(P<0.05),但A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GA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抗凝比血浆凝血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及能否运用于临床,笔者收集了不同抗凝比例的血浆,同时做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测定,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诊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ⅠB3~ⅡA2)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新辅助化疗“三明治”模式,对照组行新辅助化疗(2次),均治疗后2~3周行根治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局控率、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术后病理[深肌层浸润、淋巴转移、脉管受侵、宫旁浸润、Ki-67指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情况。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肿瘤局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cc-Ag及CYFRA21-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EA、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4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深肌层浸润、脉管受侵、宫旁浸润、Ki-67指数及VEGF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指数、VEGF阳性率治疗前后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较单纯新辅助化疗更能缩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改善子宫局部浸润,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肌钙蛋白检测对风湿病心肌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与风湿性疾病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固相层析法定性检测241例风湿病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7例,干燥综合征(SS)组31例,系统性硬化症(SSC)组18例,多发性肌炎(PM)组11例,类风湿关节炎(RA)组72例,强直性脊柱炎(AS)组42例的TnI、TnT,且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其阳性率还与CK-MB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除AS组外,各组血清TnI、TnT阳性率均较CK—MB阳性率高,其中SLE、SSC、RA组有显著性差异。同组血清TnI、TnT阳性率对比没有差异,对照组三项检测全部正常。结论 血清TnI、TnT检测可作为判断风湿病心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起到早期心肌损伤的预警作用.以便及早给予保护心脏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入选的6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经X线、CT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FNA固定(PFNA组)和DHS固定(DHS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入选病例均获得1年有效随访。PFNA组有效率为100.00%(32/32),与DHS组的93.75%( 3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43.73±2.84) min,明显短于DHS组的(71.56±2.25) min(P< 0.05),术中出血量(81.34±25.68) ml,明显少于DHS组的(332.33±18.84) ml(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2/32),明显低于DHS组的18.75%(6/32)(P< 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与DHS相当,但较DHS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不同血糖水平下相关因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了解在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下相关因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探讨在大规模人群中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方法。方法996例(年龄40~92岁)化验空腹胰岛素(Ins)、FPG、甘油三酯(TG),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比较不同FPG状态下相关因素与胰岛素敏感性(ISI)的关系。结果①FPG>5mmol/L时,整个人群的ISI与FPG≤5mmol/L比较明显降低(P<0.001)。②年龄>60岁、体质指数(BMI)>24、TG>1.86mmol/L与年龄≤60岁、BMI≤24、TG≤1.86mmol/L相比,各个FPG水平的ISI均有明显降低(P<0.001)。结论40岁后,FPG>5mmol/L、肥胖、高TG血症、老化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尽早对可控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心房颤动伴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复律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伴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联合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3个月内的复律成功率,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指数(CI)、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利用围绝经期评定量表(MRS)评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改善效果,并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治疗3个月的复律成功率为67.50%,较对照组的45.00%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程结束时的LVEDD、LVESD分别为(45.33±3.90)mm、(43.35±4.21)mm,低于对照组的(49.31±4.78)mm、(46.35±3.25)mm,联合组疗程结束时LVEF、CI分别为(56.63±4.8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量表评估法,对性早熟患儿及其母亲的心理功能评估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70例女性受试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合并性早熟及其性早熟类型,将其分为中枢性性早熟(CPP)组(n=24)、肾上腺功能早现(PA)组(n=22)和青春期早期发育正常(ENP)组(n=24)3组。所有受试儿及其母亲在初诊后2周内,采用不同量表进行心理功能评估。对于年龄≥6.0岁的受试儿,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心理功能评估,使用的量表包括《儿童抑郁量表》(CDI)和《哈特儿童感知能力量表》(Harter量表);对于年龄为1.5~5.0岁的受试儿,采用家长报告的方式进行心理功能评估,采用的量表为《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纳入研究受试儿母亲的心理功能评估,采用"李克特量表"5点测量法(Likert量表),《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DASS)和《积极和消极情绪时间表》(PANAS)进行心理功能评估。本研究遵循的程序通过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批准(批准文号:医科伦审2016第61号),所有受试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3组受试儿母亲分娩时年龄及受试儿晚出方式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组受试儿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受试儿CDI总分、Harter量表的4个子项目和CBCL的2个子项目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CPP组、PA组和ENP组3组受试儿母亲的心理功能评估结果显示,受试儿母亲的DASS中,抑郁子项目得分分别为(3.9±0.5)分、(4.7±0.8)分和(1.2±0.3)分,紧张子项目得分分别为(8.7±2.6)分、(10.9±3.0)分和(4.9±0.5)分,3组受试儿母亲上述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4、P=0.035,F=7.228、P=0.014)。对这2个项目的得分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A组受试儿母亲的得分,均高于ENP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2、P=0.021,t=7.356、P=0.013)。此外,3组受试儿母亲的DASS压力子项目得分、Likert量表5个项目得分和PANAS 2个子项目得分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A女性患儿母亲抑郁和紧张程度较高。在诊断时,心理压力不是对女性性早熟患儿进行治疗的明确指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S)产前筛查结果为极高风险孕妇(DS风险值≥1/20)的妊娠结局,并与DS产前筛查结果为普通高风险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旨在了解DS产前筛查效力。 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DS产前筛查,并且DS风险值≥1/20的167例DS产前筛查结果为极高风险的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接受DS产前筛查时孕龄,将其分为早孕期DS极高风险组(n=75)和中孕期DS极高风险组(n=92)。选择同期因DS产前筛查结果为高风险(1/270≤DS风险值<1/20,或者18-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350),而在本院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6 826例单胎妊娠孕妇,纳入对照组。对早孕期孕妇的DS筛查,采用DS一站式临床风险评估(OSCAR)方法,即胎儿颈项透明层(NT)超声检查联合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 β-hCG)水平筛查;对中孕期孕妇的DS筛查,采用孕妇血清学三联筛查方法,即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f 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水平联合筛查。随访和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采用χ2检验,对3组孕妇正常分娩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两两比较,并调整检验水准(α′=0.01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孕妇接受DS产前筛查或介入性产前诊断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组孕妇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早孕期DS极高风险组、中孕期DS极高风险组、对照组孕妇的正常分娩率分别为48.0%(36/75)、71.7%(66/92)、96.0%(6 552/6 826),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5.9%(28/61)、22.2%(12/54)、2.4%(160/6 826),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0%(9/75)、5.4%(5/92)、0.9%(64/6 826),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7%(2/75)、9.8%(9/92)、0.7%(50/6 826)。3组孕妇正常分娩率及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20、482.655、98.080、88.808,P<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早、中孕期DS极高风险组正常分娩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早孕期DS极高风险组正常分娩率,显著低于中孕期DS极高风险组,而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则显著高于中孕期DS极高风险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②早孕期DS极高风险组75例孕妇中,68例(90.7%)检出胎儿NT增厚。其中,26例(38.2%,26/68)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9例(13.2%,9/68)检出胎儿超声结构异常,2例(2.9%,2/68)发生自然流产,31例(45.6%,31/68)正常分娩。 结论DS产前筛查结果为极高风险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如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结构异常、自然流产、死胎、早产等发生风险,均较筛查结果为普通高风险孕妇高。因为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早孕期OSCAR筛查法对于DS产前筛查的效果,是否优于中孕期血清学筛查效果,则尚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