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血清HGVRNA阳性病毒性肝炎94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血清HGVRNA阳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即检测血清AB,C,D,E型肝炎病毒标志及肝功能试验,抗-HGV采用ELISA法,HGVRNA采用RT-PCR法,均由302医院免疫室统一检测.结果在94例血清HGVRNA阳性患者中,单纯HGV感染(单纯感染组)18例,HGV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合并感染组)76例,单纯感染组中以急性肝炎为主(61.1%),合并感染组以HBV+HGV感染最多,占引例(5.3%).51例中,以慢性肝炎(41.2%)及肝硬变(37.2%)为主,单纯HGV感染临床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其中,急性肝炎临床特点为:消化道症状较轻:半数以上有轻-中度黄疸,也可有重度黄疸者;ALT轻度增高;全部病例恢复顺利,合并感染组病情恢复也较顺利.11例重型肝炎,生存率45.4%.HGV与HBV合并感染者中,住院期间,HBsAg阴转率24.0%,HBeAg阴转率62.5%,HBVDNA阴转率55.6%结论单纯HGV感染以急性肝炎为主,亦可见于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级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为主,并分析各自临床特点HGV与HBV合并感染时,对HBV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证实在非甲-非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一种新型肝炎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的存在.方法采用地高辛素标记TTV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对51例血清学病毒标记非甲-非戊型、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GVNSS阴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TTV基因的总检出率为27.5%,其中急性轻型肝炎的检出率为30.8%(4/13),急性重型肝炎(1/8,12.5%),亚急性重型肝炎(3/7,42.9%),慢性肝炎(2/6,33.3%),活动性肝硬变(2/9,22.2%),慢性重型肝炎(1/4,25%),原发性肝癌(1/4,25%)TTVDNA表达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以核型多见.在急性肝炎,TTV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于肝小叶内,慢性肝炎于汇管区附近较为密集,而在肝硬变病例,阳性细胞在假小叶内多呈片簇状不规则分布结论在不明原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TTVDNA的检出表明TTV为一种新型的肝炎病毒,TTV为一种嗜肝性病毒,在我国存在着TTV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祖传验方辨证加减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2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祖传验方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占12.4%;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85例占70.2%;慢性肝炎21例占17.3%;男59例,女62例.病程7d~35d;年龄18岁~52岁,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用祖传验方辨证加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为治愈,103例占85.1%,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1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76例,慢性肝炎16例;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轻度异常为好转,8例占6.6%,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2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例,慢性肝炎2例;用药治疗后自觉症状未完全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未达正常范围为显效,7例占5.8%,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例,慢性肝炎2例;用药治疗后,自觉症状未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仍异常为无效,3例占2.5%,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各1例.总有效率达97.5%,治愈率达85.1%.结论运用祖传验方辨证加减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急慢性非癌性肝病为对照 ,观察了原发性肝癌 (PHC)血清铁蛋白 (SF)检测的意义。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两院门诊和住院肝病患者共6 5 4例。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 95例 ,急性肝炎恢复期 4 5例 ,慢性肝炎轻度 132例 ,慢性肝炎重度 10 2例 ,重型肝炎 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M)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各型肝病共167例,均为本院患者,其中男126例,女41例,平均年龄38.4岁,167例肝病患者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轻度40例,中度30例,重度25例,肝炎后肝硬变48例,正常对照组50例,为我院健康献血员,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8岁.受检者清晨静脉采血3mL,置-2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放兔测定,由我院同位素室完成.结果经方差分析及t检验等统计处理.结果各型肝病组血清三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依肝脏受损程度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表现为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变依次升高.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除慢性肝炎重度与肝硬变之间外,各型肝炎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血清HA与ALT高低呈正相关,与A/G呈负相关(P<0.01),PCⅢ及LN与ALT、清蛋白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HA,PCⅢ,LN联合检测能很好地反映肝脏损伤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肝脏纤维化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6.
1.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为我院1997年-1998年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64例,平均年龄29.4岁(7-59岁)。急性肝炎25例,慢性肝炎30例,重型肝炎9例。其中甲型肝炎14例,乙型肝炎35例(3例合并丁型肝炎),丙型肝炎6例,戊型肝炎5例,庚型肝炎4例。所有病例于入院次日(起病期)及肝功能正常时(恢复期)分别采集2次血清标本,-70C冷藏各检。20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的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2)方法: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I(sTNFR—I)检测采用ELISA法。 2.结果:(…  相似文献   

7.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改变,及其在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sIL-2R水平(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分别为907.9±254.0u/ml和795.7±198.2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期血清sIL-2R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血清sIL-2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8.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PA)的变化 ,探讨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2 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的血清PA的水平及同一临床类型间PA与A的异常率。血清PA的水平在急性肝炎与轻度慢性肝炎之间、慢性肝炎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之间、肝硬化与慢性重型肝炎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急性肝炎组PA与白蛋白 (A)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PA值比A值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血清PA的水平持续 <10 0mg/L作为重症肝炎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检测血清PA对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可溶型GMP-140的含量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了11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GMP-140含量。结果,各型肝炎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其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肝)重度、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重肝、慢肝重度又较稳性肝炎和慢肝轻、中度显著升高;预后不同的慢重肝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好转组高于恶化组。动态观察表明,急性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层粘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血清层粘蛋白(LN)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放免法)检测126例病毒性肝炎(肝炎)及20例非肝炎组血清LN含量。其中急性肝炎21例,慢性肝炎52例,肝炎肝硬变33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非肝炎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中,重度)、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表明,LN含量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是一项非创伤性诊断肝纤维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HGV感染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病例选自我院1992-05/1998-05门诊及住院肝炎患者共81例,其中男54例,女27例,年龄19岁~67岁,平均44.5岁.根据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急性肝炎2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1例;慢性肝炎51例,轻度21例,中度26例,重度4例;慢性重型肝炎1例;肝炎肝硬变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假性CHE速率法与免疫比浊法,对300例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员的血清PA与CHE进行测定.结果 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与CHE较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轻度.肝硬化患者从Child-pugh A级到C级,血清PA与CHE呈进行性降低,不同级别测值间差异显著.结论 血清PA与CHE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良好指标,可以为临床肝硬化分级提供参考,能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和是否能耐受手术等作出更加准确、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了解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运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9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进行检测。结果中度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IL-1β、IL-6和TNP-α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非肝病组(P值<0.001);肝癌时,癌旁肝组织中IL-6和TNF-α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非肝病组(P值<0.01),而且高于其它各型肝病组(P值<0.05),IL-1β与非肝病组无差异(P值>0.5)。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阳性细胞数依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炎肝硬化,重症黄疸肝炎和肝癌癌旁肝组织逐次增多。结论IL-1β、IL-6和TNF-α可能直接参与和加重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的病变过程。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祛:1997年11月一1998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7例,男48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平均(37.5t9.1)岁。急性肝炎14例、慢性肝炎轻度(慢肝轻度)13例、中度(慢肝中度)15例、重度(慢肝重度)7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18例。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6例经肝穿活检证实。患者均无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无肾脏损害、高血压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疾患及服用激素史。以10名健康人为对照。患者人院次(部分在出院前)晨6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我们检测了19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1例健康人血清TBA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检测对象 病毒性肝炎196例,男144例,女52例,年龄38.3±12.7岁,均为我院1997年6月~1992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02例,慢性肝炎轻度21例,慢性中度15例,重度17例,  相似文献   

16.
乙肝患者血清NO水平的细胞因子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们检测了43例乙肝患者血清NO和IFN-γ,TNF-α,IL-1β的水平,其中急性肝炎14例,慢性肝炎29例,(含轻度10例,中度12例,重度7例),平均年龄37岁(15岁~56岁),2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1.2方法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4℃常规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IL-1β.所用试剂盒均为进口美国GENZYME公司生产、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分装的成套试剂盒.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直线相关分析,P<0.05…  相似文献   

17.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问题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630038)顾长海发生急性肝衰竭的病毒性肝炎称为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是指急性肝炎起病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半年内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障碍[1~4],基本特征是肝炎症状严重、黄应急剧加深或达重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肝炎转化为重症肝炎的早期预测.方法实验研究采用D-半乳糖胺大鼠肝损伤模型,初态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F蛋白(FP)、血清胆红素(SB)、凝血酶元时间(P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的变化肝脏病理变化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上述各指标用计算机软件作多元线性相关、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初步探索其间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以慢性活动性肝炎(根据新的诊断标准为慢性肝炎中度以上)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动态检测SB,ALT,PT,FP,TNF,白介素2受体及乙肝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等项指标,检测数据全部用美国SAS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综合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出慢性肝炎转为重症肝炎的预测方案,将临床动态检测的各项指标代入预测公式,可预测慢性(活动性)肝炎是否转化为重症肝炎的不同倾向.结论慢性肝炎转为重症肝炎的预测方案,为临床医师早期预测慢性肝炎演变为重症肝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是否存在新型肝炎病毒TTV感染,以及TTV感染后致病性探讨。方法对成都地区健康人群、非甲-庚型肝炎患者及甲-庚型肝炎患者采用PCR检测血清TTVDNA,并对单-TTV感染的急、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随访。结果①成都地区健康人群中TTV DNA阳性率7.5%(3/40),职业献血员中为21.9%(7/32),非甲一庚型肝炎中为31.6%(42/133)。②单一TTV感染肝炎患者中76.2%(32/42)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14.3%(6/42)慢性肝炎,7.1%(3/42)重型肝炎,2.4%(1/42)肝炎肝硬化。③随访观察单一TTV DNA急性肝炎12例,半年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正常,11例TTV DNA阴转,8.3%(1/12)TTV DNA持续阳性1年以上。随访慢性肝炎单一TTV DNA阳性4例,2例在2年内肝功恢复正常,TTV DNA阴转,另2例发展成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近期无死亡病例。结论①成都地区存在TTV感染。②单一TTV感染除可表现为健康携带和肝炎恢复期慢性携带状态外,可引起临床急性、慢性、重型和肝硬化等多种临床类型的肝脏病变,还可和其他已知的肝炎病毒形成二重或多重感染。研究结果支持TTV可能是另一种致肝损害的新型肝炎病毒,是至今原因不明的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之一。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2相关指标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IL2,sIL2R,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SELISA法和红细胞花环实验对9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10例HCC进行了IL2,IL6,sIL2R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并与6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对照.结果急性肝炎(AH)IL2水平增高,恢复期下降;而慢性肝炎(中重)、肝炎肝硬变(LC)、HCC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肝炎(轻)(F=2026,P<001)和正常对照(NC)组.在乙型肝炎、HBVDNA阳性组的IL2水平显著低于HBVDNA阴性组.在CH,LC,HCC组,IL2与CD+4/CD+8比值正相关,在各型肝炎和HCCIL2与sIL2R,IL6无相关关系.HCC组的IL6水平高出正常10倍以上,较各型肝炎组也明显升高(F=3007,P<001).结论在病毒性肝炎和HCC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淋巴因子网络失衡,这与肝炎和HCC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也为临床IL2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IL6的极显著增高有助于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