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梨汁和诺丽汁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OC2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刺梨汁(RRTJ)、诺丽汁(Non iJ)及刺梨汁联合诺丽汁对卵巢癌细胞株COC2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RRTJ组、Non iJ组及RRTJ Non iJ组分别作用COC2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细胞计数测定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测定人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分析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RRTJ显著抑制COC2细胞的生长,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4~16μl/m l的RRTJ与COC2细胞培养48 h后,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5);经Hoechst 33258染色,细胞核呈现荧光强度高的亮蓝色团块状。Non iJ与RRTJ联用后,上述作用显著增强。人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无显著增加,提示两种果汁对细胞均无毒性。结论RRTJ抑制卵巢癌细胞株COC2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Non iJ和RRTJ协同作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脂肪组织提取液促进大鼠皮肤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脂肪组织提取液对大鼠皮肤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 2 m m× 2 mm大小的新生大鼠皮肤接种到 2 4孔培养板内 ,分别加入含有体积分数为 10 %脂肪组织提取液 (提取液组 )或体积分数为10 %磷酸盐缓冲液 (PBS组 )的胎牛血清 Dulbecco改良 Eagle培养基培养 6 d,测量皮肤培养后的面积。结果 两组皮肤培养后均有生长 ,脂肪组织提取液组皮肤培养后面积为 (8.4 3± 1.4 0 ) mm2 ,而 PBS组为 (4.18±1.11) mm2 ,脂肪组织提取液组皮肤培养后面积约是 PBS组的 2倍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脂肪组织提取液对皮肤生长有促进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脂肪组织提取液内含有促细胞增殖的某些生长因子和其他有利于细胞生存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液外涂预防氟尿嘧啶静脉炎实验效果.[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只,两组均给予氟尿嘧啶连续化疗3 d,实验组按规定时间涂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液,对照组不涂药.[结果]两组家兔耳缘静脉炎6项指标(白细胞浸润、血栓形成、管壁增厚、内皮增生、内皮脱失、管壁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液外涂能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分析(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75例怀疑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G实验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96.0%、91.7%和94.1%。G实验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真菌培养的特异度高。结论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预防氟尿嘧啶静脉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液外涂预防氟尿嘧啶静脉炎实验效果。[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只,两组均给予氟尿嘧啶连续化疗3d,实验组按规定时间涂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液.对照组不涂药。[结果]两组家免耳缘静脉炎6项指标(白细胞浸润、血栓形成、管壁增厚、内皮增生、内皮脱失、管壁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马铃薯汁加地塞米松液外涂能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1990.7.1~1991.6.30日连续曝片、曝皿一年,调查了陕西临潼地区空气中气传致敏真菌,共30种12528个;曝皿培养菌落每种513株。结合临床诊断患者1302例,其中真菌性变应性鼻炎458例,真菌性支气管哮喘348例,真菌性皮炎496例。  相似文献   

7.
吴浩  陈珍晶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249-250,256
目的用PCR技术评价从粪便标本中直接抽提病源真菌DNA的方法。方法用玻璃珠击打法+QIAamp粪便DNA试剂盒(玻珠法+QIA)和酚-氯仿+锆珠法分别直接抽提在沙氏培养基上培养为阴性的5份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粪便标本,然后用真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比较。结果 QIA+玻珠法直接抽提粪便真菌DNA优于酚-氯仿+锆珠法,且从标本处理到报告结果仅需6~7h。结论用玻珠法+QIA法简单、快速、灵敏,可从粪便标本中直接抽提病原真菌DNA,进行PCR检测,有助于对真菌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承载丸”治疗股骨头坏死促进骨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承载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效作用。方法:在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的大鼠两腿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及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上使用中药制剂“承载丸”。结果:扫描电镜可见股骨头表面不再现凹陷,恢复了细胞充盈的网状结构;股骨头内骨细胞或软骨细胞脂肪滴明显减少;稀疏的毛细血管得以恢复,骨小梁的密度和宽度也有所增加;可明显增加骨密度、骨重量、骨强度及刚性;能改善雌激素水平低下状态。结论:“承载丸”对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常见角膜致病真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根据基因芯片原理,对国内真菌性角膜病常见致病菌种进行快速检测和准确检测的实验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11/2006-04在河南省生物工程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河南省角膜病重点实验室完成。将针对国内临床上常见的角膜致病真菌6属12种,包括腐皮镰孢菌、串珠镰孢菌、梨状镰孢菌、尖孢镰孢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土曲霉菌、黑曲霉菌、新月弯孢菌、牵连青霉菌、链格孢霉菌、白色念珠菌,并经修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两种材料的片基上。用一对通用引物,对上述真菌的DNA基因片断进行扩增,将带有特殊标记的扩增产物与片基上排列的探针进行杂交,对12株标准菌株和82株临床分离株样本采用双盲法原则进行检测,从而对两种不同片基芯片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判断和评估。结果:①在两种不同材料的片基上,均可以高效率结合经过修饰和加尾的寡核苷酸探针,玻片约为35mer,尼龙膜约为400mer,可靠性较好。②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12种真菌均产生了530~630bp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杂交检测,得到了具有各自特征的杂交后显色图谱,玻片为荧光显色,尼龙膜为生物素-亲和素显色,可直接从杂交显色图谱上对不同菌种区分判断。③两种芯片均可与低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显色浓度一个数量级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反应,敏感性高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在对82株临床分离株样本检测中,79株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均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无非特异性杂交反应发生;玻片灵敏度为92.4%,尼龙膜灵敏度87.3%,χ2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实验建立了以ITS区基因为靶标的寡核苷酸探针芯片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在三四个小时内完成对临床上常见的12种角膜致病真菌的菌种检测。  相似文献   

10.
11.
龙虾壳聚糖抗皮肤浅表真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龙虾壳聚糖对皮肤浅表真菌的抗菌作用, 检测其对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平板培养法.结果 龙虾壳聚糖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2 500 mg/L,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5 000 mg/L;醋酸液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630 mg/L, 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1 260 mg/L.结论 龙虾壳聚糖及醋酸液对皮肤受试浅表真菌均具有抗菌作用;龙虾壳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 500~5 000 mg/L.  相似文献   

12.
真菌药敏纸片扩散法实验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4种抗真菌药物在萄萄糖美蓝M-H琼脂培养基上进行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NCCLS认可的氟康唑纸片扩散法和NCCLS M27-A肉汤稀释法检测氟康唑(FLC)、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C)、酮康唑(KTC)对131株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用纸片扩散法同时检测2种氟康唑(FLC1:25μg/片;FLC2:15μg/片)纸片的敏感性,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纸片扩散法中:FLC1与肉汤稀释法符合率为97.71%(128/131);FLC2与肉汤稀释法符合率为96.95%(127/131);AMB、ITC、KTC分别与肉汤稀释法符合率为98.47%(129/131)、98.47%(129/131)、97.71%(128/131)。经Kappa检验,K值分别为:0.8952、0.8681、0.8118、0.8509、0.7190;FLC1、FLC2、AMB、ITC 2种方法一致性优,KTC 2种方法一致性良好。结论葡萄糖美蓝M-H琼脂可代替Shadomy琼脂,适用于常规纸片扩散法真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3.
酵母样真菌微量鉴定系统的实验评价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双重指示的酵母样真菌微量鉴定系统进行方法学评价,生化结果稳定性均>96%,批内与天间重复性经X~2检验确定为随机变异(p>0.05).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高里念珠菌的生化反应机率与Vitek AMS 鉴定概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9、0.9603、0.9291;22株酵母样真菌生化反应与Vitek AMS 60型分析仪之间的结果符合率为89.5%。初步提出了临床常见的酵母样真菌微量鉴定标准并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真菌检验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真菌检验的临床重要性日益增长 ,常规分离鉴定技术已有很大发展 ,直接检查真菌抗原、快速检查真菌的特异性酶、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抗真菌药敏感试验技术也有迅速进展。真菌快速检验诊断中难点有望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真菌在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其致敏源、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过程与真菌密切相关,存在真菌致敏状态。本文探讨这类真菌致敏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今后临床上对这一类患者的病情判定,及时治疗以及给予提前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住院期间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分析其中真菌致敏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与无真菌致敏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哮喘合并真菌致敏组患者住院时间、病程明显长于没有合并真菌致敏组(P<0.0001,P=0.025);其40岁以前发病人数明显多于不合并真菌致敏组患者(P=0.025);两组患者的吸烟人数、过敏史、家族史无明显差异(P=0.209,P=0.28及P=0.557)。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为中度和重度的患者人数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792);血液中tIgE水平在两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457);血液中嗜酸粒细胞水平、痰涂片真菌阳性率水平哮喘合并真菌致敏组明显高于不合并真菌致敏组患者(P=0.027,P=0.0001);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无明显差异(P=0.918,P=0.381)。结论真菌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真菌致敏的支气管哮喘有其特有的临床特点,治疗上也有其不同之处;在临床上遇到持续性哮喘,哮喘症状难以控制或哮喘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等情况,我们需要想到真菌致敏的可能,进行相关的检测和检查,找到临床依据,从而及时地给予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于真菌感染的逐年增加和致病性真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真菌鉴定和建立对真菌的耐药性测定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我院分离的62株假丝酵母菌的药敏测定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绿脓杆菌对真菌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观察薛蓉芳,钱小毛,顾爱华,李娜,顾建华(浙江绍兴第二医院,312000)假单胞菌属中某些种,如荧光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等的代谢产物具有抗真菌活性,使这些细菌在与真菌共栖的环境中显示一种"选择性优势"。关于绿脓杆菌是...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由于真菌感染的逐年增加和致病性真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真菌鉴定和建立对真菌的耐药性测定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我院分离的62株假丝酵母菌的药敏测定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实验与真菌培养作为临床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辅助指标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做过G实验检查的481例患者资料,收集检查结果;在所有结果中找出同期做过真菌培养检查的患者236例进行分析,比较 G 实验与真菌培养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在G实验单独检测时为79.8%、63.0%;真菌培养时为92.0%、72.3%;两者联合检测时增高为97.5%、94.4%。结论同时检测G试验、真菌培养可帮助临床医生快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特异度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该院血培养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的诊断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5 302份血培养标本中真菌阳性结果.结果 15 302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真菌106株,检出率0.69%;真菌分布在4个菌属中,以念珠菌属为主,有97株(91.51%),其次隐球菌属5株(4.72%); 念珠菌对药物总的敏感率分别为:两性霉素B 100%,伏立康唑91.7%,5-氟胞嘧啶90.7%,伊曲康唑84.5%,氟康唑80.4%,隐球菌对上述5种药全敏感.结论 血培养检出的真菌种类复杂,以念珠菌属为主,两性霉素B仍为血液真菌感染首选药物;血培养真菌感染的菌种鉴定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选用抗真菌药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