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自 1998年 11月~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了 2 7例急性脑梗塞行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 ,溶栓治疗期间护士密切配合 ,加强观察 ,使患者均度过了危险期 ,缩短了住院天数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7例患者中男 13例 ,女 14例 ,年龄 4 5~ 6 5岁 ,平均 5 6 1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溶栓时间均在发病 6小时以内。1 2 方法动脉导管溶检采用Seldinger技术 ,选用一次性导管材料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血管梗塞部位 ,使用溶栓药为国产尿激酶 2 0~ 4 0万U加…  相似文献   

2.
颈总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尿激酶颈总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国产尿激酶2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采用颈总动脉内推注方式,5min推完.分别现察溶栓前.溶栓后2h、24h、3d、7d、14d时间点,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75%(15例)患者ESS分值在溶栓后24h迅速增加.截止溶栓后14d,ESS分值仅1例无变化,1例下降。其中,时间窗小于6h者ESS分值增加速度明显高于12h。本组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占5%,再瘫1例.结论:本研究提示颈总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如能严格掌握溶栓时间窗及适应症,可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动脉介入溶栓组。治疗前和发病后1、7、14、28d做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动脉溶栓组评分迅速增加,与静脉溶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的颅内出血率分别为2.08%与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塞疗效好,而且尿激酶脑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相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例采取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回顾其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区间、给予尿激酶的剂量、溶栓前后症状衍变等资料。结果:2例基底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例颈内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例大脑中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4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1例溶栓后并发少量渗血。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方法分析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男98例、女52例、平均(60+10)岁,治疗时间为起病1—24小时。根据闭塞部位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DSA下全脑血管造影,尿激酶以微量泵持续泵人,过程中经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8例、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58例、脑血管造影元明显异常4例。溶栓后颈内动脉闭塞再通10例、大脑前动脉闭塞再通25例、大脑中动脉及分支闭塞再通27例、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38例、有一例因合并明显血管狭窄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人术。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可行的,随着介入放射技术进展及经验的增加显示出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许学明  黄鹏 《当代医学》2010,16(29):533-535
目的评价介入性动脉内置管于血栓处,局部持续泵入尿激酶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急性外周动脉栓塞病人,采用Seldinger法经健侧股动脉穿刺引管行动脉造影,找出动脉血栓部位后,将导管导丝插入,把溶栓导管引入血栓中,先给予高浓度尿激酶脉冲灌注,后持续泵入尿激酶,定期造影复查,根据血栓溶解情况及时灵活调整导管位置及尿激酶用量。结果急性动脉栓塞病人治愈率为83.3%,无出血等严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内血栓局部溶栓及持续泵入尿激酶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2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 2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采用动脉血管造影,尿激酶动脉内灌注,辅以机械疏通,必要时保留导管连续静滴,后改用药物溶栓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动脉介入溶栓后14例治愈,4例好转,2例肢体坏死,3例死亡,1例再次血栓栓塞.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动脉内持续药物灌注及导丝机械疏通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报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 34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病人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治愈 1 5例 ,显效 1 3例 ,好转 4例 ,无效 2例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了解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基本过程 ,认真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及溶栓治疗时的积极配合 ,尽可能缩短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 ,密切监测并加强护理观察 ,对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和提高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国内外文献报道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较多。我院在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应用泵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30例 ,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60例脑梗塞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临床研究工作手册》[1] 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 ,按年龄、性别、病情、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等配对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4 5~ 80岁 ,平均 62岁。 7例有糖尿病史。瘫痪肢体最小肌力 0~ 1级 19例 ,2~ 3级 7例 ,4级以上 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7~38分 ,…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在脑内大动脉阻塞所致的卒中患者中,初步评估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结合动脉注射尿激酶与机械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脑内大动脉阻塞所致卒中患者使用静脉推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拮抗剂替罗非班与肝素钠,并结合血管内机械溶栓和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在11例患者中,9例使用血管成形术,2例应用微导管及导丝。结果:7例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阻塞的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治疗,4例基底动脉阻塞的患者在发病12h内进行治疗,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S)中位评分为20分。经过治疗后,7例患者的血管部分再通犤…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展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本文总结了我科 1996年 11月至 1999年 10月以静脉应用尿激酶 (天普洛欣 )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效果及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参考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多中心研究的纳入标准[1] ,选择急性颈内动脉脑梗塞 70例。男 4 7例 ,女2 3例 ,平均年龄 6 3岁。临床确诊均有颈内动脉缺血性脑梗塞的症状与体征 ,发病在 12h以内 ,头颈CT排除脑出血。1.2 用药方法 尿激酶由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出品 ,溶栓前予 2 0 %甘露醇 2 …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尿激酶介入性治疗急性脑血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所致的缺血性脑中风经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及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效果,本文通过股动脉穿刺,采用Seldingers法将导管选择性插至脑动脉造影并溶栓治疗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尿激酶用量25万单位至100万单位。结果:本组19例急性脑梗塞病例闭塞血管影像学再通89.5%(17/19),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率89.5%(17/19),其中治愈率36.8%(7/19),显效42.1%(8/19),有效10.5%(2/19),无效10.5%(2/19)。提示:急性脑梗塞的脑动脉内溶栓疗法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手段,特别对早期脑梗塞疗效较好,其预后与发病时间及闭塞部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一种致残率、病死率很高的临床急症。发病后使闭塞的脑动脉早期再通是最合理的治疗措施。缺血性半暗区理论是溶栓治疗的理论根据。应用尿激酶脑动脉局部溶栓治疗文献较少。我们对 36例超急性期 (<6h)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发病<6h ,肌力 0~ 3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本组共 36例 ,男 2 7例 ,女 9例。年龄 30~74岁 ,平均 5 9.3岁。肌力 0级 2 9例 ,…  相似文献   

14.
大量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脑梗塞,溶解脑动脉内血栓,使闭塞的动脉再通,减少脑组织坏死,缩小梗塞面积,疗效可靠,方法简便。我科应用15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34例,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塞是常见病、多发病 ,起病急 ,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 ,如果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是可以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我科在临床上采用了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自 2 0 0 1年 5月 - 2 0 0 2年 6月 ,共收治急性脑梗塞病人 32例 ,均为病后 6小时以内入院 ,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其中男 2 4例、女 8例 ,年龄在 4 2 - 73岁之间 ,符合条件进行溶栓者 1 9例。首先在溶栓前应用 2 0 %甘露醇 1 2 5 ml快速静点 ,降低颅内压 ,然后用尿激酶 5 0万单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及研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与4周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与4周时的神经功能指标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认为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2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愈54例,占75%,好转15例,占21%,无效3例,占4%.结果认为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的发生,及时处理并发症,重视溶栓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使患者尽早地恢复功能.结论急性脑梗塞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加强溶栓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6小时内急性脑梗塞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 结果选择中、重度瘫痪,溶栓治疗前脑CT无低密度改变患者38例,静脉滴注尿激酶至发病时间6小时内.尿激酶剂量50~200万IU,溶栓治疗后2小时发现戏剧性神经功能改善7例,24小时主要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欧洲脑卒中评分较溶栓前> 10分)25例,表现血管再闭塞3例,合并症状性脑出血2例,出血性梗塞4例.随访3个月,基本痊愈14例,轻微神经功能损害9例,中、重度神经系统后遗症10例,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 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临床实验表明,溶栓治疗不仅适用于心肌梗塞,也同样适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 尿激酶溶栓 北京医大贺茂林等采用尿激酶(UK)对5例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均获得明显疗效。5例(男2,女3)患者年龄64~78岁,溶栓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塞在临床急症中常见。其转归与护理观察处理及时准确有密切的关系。过去此类病人多采用全身抗凝溶栓方法治疗。结果疗效不理想且并发症多。采用介入导管法动脉内灌注尿激酶 (UK)治疗具有快速、准确和安全的特点 ,本组报道 2 0例急性脑梗塞病例 ,采用脑血管动脉内溶栓治疗 ,取得良好临床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年龄 5 0~ 6 8岁。平均 5 9.4岁。 2 0例中有明确高血压史 6例 ,合并糖尿病 1例。1例为心源性脑梗塞 ,发病至首诊时间 2~ 48小时 ,平均 14 .7小时。 <6小时 10例 ,>6小时 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