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阁  苏芬 《实用医技》2000,7(12):967-968
妊娠时并发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占大多数。近年因心脏外科的进步与普及,不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得以结婚与妊娠,这是看上去好似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增多的主要原因。此类病人.若得不到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极易出现生命危险,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任青 《河北医学》2007,13(9):1163-1165
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②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妊娠;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④围产期心肌病等.不宜妊娠的心脏病患者一旦妊娠,或妊娠后心功能恶化者,其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围产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的2~3倍.因此,做好心脏病孕妇的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在我科住院的2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心脏病近年来以妊娠事并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其次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其他如妊娠高征心脏病及贫血性心脏病少见.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危及母婴安全,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由于心脏病,母亲长期缺氧,活动受限,发生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先天心脏病、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比正常产妇高.为了降低孕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护理和监测,以使患者安全渡过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1997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治疗护理了妊娠合并心脏病60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先天性心脏病居多(55.8%),类型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45.8%)。(2)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衰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3)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9.2%),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再妊娠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病人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01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心功能越差,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危险系数越高.结论:加强护理与监测,可明显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并使先天性心脏病孕妇顺利渡过孕产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占48.0%(24/50)。②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力衰竭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③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2.0%),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分级与产后出血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围产期心功能分级分为2组,研究组1组(40例)为心功能Ⅰ和Ⅱ级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研究组2组(38例)为Ⅲ和Ⅳ级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另选取同期分娩的无合并症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围产期心...  相似文献   

8.
王慧  李斌  刘陶 《北京医学》2002,24(6):423-423
1985年12月~2001年12月,我们收治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妊娠并发心脏病是产科领域之重症 ,是产妇四大死亡因素之一。而剖宫产手术给予心脏的额外负担可造成心脏功能进一步减退 ,若处理和护理不当 ,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母婴死亡。因此 ,对妊娠并发心脏病患者剖宫产的合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2年~ 2 0 0 0年共收治妊娠并发心脏病患者 2 6例 ,其中 2 0例 (占 83 .3% )经剖宫产结束分娩 ,通过积极治疗和妥善护理 ,结果母婴全部平安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患者年龄 2 3~ 31岁 ,平均 2 6 .6岁 ;初产妇 18例 ,经产妇 2例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5例 ,风湿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学龄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根据心理特点对165例学龄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概念适合于学龄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医治,患儿康复效果较好,家长对护理工作感到十分满意.结论 针对学龄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有利于医护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来由于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 ,使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存活至生育年龄 ,并结婚生育 ,使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例增多。本文分析了 53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索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妊娠前心脏手术对母儿预后的影响。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8月设在仁济医院的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 ,收治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称先心病 )患者 53例 ,年龄2 0~ 39岁 ,平均 2 6 .96岁。初产妇 50例 ,经产妇 3例。孕周 2 1~ …  相似文献   

12.
郭燕  王玉贤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54+11-54,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孕妇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2009年9月间16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其次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妊高征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心功能Ⅲ~Ⅳ与心功能I~II级患者比较,平均孕周及新生儿平均体重降低,而早产儿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明显增多(P〈0.01)。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妊高症性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严重心功能不良的主要病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质量,正规产前检查、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领域内的一种严重的合并症 ,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搞好围产期的保健 ,降低死亡率。除应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外 ,还需要有高质量的护理。我院自 1992年 4月至 1997年 10月共收治 17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 ,其中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8例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5例 ;合并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 2例 ,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1例 ,合并肺原性心脏病 1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39岁 ,初产妇 14例 ,经产妇 3例 ;发生心衰 5例 ,行剖宫产术 8例 ,阴道分娩 4例 ,孕中期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类型及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妊娠合并心脏病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以先天性心脏病最高,占51%;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占30.6%;第三为心律失常,占10.2%。剖宫产率占80.6%;低体重儿发生率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加,新生儿平均体重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减少。结论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升至最高,风心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心功能Ⅲ ̄Ⅳ级低体重儿发生率高。剖宫产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心衰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多年来,随着心内、心外科诊治水平的提高,风湿热的减少,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已跃居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首位[1]。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母婴死亡的重  相似文献   

16.
唐巍  曾婷蓉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59-136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为主,占42.86%。心功能Ⅰ~Ⅱ级者20例,占71.43%。心功能Ⅲ~Ⅳ者8例,占28.57%。28例患者平均分娩孕周38周。阴道分娩11例,占39.29%(5/28);剖宫产17例,占60.71%(17/28)。新生儿平均体重3220±450g;胎死宫内1例,新生儿死亡1例,孕妇死亡1例。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为主。心脏手术后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孕期尽可能维持心功能Ⅰ~Ⅱ级,剖宫产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7.
心脏病合并妊娠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根据1992年国内资料报道,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为1.06%.死亡率为0.75%,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2位.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等.因此,加强孕期保健,才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陈映缄  陈涤暇 《河北医学》2001,7(12):1066-1069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危害 ,心功能分级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年至 2 0 0 0年 6 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 ,其心功能分级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心功能衰竭的发病时间 ,以及剖宫产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意义。结果 :本组 6 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中 ,心肌炎、有症状的预激综合征、围产期心肌病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居第一位 ,占 4 2 .2 % ,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 ,占 2 9.7% ,第三为先天性心脏病 ,占 2 3.4 % ;心功能衰竭发于孕 32~ 34周者占 6 1.1% ;剖宫产率占 84 .4 % ,剖宫产中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 ;低体重儿发生率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加 ,新生儿平均体重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减少。结论 :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明显下降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所占比例升为第一位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孕32~ 34周为心功能衰竭多发期 ,剖宫产可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切口护理流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2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56例作为A组,行常规术后切口护理流程;将2018年6月-2019年2月手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60例作为B组,行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术后切口护理流程.结果 B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感染消退时间、疼痛、护理效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A组;B组住院时间、总费用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切口护理流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切口护理流程的规范性,一定程度地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失效引发的危险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来由于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存活至生育年龄,并结婚生育,使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例增多。本文分析了53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索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妊娠前心脏手术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