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连秀 《华夏医学》2003,16(5):637-637
中暑是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特点是起病急 ,病情危重 ,需及时救治与护理。我科自 1 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收治了 1 2例中暑患者 ,实施了各项抢救及护理措施 ,使患者得到及时康复。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例中男 1 0例 ,女 2例 ,年龄 1 8~ 5 0岁 ,平均 32岁 ,从事锅炉房工作的 6例 ,从事建筑工作的 4例 ,从事公路建设的 2例。住院天数最长 1 8d,最短 7d。本组 1 2例中暑患者在住院期间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对13例重症中暑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总结。结果 13例患者中9例治愈出院,4例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对重症中暑患者,应及早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护理措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常,加强体温、循环、呼吸等各系统功能监护,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做好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郭秀荣 《右江医学》2004,32(2):194-195
目的 探讨重症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15例重症中暑患者均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 ,设专人护理 ,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重点是温水擦浴 ,头部置冰帽 ,冰袋置大血管处。同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抽搐 ,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快速降温是重症中暑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或烈日暴晒,引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导致代谢失常,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临床上依据症状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中暑高热,日射病,中暑痉挛,中暑衰竭)几种类型。重症中暑起病急、预后严重、  相似文献   

5.
6.
<正> 急性中暑属夏季常见急症,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是病人转危为安的重要环节,现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总结了2例中暑并发多脏器衰患者的急救护理.认为中暑并发多脏器衰竭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尽早实行急救措施,采取积极而细致的护理,对减轻和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症中暑患者急救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80例重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急救护理干预,n=40)和对照组(常规化急救护理干预,n=40),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7.5%,P0.05;组间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中暑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一般护理、体温监护及降温、病情观察、导尿管护理、输液护理.结论 中暑患者的急诊护理目标是控制体温,补充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观察.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做好患者心理辅导,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陈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01-3802
中暑是指人体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临床可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或多汗且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在高发季节院前救治的患者中,中暑患者占了一定比例。中暑的院前护理应做到快速、准确,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和治疗,保障患者安全入院。  相似文献   

12.
产褥中暑是指在产褥期因高温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过高时,机体靠汗液蒸发散热,而汗液蒸发需要空气流通才能实现。但由于旧风俗习惯怕产妇“受风”而关门闭窗,产妇深居室内,包头盖被、穿长衫长裤,紧扎袖口、裤脚,使居室和身体环境处在高温、高湿状态,从而影响产妇出汗散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而出现高热、意识丧失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当人体处于超过散热机制能力的极度热负荷时,因体内热积蓄过度而引起高热,发生中暑。本文总结1例产褥中暑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盛夏季节,在高热环境或烈日下时间过久,可发生重症中暑。病人表现为高热、体温(应涨肛温)可高达42—43℃,皮干无汗,神志昏迷。对这类危重病人,在送医院救治前,应恨据条件作现场急救。急救的原则是尽快降温。因为大脑对高热的耐受温度是40.6℃,超过这个限度,脑细胞会发生严重的损害。降温有两种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可  相似文献   

14.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为特点的疾病,正常条件下。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当周围环境温度、湿度过高,通风条件不佳,人体出汗减少时,身体调节不能保持热量的动态平衡,使热量蓄积体内而发生中暑。我市地处高热地区。2014年本科收入10例中暑患者,对其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效  相似文献   

15.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引起的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日射病”四种,但往往混合存在。本病常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数小时后发生,老人,体弱和有慢性病者常在夏季持续高温后发生,病起时自觉软弱、乏力、头晕、头痛,出汗减少继而出现突发的高热(可达41℃以上),皮肤干热无汗,嗜睡,谵妄,甚至昏迷抽搐。周围循环衰竭时出现紫绀,心律失常,休克等。重症中暑患者的病情往往非常危急,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暑患者的临床救治和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 2016年入院确诊为中暑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中署患者的救治情况和临床表现,60例患者通过及时的救治与护理后,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中暑症状.结果:中暑患者经四周治疗之后,54例有效的消除了出汗障碍,55例有效缓解了神经功能紊乱,中暑患者治疗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0%.结论:提供科学有效的中暑患者的临床护理,根据不同的护理过程中患者临床表现的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手段,可以有效的调节电解质异常的患者,防止患者的体内酸碱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暑患者的救治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2009年6月~2010年9月安阳地区医院急诊科救治的26例中暑患者的救治护理方法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成功救治24例,死亡2例,救治成功率为92.30%.结论 通过及时降温、保护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做好患者的各种基础护理,能提高中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抢救技能.  相似文献   

18.
中暑是指人体处在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以突发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重症者起病急,预后严重,病死率高(5%~30%)[1].2003~2005年夏天高热,我科共收治各种类型中暑病人119例,其中重症中暑者31例,经过积极抢救护理,治愈率明显提高.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症中暑易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即使得到有效治疗,病死率仍高达10%~50%[1].现将30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集束化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8月,我院ICU共收治重症中暑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发病年龄22~68岁,平均(40.2±7.3)岁,均无基础慢性疾病,其中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所有患者病情及分型均符合重症中暑诊断标准[2].将其中30例生产性中暑患者按入科序列数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