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观察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副作用。随机选取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门诊高血压病患者 40例 ,男 2 2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6 0 .3± 2 .5 )岁。 期 12例 , 期 2 8例 ,平均病程 (14.6± 4.2 )年 ,并发冠心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除外。全部患者停用降压药 2周 ,然后服用依那普利 10 mg/ d,持续 4周。依那普利治疗 4周后显效 30例。有效 5例 ,无效 5例 ,总有效率为 87.5 % ,血压平均下降 2 .80 / 1.2 0 k Pa。动态血压监测显示 2 4h血压均值 SBP由 (2 0 .3± 1.87) k Pa下降到 (17.6± 2 .0 0 ) k Pa,DBP由 (12 .3…  相似文献   

2.
芦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我们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 ,观察芦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入选标准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舒张压在 12 6 3~15 30kPa(95~ 115mmHg)。年龄 2 4~ 80岁 ,男女不限 ,病人自愿停用非试验所用的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进入试验。继发性高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过敏者 ,妊娠妇女不作为试验对象。共 4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平均年龄6 2 5岁。平均高血压病程 7 5± 10 4年。平均血压为 2 2 8±1 46 / 13 83± 1 33kPa(16 6…  相似文献   

3.
刘宏眉  戴功强 《四川医学》2004,25(4):415-416
目的 观察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脉压的影响。方法 轻中度高血压病(坐位 :14 0mmHg≤收缩压 <180mmHg ,95≤舒张压 <110mmHg ,1mmHg =0 13 3kPa) 61例 ,患者被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分别口服氯沙坦 5 0mg/d、氨氯地平 5mg/d ,4周后坐位舒张压仍≥ 90mmHg ,则分别加量为氯沙坦 10 0mg/d、氨氯地平 10mg/d。于服安慰剂末、治疗 2 ,4,8,12周测坐位血压。结果 治疗 12周末 ,①氯沙坦组 ( 3 1例 )与氨氯地平组 ( 3 0例 )的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 [( 16 2± 11 9/10 3 6± 6 3 )mmHg与 ( 13 4± 12 9/11 9± 7 7)mmHg ,P <0 0 1]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氯沙坦组脉压明显下降 [( 5 9± 5 1)mmHg ,P <0 0 1] ;氨氯地平组脉压下降无差异[( 1 5± 2 3 )mmHg ,P >0 0 5 ] ;组间比较有差异 ( <0 0 5 )。结论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短期用药均能较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 ;但氯沙坦降低脉压优于国产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4.
杨桂英 《微创医学》2004,23(1):18-19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0例口服氯沙坦 50mg/d,对照组30例口服安氯地平5mg/d,均连续服药12周.结果观察组服氯沙坦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46.3±6.2)mmol/L和(410.5±7.1)mmol/L,服药后血尿酸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服安氯地平治疗前、后血尿酸分别为(440.5±5.5) mmol/L和(436.8±6.8) mmol/L,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服氯沙坦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分别为(164/110±7/8) mmHg 和(132/84±7/6) mmHg ,对照组服安氯地平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分别为(167/112 ±10/7) mmHg和(128/80±5/7) mmHg,二组患者服药后血压水平较服药前均明显下降(P<0.01);二组患者服药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氯沙坦能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伊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了 4 3例 (男 2 7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0 2岁 )高血压病人给予伊贝沙坦 (15 0mg ,qd× 8wk)的降压效果。结果 ,经 8周治疗 ,伊贝沙坦组平均坐位收缩压 /舒张压由给药前的15 2 3± 17 5 /98 2± 4 7mmHg下降到 12 6 7± 11 6 /83 3± 8 8mmHg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均P <0 0 1) ,降低血压总有效率 72 % ,对肝、肾功能及血脂无明显影响。认为伊贝沙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使用,不同时间服药对高血压患者降压及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早晨顿服组32例,分次服用组32例,使用拉西地平4mg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62.5mg,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降压疗效及血压晨峰值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早上顿服组与分次服用组服药后比较:(1)24h平均收缩压140.6±12.7 mmHg vs121.5±10.6 mmHg(P<0.01);(2)夜间平均收缩压125.4±10.6 mmHg vs110.4±9.8 mmHg(P<0.05),夜间平均压舒张压81.2±6.2 mmHg vs75.2±5.6 mmHg(P<0.05);(3)血压晨峰值36.8±6.2 mmHg vs22.4±5.3 mmHg(P<0.01)。结论:拉西地平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不同时间分次服用可平稳降低夜间血压,有效控制晨峰现象,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治疗中氯沙坦对血压、蛋白尿和尿酸的影响.方法观察30例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50mg/d)治疗8周后血压、尿蛋白、血尿酸及肌酐的变化.结果氯沙坦治疗8周后,血压明显下降,从161.66±17.52/97.42±6.70mmHg降至137.33±14.81/87.30±8.53mmHg(1mmHg=0.133kPa,P<0.001);尿酸从457.76±108.77μmol/L降至405.91±90.11μmol/L(P<0.001);蛋白尿从2210.26±1969.8mg/24h降至1895±2447.97mg/24h(P<0.001);血肌酐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同时兼有降尿酸、降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前的血压及用药情况,探讨患者在预防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较好血压范围。方法: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4岁~81岁,平均年龄(66.51±12.54)岁,病程4.2a~12.5a,平均病程(7.91±4.24)a;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9岁~82岁,平均年龄(64.52±15.70)岁,病程3.8a~12.9a,平均病程(8.11±4.04)a。两组基础治疗为口服北京降压0号,1片/d,部分患者治疗加服了倍他乐克25mg/d或卡托普利25mg/d,疗程均超过2a。结果:二组在发病时血压不同,观察组(108±6)/(65±6)mmHg,对照组(118±7)/(70±5)mmHg,两组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病率分别为66.67%和40.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收缩压的变化调整用药,避免因收缩压的降低造成脑灌注压的不足,从而诱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塞利洛尔与阿替洛尔治疗高血压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塞利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并与阿替洛尔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入选21~60岁血压为(160~200)mmHg/(95~114)mmHg(1mmHg=0.133kPa)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40例进行8周的观察,随机服用塞利洛尔100~400mg/d或阿替洛尔25~100mg/d。结果塞利洛尔组(114例)血压从(163.9±20.3)mmHg/(105±11.3)mmHg降至(139.1±17.2)mmHg/(86.0±7.3)mmHg;阿替洛尔组(112例)血压从(164.5±20.0)mmHg/(104.0±8.1)mmHg降至(138.2±17.4)mmHg/(84.2±8.3)mmHg。控制24h血压,塞利洛尔较阿替洛尔为佳。结论β受体阻滞剂塞利洛尔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降压药,比阿替洛尔有更好的控制24h血压的作用,推荐剂量为100~300mg/d。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较快 ,治疗方案也日益增多。本文旨在探讨氯沙坦 (科素亚 )与氢氯噻嗪合用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对象来自 2 0 0 0年 1~ 10月就诊我院的 8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均符合WHO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5 0例 ,女 30例 ,年龄 36~ 70岁。随机分为 :单用氯沙坦组 4 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 6 .7± 6 .7)岁 ;氯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组 4 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5 4.6± 7.7)岁 ;两组在血压、性别、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相似文献   

11.
程亚敏 《华夏医学》2001,14(6):825-825
氯沙坦钾是一种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拮抗剂 ,是新一代的抗高血压药物。我科观察了氯沙坦钾对 3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33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选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8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入选患者均符合 WHO/ISH1999年轻、中度高血压诊断标准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0例。平均年龄 (71.91± 5 .19)岁 ,平均病程 (11.6 7± 10 .73)年。1.2 方法入选者停用降压药 1周 ,测血压仍符合高血压标准(WHO) ,之后给予口服氯沙坦钾 (美国默…  相似文献   

12.
傅伟强 《海南医学》2001,12(1):35-35
依那普利及非洛地平均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单用依那普利降压效果不理想的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上述二药联用,收到较满意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所有患者均是1998年4月~2000年4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的、、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例,停用一切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口服依那普利5mg,每日2次,1周后对舒张压≥110mmHg(1mmHg=0.133KPa)者改为10mg,每日2次,1周后对舒张压仍≥100mmHg者列入本治疗组;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5岁~71岁,平均52岁,病程1年~17年,平均(6.4±3)年,高…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用多普勒超声方法观测左室舒张功能已较多,不少报告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本文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高血压患者右室舒张功能参数,并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 1 对象与方法本文对象为高血压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1±10岁,血压24.7±2.1/14.7±1.4kPd(185±16/110±11mmHg);正常人30例(正常人组),年龄50±11岁,血压16.1±1.7/9.3±1.3kPa(121±13/70±10mmHg)。所有高血压患者在检测当日血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急诊时,急需降压。我院自1988年以来,用硝苯吡啶含服治疗37例高血压患者,效果满意。对象和方法 1 观察对象 37例高血压患者均系门、急诊病例和ICU住院患者。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26~83岁(平均58.7岁)。高血压病史2~31年(平均13年)。原发性高血压33例,其中Ⅱ期19例,但血压较高25.6±3.5/15.3±2kPa(192±26/115±15mmHg);Ⅲ期14例(合并急性心衰9例,高血压脑病2例,脑溢血3例)。肾性高血压4例。 2 方法 37例患者除1例高血压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探讨其在心脑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94例研究对象根据诊所血压、24 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分为1)对照组(单纯高血压、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n=58),平均年龄(52±2.7)岁,体质量指数(27.2±0.98)kg/m2,2)实验组(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n=36),年龄平均(46±1.6)岁。体质量指数(28.2±0.48)kg/m2。比较2组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1)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非杓型血压(non-d ipper)的发生率为55.6%,明显高于对照组(22.4%)。2)实验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脉压差〔(49.57±13.27)mmHg(1 mmHg=0.133 kPa)、(49.53±12.92)mmHg、(50.31±16.8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44.69±7.12)mmHg、(45.12±7.50)mmHg、(42.69±6.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脉压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冰 《实用医技杂志》2002,9(6):435-436
目的 :比较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组和依那普利组 ,疗程 2 4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两药均能显著降低血压 ,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有效率为 90 .9% ,依那普利有效率为 81 .8% ,两者无显著差异。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谷 /峰比值均大于依那普利。结论 :对高血压病 ,氯沙坦钾 /氢氯噻嗪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易耐受的降压药 ,每日 1次能维持 2 4 h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7.
陈莉 《微创医学》2001,20(6):800-801
目的通过开放试验,评价缬沙坦对治疗南方人高血压病的疗效和病人的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测定30例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治疗(缬沙坦80~160mg/d,治疗8周)前后及30例安慰剂组的血压,并观察血压变化及相关指标.结果缬沙坦80~160mg,每日1次,可明显降低南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缬沙坦组患者收缩压由治疗前(157.051±13.82)mmHg降至(126.85±10.60)mmHg,舒张压由治疗前(101.58±7.25)mmHg降至(87.00±10.25)mmHg,P<0.05,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缬沙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暂时的,不影响治疗.结论南方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每日1次服用缬沙坦80~160mg,可明显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8.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沙坦是一种新型抗高血压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本研究以依那普利为对照 ,观察其降压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6月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 80例 ,其中男 5 8例 ,女 2 2例 ,年龄35~ 75岁 ,均符合WHO高血压 1、2期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 ,氯沙坦组 4 0例 ,依那普利组 4 0例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男女年龄病程 1期 2期收缩压舒张压氯沙坦组 30 1 0 55 .5± 7.81 0 .3± 2 .5 931 1 60 .0± 9.3 1 0 2 .0± 4 .5依那普利组 33 7 52 …  相似文献   

19.
曹锐红  李献良 《右江医学》2009,37(5):526-528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12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两组:CA-IMT≥0.9 mm为增厚组(n=53),CA-IMT<0.9 mm为正常组(n=74)。结果①CA-IMT增厚组与CA-IMT正常组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CA-IMT增厚组与CA-IMT正常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4 h平均收缩压(145.7±9.2)mmHg和(127.5±9.6)mmHg,24 h平均舒张压(83.5±5.1)mmHg和(76.7±5.6)mmHg,24 h脉压(62.3±10.1)mmHg和(47.8±9.5)mmHg;白天平均收缩压(148.6±6.3 mmHg)和(134.8±8.2)mmHg,白天平均舒张压(86.7±4.8)mmHg和(80.1±5.7)mmHg,白天脉压(63.5±10.9)mmHg和(51.4±9.1)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39.2±12.4)mmHg和(121.6±8.6)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79.3±9.0)mmHg和(70.3±5.2)mmHg,夜间脉压(60.1±11.7)mmHg和(50.4±7.1)mmHg,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IMT增厚组与CA-IMT正常组其动态血压呈非勺型节律为54.7%比35.1%,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高,对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单用小剂量氢氯噻嗪疗效不明显的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我们采用小剂量氢氯噻嗪与巯甲丙脯酸联用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随机选择1998年1月~2000年8月符合标准属Ⅰ、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停用一切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口服氢氯噻嗪6.25mg,每日3次,1周后对舒张压降压≥1.33kPa者列入治疗组,入选的36例患者平均血压24±1.7/15.1±0.7kPa,其中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2±12.7(32~69)岁,病程平均6.5±3.37(2~16)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