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改良Sihler's染色法揭示肉眼可见的大腿皮神经的整体分布模式,为皮瓣移植感觉重建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中国成年和儿童尸体各12具。紧贴肌表面取下含皮下脂肪的股部皮肤。改良Sihler’s染色法显示股部皮神经分布模式。结果改良Sihler's染色后的标本呈淡紫色,皮神经及分支呈黑色。肉眼可见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生殖股神经股支、股神经内侧皮支、闭孔神经皮支和股后皮神经的树枝样分支和分布模式;股外侧皮神经与股神经前皮支和股后皮神经间存在明显交通。股前内侧区的中部和股后区的中间带,各级神经支分布较密集,分支间存在交通。结论股前内侧区中部和股后区中间带应被推荐为皮瓣移植感觉重建的首选供区。  相似文献   

2.
常规染色难以直接证实所有坏死或溃变的神经元 ,但镀银染色可显示溃变的神经元及轴突和轴突终末。本文介绍一种研究海马缺血性神经元死亡及其轴突溃变程度和时间过程的改良镀银染色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 大鼠急性前脑缺血 2 0 min再灌流 2 d或 4d,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下 ,4%多聚四醛经左心室升主动脉灌注固定 ,取脑在同样的固定液中后固定 4~ 5 d,包括背侧海马的 2 0 μm冰冻切片 ,做改良的 Gallyas et al镀银方法染色 ,相邻切片作 HE常规染色。1.2 银染工作液的配制1.2 .1 预处理液  9% Na OH和 1.2 % NH4NO3等…  相似文献   

3.
显示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镀银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廷贤 《解剖学杂志》2000,23(3):290-291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中,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无论在正常的生理活动或损伤的修复过程,均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有一些未定论的问题需待解决。因此,对这两种细胞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显示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方法较多,但这些方法在具体应用时常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我们对多种显示方法进行了摸索和对比,并选定Penfield氏改进的Del Rio-Hor-lega氏法进行了重要的研究和改进。(1)在进入碳酸银溶液之前,用DAB(3.3’-diaminobenzidine)和H_2O_2处理;(2)增加碳酸银配方中碳酸钠的浓度至饱和;(3)将原法中碳酸银作用的时间和温度延长和提高。经过改良后的方法,稳定,显出率和成功率高,是显示小胶  相似文献   

4.
陈亚亮  陆涛  王伟 《解剖学研究》2002,24(4):316-316
<正> 多年来神经追踪技术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人们用各种追踪技术及镀银染色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纤维和终末的溃变进行了研究。其中镀银技术的出现对溃变纤维的镀染又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较好地显示了溃变纤维的全貌。早期的镀银染色较难区分溃变纤维和正常纤维,追踪溃变纤维很不容易。因此以后又出现了不少改良方法,旨在增加溃变纤维的特异性,从而区分溃变纤维和正常纤维及鉴定轴突的终末。而铜银法为此改良法之一,由DeOlmos首次报道。在国内,作者首次用于实验中,证明是一种追踪溃变纤维较好的方法。在此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漂白复染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Rowell氏还原银染色法稍加改良,可以在体外培养的鸡胚大脑神经细胞及背根神经节细胞获得清晰的染色效果,尤其便于观察纤细的突起。该方法的特点是显影液中含硝酸银。控制显影过程的速度可大大地改善此方法的重复性。本文还讨论了其他一些问题并介绍了重新染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不同脑区,比较改良Bielshowsky镀银染色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老年斑的可靠性。方法:应用体视学方法分别对改良Bielshowsky镀银染色与A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计数,统计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A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改良Bielshowsky镀银染色均可检测到AD转基因小鼠不同脑区的老年斑,阳性物计数结果呈正相关性(r=0.228,P0.01);A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可观察胞质内Aβ的分布。结论:老年斑在AD转基因小鼠不同脑区的分布有差异,改良Bielshowsky镀银染色法与A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均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特征老年斑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改良“△”皮瓣切除法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对168例内眦赘皮应用改良的“△”皮瓣切除法进行矫正。在原内眦点A与新内眦点C间设计等待切除的“△ABC”皮瓣并切除,分离皮下的纤维结缔组织,离断错构、错位的眼轮匝肌,使皮肤自然回位。沿着内眦角的睑下缘延长CA至D点,D点根据内眦赘皮的程度灵活确定。分离AD、AC两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DCB、∠DAB修剪成为略圆钝状,直接缝合A、C两点成新内眦点,BA与BC缝合,CD与AD缝合。 结果 所有求美者泪阜大部分显露,睑裂变长、双内眦间距缩短、内眦角圆钝、外眦角上翘。术后随访3个月到1 年,内眦赘皮得到完全矫正,美观自然,无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 结论 改良“△”皮瓣切除法矫正内眦赘皮是一种设计简单,术后效果好、切口瘢痕不明显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康复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2例LDH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行椎间孔侧后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等,以及采用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以及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失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12%(39/41)与对照组90.24%(37/41)相比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与对照组7.32%(3/4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侧后方入路与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疗效良好,并发症少,而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蔡美丽 《解剖学杂志》2003,26(5):483-483
光镜下高尔基复合体是位于细胞核附近的一些网状结构,有嗜银性和嗜锇性,用浸银法易于显示。我们在Golgi氏镀银法基础上对一些固定液和染色液浓度、时间、温度等作了部分改进,高尔基复合体显示良好,方法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术后切口较隐蔽、瘢痕较小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将双侧单睑伴内眦赘皮80例患者分为A、B、C 3组,A组25例50只眼采用"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B组25例50只眼采用传统"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C组30例60只眼采用改良"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观察3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均随访6~24个月,A组25例外观明显改善,其中2例单侧复发,8例术后瘢痕较明显;B组采用传统"Y-V"成形内眦赘皮矫正及同期行小切口重睑成形术,术后虽眼睑外形自然,但随访25例患者其中12例瘢痕较明显;C组采用改良"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通过随访发现术后无1例出现增生性瘢痕。结论三种术式对治疗内眦赘皮均有效果,但总结发现采用A、B组治疗内眦赘皮的设计方法较为复杂,术后瘢痕增生明显,C组小切口重睑术结合改良"Y-V"成形内眦开大术矫正效果好,方法简单,术后切口隐蔽,形态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通过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4例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使用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3±0.48),明显低于术前(7.67±0.82)。术后末次随访ODI指数为(14.42±2.04)% ,明显低于术前 (69.83±2.82)%。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为:优 20 例,良 3 例,可 1 例。术后患者腿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手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10侧新鲜上肢标本,6侧标本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显示皮支;4侧标本腋动脉灌注红色铸型塑料,盐酸腐蚀,显示皮支。观察桡、尺动脉皮支的分布规律、分布范围和皮支链的链接方式。结果前臂中、下1/3段,桡、尺动脉皮支分别有5~7支和5~8支,各皮支分出升、降支,升、降支间吻合成完整的纵形皮支链,桡、尺动脉皮支链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血管供应区。结论以桡骨茎突、豌豆骨平面的桡、尺动脉远端皮支为蒂,可设计成不同形状的带蒂皮支链皮瓣,转位修复手部小范围的软组织缺损,不损伤前臂大血管甚至穿支血管。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的方法有化学方法、物理冻融法和冷冻法。 目的:比较化学方法、物理冻融法和改良化学方法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差异。 方法:将6只SD大鼠竖脊肌截成36段,随机分3组(n=12),分别采用化学方法、物理冻融方法、改良化学方法构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将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3组支架上进行组织学与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支架均可见平行排列结构,化学方法组连续性较物理冻融组、改良化学组差;Masson染色显示3组支架结构主要为胶原纤维,物理冻融组残留一些肌纤维,间隙不均。物理冻融组第7天荧光标记种子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化学方法组、改良化学组(P < 0.01),第14天物理冻融组少于改良化学组(P < 0.05);扫描电镜可见细胞贴附各组支架生长、大量存活;物理冻融组最大载荷高于化学方法组(P < 0.05),与改良化学组无明显差别,各组弹性模量无差异;物理冻融组孔隙率低于化学方法组、改良化学组(P < 0.05)。表明改良化学方法可以兼顾支架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彻底清除肌细胞,较多保留更完整的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研究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及其改良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估PLDD改良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应用Nd:YAG激光进行常规单点髓核照射汽化19例和改良多点小能量髓核激光照射12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12~24个月随访,对二者的疗效进行比较。二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显著不同的疗效。参照改良MacNab手术评价标准,常规PLDD术组19例,疗效优2例,良10例,差7例,有效率63%。改良PLDD术组120例,疗效优52例,良50例,差18例,有效率85%。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减压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术后复发率低。改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减少二次手术机会及其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手术和住院费用,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泰州市中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疗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分优54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91.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6.
陈良富  柳杰  王喜梅  李莉 《解剖学研究》2003,25(1):16-17,T003
目的 观察小白鼠脏、壁胸膜间皮细胞在扫描电镜下的结构以及两者在结构上的异同。方法 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 5只小白鼠的脏胸膜及各部壁胸膜的结构。结果 脏、壁胸膜间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粗、细微绒毛 ,较多的火山口样凹陷及一些细胞间孔 ;脏胸膜间皮表面粗微绒毛密集且分支多 ,分支内有大量串珠样颗粒 ,多见具有芽状或颗粒状微绒毛的幼稚间皮细胞 ;壁胸膜间皮表面粗微绒毛稀疏 ,细微绒毛密集 ,多见微绒毛退化消失且有即将与间皮分离的衰老细胞、火山口样凹陷及细胞间孔。结论 脏胸膜间皮可能具有较强分泌功能 ,而壁胸膜间皮吸收功能较强  相似文献   

17.
AgNOR定量检测用于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间皮瘤与反应性增生间皮的鉴别诊断一向是病理学上的难点,最近国外少数学者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鉴别间皮瘤显示有实用价值。本文应用该法对经病理证实的8例恶性间皮瘤,12例反应性增生间皮作AgNO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恶性间皮瘤与反应性增生间皮二者主要区别:(1)恶性间皮瘤AgNOR总平均值为4.26±1.28,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为1.28±0.38;(2)恶性间皮瘤细  相似文献   

18.
付毅华  杜华碧 《医学信息》2010,23(4):896-898
目的 考察活血止痛贴的体外透皮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法测定蛇床子素的经皮渗透量,并模拟零级动力学方程,描述药物体外透皮行为.结果 蛇床子素的体外渗透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y=0.2832x-0.3257,r=0.9931.结论 活血止痛贴在14h体外经皮恒速渗透,为长效的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手臂或者手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肌间组(32例)和喙突组(30例),肌间组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喙突组采取锁骨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喙突组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起效时间短于肌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喙突组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显效率均高于肌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阻滞的效果优于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更加优秀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通过患者的病历、定期门诊复查、电话随访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来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在术后6周、6个月、1年的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94.3%取得了优良结果,症状改善率为98.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