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葳  李继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50-154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暴发状态。一级预防是最好的方法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幼儿期,相关数据证明,积极治疗应始于早期并持续多年。指南推荐在医生处方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用于一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是不可替代的、有临床依据的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主要"武器"。近年来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如磷脂酶A抑制剂等新的药物被不断发现、研究,同时,烟酸这样的老药,随着新模式的出现和不同角度研究的聚焦,也会受到新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首要原因。检测高危(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终极目标。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和医学影像领域的快速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可疑冠心病的主要影像技术,并成为检测斑块易损性的有力手段。CCTA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进行无创的全面性定性和定量评估,不仅能检测高危斑块的形态特征,还可通过钙化积分及一系列CT衍生技术反应斑块的不稳定程度。此外,各种成像设备的发展继续扩大了CCTA对斑块的成像能力。全文综述了CCTA在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当前成像上的技术进步,强调了它作为无创性操作评估易损斑块的重要价值及未来仍需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原因,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本结构、影响斑块稳定的因素及防治,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动脉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很好干预作用。中医中药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都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红曲是大米发酵传统产品,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粥样斑块的形成。近年来,由于红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安全高效且副作用较小而备受关注。本文从调脂、斑块稳定性、抗氧化及肠道菌群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红曲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霍春丽  张兰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3):117-119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可导致患者血管内皮损伤,造成脂质聚集、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等,并在此基础上继发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的形成,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相关并发症。微RNA是一类长度为17~22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广泛参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因素的调控过程。本文对微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录后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 ,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AP)是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各种临床症状的基本原因。由于冠脉内AP突然破裂 ,以及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 ,继发血栓形成使冠脉不完全堵塞 ,冠脉流量急剧减少 ,形成临床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冠脉完全堵塞则形成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猝死并使其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稳定粥样斑块 ,预防斑块破裂 ,甚至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消退动脉粥样硬化 (AS)及斑块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斑块的现代研究1.1 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特…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早期预测和诊断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始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一些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可使斑块表面纤维帽变薄、斑块内脂质核变大、血管稳定性降低,导致斑块破裂。本文就近年研究的多种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关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罗玮 《医学综述》2011,17(17):2644-264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程度较冠状动脉狭窄对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更高,冠状动脉钙化(CAC)可以定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因此,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比,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现就CA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CAC的测定与影响因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P)是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各种临床症状的基本原因.由于冠脉内AP突然破裂,以及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继发血栓形成使冠脉不完全堵塞,冠脉流量急剧减少,形成临床不稳定性心绞痛(UA),冠脉完全堵塞则形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并使其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稳定粥样斑块,预防斑块破裂,甚至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消退动脉粥样硬化(AS)及斑块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以铎 《医学综述》2014,20(18):3276-3278
胱抑素C是评价肾小球率过滤比较理想的指标,胱抑素C参与心血管疾病的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与心血管疾病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作用的机制涉及面广,包括抗炎症、抑制酶活性及交感神经活动等。胱抑素C的产生具有恒定性,故其在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较广阔。虽然目前有关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确切的分子机制仍需要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增高,中风呈年轻化趋势。提前识别易损斑块、防止其成为罪犯血管是心血管病预防的重要方向。分子影像探针用于早期无创性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们能从代谢、分子层面实时地探寻在体状态下的病生理过程,检测炎症和微钙化等微观过程,无创地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的代谢情况,监测斑块进展及治疗效果,并探寻它们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对及时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这份专家共识来自国际心血管CT协会(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SCCT),提供了关于女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T诊断和风险分层的依据。在无心血管疾病症状的女性群体中,一旦发现冠状动脉有钙化,将预示着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于7.5%,通过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可以判断哪些女性采用药物治疗更加有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不但可以准确检测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还可以识别非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范围及成分。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和心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P作为炎性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评价中备受关注,其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血浆CRP水平,部分基因多态性同时和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相关。CRP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全过程,相关机制研究也在逐渐深入。CRP水平升高已成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ACS的患者,CRP水平升高与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对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即使是CRP水平升高的患者不伴有LDL-c水平升高也能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传染病对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威胁逐步减小 ,而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民致死的首要疾病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 ,高血压病、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我国城市乡村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分别由 1 988年的 66.5/1 0万人和 34.3/1 0万人上升到 1 996年的 84.5/1 0万人和 43.5/1 0万人。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 ,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多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吸烟和肥胖人群的增加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HDL…  相似文献   

15.
陈锦清  徐新 《医学综述》2012,(19):3169-3172
正五聚蛋白3(PTX3)是一个在进化上保守的多功能模式识别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属于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通过病原体识别、补体激活、调理作用、白细胞募集及糖基化依赖的炎性调节等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炎性反应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研究PTX3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可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欣瑶  韩红彦 《疑难病杂志》2023,(11):1219-1222+1227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一种调节糖脂代谢的新型肽类激素,近年来被认为是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文章归纳总结FGF21在冠心病发生、发展、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冠心病未来诊疗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胡大一 《中国医刊》2004,39(3):62-62
强化降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Reversing Atherosclerosis with Aggressive Lipid Lowering, REVERSAL)试验的目的是评价与已有充分临床试验证据可减轻冠状动脉斑块进展(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定)和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的普伐他汀(40mg/d)比较,强化降脂(阿托伐他汀80mg/d)可否阻止或逆转冠状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8.
动脉硬化易损斑块识别的影像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PF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140-1142
近年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主要的发病机制,而斑块是否破裂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由于AS斑块从稳定变为易损的过程涉及到炎症、免疫、代谢、凝血等多个环节,单纯显示动脉管腔或斑块形态的诊断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为了判断斑块的易损性,需要对斑块的形态和功能进行综合的评价。因此,建立显示易损斑块形态和功能的显像技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冠状动脉病变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有效的降脂治疗,是临床预防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天曲益脂康是一种含他汀成份的保健品,本文旨在观察其对血脂异常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民生  罗兴林 《医学综述》2007,13(6):425-427
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它的病变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及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得到延缓,甚至部分逆转。本文就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有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