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有效性及hNSCs在EAE大鼠脑内的状况。方法:从自然流产的孕9~15周的人胚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制备EAE大鼠模型,分别在免疫后10、15、21天经侧脑室注射移植未分化的hNSCs入大鼠体内,观察hNSCs对EAE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评分、脑内脱髓鞘病灶数目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后的hNSCs在EAE大鼠脑内存活、迁徙、分化的状况。结果:从人胎脑中成功培养出hNSCs,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绝大多数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神经巢蛋白(nestin)。hNSCs移植组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Brdu、nestin、NSE、GFAP、CNPase染色阳性细胞,CNPase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比例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hNSCs移植组大鼠自免疫后30天起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0、30天脑内脱髓鞘病灶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hNSCs体内体外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受炎症部位微环境信号的影响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hNSCs移植能有效改善EAE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病灶数目。  相似文献   

2.
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制作的试验方法与技术。方法采用完全福氏佐剂-脑脊髓匀浆,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诱导SD大鼠EAE模型,比较不同的免疫原(同种或异种),注射方法(一次或多次注射)以及性别差异对模型制作的影响。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改变。结果使用同种脑脊髓匀浆,多次注射雌性SD大鼠诱导的模型,其发病持续时间分别为16~20天,10~14天;发病率为85%;复发率为46.67%,而致死率仅有5.88%;明显优于其他组别。病理学证实发病大鼠具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和胶质结节形成。结论使用同种脑脊髓匀浆,多次注射雌性SD大鼠诱导的动物模型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病程特点与人类的多发性硬化(MS)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适用于MS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孙乙铭  李光宗  詹成 《中外医疗》2009,28(33):12-12
本文通过临床试验研究了CD28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为脑脊髓炎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鼠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和福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一次性注入Wistar大鼠双足垫和尾部,同时腹腔注射左旋咪唑诱导大鼠发生EAE.观察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Loyez氏髓鞘染色法观察髓鞘改变.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均未出现症状,HE染色大脑白质及脊髓无炎性细胞浸润;Loyez氏染色未见髓鞘脱失;模型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7.5%,HE染色见大脑白质及脊髓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oyez氏染色见部分脱髓鞘改变.结论用豚鼠脊髓髓鞘蛋白和福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同时辅以左旋咪唑成功地诱导Wistar大鼠发生急性EAE.  相似文献   

5.
细胞粘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大分子糖蛋白。CAMs主要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以配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相似文献   

6.
左旋咪唑激发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LMS)激发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5组:Control组、GPSCH(琢鼠全脊髓匀浆) CEA(完全福氏佐剂)组、LMS组、LMS CFA组和CFA组,采用动物行为学、常规HE和LFB染色法观察动物的发病情况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①LMS CFA组2/10和GPSCH CFA组5/10大鼠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②CFA组8/10大鼠出现住剂性关节炎症状,未见CNS炎性细胞浸洞和髓鞘脱失。③LMS组和Control组都未见动物行为学和CNS病理学改变。结论:LMS CFA可直接激发EAE,而不需要全脊髓匀浆的诱导。  相似文献   

7.
王晓彤  于国平 《医学综述》2004,10(12):745-747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激发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激活与维持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作为有力的抗原呈递细胞(APC)的树突状细胞(DC),兼有抗原传递以及初级致敏T细胞的作用,可以破坏自身忽略并诱发进展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不同类型的树突状细胞在诱导Th1/Th2细胞的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定的细胞因子可以诱导免疫源性的树突状细胞向耐受源性的树突状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MOG35-55)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研究EAE的病理变化,探讨多发性硬化(MS)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MOG35-55。抗原加完全弗氏佐剂免疫C57BL/6小鼠,用光镜、电镜观察EAE小鼠神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免疫10~16d后小鼠即发病,发病率为100%。光镜下可见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血管周围神经元脱髓鞘,神经元变性。Biesehowsky银染显示轴索肿胀和轴索卵形体形成。11/NEL标记可见神经元和淋巴细胞凋亡。电镜下可见髓鞘结构松散、断裂和融合,轴索细胞器消失。脊髓病变广泛,程度重于脑部。结论 以MOG35-55为抗原免疫C57BL/6小鼠诱发EAE,具有模型稳定,发病率高和慢性一非缓解特点,是研究MS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其病理改变除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髓鞘脱失外,还有轴索损害和神经元凋亡。提示EAE模型髓鞘脱失和轴索损害并存;轴索损害与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系动物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国内不同种系动物诱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可能性,寻找诱导EAE的合适实验动物,以推进国内临床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方法:用含异种动物脊髓的完全弗氏佑剂乳化物作为抗原,进行动物背部皮下多点注射,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变化。结果:(1)抗原诱导EAE,如果发病,一般都在注射捩的2周后开始出现症状,在注射后19天左右症状最明显,且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理变化。(2)SD大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泼尼松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中枢神经轴突损伤的影响以及与炎症反应及髓鞘脱失的关系。方法用MOG35-55蛋白多肽免疫C57BL/6J小鼠复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动物模型EAE,采用轴突的Bielschowsky染色结合常规形态学染色和神经系统髓鞘染色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别。结果泼尼松龙能促进EAE临床症状的缓解;减轻中枢神经轴突损伤,同时能清除病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及降低神经髓鞘的脱失。但是当停止用药后,该疾病又复发,轴突的损伤与未治疗对照组相同。结论泼尼松龙能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缓解,对轴突损伤有短暂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疗效并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建立C57BL/6小鼠EAE模型,随机分为MSC治疗组和EAE组.分离纯化培养GFP-C57BL/6小鼠骨髓MSC细胞.在EAE诱导后的第15天,MSC治疗组以每只1×106/400 μL的量经尾静脉注射MSC细胞,EAE组尾静脉注射400 μL PBS.采用临床评分和脊髓组织切片评估小鼠的发病情况,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p(TGF-β)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细胞中CD4+ Foxp3+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和GFP+细胞在受体小鼠体内的比例变化.结果 与EAE组相比,MSC治疗组小鼠的临床评分降低(P<o.05);脊髓组织切片中T细胞浸润减少;血浆中细胞因子IL-4和TGF-β的含量升高,而IFN-γ和TNF-α降低;脾脏细胞中CD4+Foxp3+T细胞(Treg)的比例明显升高.移植10 d后MSC消失.结论 MSC移植对小鼠EAE疗效显著.MSC通过增加血浆中抗炎因子IL-4和TGF-β的含量,降低促炎因子IFN-γ和TNF-α的含量,从而促使原始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且MSC消失后一段时间仍对EAE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年大鼠脑功能影响及其在脑组织中的迁移、分化过程,探讨h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大鼠随机分为hMSCs移植组(n=18)、移植对照组(n=18)、模型组(n=6)和假手术组(n=6).前3组均建立幼年Wistar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3 d后hMSCs移植组缓慢注射约5×105 个hMSCs至大鼠的左背侧海马,移植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未移植.其中hMSCs移植组和移植对照组又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移植后0 d、3 d、1周、2周(均n=3)和4周(n=6)处死.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于造模后31 d(即移植后4周)处死.大鼠处死前均行交替电刺激Y迷宫行为学实验,处死后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hMSCs移植组和移植对照组大鼠同时还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MSCs在脑内的分布.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SCs移植后1周主要沿脑室系统迁移,部分沿胼胝体向对侧迁移,移植后4周细胞沿脑室向周围实质迁移,广泛分布于脑组织.Y迷宫实验显示hMSCs移植组总错误次数(TE)明显少于移植对照组(5.00±2.82 vs 12.67±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MSCs移植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显著优于移植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hMSCs移植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移植对照组及模型组轻.结论:hMSCs脑内移植后可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迁移,且hMSCs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脑组织和脑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60只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胰腺被膜下移植组、肾被膜下移植组及肝实质内移植组,每组14只;另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胰腺被膜下、左肾被膜下、肝实质内注射0.5 mL hUCMSCs悬液(1×106个);糖尿病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于胰腺被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移植后动态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变化,6周后处死大鼠,取相关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胰岛素、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PDX-1)、巢蛋白mRNA表达测定。结果移植前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INS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和FIN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5周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干细胞移植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FINS降低,FBG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体质量及FINS升高,FBG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腺被膜下移植组比较,肾被膜下及肝实质内移植组大鼠体质量降低,FBG升高,FINS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大鼠平均阳性染色面积均降低(P<0.05);胰腺被膜下移植组阳性染色面积大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所有组织切片均未检测到人胰岛素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胰腺被膜下移植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岛素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大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胰腺被膜下移植组大鼠胰岛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5)。各实验组均未检测到人胰岛素、PDX-1及巢蛋白mRNA表达。结论不同移植途径对hUCM-SCs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有影响,胰腺被膜下移植效果优于其他途径。hUCMSCs并未分化为β细胞,但其能够促进内源性胰腺干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HUC-MSCs移植,于移植前、移植后1、2、4、8、12周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平.于移植前、移植后8、12周分别行CT检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移植后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移植后4周,ALT由(106±18)IU/L降至(82±12)IU/L,AST由(121±23)IU/L至(87±14)IU/L,较移植前明显改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12周有显著改善(P<0.01).临床症状随时间进展逐步改善且无不良反应.肝脏最大横截面积改善(P<0.05),但肝脏CT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HUC-MSCs移植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并能促进肝脏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6月该科室应用自体MSCs移植对344例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对344例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μg,动员骨髓干细胞,共4 d,4 d后采集骨髓,将采集的骨髓通过Percoll梯度离心,提取单个核细胞(MNC),总量为(5.72±1.89)X108,CD34+细胞(2.67±1.22)%,CD133+细胞(1.79±0.73)%.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d,最终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为(1.90±0.96)X10s.应用四肢肌肉内注射的方式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3、6、9、12个月观察患者酶学、肌电图、肌肉MRI变化,评价干细胞移植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临床分级.结果 344例患者中292名患者四肢肌肉力量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5.00%,好转患者中199名患者四肢力量明显好转,明显好转率为58.00%;93名患者四肢肌力较前略好转,好转率为37.00%.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使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力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辅助游离移植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大鼠脂肪混合移植至大鼠背部皮下,对照组未添加细胞单纯脂肪移植。移植后6个月取材,通过组织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块法可获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织移植6个月后取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积及重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E染色两组也未见差异,免疫组化可见特异性对抗人GAPDH反应阳性细胞存在。结论:以异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游离移植脂肪组织与单纯脂肪移植无差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游离移植脂肪组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人足月的胎盘羊膜中和Wistar 大鼠股骨及胫骨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人胎盘来源MSCs(HPMSCs)和大鼠骨髓来源MSCs(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及其多分化潜能。方法:将人足月胎盘组织通过胶原酶Ⅱ消化培养获取HP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4周龄Wistar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中分离、纯化大鼠BMSCs,运用活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阳性率;
用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磷酸甘油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用茜素红染色鉴定;用胰岛素、地塞米松、IBMX和吲哚美辛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以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HPMSCs为梭形贴壁细胞,增殖能力较强,CD44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45%和1.67%;BMSCs为圆形、梭形和多角形,增殖能力强,CD44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11%和2.68%。2种细胞经过成脂诱导液和成骨诱导液诱导后,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表明2种细胞均可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结论:HPMSCs与大鼠BMSCs的生物学特征相似,同样具有多分化潜能,HP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成人骨髓取自手术中非血液系统疾病、非肿瘤及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患者摘取的肋骨,采用贴壁筛选法进行体外扩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hMSCs9d融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4表达阳性。结论:贴壁筛选法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hMSCs,可作为获得hMSCs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dult stem cells provid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jured tissues.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 vivo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 on injured gastric mucosa in rats.
Methods  The gastric ulcer in rats was induced by indomethacin. BMMSCs from male rats, labeled with the fluorescent cell linker 5,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FDA SE),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female rats via tail vein injection. The healing process of gastric ulcers was monitored by HE staining. The protein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in the injured gastric mucosa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At 48 and 72 hours after BMMSCs transplantation, the CFDA SE labeled cells were found scattered in the injured gastric mucosa, but not in the gastric mucosa of control rats. At 72 hours after BMMSCs transplantation, the mean ulcer index was 12.67±2.16 in the BMMSCs transplanted group and 17.33±1.97 in vehicle-treated controls (P <0.01). Both VEGF and EGFR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astric section from the rats that received BMMSCs transplantation as compared to rats without BMMSCs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  Autologous BMMSCs transplantation can accelerate gastric ulcer healing in injured gastric mucosa in a rodent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