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烧伤创面,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在一定时间内有反复出现新生水疱的现象,这些水疱与后期残余创面的形成密切相关,将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时创面扩大可危及生命.本文将烧伤创面愈合后新生水疱的特点、发生机制、治疗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烧伤湿润膏治疗268例烧伤创面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明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59-2159
目的:通过观察烧伤湿润膏(MEBO)治疗268例烧伤创面,了解MEBO治疗烧伤的诸多优点。方法:将烧伤创面由污染变为清洁或较清洁的创面后.再将水疱放水或去除疱皮,把MEBO均匀涂于创面上.每4-6小时换药1次。直到创面愈合。结果:268例烧伤创面总治愈率100%.且不留或不少留疤痕。结论:MEBO治疗烧伤创面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不留或少留疤痕,有时可免除手术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3.
<正>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表现为伤后新生癜痕皮肤反复破溃、感染经久不愈,治疗较为困难,又称慢性难愈合创面,其发生率高,是烧伤治疗中的难题。笔者近几年采用浸浴结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68例烧伤后期残余创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850〔标准答案〕C 〔题解〕 烧伤深度的估计,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Ⅰ度烧伤深度达角质层,临床表现为红斑、疼痛,2~3日痊愈,不留瘢痕。浅Ⅱ度深度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创面水疱大,疱壁薄,基底潮红,明显水肿,2周后痊愈,无瘢痕,但有色素沉着。深Ⅱ度烧伤达真皮深层,但附件残留,创面水疱小,疱壁厚,痛觉迟钝,愈合后留有瘢痕。Ⅲ度烧伤,全皮层烧伤,伤面皮革样,失去弹性或焦化,采取切痂植皮才能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早期创面削痂以及异体皮覆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创面早期给予削痂以及异体皮覆盖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去除异体皮之后创面的基底可见皮岛成活并伴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经进一步中药外敷治疗后创面在2~3周后愈合,愈合率为96.00%;术后随访有90.00%的患者愈合创面没有出现明显的瘢痕和色素沉着。结论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早期创面削痂以及异体皮覆盖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深Ⅱ°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羟脯氨酸、胶原比例和真皮细胞DNA增殖周期动态变化.方法 建立深Ⅱ°烧伤模型SD大鼠35只,其中10只大鼠观察创面愈合面积累积百分比,其余25只均分为5组,分别于烧伤后3、5、7、14和21 d观测创面中羟脯氨酸、胶原比例和真皮细胞DNA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百分比的变化.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烧伤组第14和21天羟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烧伤组第7、14和21天皮肤组织中Ⅲ/Ⅰ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S期DNA分布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21.3±1.3)d.结论 深Ⅱ°烧伤创面,烧伤后7~21 d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新生胶原合成,伤后14~21 d主要为表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治疗大面积深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 将36例烧伤病人分为rhGH组和对照组,伤后第二天用药,动态观察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情况,并进行检验对照。结果 rhGH组较对照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高,创面愈合时间提前,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大面积深Ⅱ度烧伤病人,应用rhGH治疗有助于改善全身情况,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方面动态观察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初步探讨生肌玉红膏促进皮肤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 将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生肌玉红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4只。烧伤创面涂以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直至创面愈合。观察各组动物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并于烧伤后第7,14,21天对各组动物创面组织进行取材,分别进行HE常规染色、Masson皮肤胶原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成纤维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并对创面中成纤维细胞进行计数,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各组创面胶原纤维面积。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烧伤后第7,14天,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多于模型组(P〈0.05);烧伤后第14,21天,生肌玉红膏组创面中心胶原纤维面积大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生肌玉红膏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药泡洗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2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中药泡洗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选用具有抗菌、抑菌、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对245例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进行泡洗,并对176例在泡洗前、泡洗中、泡洗后进行肝功、肾功、心功能监测及创面培养。结果184例非手术治疗创面愈合,59例经1次手术创面愈合,9例经2次手术创面愈合,3例经3次手术创面愈合。无一例死亡。结论中药泡洗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具有清洁创面,减轻感染,促进愈合作用,同时简便易行又能减轻病人痛苦,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对大鼠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深II度烧伤后的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自然愈合、外用基质凝胶、外用小牛血去蛋白凝胶方式处理,比较各组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的羟脯氨酸(HOP)含量、成纤维细胞平均密度、毛细血管截面面数密度差异。结果烧伤后7、10、14d,C组创面HOP含量明显高于A、B组(P〈0.01);与A、B组相比,C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性修复出现时间早且生长速度快。结论小牛血去蛋白凝胶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促进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烧伤愈合后的创面瘙痒症经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再加上烧伤有可能导致患者毁容甚至残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烧伤后创面瘙痒一般认为是深度烧伤患者治疗后期或创面愈合后新皮肤出现诱导抓搔冲动的感觉。统计显示,给予干预措施后仍有87%烧伤患者创面治疗后期或愈合后出现瘙痒。烧伤后创面瘙痒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止痒办法,烧伤后创面瘙痒症的机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解释。笔者对近几年来烧伤后创面瘙痒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生烧伤霜剂对于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及抗感染作用。方法 :治疗组复生烧伤霜剂采用半暴露疗法及包扎疗法用于烧伤创面。对照组美宝湿润烧伤膏采用同样方法用于烧伤创面。共治疗 145例烧伤患者 ,2 5 8个烧伤创面 ,包括浅Ⅱ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观察浅Ⅱ度烧伤创面用药后 8d ,深Ⅱ度烧伤创面用药后 18d创面愈合率比较 ,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比较 ,创面表面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及复生烧伤霜剂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 :在浅Ⅱ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上 ,治疗组比对照组提前 2~ 3d。细菌学调查结果表明在用药过程中治疗组其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患者未出现疼痛、皮疹、过敏反应和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复生烧伤霜剂对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 ,并且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晓武  黄静  万里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15-1216
目的 探讨烧伤早期创面水疱液中细菌菌种及含量的动态变化,确定伤后清除疱皮引流水疱液的最佳时机.方法 52例烧伤患者,于烧伤后第1~9天每日采集创面水疱液进行细菌定量计数,观察细菌含量的变化以及细菌的种类.结果 52例烧伤后第1~2天未检出细菌,细菌于第3天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第6~7天达到并超过10^5 CFU/ml这一临界值.细菌种类以烧伤优势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烧伤早期创面水疱液中细菌数量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细菌种类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伤后第6~7天为清除疱皮引流水疱液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马艺通 《海峡药学》2012,24(7):179-180
目的 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 将本院收住的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rh-aFGF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结果 rh-aFGF可明显加速烧伤创面的愈合,使创面面积明显缩小.结论 外用rh-aF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宣领友 《河北医药》2001,23(6):430-430
正确处理烧伤创面是烧伤后防治感染的重要环节。我们根据保护创面 ,减轻损伤和疼痛 ,防止感染 ,促进早日愈合的原则 ,改变传统的处理方法。采取保留烧伤面浮皮和泡皮 ;根据不同创面采用 75 %酒精、0 .1%新洁尔灭溶液、0 .5 %碘伏和 0 .1%雷佛奴尔溶液湿敷包扎处理方法。此法能减轻疼痛、预防和控制感染 ,避免肉芽水肿 ,促使上皮新生 ,缩短疗程 ,减少疤痕形成。现将处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 处理方法1 1 皮肤无破损的Ⅱ度烧伤创面处理 皮肤完整的烧伤创面经严格消毒后 ,用无菌针抽出水泡的泡液 ,尽量避免损伤泡皮 ,小水泡不作处理 ,保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髂腰部轴形皮瓣修复腕部Ⅲ度环匝电烧伤创面整复的效果。方法:对19例腕部Ⅲ度环匝电烧伤患者(20个肢体)早期充分减张、及时扩创、适时动脉移植,采用同侧髂腰部轴形皮瓣修复腕部Ⅲ度环匝电烧伤创面。结果:19例病人(20个肢体)创面均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起水疱,1例局部坏死,均经换药愈合,保存了部分手功能。结论:髂腰部轴形皮瓣修复腕部Ⅲ度环匝电烧伤创面方法简单、可靠,利于手功能的恢复及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锌乳膏对II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及抗感染作用.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半暴露疗法与包扎疗法用于烧伤创面,共治疗140例烧伤患者248个烧伤创面,观察浅II度烧伤创面用药后8d,深 II度烧伤创面用药后18d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在浅II度烧伤和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上,治疗组比对照组提前3~4d.结论: 二者有显著差异,该药物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我们对77个皮肤烧伤创面(面积6~28%)用红外线照射治疗法。一般每个创面每日用红外线灯照射2次,每次20~30分钟。结果21个浅Ⅱ度创面经红外线照射6~8天创面愈合;47个深Ⅱ度创面红外线照射12~16天创面结痂,水疱皮干燥脱落,创面愈合;9个Ⅲ度创面,红外线照射23至31天创缘周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速效烧伤油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体外抗菌效果。方法建立小鼠背部Ⅱ度烧伤和大鼠Ⅲ度烧伤模型,观察药物对烧伤的治疗效果;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考察药物的抑菌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速效烧伤油可明显减少创面渗出、缩短愈合时间,其作用相当于京万红软膏;速效烧伤油体外对致病菌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速效烧伤油具有明显促进实验动物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磺胺嘧啶银是由磺胺嘧啶和硝酸银化合而成的,具有银的收敛作用和磺胺嘧啶的抗菌消炎作用,主要用于烧伤创面治疗的外用药。临床对控制、预防、杀灭绿脓杆菌以及促进创面愈合、植皮、新生均有作用。磺胺嘧啶银除了用于烧伤创面的感染外,还可用于褥疮创面治疗、治疗局部冻伤、由MRSA感染的溃疡及慢性唇炎的治疗等。现将磺胺嘧啶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