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常的角质形成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12.5%、25%与50%浓度的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为实验组,加入不含血清DMEM为对照组,采用MTT、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以流式细胞仪测定50%浓度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组及对照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结果细胞增殖测定,各实验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浓度增高,A值增加,25%及50%浓度组与12.5%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及50%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合成测定中,各实验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测定见,50%浓度组可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通过G1/S及S/G1限制点,S期及G1/M期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G0/G1期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的上清液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对其胶原分泌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角质形成细胞源TGF-β1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TGF-β1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分泌TGF-β1,以不同浓度TGF-β1抗体阻断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TGF-β1,观察阻断前后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细胞玻片可见大量染色阳性角质形成细胞,经TGF-β1抗体阻断后的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明显减弱,胶原分泌减少。结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大量TGF-β1,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胶原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TGF-β1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分泌TGF-β1,以不同浓度TGF-β1抗体阻断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TGF-β1,观察阻断前后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细胞玻片可见大量染色阳性角质形成细胞,经TGF-β1抗体阻断后的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明显减弱,胶原分泌减少。结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大量TGF-β1,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胶原分泌。  相似文献   

4.
角质形成细胞源促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厉孟  张琳西  夏炜  郭树忠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374-376,i0002
目的:研究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角质形成细胞所合成分泌的TGF-β1,IL-1α,分别单独及联合应用TGF-β1抗体I、L-1α抗体中和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以Cellcountingkit-8测定中和前后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可合成分泌大量TGF-β1,IL-1α,抗体中和前后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有明显差异。结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TGF-β1,IL-1α及一些未知的活性因子,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甙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PNS)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探讨PNS抗瘢痕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SF,采用不同浓度的PNS进行干预,根据细胞培养所加PNS浓度分为400μg/ml组、800μg/ml组及空白对照组(不加PNS)。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法检测HSF凝胶收缩情况,计算其收缩指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HSF中“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SF中α-SMA阳性细胞率。结果 400μg/ml、800μg/ml组各时相点的胶原凝胶块收缩程度明显减轻,其收缩指数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HSF中α-SMA阳性表达颗粒在细胞质内呈弥漫性分布;空白对照组HSF中α-SMA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400μg/ml、800μg/ml组。400μg/ml、800μg/ml组α-SMA的阳性细胞率(31.52%、24.28%)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45.74%,P〈0.05)。400l,Lg/ml、800μg/ml组α-SMA的阳性细胞染色强度积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PNS能够抑制HSF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具有体外抗瘢痕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研究细菌内毒素与皮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于LPS加入后7d细胞处于融合状态时,通过^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量的变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0.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0.05),1.000μg/ml 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分别于3~6d、1~6d、3~6d、2~6d及3~6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但过高浓度LPS则产生抑制效应。提示一定量的细菌内毒素可能有利于皮肤创面愈合,当内毒素过多时将对创面愈合产生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中的作用及一氧化氮(NO)、粉防已碱(Tet)的拮抗效应。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以^3H-脯氨酸掺入量判断细胞胶原合成。结果:ET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随着ET浓度(2.5-100ng/ml)的增加,^3H-TdR掺入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4.0和4.9倍;^3H-脯氨酸掺入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3.1和3.8倍(P<0.01)。用NO供体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itroso-N-acetyl penicillamine,SNAP)50μg/ml单独处理成纤维细胞,对^3H-TdR掺入值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对^3H-脯氨酸掺入值有下调作用;SNAP可拮抗ET-1(25ng/ml)刺激细胞增殖作用(抑制率为22.89%,P<0.05);对ET-1的促胶原合成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Tet在不抑制细胞DNA合成的药物浓度(3μg/ml)即可明显减少瘢痕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值,并能显著降低由ET介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值(抑制率为33.21%,P<0.01)。结论:ET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此效应可部分被SNAP、Tet所阻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诱导培养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探讨其成骨潜能,比较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对其成骨的不同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实验山羊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根据培养液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TNF-α组(加入50U/ml TNF-α)、rhBMP-2组(加入0.1μg/ml rhBMP-2)和TNF—α+rhBMP-2组(加入50U/ml TNF-α+0.1μg/ml rhBMP-2),培养3周观察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在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表型变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成骨指标变化。结果 各实验组培养液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rhBMP-2组和TNF-α+rhBMP-2组细胞趋化性生长明显,矿化结节出现,茜素红染色呈深红色钙阳性反应。各实验组ALP活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与TNF—α+rhBMP-2组成纤维细胞的OC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培养的椎问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有成骨潜能,rhBMP-2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抑制LPS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2只,处死后分离腹腔巨噬细胞,随机分为4组(n=8):A组(阴性对照组);B组LPS(终浓度为1μg/ml)/加入巨噬细胞中;C组LPS(终浓度为1μg/ml)+异丙酚(终浓度为1μg/ml)加入巨噬细胞中;D组LPS(终浓度为1μg/ml)+异丙酚(终浓度为5μg/ml)加入巨噬细胞中。细胞培养12h后。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6、TNF-α的浓度,用RT-PCR方法检测TLR-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相比,B组IL-6、TNF-α和TLR-4m RNA水平均增加,C组IL-6、TLR-4m RNA水平升高(P〈0.01);与B组相比,C组、D组IL-6、TNF-α和TLR-4m RNA水平降低(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通过下调TLR-4m RNA的表达水平,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6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细菌内毒素(LPS)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干扰素(IFN-γ)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正常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分别用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的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刺激,传代至表型稳定(第8代)。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PS刺激后8、24和γ2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IFN-γ含量的变化。阴性对照为DMEM培养基;阳性对照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结果:随着LPS浓度的增加(0.005~0.100μg/ml),各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增加,而IFN-γ的含量降低,呈明显量一效依赖关系,在0.100μg/ml浓度时作用最为明显,TGF-β1、IFN-γ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相近(P〉0.05)。但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0.500μg/ml),这一作用开始下降,当刺激浓度达到(1.000μg/ml)时,则呈相反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LPS刺激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并抑制IFN-γ的分泌,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培养的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瘢痕角质形成的细胞的上清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3H-脯氨酸掺入法、Ⅲ型前胶原放免试剂盒测定不同来源、不同浓茺培养的角度形成细胞上清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正常角质形成细胞上清液,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对细胞内胶原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却抑制细胞内胶原向细胞外分泌。瘢痕角质形成细胞上清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甚至还有促进的趋势,对细胞内外胶原合成、分泌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正常角质形成细胞与瘢痕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物质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羧甲基壳多糖(carboxymethyl-chitosan,CM-CH)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探讨其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噻唑蓝(methylthiazoletrazolium,MTT)测定法和羟脯氨酸比色法(hydroxyproline,HP)测定不同浓度CM-CH作用KFB后对其增殖和上清液中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CM-CH在10、50、100、200μg/ml作用KFB48、72h后,对KFB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200μg/ml作用24、48、72h后,对KFB增殖抑制作用与曲安萘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CH在10、50、100、200μg/ml对KFB作用48h后,能显著抑制该细胞胶原的合成(P〈0.01)。100、200μg/ml CM-CH抑制作用与曲安萘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CH对体外培养的KFB增殖和胶原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提示该物质治疗瘢痕疙瘩具有潜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动力学反应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泌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0.O~12.8mol/L的5-氨基酮戊酸(AI。A)与HaCa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胞内原卟啉IX(PpIX)含量;经632.8nrfl激光照射后测定细胞死亡率。依据细胞死亡率(0%~10%)确定ALA浓度区间(0.0~1.6mmol/L),继而检测该区间内细胞(包括照射组与非照射组)上清液中白介素-1α(IL-1α)、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素一1(ET-1)和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ALA浓度可调控胞内PpIX含量和光动力反应强度,在0.O~1.6mmol/L:区间与细胞死亡率(≤10%)呈线性正相关(rs=0.451,r2=0.606,P〈0.05),且IL—1α、bFGF和TNF-α水平随着ALA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皆P〈0.05),IL-6和ET-1水平则无显著变化(皆P〉0.05)。结论通过增强光动力反应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以提高对某些皮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釉基质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粘附、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消化法培养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及体外划痕法,观察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在不同浓度釉基质蛋白(50、100、150及200μg/ml等浓度的 EbtPs)包被的培养孔表面粘附、增殖及迁移情况,试验各组依次命名为EP1、EP2、EP3、EP4组。结果:①细胞粘附性实验中,EP2、EP3及EP4组在接种细胞4.5h后结果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②细胞增殖实验中,在各时间点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5);③细胞迁移实验中,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btP对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粘附有促进作用,而对其增殖和迁移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Tet-on基因表达系统调控HIF-1α表达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IF-1α表达在体外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调控HePG2细胞HIF-1α的表达,观察细胞凋亡。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实Tet—on基因表达系统反应质粒P^tre-hif-1α构建成功。获得了受强力霉素调控、稳定表达HIF-1α的肝癌细胞。经阿霉素诱导凋亡后,强力霉素终浓度为0μg/ml、0.02μg/ml、0.2μg/ml、1μg/ml、2μg/ml、5μg/ml时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6%、50.9%、38.1%、30.5%、23.9%、18.3%;强力霉素0.02μg/ml、0.2μg/ml、1μg/ml、2μg/ml、5μg/ml处理细胞后,Casepase-3活性分别降低了2.3、5.5、8.7、12.6、18.8倍。RT—PC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强力霉素浓度的增加,HIF-1α表达水平增加,Survivin和Bcl-2基因表达强度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IF-1α基因在体外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凋亡,而且随着HIF-1α表达水平的增加,对肝癌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可能与HIF-1α诱导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及抑制case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对体外培养大鼠kupffer细胞TNF-α、IL-1β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kupffer细胞体外分三组培养,经体外培养48h后,给予外源性内毒素(LPS10μg/m1)刺激,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0.1μmol/L~10μmol/L)分别作用12h,运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各处理组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 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同时给予LPS(10μg/ml)刺激和去甲肾上腺素(1μmol/L及10μmol/L)作用后,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TNF-α和IL-1β蛋白较LPS组显著增高(P〈0.05);TNF-α mRNA表达分别较LPS组增加50.9%(P〈0.05)和59.1%(P〈0.05);IL-1β mRNA较LPS组表达增加53.7%(P〈0.05)和57.8%(P〈0.05)。结论应激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加内毒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TNF-α、IL-1β表达,具有促炎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丹参酮ⅡA对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探讨TSN抗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株NRK/49F,分别以2.5、5.0、10ng/ml CTGF刺激细胞;或先用不同浓度(10^-6、10^-5、10^-4mol/L)TSN预处理再以5ng/ml CTGF刺激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Ⅰ、Ⅳ型胶原含量。结果CTGF在一定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NRK/49F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不同浓度TSN预处理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10^-6mol/LTSN预处理后,细胞增殖和Ⅰ、Ⅳ型胶原合成几乎不受影响;10^-5和10^-4mol/LTSN预处理后,细胞增殖率分别降低31.82%、40.91%,Ⅰ型胶原含量下降36.10%、54.13%,Ⅳ型胶原含量下降29.73%、49.15%。结论TSN抗肾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TGF诱导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喷妥钠对CpG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核因子-kB(NF-kB)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分离hPB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喷妥钠后(0.2~1.0mg/ml),ELISA测定hPBMC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确定硫喷妥钠对CpGDNA刺激细胞分泌TNF-α及IL-6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hPBMC胞核NF—KB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硫喷妥钠(0.2~1.0mg/ml)显著抑制CF)GDNA诱导hPBMC NF—kB P65表达和TNF-α、IL-6释放(P〈0.05或P〈0.01)。提前1~4h给予硫喷妥钠或同时给予硫喷妥钠和CpGDNA(0h),其拮抗CpGDNA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非常显著(P〈0.01),且硫喷妥钠在刺激物CpGDNA给予后1h再加入,也能观察到显著拈抗作用(P<0.05)。结论硫喷妥钠可通过下调CpGDNA诱导hPBMCNF—kB P65表达,从而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白鲜皮提取物拮抗内毒素/脂多糖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白鲜皮提取物2(DPR-2)对内毒素/脂多糖(LPS)的体外拮抗活性。方法 采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定量检测DPR-2对LPS(0.1μg/L)的中和作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DPR-2(0、8、0、16.0、32.0、64.0mg/L)对异硫氰酸荧光素-LPS(FITC-LPS,100.0μg/L)与小鼠单核细胞株RAW264、7结合力的影响,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以上浓度DPR-2对LPS(100.0μg/L)刺激的RAW264.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DPR-2对LPS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P〈0.05或P〈0.01);浓度为32.0、64.0mg/L时可显著抑制FITC-LPS与RAW264.7细胞结合(P〈0.01);对LPS刺激的小鼠RAW264.7细胞TNF-α和IL-6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DPR-2可通过中和LPS的作用阻断与RAW264.7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抑制LPS介导的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owth factor—beta 1,TGF—β1)对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合成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法检测TGF-β1干预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选择UVA照射剂量为15J/cm^2,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剂量即TGF—β1小剂量组(UVA+TGF—β1 0.1ng/ml)、中剂量组(UVA+TGF—β1 1ng/ml)、大剂量组(UVA+TGF—β1 10ng/ml)处理后成纤维细胞清夜中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半定量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UVA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导致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给予不同剂量TGF-β1干预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与UVA照射组比较,明显提高;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增加,成纤维细胞内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TGF-β1可提高UVA照射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增加UVA照射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含量,增强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