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尿潴留的康复,使尿潴留患能自控。方法:(1)对患说明排尿训练的重要性,以取得患的合作;(2)增加膀胱内压与促进膀胱收缩;(3)间隙性导尿。结果:尿潴留患经过康昨训练,能自主控制小便排出,有效率>95%。结论:增加膀胱内压,促进膀胱收缩与间隙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自主控制排尿。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理上按照脊髓损伤平面不同,分别表现为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和逼尿肌-尿道交感神经性括约肌协同失调。中医,特别是针灸对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现采用关元、八髎、阴陵泉、三阴交、曲骨、中极、夹脊穴、秩边等穴位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研究其原因可能为直接或间接刺激了排尿中枢和膀胱周围组织以及进行了某种神经体液调节,但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脊髓损伤且内固定术后伴有尿潴留的患者5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内服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从治疗开始到摆脱留置导尿并彻底拔除导尿管所需的治疗时间、泌尿系感染急性发作次数、彻底拔除导尿管1周后的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疗程短于对照组,泌尿系感染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除尿导管后残余尿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补中益气汤内服,可缩短疗程、减少泌尿系感染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术后伴尿潴留针灸辅助治疗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针刺疗法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症尿潴留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患者脐下以腹部、双下肢内侧膝关节以下皮肤及双侧内侧踝骨上部皮肤,用1寸针灸针针刺腹部气海穴、中极穴、关元穴、水道穴、归来穴,用2寸针灸针针刺双侧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结果:36倒脊髓损伤术后伴尿潴留留置导尿患者均顺利取下导尿管,使患者能够自主排尿,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有效地预防患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身心痛苦,节省住院开支.结论: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术后并发症尿潴留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创伤性小,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5.
江秀英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11):1181-1182
目的 研究探讨对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利用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15例脊髓损伤致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探究分析脊髓损伤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 15例早期均留置Foley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后期6例持续留置尿管间歇开放,9例间歇插管导尿,同时应用物理疗法诱发逼尿肌反射,并训练病人增加腹压协助排尿。恢复自主排尿时问:伤后3个月13例,伤后半年2例;无转泌尿外科继续治疗者。结论 在脊髓损伤所致尿潴留的护理中,只要适时合理地运用导尿技术,正确指导病人给予有效的协助与配合,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电针关元穴对急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穴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重物坠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模型,穴位电针治疗10次,每天1次,治疗结束后行离体逼尿肌最小收缩张力和收缩频率的测定.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逼尿肌最小收缩张力增高,收缩频率减慢(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最小收缩张力明显降低,收缩频率增加(P<0.05).结论 电针关元穴可以降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的最小收缩张力并提高其收缩频率;电针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逼尿肌兴奋性、增加膀胱收缩能力、改善逼尿肌的收缩频率,从而到达膀胱排尿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针刺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脊髓损伤性尿潴留且膀胱残余尿量量≥50 ml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主穴:中脘、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大钟).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 该针刺疗法改善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易于推广,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8.
<正> 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年来,笔者用电针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年龄最大45岁,最小24岁; 初产妇28例,经产妇6例;病程最长1周,最短1d。1.2 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取次髎,配穴取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用1.5寸针灸针刺入所取穴位,有针感后,接上电针仪,虚证用疏密波、实证用连续波、密波,开机后,留针30min。每天1次。1.3 疗效观察 ①疗效标准:痊愈指能自解小便,尿潴留解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10年间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近10年国内外用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19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选取经络以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所选主穴以关元、中极、次、三阴交为最多。结论:以局部解剖结构以及排尿反射神经传导路径为基础采用循经取穴、取用"特定穴"及局部取穴是针灸治疗SCI后尿潴留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脊髓损伤患者因脊髓休克,膀胱逼尿肌不能收缩而导致尿潴留,传统的治疗方法靠长期留置导尿管排尿。长期使用导尿管不利于膀胱功能恢复,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泌尿系感染等。临床上进行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反射,不施行或少施行留置导尿,并指导患者学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术及膀胱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排尿功能有明显改善,1~3M恢复自主排尿,残余尿量〈100 ml,无发生泌尿系感染。结论采用间歇导尿术对改善脊髓损伤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SCI)性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重建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60例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分为A、B2组,A组30例单纯采用无菌间歇导尿的方法治疗。B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间歇导尿的方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各组治疗3~5个疗程。结果 A组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B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结论针刺结合间歇导尿组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的间歇导尿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疗法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患者45例按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按随机数字各表分为两组:完全性损伤针刺组12例,对照组12例,不完全性损伤针刺组11例,对照组1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及间歇性清洁导尿;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及间歇清洁导尿,疗程为20d。治疗前后采用简易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法测出残余尿量;记录患者自主及辅助方式排尿次数,奥昔布宁类药物使用量。结果治疗前后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中的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减少率,自主及辅助方式排尿次数增加率以及奥西布宁类药物使用减少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膀胱容积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究益气活血汤剂联合热敏灸在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SCI后尿潴留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益气活血汤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热敏灸治疗。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排尿情况、膀胱功能、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容量(VH2O)、膀胱顺应(BC)、逼尿肌压力(Pdet)、膀胱压力(Pves)、平均尿流速(Qave)]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0.73%(P<0.05);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功能积分、平均排尿次数、平均漏尿次数、平均尿量、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ves较低,VH2O、Pdet、Qave、BC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率2.50%与对照组5.00%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益气活血汤剂治疗SCI尿潴留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排尿异常症状,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1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电针对17例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受损脊髓节段上、下端督脉经穴及夹脊穴,上肢瘫痪加曲池、外关等穴,下肢瘫痪加髀关、伏兔等穴,二便障碍加膀胱俞、气海等穴,依虚实补泻并加电针,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经2.55±1.53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大、小便控制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果基本治愈3例,显效4例,好转9例,无效1例.经分析不完全性截瘫疗效优于完全性截瘫,多疗程疗效优于单疗程。 相似文献
18.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近年来发病率为(20-40)/百万,其所致的截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伤残,常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其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而中医在这方面却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王津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1):113-114
产后尿潴留中医称之为产后小便不利,是产妇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带来极大影响。我们自1998年起,应用电针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收到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的208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产科病房经阴道分娩之产妇。年龄23~39岁;有8例是经产妇,余均为初产妇;尿潴留最短1天,最长5天;第1产程延长者45例,第2产程延长者40例;有119例行会阴侧切术。诊断标准:产后6小时不能自行排尿,或点滴而出者。1.2治疗方法采用针刺双水道和双三阴交穴位方法。配穴有中极、关元、阴陵泉、气海。选穴后将G6805…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尿潴留的临床选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尿潴留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网、Pubmed从建库至2016年,以针灸疗法为主的脊髓损伤尿潴留临床文献,进行描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尿潴留以电针为主,常结合其他中西医康复疗法。使用频次高的临床常用穴为关元、中极、次髎、三阴交等16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穴相关性最高。有效腧穴聚类群集为下髎、上髎、中髎、次髎,关元、中极、气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膀胱俞,水道、曲骨、命门、会阳。结论 针灸治疗(尤其是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尿潴留在临床日益受到重视。临床治疗和选穴思路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