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mSEPT9)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就诊393例患者资料, 其中原发性肝癌组75例、肝硬化组50例、健康对照组268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探针法检测3组外周血浆mSEPT9表达阳性率, 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同时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的甲胎蛋白阳性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的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有效样本数为367例。肝癌组64例, 肝硬化组42例, 健康对照组261例, 其中获得肝癌病理组织者34例。血浆mSEPT9阳性率在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6.6%(49/64)、35.7%(15/42)、3.8%(10/26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6.017, P <0.001)。肝癌患者血浆mSEPT9检测灵敏度(76.6%)明显优于甲胎蛋白(5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88, P < 0.01)。血浆mSEPT9联合甲胎蛋白检测较其单一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提高(分别为89.7%、特异度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AFP联合AFP-L3%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1208例慢性肝炎患者、1967例肝硬化患者和156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患者血清AFP及AFP-L3%的分布情况,比较AFP、AFP-L3%单独及两者联合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AFP和AFP-L3、AFP-L3%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AUC之间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AFP-L3%及AFP联合诊断肝癌的模型。结果肝癌组AFP和AFP-L3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H值分别为1107. 3、1076. 9,P值均0. 01)。肝癌组AFP-L3%阳性率为30. 9%,显著高于肝硬化(3. 0%)及慢性肝炎组(2. 8%)(χ~2=768. 5,P 0. 01)。肝癌组AFP-L3%水平为3. 3(0~13. 4)%,显著高于肝硬化(0)及慢性肝炎组(0)(H=1034. 1,P 0. 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与AFP-L3水平显著相关(r=0. 91,P 0. 01),但AFP-L3%与AFP则无相关性(r=0. 04,P 0. 05)。在特异度相同的情况下,AFP联合AFP-L3%诊断肝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AFP(26. 6%vs 18. 4%,P 0. 01)或AFPL3%单用(36. 6%vs 30. 9%,P 0. 01)。亚组分析显示,对于AFP≥10μg/L的样本,联合诊断肝癌的AUC显著高于AFP单用(0. 745vs 0. 701,P 0. 01);在肿瘤直径 2 cm或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AFP单用(27. 6%vs 18. 0%,27. 7%vs19. 1%,P值均0. 01)或AFP-L3%单用(37. 0%vs 30. 3%,36. 9%vs 31. 8%,P值均0. 01)。但在肿瘤直径≤2 cm以及非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亚组中,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与单用AFP或AFP-L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 AFP联合AFP-L3%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和肿瘤直径 2 cm肝癌的辅助诊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寡糖链检测(G-Test)试剂盒(荧光毛细管电泳法)辅助诊断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的患者血清样本310例,其中HBV相关HCC(HCC组)1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组)85例,其他脏器恶性肿瘤(其他恶性肿瘤组)5例。检测血清寡糖链组分的相对浓度,计算并分析G-Test试剂盒在临床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与血清AFP进行方法学比较。非正态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使用Dunn’s多重比较,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G-Test与AFP联合诊断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HCC组患者G值[6.46(5.73~7.07)]明显高于肝炎组[3.38(2.85~4.18)]及肝硬化组[3.99(3.13~5.21)]患者(H值分别为107.9、104.2,P值均<0.001)。HCC组患者AFP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患者[0.77(0.45~1.77)log10 ng/ml vs 0.58(0.41~0.89)log10 ng/ml,H=33.65,P=0.025]。G-Test的灵敏度83.53%,特异度为74.29%,总体符合率为79.36%,阳性预测值79.78%,阴性预测值78.79%。G-Test与AFP单独诊断的AUC分别为0.846与0.611,G-Test的AUC明显高于AFP(Z=5.795,P<0.001),G-Test联合AFP诊断的AUC为0.870,明显优于G-Test(Z=2.523,P=0.012)与AFP(Z=6.943,P<0.001)单独诊断效能。HCC早期与中晚期组间G-Test检出率均高于AFP>400 ng/ml检出率(χ2值分别为26.441、38.379,P值均<0.001)。AFP分别以<20、<200、<400 ng/ml为阴性临界值,G-Test在AFP阴性的HCC患者中检出率分别为86.24%、85.93%、85.31%。结论G-Tes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具有辅助诊断HCC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AFP诊断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9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77例(肝硬化组),两组患者均有基线TAP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检测值,比较各组TAP及AFP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并计算其AUC值,并对肝癌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TAP水平变化和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相较于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TAP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计算TAP及AFP单独检测及AFP或TAP,AFP和TAP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其AUC值,AFP、TAP联合检测其特异度及AUC(0.765)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手术治疗前,肝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AFP及TAP水平明显更低,患者术后1周TAP变化水平较AFP变化水平更具有诊断价值,依靠术后1个月的TAP水平作为评估指标,相较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肝癌患者,部分缓解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TAP的应用效果较好,干扰因素少,潜在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PIVKA-Ⅱ、AFP和AFP异质体(AFP-L3)的优化组合对肝细胞癌(HCC)筛查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7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118例HCC患者和76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血清,分别检测PIVKA-Ⅱ、AFP和AFP-L3水平。比较各指标及其不同组合对HCC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PIVKA-Ⅱ、AFP及AFP-L3筛查HCC的效能,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HCC组PIVKA-Ⅱ、AFP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Z值分别为7. 80、3. 80,P值均0. 001)。HCC组中PIVKA-Ⅱ、AFP、AFP-L3阳性比例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χ2值分别为153. 36、83. 97、168. 82,P值均0. 001)。PIVKA-Ⅱ和AFP阳性率在H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 6%vs 67. 8%,χ2=0. 02,P 0. 05),但在肝炎肝硬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 5%vs 51. 3%,χ2=23. 37,P 0. 001)。PIVKA-Ⅱ和AFP-L3阳性率在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 6%vs 35. 6%,χ2=25. 83,P 0. 001),但在肝炎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 5%vs 9. 2%,χ2=1. 01,P 0. 05)。AFP和AFP-L3阳性率在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 8%vs 35. 6%,χ2=24. 50,P 0. 001),在肝炎肝硬化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1. 3%vs 9. 2%,χ2=31. 92,P 0. 001)。PIVKA-Ⅱ筛查H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32,显著高于AFP的0. 662 (P 0. 01)和AFP-L3的0. 656(P 0. 01)。以PIVKA-Ⅱ 40 m AU/ml、AFP 10 ng/ml和AFP-L3 10%作为各自提示HCC可能的阳性界值,在ROC曲线中,PIVKA-Ⅱ和AFP的敏感度均为67. 8%,高于AFP-L3的55%。PIVKA-Ⅱ的特异度为85. 5%,高于AFP的48. 7%和AFP-L3的60%。PIVKA-Ⅱ、AFP和AFP-L3均阳性时,对HCC的筛查敏感度仅为29. 7%,但特异度提高至98. 7%。PIVKA-Ⅱ+AFP联合筛查HCC的敏感度为55. 9%,特异度为90. 8%。PIVKA-Ⅱ+AFP-L3联合筛查HCC的敏感度为30. 5%,特异度为98. 7%; AFP+AFP-L3联合筛查HCC的敏感度为34. 7%,特异度为93. 4%。结论在除外抗凝剂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血清PIVKA-Ⅱ单项升高对HCC的筛查价值显著优于AFP或AFP-L3单项升高。PIVKA-Ⅱ或AFP任一指标升高可显著提高对HCC的筛查敏感度,PIVKA-Ⅱ、AFP和AFP-L3三者或两两同时升高可显著提高对HCC的筛查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FP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和早期筛查中的最佳阈值。方法收集2007年-2017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门诊和健康体检确诊的2212例HCC和1998例非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FP水平。将AFP水平划分为10~20μg/L、21~65μg/L、66~110μg/L、111~155μg/L、156~200μg/L、201~250μg/L、251~300μg/L、301~350μg/L、351~400μg/L、 400μg/L 10个阈值。比较各阈值、B超以及二者联合诊断HCC的联合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测定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AFP阈值201~250μg/L组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1. 370 1),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 896 4)。AFP 20μg/L联合B超诊断肝癌的敏感度最高(95. 35%),诊断优势比为26. 13。结论临床诊断HCC的AFP最佳阈值为200μg/L。应用AFP检测联合B超检查对HCC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可以将AFP20μg/L作为阳性指标,结合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密切随访和跟踪检查,减少筛查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缩短肝癌筛查间隔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细胞癌(HCC)检出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探索针对这一HCC高危人群的适宜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消化中心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10例,按其筛查时间分为间隔3个月筛查组(A组)78例和间隔6个月筛查组(B组)232例。筛查项目为血清AFP及B超,随访5年,对期间检出的HCC患者继续随访至终点(死亡或2016年12月31日)。比较2组患者HCC的检出情况和预后。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310例患者至随访5年结束累积检出HCC 73例,A组21例,B组52例;A组中巴塞罗那肝癌分期中属于早期(A期)者占66.7%(14/21),显著高于B组的15.4%(8/52)(χ~2=18.685,P0.001)。A组行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76.2%vs 36.5%,χ~2=9.424,P=0.002)。对检出的HCC癌患者继续随访至终点时,患者累积生存时间:A组为(66.4±8.0)个月,显著高于B组(38.1±4.5)个月(t=4.295,P=0.038);累积生存率:A组为71.4%(15/21),B组为46.2%(24/52),A组显著高于B组(χ~2=3.840,P=0.043)。结论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间隔3个月进行筛查可提高HCC早期检出率,使其获得更多可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L3(alpha-fetoprotein heterogeneity L3,AFP-L3)对早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CH)患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45例,早期PLC患者7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AFP及AFP-L3%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LC组患者AFP-L3%为(19.70±13.47)%,显著高于肝硬化组[(9.57±5.28)%]与慢性肝炎组[(7.85±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61,P=0.001)。在所有患者中,AFP 20 ng/ml诊断早期PL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1%(49/73)、62.3%(48/77)、62.8%(49/78)和66.7%(48/72);AFP-L3% 10%诊断早期PL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6%(53/73)、83.1%(64/77)、80.3%(53/66)和76.2%(64/84),AFP-L3%诊断早期PLC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4.390,P=0.028、0.047)。结论AFP-L3%诊断早期PLC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AFP,对早期PL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6,(12)
目的评价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高表达对肝细胞癌(HCC)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HCC、31例肝硬化患者,基线时收集外周血及肝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C3、GP73的表达量,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肝组织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ROC曲线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HCC组GPC3、GP73测量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GPC3诊断HCC的截断值9.3μg/L,ROC曲线下面积(AUC)=0.956,灵敏度为89.74%,特异度为96.77%,阳性预测值为97.2%,阴性预测值为88.2%,阳性似然比(+LR)27.82,阴性似然比(-LR)0.11;GP73诊断HCC的截断值77.68 ng/mL,AUC=0.937,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83.87%,阳性预测值为87.8%,阴性预测值为89.7%,+LR:5.72,-LR:0.092。结论 GPC3、GP73在HCC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且灵敏度显著优于常规AFP,GPC3、GP73的特异度与常规AFP相近,因此GPC3、GP73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较好、可靠的HCC无创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评价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在无症状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并行定量FIT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的53 319例体检者, 其中定量FIT阳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阳性组, 定量FIT阴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分析定量FIT参与率、阳性率。以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包括无明显异常, 非息肉性病变, 息肉样病变[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 以及结直肠癌, 分析定量FIT阳性与阴性组的各类病变检出率, 受检者的定量FIT测定值, 以及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评估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效能。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完成定量FIT检测51 420例, 总参与率为96.44%(51 420/53 319), 定量FIT阳性2 483例(4.8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AFP异质体L3(AFP-L3)在HBV相关早期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效能及最佳截断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首次诊断且尚未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HCC组)共1 080例(其中中国肝癌分期Ⅰa~Ⅱa期肝癌620例),3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293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LC组)为对照组,分析AFP和AFP-L3%筛查HBV相关早期HCC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等。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结果 HCC组AFP、AFP-L3%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和LC组(H分别为542.479、418.974,P值均<0.001)。在早期HCC中,AFP和AFP-L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7 ng/mL和5%,AFP单用时AUC最高,为0.81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9%、85.1%;联合使用AFP-L3%与单用AFP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肿瘤相关物质(TSGF)、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收集PHC患者100例(PHC组)、良性肝病患者100例(良性肝病组)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的血清样品.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生物化学比色定量法检测AFP、TSGF和CEA含量, 并进行比较.结果:PHC治疗组的AFP+TSGF+CE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5%, 高于单纯AFP检测阳性率(70%)、TSGF检测阳性率(61%)和CEA检测阳性率(57%), 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单项指标检测PHC阳性率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FP+TSGF+CEA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与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PHC患者AFP、TSGF、CEA血清水平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检测AFP、TSGF和CEA三项指标,可提高PHC尤其是AFP阴性的PHC诊断率, 对肝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对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AFP阳性HCC和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临床确诊的24例AFP阴性HCC、48例AFP阳性HCC和76例肝血管瘤患者,对3组病灶分别进行常规超声、CEUS和TIC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的CEUS表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TIC指标。结果 AFP阴性HCC与血管瘤的动脉期和实质期有统计学差异(χ2=39.4,P=0.001;χ2=78.9,P=0.001),AFP阳性HCC与血管瘤的动脉期和实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01;χ2=89.7,P=0.001),AFP阴性HCC、AFP阳性HCC动脉期和实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85;χ2=0.22,P=0.643);AFP阴性HCC、AFP阳性HCC和肝血管瘤峰值时间(TP)分别是(27.52±4.11)、(28.28±4.09)和(50.42±5.32)s,峰值强度(peak)分别是(49.52±4.31)%、(50.20±4.37)%和(47.83±4.29)%,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1527.20±80.37)%s、(1725.08±78.46)%s和(1613.44±76.37)%s,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是(78.71±3.26)、(79.21±3.32)和(79.86±3.10)s,3组间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8.63,P=0.001),3组间peak值、AUC和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45、0.645、0.860,P值均0.05)。其中AFP阴性HCC与血管瘤组间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FP阳性HCC与血管瘤组间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FP阴性HCC与AFP阳性HC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表现和TP可鉴别诊断AFP阴性HCC(或AFP阳性HCC)和肝血管瘤,两者联合可提高肝脏良恶性病灶诊断价值,同时提高AFP阴性HCC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17,(2)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检测21例PHC患者(肝癌组)和22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血清中的DCP、AFP、AFU,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PHC组血清DCP、AFP的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AFU的含量与良性肝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中,AFP400 ng/mL组AFU阳性率(55.6%)与≤400 ng/mL组(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P阳性率(100%)与≤400 ng/mL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在肝癌组-良性肝病组中,AUC(DCP)AUC(AFP)AUC(AFU),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值均高于3项单一血清标志物的AUC值。结论 PHC组中DCP、AFP的浓度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DCP、AFP及AFU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PHC的诊断效能,3项联合检测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诊断筛查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选择54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分析PCT、CRP、PCT+CRP筛查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析影响脓毒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的PCT、CRP、WBC、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PCT联合CRP筛查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2.6%、84.4%、87.7%、90.5%、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具有较高的PCT、CRP水平,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鉴定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药耐药菌定植与感染,指导临床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322例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及VAP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黏膜活检和定量培养,分析结果。结果从322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分离多药耐药菌11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其他多药耐药菌分别为42、28、23、12、3和5株。不同性别定植组和感染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9,P=0.909 7);不同年龄定植组和感染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3 5,P=0.006 0)。感染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定植组患者时间长(t=46.981,P=0.000);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定植组患者时间长(t=40.101,P=0.000);感染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定植组患者评分高(t=10.837,P=0.000)。230例定植组患者VAP发生率46.09%(106/230);92例感染组患者VAP发生率为31.52%(2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57,P=0.0167)。黏膜活检的特异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41%、100.00%、100.00%和67.71%;定量培养的特异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960%、82.270%、90.450%和100.000%;两者合用的特异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44%、100.00%、100.00%和69.14%。结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药耐药菌分布以鲍曼不动杆菌常见,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几率更高。APACHEⅡ评分、VAP发生情况对鉴别多药耐药菌定植与感染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黏膜活检和定量培养合用对感染和定植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 选取我院血液净化科146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制人口学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简易体能测量表(SPPB)评估躯体功能, 简易五项评分问卷(SARC-F)作为肌少症快速筛查的工具,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焦虑、抑郁的筛选检查。采用FRAIL衰弱量表进行衰弱评估, 根据不同衰弱评分分成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 并分析衰弱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4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 无衰弱组33例(22.6%), 衰弱前期组86例(58.9%), 衰弱组27例(18.5%),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衰弱分组在性别(χ2=6.220, P=0.045)、年龄(F=5.197, P=0.007)、体型(χ2=31.927, P<0.001)、SARC-F分(χ2=24.283, P<0.001)、SPPB(χ2=26.773,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衰弱组中肌少症高危患者3例(9.4%), 衰弱前期组中肌少症高危13例(40.6%), 衰弱期组中肌少症高危患者16例(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ruScreen(TS)系统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76例妇产科就诊患者,其中126例行TS筛查,350例行超薄细胞学检测(TCT)筛查,两组均行阴道镜病理活检,通过对比两组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病理符合率,从而验证TS在宫颈疾病中的筛查价值。结果 TS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81%、70.45%,TCT组分别为62.69%、60.87%,TS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TCT组(P均<0.05);TS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病理符合率分别为84.52%、84.52%、26.19%、80.95%,TCT组分别为90.46%、91.10%、37.31%、85.14%,TS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病理符合率均低于TCT组(P均<0.05)。TS检查、TCT检查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分别为0.58、0.62,二者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一般。结论 相较于TCT,TS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抗体、痰涂片与痰培养联合检测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门诊收治的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15例,最终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12例(肺结核组),非结核病患者303例(非结核组)。715例患者均行T-SPOT.TB检测、结核抗体检测及痰涂片、痰培养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4种方法单独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 肺结核组患者中,T-SPOT.TB阳性检出率为83.7%(345/412);非结核组患者中,T-SPOT.TB阳性检出率为20.8%(63/303);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3,P=0.000)。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3.7%(345/412)、79.2%(240/303)、84.6%(345/408)、78.2%(240/307)、81.8%[(345+240)/715];4种方法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3.7%(386/412)、50.8%(154/303)、72.1%(386/535)、85.6%(154/180)、75.5%[(386+154)/715]。T-SPOT.TB检测、结核抗体检测及痰涂片、痰培养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575、0.593、0.715,四项联合检测的AUC为0.894。结论 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较好,T-SPOT.TB检测联合结核抗体、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的敏感度、AUC较高,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行肝癌切除术的HBs Ag阳性和HBs Ag阴性/抗-HBc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1月行肝癌切除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其中HBs Ag阳性患者43例,HBs 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癌栓、肝硬化情况等临床特点。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参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HBs Ag阳性组和HBs Ag阴性/抗-HBc阳性组发病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77±12.93)岁vs(54.28±9.89)岁,t=-1.031,P0.05];两组患者发现胆管细胞癌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vs 16.7%,χ2=2.24,P0.05);两组患者发现肝硬化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8%vs 44.4%,χ2=1.746,P0.05);两组间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38±7869)ng/ml vs(3577±9628)ng/ml,t=0.026,P0.05];两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5,P0.05);两组脉管癌栓比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4.9%vs 22.2%,χ2=0.949,P0.05)。结论行肝癌切除术的HBs Ag阴性/抗-HBc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发病年龄及疾病的发展与HBs Ag阳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可能,HBs Ag阴转仍需监测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