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种植修复体的穿龈轮廓是指其在种植体肩台到龈缘之间的跨黏膜区域的外形轮廓。对穿龈轮廓的合理设计有助于使种植修复体获得类似天然牙的美学效果,与邻牙的软组织轮廓相适应,并在维护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长期健康,减少生物学与美学并发症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影响种植体穿龈轮廓设计的考量因素及穿龈轮廓对种植体周组织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中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的设计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振杰  蔡苗  郝鹏杰 《口腔医学》2022,42(5):476-480
获得理想粉色美学效果是美学区实现成功种植治疗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前牙美学区种植后为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临床中可通过临时修复体引导软组织塑形来实现。由于种植体周围组织与天然牙周组织存在明显差异,修复体穿龈轮廓的形状和尺寸将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美学、健康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当设计不当时,穿龈轮廓将影响该区域的血液供应、疾病的检测和专业维护措施的实施,从而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体积的损失和疾病的发生。透彻地了解种植修复体周围组织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修复体穿龈外形设计原则有助于修复医生通过修复体对软组织进行可预测的管理和塑形来实现种植体周围组织稳定的美学、功能和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以修复为导向的上前牙美学区数字化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方法通过口内数字化光学扫描印模,结合CBCT扫描,CAD/CAM技术虚拟植入种植体、设计个性化钛基台穿龈形态及临时修复体,并生成种植手术导板及临时牙,辅助完成微创手术。结果本技术达到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效果。即刻修复临时牙冠能够在病人第二次就诊手术后即刻完成,最终实现保存软组织轮廓的美学种植修复。结论种植应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以往工作流程,使美学种植修复更加简单、高效、精确。  相似文献   

4.
美学区种植修复时,准确转移修复体穿龈轮廓至终印模对实现最终美学效果至关重要。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的个性化印模已广泛应用,然而连续多牙种植修复的个性化印模相对复杂。本文列举了美学区多单位种植修复的个性化印模方法。通过对比初印模缺失或具备两种临床情况,提出推荐分次印模分别转移种植体位置与复制穿龈轮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在美学区种植病例中的应用,评价其在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周一定软、硬组织缺损的病例,二期手术时将缺损区域腭侧的带蒂结缔组织瓣翻转到唇侧的组织袋内,同时保存腭侧的薄层黏膜瓣封闭供区,并结合个性化临时修复体进行牙龈塑形。术后连续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2例的软、硬组织缺损区域均得到唇侧和(或)垂直向的软组织增量,在术后8至12周软组织结构已经稳定,形成角化黏膜,获得了理想的萌出形态,最终修复体具有美学的穿龈轮廓。讨论:由于受到腭侧解剖结构的制约,实际操作中制取厚度均匀的腭侧带蒂结缔组织瓣具有一定难度。结论:对于美学区种植体周一定软、硬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可以得到成功矫正。该技术重建了天然软组织形态,使美学区种植修复体获得了自然协调的穿龈轮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美学区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软组织增量技术在薄龈生物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例薄龈生物型患者,上颌中切牙或侧切牙无法保留,进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4个月后进行软组织移植,再过3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统计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唇侧骨板厚度、种植修复体与邻牙唇侧牙龈的协调性和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 在观察期内,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整合,存留率100%。CBCT测量,3例种植体唇侧骨板厚度大于1.5 mm,9例大于2 mm。10例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位置与邻牙协调无差异,2例轻度差异;全部12例种植修复体与邻牙牙龈颜色质地协调无差异。患者主观满意度VAS平均值为95。结论 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软组织增量是针对薄龈生物型患者美学区种植的有效技术,能减少美学并发症,获得稳定的美学效果以及很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前牙修复后常因修复体龈边缘暴露而影响最终美学效果,如何规避此问题是口腔医生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牙龈生物型、牙周组织状况、修复体龈边缘位置、排龈技术与排龈线及暂时修复体制作等几个方面,探讨前牙美学修复中如何有效地规避修复体龈边缘暴露,以提高前牙修复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的单牙缺失区引导的再生骨对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美学的影响.方法 对53例单牙缺失伴有不同程度牙槽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同期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行骨引导再生术(GBR),观察引导再生骨的形成情况.在修复即刻、修复后3、6个月时,对种植体顶骨缘吸收和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龈缘水平、牙龈质地、龈乳头结构和龈缘出血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引导的再生骨充满骨缺损,骨质良好.在修复后6个月,4例出现种植体顶边缘骨吸收超过1个螺纹,与骨缺损类型无关.随功能负重时间延长,种植修复体牙龈美学效果改善明显,但牙龈形态和龈乳头结构不完整在骨缺损较大病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型骨缺损病例.结论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充足的引导再生骨是维持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正常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应用分置式可测量种植导板引导的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修复牙外伤所致的12—22牙缺失。术前根据咬合记录,在exoCAD软件中设计上部目标修复体空间轮廓位置,再通过口内和锥形束CT图像实测获得12—22牙位点近远中向、唇腭向和𬌗龈向分别在软硬组织水平的空间数据,在Bluesky Plan 4软件中设计比选4个正确种植位点,确认后设计并通过三维打印制作基于三向位置数值的可测量种植导板。术中使用3组可测量种植导板结合测量尺实测依次完成定点、半钻预备及轴向核查、全程预备及三向位置核查和种植体植入,之后再次实测核查种植位点。术后通过转移导板即刻戴入基于目标修复体空间和原天然牙穿龈形态设计、并于术前切削完成的临时修复体。经术后对比测量,种植入口点平均线性偏差为(0.57±0.17)mm,种植止点平均线性偏差为(0.82±0.27)mm,各植体平均角度偏差为(1.86±0.89)°,实现了12—22牙位点种植体的精准植入与同期的即刻修复。  相似文献   

10.
<正>涉及上颌前牙区的复杂牙列缺损病例的修复效果应兼顾美学与功能。在美学方面要考虑修复体的形状、颜色、牙龈丰满度和笑线位置等,在功能方面要去除修复体的咬合干扰,为患者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平衡牙合。本文报道了1例上颌前牙区伴骨缺损的复杂咬合重建病例,由于首选的种植治疗方案无法实施,在采用传统固定义齿修复治疗过程中,利用数字化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复制临时义齿的舌侧外形,用活动义龈修饰唇侧软硬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美学区牙根折断且薄龈表型的单颗牙微创拔牙骨增量后,同期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对1例美学区薄龈表型患者术前以修复为导向设计种植方案,微创拔牙后,植入骨水平种植体,骨增量后临时修复体即刻修复,11个月后完成最终永久修复.随访36个月后,发现种植体周形成良好骨结合,负荷后种植体边缘骨稳定,龈缘高度与对侧同名牙协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的单牙缺失区引导的再生骨对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美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53例单牙缺失伴有不同程度牙槽骨缺损的病人进行标准牙种植手术,同期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行骨引导再生术,观察骨愈合和引导再生骨的形成情况.在修复即刻、修复后半年和1年时,对种植体顶骨缘吸收和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形态、龈缘水平、牙龈质地、龈乳头结构和龈缘出血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引导的再生骨充满骨缺损,骨质良好.在修复后1年,4例出现种植体顶边缘骨吸收超过1个螺纹,与骨缺损类型无关.随功能负重时间延长,种植修复体牙龈美学效果改善明显,但牙龈形态和龈乳头结构不完整在骨缺损较大病例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型骨缺损病例.结论: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充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充足的引导再生骨是维持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正常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数字化技术辅助下的种植修复治疗不仅能提高种植体植入的准确度,而且能实现微创、修复导向的治疗目标,保证最终修复体的美学、功能效果。本文将对数字化导板在前牙区、后牙区和无牙颌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种植导板改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评估下颌前牙区数字化即刻修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例下颌2~4颗切牙无法保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术前进行系统牙周序列治疗,拍摄锥体束CT (cone-bean CT,CBCT),应用coDiagnostiX软件设计拟植入的种植体三维位置,术前数字化打印手术导板同时预成临时修复体,在导板引导下种植手术,共植入34颗种植体,术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达到35 N·cm,且ISQ值>65,将预成的临时修复体口内直接法PICK-UP,共完成61颗即刻修复,戴入当日根尖片确认基台完全就位,愈合期内完成定期复查及口腔卫生指导,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后12个月评价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修复体与邻牙牙龈协调性、种植体唇侧骨壁变化及患者美学满意度。结果:观察期12个月内,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为100%,34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未见显著变化,55颗修复体唇侧龈缘位置与相邻天然牙协调性良好,6颗修复体轻度差异。56颗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牙龈颜色质地协调无差异,5颗轻度差异,患者美学视学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满意度评分平...  相似文献   

15.
对于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而言,准确地选择植入位点和植入角度非常重要。前牙区连续缺牙时需先考虑种植牙位,根据美学设计,确定每个牙位上修复体在牙弓中占据的空间,并以此确定种植位点。理想种植位点的三维要求包括:近远中向位置在缺牙间隙正中或在满足安全距离的前提下略偏远中;唇腭向位置偏腭侧,最理想的位置为舌隆突;垂直向高度为理想龈缘顶点的根方3~4 mm;理想的种植体长轴应与修复体长轴平行、整体偏向腭侧、从修复体舌隆突穿出、位于修复体切端舌侧。种植体植入位点的三维设计是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设计中需首先考虑的关键点,不能轻易妥协和改变;而正确的植入角度可令整个治疗策略和治疗操作过程更清晰、简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LB种植系统在前牙缺失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对86例前牙缺失的病人共植入BLB种植体169枚.术后4个月修复,并分别于修复后0,6,12个月由患者与随访医生对修复体的外形、颜色、牙龈形态、色泽、丰满度、龈缘曲线、牙间乳头高度、修复体与邻牙的协调性八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86例患者,修复后0,6,12个月满意度分别为92.6%、94.9%和95%.结论:BLB种植系统操作简单,基台可调磨,应用于前牙区修复可以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和谐、迷人的微笑是口腔美学治疗追求的目标,发生于上颌前部牙弓美学区的唇齿龈关系不调及粉白美学缺陷都可能影响整体的微笑美学效果。牙齿被动萌出不足导致的露龈笑是常见的微笑美学缺陷之一,美学区牙冠延长术可以行之有效地重建牙龈外形;而上颌美学区牙周表型偏薄,如伴有唇侧软组织轮廓塌陷,不仅损害粉色美学效果,也增加了发生根面透色、牙龈退缩等并发症的风险。如何重建牙龈外形、改善唇齿龈关系,同时恢复协调的软组织轮廓,改善牙周表型,是临床粉色美学治疗的难点。本文展示了1例上前牙美学区露龈笑伴有唇侧软组织轮廓塌陷的美学分析及临床诊治过程,详细介绍了美学区牙冠延长术同期实施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的手术过程,联合冠修复重建协调的粉白美学,并采用数字化模型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评价,最终获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LB种植系统在前牙缺失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对86例前牙缺失的病人共植入BLB种植体169枚,术后4个月修复,并分别于修复后0,6,12个月由患者与随访医生对修复体的外形、颜色、牙龈形态、色泽、丰满度、龈缘曲线、牙间乳头高度、修复体与邻牙的协调性八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86例患者,修复后0,6,12个月满意度分别为92.6%、94.9%和95%。结论:BLB种植系统操作简单,基台可调磨,应用于前牙区修复可以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特别是美学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技巧及美学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例共18颗无法保存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Xi ve或Repl ace种植体共18枚,均于48小时内完成临时固定修复,4~6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种植永久修复后追踪观察12~36个月,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统计种植义齿存留率、牙龈乳头充盈指数以及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唇侧牙龈的协调性、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在观察期内18枚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未见病理性骨吸收,存留率为100%;18枚种植修复体周围共34个牙龈乳头充盈指数均为2到3度,其中24个(70.6%)为3度;15枚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位置与相邻天然牙协调无差异,3枚轻度差异;16枚种植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牙龈颜色质地协调无差异,2枚轻度差异。患者主观满意度VAS值平均达91.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正确的手术技巧对无法保存的上前牙进行微创拔除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特别是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周毅  李梦雪 《口腔医学》2021,41(10):865-871
植体周炎直接影响种植治疗的长期成功。种植修复体的穿龈部分材料、形态和基台-种植体适合性,龈上修复体的外形和清洁通道的设计以及修复体固位方式等均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的菌斑控制,从而影响植体周炎的发生。通过合适的上部修复设计可减少或预防植体周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