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麻黄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水灌木草麻黄或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本品辛微苦、温,故能入肺、膀胱经,它在临床上的主要功能介绍如下。1 发汗解表 由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紧等,属表实证。麻黄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即除。此时应用麻黄汤,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麻黄为君药,能发越人体之阳气,如果单用麻黄发汗还不行,要解卫气之邪,结合用温经散寒、透营卫的桂枝为臣药,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之功,因此麻黄得桂枝、一发…  相似文献   

2.
1 麻黄发越阳气麻黄为辛温解表的峻药 ,有开腠理、透毛窍、宣肺气、利膀胱之功 ,一般多用于外感风寒之表实、肺气壅滞之咳喘及水肿兼表证等 ,如阳和汤即由熟地、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药物组成 ,具有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精血不足 ,阴寒凝滞而致阴疽流注、附骨疽、鹤膝风等证。为什么在温经散寒的方剂中使用麻黄呢 ?虽有“熟地得麻黄而不腻 ,麻黄得熟地而不表”之说 ,但尚不够精确 ,因为它没有从量上加以说明。麻黄虽为发汗峻剂 ,在配伍大量益精补血药时 ,其发汗作用受到抑制 ,其功效也由发汗解表…  相似文献   

3.
麻黄在痛证治疗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黄一药,运用十分广泛,然而多取之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或哮喘等病症.麻黄性辛苦而温,归肺膀胱经,其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凑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不仅可以用于表证,里证也可用之.  相似文献   

4.
产后身痛多因产妇产后气血亏虚,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或瘀血阻滞经络,阳气亏损,经脉痹阻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腰膝、关节疼痛或全身酸痛等证候。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治疗作用。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为调节人体阳气重要交通枢纽;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相交,对手足三阳经有统领协调的作用,有助于脏腑之间的沟通。艾灸督脉可激发其经气,以奏回阳、扶阳、补阳、壮阳之功。产后身痛施以督脉艾灸具有振奋阳气,扶阳补气,温经散寒,通痹止痛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分析产后身痛的发病机理,探讨督脉艾灸治疗产后身痛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麻黄味辛,轻清上扬,宣通畅达营卫、发越阳气,仲景常用于治疗风寒束表、卫阳郁闭、阳郁于内之证,因此后世医家多将其归为辛温解表峻剂,或认为麻黄为虎狼之药,致使其临床应用受限。通过引入中医通法理论,系统阐释麻黄功用,以麻黄药性为基础,分析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应用麻黄的规律,结合后世医家的阐发,发现麻黄具有通清窍、通营卫、通三焦、通阳气、通瘀痹、消癥瘕、通气机之功用。具体言之,通清窍包括通利九窍、开窍醒神;通营卫包括发汗解表、宣通腠理;通三焦包括宣通上焦、升降中焦、开阖下焦;通阳气包括宣通心阳、宣振肾阳、通阳复脉、疏通郁阳;通瘀痹包括通瘀和治痹;通气机包括振奋气机和疏肝解郁。麻黄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诸多病证,通法理论为拓宽麻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药麻黄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黄E.IntermediaSchrenket C.A.Mey的草质茎.目的 讨论中药麻黄的应用研究进展.结论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善能开宣肺气,疏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每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静之功,如麻黄汤.  相似文献   

7.
浅谈《伤寒论》水饮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师关于水饮病的证治,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痰饮病两篇有较为详尽论述,《伤寒论》中虽未见系统论述,但其中有不少条文论及水饮为患之病证及治疗,似有探究必要,现分析如下。1水饮为病的成因水液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任何原因引起以上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能导致气不化水,水停为饮。考《伤寒论》所载水饮病之成因不外以下3个方面。1.1误治即由外感病误治造成,如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乃发汗损伤心之阳气,致肾中之寒水欲冲逆向上;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乃吐下之后,脾胃阳气受损而…  相似文献   

8.
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中医"虚劳"范畴,病位在五脏六腑,病机为五脏气化失常,阳气不振是关键。该病与中医体质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显示该病的常见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阳虚质。足太阳膀胱经为十二经脉的核心,与五脏六腑相通,具有通行阳气的作用的。背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在背腰部的腧穴,是脏腑之气的出入所在。根据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位病机、足太阳膀胱经及背俞穴的功能,结合艾灸的温补作用,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提出了在两侧膀胱经用隔药铺姜艾灸的方法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因该治疗方法能同时激发五脏六腑之气,调整五脏六腑之功能故称为脏腑灸,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明显,并且舒适度及治疗间隔上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麻黄、麻黄根——系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等的草质茎及根。麻黄是发汗、平喘、利水药,用于治疗感冒风寒、表实无汗、咳嗽气喘和风水浮肿等病;麻黄根是止汗药,专治体虚自汗、盗汗之证。 枸杞、地骨皮——系茄科植物拘杞或宁夏构杞的成熟果实及根皮。拘杞为滋肾、润肺、补肝、明目药,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暗、遗精等病;地骨皮是清热凉血药,用于治疗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等病。  相似文献   

10.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性温,现代《中药学》教材,多认为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证[1].  相似文献   

11.
麻黄新用6例     
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实证喘咳、水肿、麻疹不透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麻黄除了教科书上的临床应用范围外,还有新的特殊用法,很多疾病通过麻黄为主药配伍后,收到良好效果。如腰椎病、颈性眩晕、皮肤瘙痒、尿潴留、荨麻疹、急性结膜炎等。  相似文献   

12.
麻黄新用6例     
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实证喘咳、水肿、麻疹不透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麻黄除了教科书上的临床应用范围外,还有新的特殊用法,很多疾病通过麻黄为主药配伍后,收到良好效果。如腰椎病、颈性眩晕、皮肤瘙痒、尿潴留、荨麻疹、急性结膜炎等。  相似文献   

13.
逯晓琪  何永生 《中医学报》2019,34(2):263-265
阴阳者,万物对立统一之根本。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脏受损,精气内伤,脏腑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虚阳上扰清窍。阴阳失衡为本病之根本,外邪、季节、昼夜等外界环境变化,脏腑阴损阳亢、气机不畅;因五脏生克相关,气血津液的变化以及风、火、痰、瘀等实邪均可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致肾性高血压。治疗上,应以调整阴阳盛衰合以去邪为主。肾性高血压以肾损为先,多脏同时受累,兼以邪气扰乱气机,故应以调节发病之始脏——肾的阴阳平衡为要,滋肝肾之阴,潜肝之阳,祛除实邪,最终达到机体之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14.
<正>麻黄与麻黄根麻黄与麻黄根均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麻黄为草质茎,麻黄根为其根及根茎。麻黄又名龙沙、卑相,每年8耀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辛苦,入肺、膀胱经。据测定,其含有生物碱,其中90豫为麻黄碱,其次为伪麻黄碱及微量的甲基麻黄碱等,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  相似文献   

15.
“阴阳盛虚汗下法”始见于《难经·五十八难》,“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后世医家对此理解执见不一。两者皆为外感疾病中的危重病证,文章提及从脉象把握“阴阳盛虚汗下法”更易于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即阳虚阴盛脉见浮取小弱或难以触及,沉取应指明显或推筋至骨方得,此时阴寒凝盛而阳虚不能透达,人体气机入多出少,治当温阳发汗,使阳气得助,阴邪得散,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之类;阳盛阴虚脉见浮取应指明显,沉取柔弱或难以动指,此时阳热炽盛而阴津竭乏,人体气机出多入少,治当滋阴攻下,折其阳热,急保阴津,如增液承气汤之类。  相似文献   

16.
麻黄始载于<本经>,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商品因来源分为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三种,均为统装.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相似文献   

17.
桂枝一药 ,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应用较多 ,其用途各异 ,运用之灵 ,用法之妙 ,给我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本文就其在《伤寒论》中与其他药物相伍时临床应用浅析如下 :1 桂枝与麻黄相伍1.1 解表发汗 ,祛除外邪 主治外感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苔白、脉浮之证 ,如麻黄汤以麻黄发汗 ,桂枝解肌 ,共同达解表发汗、祛除外邪之目的 ;兼表证轻者以微发其汗 ,故减轻麻黄用量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葛根汤。1.2 通阳散寒 ,发越水气 主治表寒阴郁、水邪停聚而致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水气内停者 ,如大青龙汤以桂枝通…  相似文献   

18.
自拟麻黄散临床应用体会刘桂芬(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医室北京100029)关键词:自拟麻黄散;发汗;外感风寒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剂,但因其为发汗峻剂,医者常畏其药力峻猛而较少应用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遵仲景之法而变通其方,自拟以麻黄为主...  相似文献   

19.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等功效。能发汗解肌、去营中寒邪、卫中风热、通九窍、开毛孔。中医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发热、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实证;也用于风寒外束及水肿而兼有表证的治疗。近年来经药理研究证实,麻黄具有抗菌、消炎、升压、兴奋α和β肾上腺能受体而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而呈现升高血压等新的功效。1.小儿肺炎麻黄1~4克,半夏3~10克,甘草5~10克。随证加减:发热加柴胡5~10克;低热加地骨皮5~10克;咳重者加桑白皮5~10克;哮喘加地龙5~10克;痰多者加紫菀3~…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期,由医圣张仲景所著,其所载方药至今大部分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被尊称为"经方"。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症。《伤寒杂病论》中对麻黄应用甚广,其中《伤寒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金匮要略》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8首,除去重复的葛根汤、大小青龙汤3首,《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达28首之多,且应用出神入化,配伍严谨灵活,应用于临床均有很好的疗效。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