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盆腔脏器脱垂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经会阴超声检测2组治疗前后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厚度、尿道倾斜角、肛提肌尿道间隙(LUG)、盆隔裂孔面积(LHS),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 (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 (PFDI-20)评估2组盆底功能状态,采用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影响问卷(PISQ-12)评估2组性生活质量。结果:2组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尿道倾斜角、LUG均无明显改变(P 0.05)。2组治疗后静息状态下肛提肌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5),LHS较均治疗前缩小(P 0.05);观察组治疗后静息状态下肛提肌厚度大于对照组(P 0.05),LHS小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厚度、尿道倾斜角均明显增大(P 0.05),LUG、LHS均明显减小(P 0.05);观察组治疗后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厚度、尿道倾斜角均大于对照组(P 0.05),LUG、LHS均小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PFIQ-7、PFDI-20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PISQ-12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PFIQ-7、PFDI-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有效促进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贾唯娜  罗娇娇  李锋之 《新中医》2020,52(11):66-68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接受针灸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32例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参照组,2组均接受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比2组各项超声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观察组行针灸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尿道倾斜角、宫颈与耻骨联合下缘间距离、肛提肌尿道间隙明显更小,尿道旋转角、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下降距离、宫颈下降距离及盆膈裂孔面积明显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各指标及盆底器官脱垂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后,采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可直观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清晰描述盆底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Kegel训练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8例子宫脱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观察组采用腹针联合Kegel训练,对照组采用Kegel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静息状态、缩肛动作以及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周长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和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短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 PFDI-20)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9%)高于对照组(84.8%)(P<0.05)。治疗2个月后以及治疗后,两组静息状态、缩肛动作以及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周长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以及治疗后,两组PFDI-20各量表评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子宫脱垂的治疗中,相比较于单一使用Kegel训练,腹针联合Kegel训练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加快症状的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会阴二维、实时三维联合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所致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FPFD所致便秘的9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FPFD无便秘患者9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静息状态与Valsalva动作下的会阴二维、实时三维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直角与肛提肌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组患者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纵轴、横轴与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会阴二维、实时三维联合超声可以观察FPFD所致便秘患者的前、中及后盆腔影像学的改变,定量检测肛直角、肛提肌厚度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对FPFD所致便秘的分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素芝  赵清莎 《新中医》2021,53(5):32-35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盆底超声的影响。方法:选取77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给予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2组术后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对患者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2组膀胱颈移动度、静息状态和瓦氏运动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静息状态、瓦氏运动状态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脱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超声检查前腔室结构的改变。方法:对104例产后6~8周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例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记为疾病组;剩余56例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记为健康组。所有对象均实施盆底超声检查,观察疾病组前腔室结构变化,对比两组盆底超声检查静息状态下逼尿肌厚度、膀胱颈位置、膀胱后角差异,最大Valsalva动作时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差异。结果:二维超声检查显示疾病组盆腔脏器向后下方移动,部分患者膀胱颈移动度增大,尿道内口漏斗样改变,膀胱下缘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下;疾病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逼尿肌厚度、膀胱后角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最大Valsalva动作时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超声检查出现明显改变,可根据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改变评价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会阴超声检查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改变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来我院产科门诊的产妇120例,按照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各60例,另选取健康未孕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会阴超声检查,比较在静息状态和瓦氏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BND)、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肛提肌裂孔周长的变化。结果:在静息时,自然分娩组BND、肛提肌裂孔面积和周长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剖宫产组(P 0.05),剖宫产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瓦氏动作时,自然分娩组BND、肛提肌裂孔面积和周长大于对照组和剖宫产组,剖宫产组以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会阴超声检查能够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其中自然分娩影响最大,其可以及早防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对于产后肌力恢复情况的评价。方法:收集2019年3-8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后是否接受盆底肌力恢复锻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产后进行盆底肌力恢复治疗,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分别于产后6、10周通过盆底超声对肌力的恢复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产后6周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于产后10周的肛提肌厚度增加,且肛提肌弹性、盆膈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及膀胱尿道后角均减小,而与对照组相比较,产后10周观察组的肛提肌厚度增加量及肛提肌弹性、盆膈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及膀胱尿道后角减小量变化均更加明显,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盆底超声检查能够对产妇产后肌力恢复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操作无创、简便。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对多次妊娠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 期间于郑州颐和医院妇产科复查的产后 42 d 的产妇 99 例,按产次不同进行分组,初产妇 46 例为 Ⅰ 组,经产妇 53 例 为 Ⅱ 组,另选取同期于郑州颐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未育女性 50 例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 测量在平静状态下以及 Valsalva 动作时,三组研究对象的膀胱尿道后角的角度和盆膈裂孔的面积以及膀胱颈移动度 情况。 结果:平静状态下以及 Valsalva 动作时,Ⅰ 组、Ⅱ 组孕妇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盆膈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 且 Ⅱ 组均大于 Ⅰ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Ⅰ 组、Ⅱ 组孕妇的膀胱颈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且 Ⅱ 组均 大于 Ⅰ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妊娠可损伤膀胱尿道等盆底结构和周围支持结构,影响盆底 功能,多次妊娠分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仿生物理治疗联合补中益气丸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行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补中益气丸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统计2组手术前、术后3个月、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观察2组盆底肌肉肌力及肌电位、肛提肌裂孔和阴道顶端脱垂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降低,漏尿量明显减少,肌力及肌电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肛提肌裂孔内结构完整紧凑,肛提肌裂孔面积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组肛提肌面积缩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治疗组C点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仿生物理治疗联合补中益气丸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延缓阴道顶端下移,维持阴道紧缩度,且改善盆底功能受损效果更持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自然分娩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采用经阴道四维超声成像诊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自然分娩、经阴道四维超声成像诊断发现PFD患者4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PFD的正常产妇4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四维超声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产妇静息状态盆底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Valsalva动作状态下,观察组产妇左侧肛提肌厚度、右侧肛提肌厚度均小于对照组,肛提肌裂孔长度、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四维超声可对产后PFD进行早期诊断,对临床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盆底超声对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收治的120例女性受检者(其中自然分娩产妇40例,剖腹产产妇40例及健康未育者4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为Ⅰ组、Ⅱ组及Ⅲ组,均实施二维盆腔超声对其盆底功能进行检查,经检查后对三组受检者盆底参数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在静息状态下Ⅰ组及Ⅱ组受检者尿道旋转度比Ⅲ组受检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及Ⅱ组受检者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膀胱到耻骨联合下缘比Ⅲ组受检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与Ⅱ组受检者比较,Ⅰ组受检者尿道旋转度比Ⅱ组受检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受检者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比Ⅱ组受检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受检者膀胱到耻骨联合下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Ⅰ组及Ⅱ组受检者Valsalva运动下肛提肌最大面积、膀胱下降程度及宫颈下降程度比Ⅲ组受检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受检者肛提肌最大面积、膀胱下降程度比Ⅱ组受检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及Ⅱ组受检者宫颈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Ⅰ组受检者漏斗及直肠膨出发生率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超声检查能够清晰的显示前盆腔的解剖结构,并能实时动态观察前盆腔的情况,对膀胱膨出的患者做出诊断和分型,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是诊断前盆腔功能障碍简单、有效、便捷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热敏灸联合补中益气颗粒治疗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9月—2021年6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52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各26例。对照组口服补中益气颗粒并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腰腹部热敏灸治疗(隔日1次),2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盆底三维彩超指标(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ICIQ-SF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热敏灸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均<0.05),且热敏灸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23/24),对照组为80.00%(20/25),热敏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有关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康复治疗FPF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自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使用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21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1,95%CI(1.15,1.27),P<0.00001]。盆底肌力[MD阴道收缩肌电值=7.49,95%CI(5.20,9.77),P<0.00001;MD阴道收缩持续时间=2.77,95%CI(2.14,3.40),P<0.00001;MD阴道动态压力=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应用三维超声评估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9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采取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治疗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产后12周肛提肌裂孔面积数值、肛提肌厚度指数、膀胱颈移动数值、膀胱后角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产后12周膀胱膨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女性采取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盆底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补中益气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阴道肌电压、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最大阴道内压、宫颈口距处女膜缘距离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 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适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结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虚弱型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盆底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与次全切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非子宫脱垂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4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93例行子宫全切术,B组51例行子宫次全切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功能;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评估患者性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A组阴道顶端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5)。A组性高潮、性满意度及阴道润滑度评分低于B组(P均0.05),而性欲、性唤起及性交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A组性欲、性高潮、阴道润滑度、性满意度评分低于B组(P均0.05),而性唤起、性交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次全切术患者比子宫全切术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性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盆底松弛综合征所致顽固性便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治疗组34例采用STARR术结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STARR术.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41.2%,显效率为38.2%;对照组痊愈率为25.0%,显效率为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STARR术结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超声评价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盆底肌肉锻炼综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将80例女性SU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外科医师采用腹腔镜阴道前壁悬吊术治疗,治疗组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配合肌肉锻炼。比较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不同状态下各参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缩肛动作时,治疗组膀胱颈活动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尿道后角度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alsalva动作下变化最明显。结论:超声能有效评价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盆底肌肉锻炼综合治疗SUI的疗效,并能得到较为准确的量化数值,为临床进一步诊断SUI、治疗SUI与评价其疗效提供影像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院足月顺产分娩的初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对初产妇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盆膈裂孔的各项参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盆膈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均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有利于初产妇产后盆膈裂孔的回缩,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