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基于双气相扫描的CT肺功能成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肺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11日于本院住院并治愈出院的93例普通型和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在出院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肺功能检查及CT肺功能成像扫描,并根据临床肺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及定量CT肺功能对COVID-19肺功能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且具有完整动态胸部HRCT资料的COVID-19患者,复查间隔时间48 h~14天.分析HRCT基本表现及CT-肺功能成像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均于发病3天内接受H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MR(C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 1 mapping)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心肌损伤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6月COVID-19患者康复出院3个月后接受CMR检查的15例患者(9例普通型、6例重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及短期影像学变化.方法 搜集64例COVID-19住院患者行高分辨率CT(HRCT)动态观察,所有患者均在发病5天内就诊,患者在发病时、入院后、出院前均行CT检查,每例患者最少检查3次,最多检查7次,第一次CT检查时间至最后一次检查时间间隔13 ~ 30天.结果 ...  相似文献   

5.
【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人数与日俱增,形势十分严峻。我院作为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之一,在承担收治COVID-19患者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其他疾病的医疗救治。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爆发期正值冬春季节,也是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高发时期,而该类疾病属于急诊范畴,需快速诊断及治疗,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因此,为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在保证正常医疗救治工作的前提下,对于那些急需行CT增强检查的COVID-19患者,既要建立起高效的急诊患者“绿色通道”,又要做好COVID-19患者CT增强检查的流程及防护管理。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COVID-19相关防控法规及我院实际情况,以1例在我院行急诊CTA检查的COVID-19患者为例,介绍COVID-19患者的CT增强检查流程及防护管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相关急性脑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VID-19合并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9例患者均行胸部和头颅CT检查,其中1例行MRI检查.所有患者COVID-19鼻咽拭子核酸和血清特异性抗体均为阳性.记录患者发生急性脑损伤最近时间点的超敏反应C蛋白、血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毒核酸检查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CT影像表现及CT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CT评分与临床资料间的关系.结果 高分辨率CT(HRCT)上,12例(70.6%...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不同时期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COVID-19患者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将80例患者按临床分型分为普通组(普通型患者35例)与重症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45例),搜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病后首次、病变达高峰期时、出院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肺部影像演变规律及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3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51例治愈出院COVID-19患者的资料,比较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住院天数、有无基础疾病)和CT影像学资料(入院时、住院时、出院时病灶的范围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短期复查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23例COVID-19患者初诊及短期复查的影像资料及临床特征,总结短期影像表现规律.结果 23例COVID-19患者,初诊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19例、咳嗽15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22例,淋巴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0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和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58例)、重型(36例)和危重型(9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CT特征参数包括病灶分布、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数目、密度、肺炎病灶占整肺百分比和肺外表现。不同临床分型的CT特征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年龄、从发病到CT检查时间及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临床表现方面,危重型COVID-19患者更常见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65岁。58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有49例(84%)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25/36, 69%)及危重型(6/9, 67%)COVID-19患者的咳嗽发生率高于普通型(20/58, 34%)。所有危重型患者存在呼吸困难。CT表现中,普通型COVID-19表现为双肺(41/58, 71%)、多发(40/58, 69%)、磨玻璃(31/58, 52%)或混合型(25/58, 43%)、斑片(56/58, 97%)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均表现为双肺病灶,重型COVID-19以多发(34/36, 96%)、斑片(33/36, 92%)、混合密度灶(26/36, 72%)为主;9例危重型COVID-19病灶均为大于3 cm的多发混合密度病灶。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的百分比:普通型(12.5%±6.1%)明显低于重型(25.9%±10.7%)及危重型(47.2%±19.2%) COVID-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重型COVID-19也显著低于危重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胸部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不仅能早期诊断,还能对其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出院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患者的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2020年1月21日至4月28日在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治愈的8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对5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的患者的肺部HRCT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在88例达到出院标准的COVID-19患者中...  相似文献   

13.
建立方舱医院可有效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的压力,利于及时收治轻型和普通型病人。CT检查在COVID-19病人的发现、病情监测及出院评估上起到重要作用,而移动方舱CT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其投放使用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快速解决相关病人大流量影像检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就疫情期间关于方舱CT的检查流程及防控策略做一简单介绍,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相(吸气相与呼气相)CT空气潴留征及病灶范围半定量评分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重症及血气指标异常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无锡市定点收治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并住院治疗的非重症COVID-19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低剂量双相CT检查且在病程中按时...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特征评估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转归情况的价值。方法:搜集入院时为普通型COVID-19的患者158例,根据入院后2~7天内是否发展为重症肺炎分为普通型组和转重症组;记录其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以及胸部CT表现。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普通型COVID-19转重症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列线图预测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预后。结果:淋巴细胞计数减少(P=0.032)、病灶累及右肺中叶(P=0.020)、病灶累及肺叶数(P=0.021)以及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P=0.013)是影响普通型COVID-19转重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拟合度为0.85,提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性较好。结论:胸部CT的特征表现对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分型的转变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列线图可以方便地预测出每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转为重症肺炎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以肺部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接触及粪口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湖北省的COVID-19患者比较集中且数量大,而核酸检测阳性率仅为30%~50%,且有一定滞后性。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将CT诊断纳入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CT扫描则成为COVID-19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CT技师也成为继发热门诊、感染科和ICU后最危险的一线群体。本文总结了本科室实施的一系列CT检查技术、工作流程和感染防控措施,旨在为广大影像同行制定管控策略提供参考,降低CT技师院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征象联合影像组学模型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其他病毒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云南省15家医院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为病毒性肺炎并接受胸部CT扫描的181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毒类型分为COVID-19组(89例)和非COV...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部CT定量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及肺损伤严重程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COVID-19确诊的438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临床分型为普通型146例、重型247例、危重型45例。使用人工智能(AI)...  相似文献   

19.
孙黎  李广明  史珊  杨学东 《放射学实践》2020,(11):1369-1374
【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结构化报告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疑似COVID-19患者胸部CT及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共纳入253例患者,阳性组203名,阴性组50名。对胸部CT进行诊断分型,并记录CT征象。以模式1(CT诊断分型)、模式2(CT诊断分型+CT征象)、模式3(CT诊断分型+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三种模式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三种模型诊断准确性。结果: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三种模式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5.6%、96.0%和95.2%,特异度分别为34.0%、48.9%和32.7%,符合率分别为83.4%、87.0%、82.2%,AUC为0.768、0.895和0.812。结论:COVID-19胸部CT结构化报告能较为准确地诊断COVID-19肺炎,敏感度较高,但缺乏特异度,结合CT征象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特别是提高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定量测量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动态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3月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9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动态影像资料。依据最终诊断,99例患者分为普通型(36例)、重型(3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