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微创治疗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预防术后继续出血。方法 2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治疗,对其中68例发生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继续出血组)与162例未发生微创术后继续出血(无继续出血组)患者发病时间、血压、首次血肿抽吸量、出血部位及血肿形状以及手术前后躁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术后继续出血的因素。结果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组患者发病时间多在6 h内(61.76%),24 h后继续出血较少(8.82%),与无继续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术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无继续出血组(t=2.73、3.20,P〈0.05);首次血肿抽吸量显著多于无继续出血组(t=2.91,P〈0.05);继续出血组患者出血部位多在基底节区(42.65%)、丘脑(29.41%)和壳核(27.94%),不规则血肿更易发生继续出血(χ^2=11.83,P〈0.01);手术前后躁动者易发生继续出血(χ^2=24.37,P〈0.01)。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继续出血与6 h内发病,高血压,首次血肿抽吸量过大,基底节区、丘脑和壳核出血,不规则血肿,以及患者躁动有关,应给予相应应对措施,降低术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与内科治疗及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2年大连市中心医院内科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167例,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病例153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病例186例。比较病人发病后1个月末的死亡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再出血率。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及内科组在发病1个月末死亡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死亡率低于其余2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比较颅内感染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30~50 mL的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及内科治疗相比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急性期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可能更适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随机盲选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昏迷程度,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血肿彻底清除率、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和再出血率,比较2组患者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彻底清除率、GCS及GOS评分高于对照组[(54.17%vs 22.92%)、(13.69±1.03)分vs (10.11±2.39)分、(4.02±0.53)分vs (3.25±0.49)分],再出血率、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系统(GOS)评估预后。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彻底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26/3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13%(17/3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少峰  王宝华  王中 《河北医学》2016,(12):2034-2036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3×3cm)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30)常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 n=30)行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残留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及NIH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残留率、再出血率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但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月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卒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与内科治疗及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2年大连市中心医院内科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167例,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病例153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病例186例。比较病人发病后1个月末的死亡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再出血率。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及内科组在发病1个月末死亡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死亡率低于其余2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比较颅内感染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30~50 mL的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及内科治疗相比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急性期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可能更适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有存  潘凯  韦侨 《吉林医学》2013,34(13):2411-24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及术后颅内压的变化关系。方法:对6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CT复查分为血肿清除组和再出血组,对两组颅内压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颅内压在第3、5天时最高,血肿清除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再出血组。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血肿清除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再出血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MIPD)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老年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治疗,B组接受MIPD联合rt-PA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时的血肿体积、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 B组术后1 d时的血肿体积大于A组(P<0.05),但两组术后7 d时的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A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时GOS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 MIPD联合rt-PA治疗老年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颅手术,患者预后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入住的8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采用神经内镜硬通道技术治疗,4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骨窗组相比,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更长、血肿清除率更高、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更低、短期预后更佳(P<0.05).在术中出血量和其他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硬通道技术可以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炉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率更优,不良率更低,分别为32.5%、12.5%,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0、7.394,P<0.05),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之间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意义(χ~2=2.321、1.531,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发生率更低,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2、9.431,P<0.05)。结论:微创手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发症较少,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8-61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为内镜组,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价。结果 (1)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 h 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显示,内镜组GOS预后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相对简单,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24 h GCS评分更好,术后6个月GOS评分更好,说明该方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抽吸力量大小与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的关系,探索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最佳抽吸力量。方法 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组80例,抽吸力<2 N,对照组80例,抽吸力>3 N。对两组初次手术治疗后1 d内再出血发生率及预后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发生再出血8例,发生率10%,经积极治疗后死亡4例,死亡率5%。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7例,发生率21.2%,经积极治疗后死亡10例,死亡率12.5%。治疗组术后早期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中抽出血肿时抽吸力<2 N,再出血发生率低,并明显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肖宗健 《微创医学》2011,6(3):232-233
目的对比微创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0.0%(3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轻肺部感染1例,无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3例消化道出血,其中2例患者死于脑疝,1例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微创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确切、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但相对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MIPHD)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SWC)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探讨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2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MIPHD组(n=150)与SWC组(n=132),比较MIPHD组与SWC组的临床疗效;将1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者纳入再出血组,270例未再出血者纳入未再出血组,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MIPHD组与SWC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4.00%vs 4.55%)及预后优良率(62.00%vs 54.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的时间与术后再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2组(n=42)。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和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越性,今后可将其作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为10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效果优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全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优劣。方法对10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分别进行完全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辅助微创手术,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后清醒时间及GC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和再出血率显著低于显微手术组,而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和ADL评分显著高于显微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神经内镜比显微镜辅助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清除血肿更彻底、止血更可靠,具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锁孔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壳核出血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月四川省绵阳市404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0岁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观察组62例采用锁孔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术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 d、14 d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炎性因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颅内水肿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瘫痪肢体恢复早、意识恢复快、ICU留置时间短(t=5.117、3.953、4.294、5.872,P=0.001、0.003、0.002、0.000)。术后2组患者CRP、TNF-α、IL-6表达均较术前降低(对照组F=61.030、75.686、39.125,P均=0.000;观察组F=64.684、51.150、126.189,P均=0.000),但观察组术后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及颅内、肺部、尿路感染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GOSⅣ级明显优于对照组(χ~2=3.972,P=0.036)。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锁孔入路血肿清除术临床疗效及预后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