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清学抗体水平与胃镜下胃溃疡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经胃镜活检确诊为胃溃疡的患者228例,其中良性胃溃疡180例,恶性胃溃疡48例,入组对象均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空泡毒素A(VacA)及鞭毛蛋白抗体水平,分析Hp感染相关血清学抗体水平与胃镜下胃溃疡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恶性胃溃疡组Hp阳性率及Ⅰ型Hp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胃溃疡组(P0.05)。与良性胃溃疡组比较,恶性胃溃疡组血清CagA、UreA、UreB、VacA及鞭毛蛋白抗体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CagA在胃溃疡面积2.0cm2、重度黏膜炎性反应、重度炎性反应活动性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P0.05),UreA、UreB、VacA及鞭毛蛋白抗体在胃溃疡面积2.0cm2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胃溃疡面积≤2.0cm~2患者(P0.05)。结论胃溃疡的发生及病情进展与Hp多种毒力因子共同作用有关,通过测定Hp血清学抗体有助于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分型及临床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抗体组分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印记法检测73例ITP患者和51例对照者的血清HP抗体组分: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128、CagA116、CagA110、空泡毒素蛋白A(VacA)95、VacA91、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结果ITP组患者14C-UBT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两组HP抗体组分CagA110、VacA9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3.51、12.49,P均〈0.05);而两组CagA128、CagA116、VacA95、UreA、Ure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65、3.41、1.59、0.63、3.37,P均〉0.05)。结论HP抗体组分CagA110、VacA91与ITP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印记法检测64例ITP患者和59例对照者的血清H.pylori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蛋白A(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并对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抗H.pylori治疗,另一组、CagA-和VacA-以及H.pylori阴性患者组未作抗H.pylor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结果ITP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H.pylori阳性患者CagA+和/或VacA+型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经H.pylori根治后血小板计数较CagA+和/或VacA+阳性未根治组升高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TP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而且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其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人中Hp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细胞空泡毒素(VacA)抗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比例,并评估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窦粘膜炎症程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Hp感染者病人体内的CagA、VacA抗体。结果 73%的Hp感染者病人中出现CagA抗体,61%Hp感染者病人中出现VacA抗体。CagA抗体和VacA抗体在各疾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性溃疡三类病人中,具CagA和VacA双阳性的比例较CagA和VacA双阴性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窦萎缩病变在CagA和VacA双阳性的病人中比CagA和VacA双阴性的病人严重(P<0.05)。结论 具有高毒力因子(CagA和VacA)的Hp是胃肠疾病病人感染的常见菌株,具有CagA和VacA的Hp可能在诱导胃粘膜发展到萎缩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作为特异性指标来判断胃十二指肠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和血清CagA抗体与VacA表达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镇反应法(PCR)测定由62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胃窦粘膜分离获得Hp菌株;用酶免疫技术测定患者血清HpCagA抗体;用Hela细胞培养法测定Hp菌株VacA活性。结果:cagA基因阳性和阴性Hp菌株表达VacA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33.33%(P>0.05);血清Cag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感染Hp菌株体外产生VacA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2.11%(P>0.05)。结论:HpcagA基因和血清CagA抗体与VacA表达之间无相互依赖关系,vacA基因是一个独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相关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CagA抗体检测阳性与所患疾病类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研究的对象包括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320例胃肠道相关疾病患者和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0例,共520例。采用蛋白质印迹(WB)法和”C-尿素呼气试验对520例上述人群进行HP感染的检测,采用WB检测CagA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0例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0.9%(195/320)和55%(110/200),WB检测H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19/320)和61.0%(122/320)。2种方法检测HP感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和健康体检者HP感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胃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Cag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3.1%、66.7%、51.3%、70.0%、21.5%;不同胃相关疾病患者CagA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胃肠道相关疾病患者Cag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O.05)。结论CagA是HP分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感染的HP大多数为CagA阳性菌株,抗体阳性较阴性者更易放生严重的组织炎症和损伤,同胃肠道相关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及其不同抗原成分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及其不同抗原成分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9例冠心病患者的HP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及其抗体组分,同时调查其血脂情况。结果 209例中HP阳性(HP抗体阳性组) 152例,HP阴性(HP抗体阴性组) 57例,两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均无显著差异(均为P>0. 05)。HP抗体组分分析显示:HP抗体具有抗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蛋白A(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等不同的抗体组分;统计结果显示:CagA、VacA、Urea、UreB等抗体组分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TC、TG、HDL C及LDL C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均为P>0. 05)。结论 HP及其不同抗原成分对冠心病患者的脂代谢并无影响,HP感染引起冠心病发病的机制可能并非通过影响血脂代谢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以及其相关因素,为幽门螺杆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乳胶法检测16812例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结果总阳性率为26.14%,其中男女性别间、不同年龄段及陕西三大地域间幽门螺杆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陕西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因素与性别、年龄及地域有关,在高发人群、地域中应引起重视,加强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的脑梗死患者,7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单克隆抗体蛋白芯片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3种Hp抗体,比较两组抗体的阳性率及菌株分型的差异,分析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子。结果 CI组血清中的CagA、Ure、VaeA抗体的阳性率和Hp的感染率分别为:46.1%、88.2%、48.0%、88.2%,对照组相应的阳性率为:18.1%、43.1%、19.4%和43.1%,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中CI组90例Hp感染者菌株分型比例为:Ⅰ型33.3%、Ⅱ型26.7%、中间型加.0%,2对照组32例Hp感染者菌株分型比例为:Ⅰ型15.6%、Ⅱ型53.1%、中间型31.3%,两组的菌株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子之一,Ⅰ型Hp感染者比Ⅱ型Hp感染者患CI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0例RA患者(RA组);20例确诊为非RA自身免疫痛患者(非RA患者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RF、Anti—CCP、ANA、抗ds—DNA、抗ENA抗体。R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Anti—CCP采用化学发光微粒予免疫检测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1.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55%、And—CCP的阳性率为80%、ANA阳性率分别为65.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5.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非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20.0%、Anti—CCP的阳性率为5.0%、ANA阳性率分别为60.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30.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A患者中RF、AInj—CCP阳性率较高.五者的联合捡测可提高捡出率.对RA病情的鉴别诊断及发展和疗效的观察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自身免疫性抗体在不同类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61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已型肝炎患者3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损伤者23例)、56例健康体检者体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①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非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52.4%、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为24.3%、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12.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率为21.7%;②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病例组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其滴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④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结论]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诊断、鉴别、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其他肝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ith(Sm)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四种自身抗体单项及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56例SLE患者,10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抗dsDNA抗体;以免疫印迹法测定抗S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AnuA。结果56例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中: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阳性率分别为:91.0%、44.6%、35.7%、64.3%;特异性分别为:70.9%,100%,98.7%,98.1%。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三者中,任何一项检测结果阴性时,其他两种自身抗体均出现一定阳性率,并以AnuA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阴性时阳性检出率最高,达51.6%和61.1%。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3.9%。结论在检测的四种自身抗体中以ANA敏感性最高,其他三种特异性均可达97%以上,除AnuA敏感性稍高,其他两项检测值均低于50%。三者联合检测可较大程度提高SLE检测阳性率,并且特异性也与单独检测差异无显著性,且三者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人群的HP分型情况及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 利用免疫印迹法判断HP感染类型.结果 在HP感染人群中以Ⅰ型HP现症感染为主,其中男68例,女29例,共97例,占感染人群59.8%.在可溶性幽门螺杆菌抗原(S-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A(VacA)、尿素酶B(UreB)、鞭毛蛋白(FLA)、尿素酶A(UreA)6项检测带中,阳性阴性组合模式有20多种,最常见的以HPⅠ型现症感染模式多见,男性感染HP情况大于女性(P<0.05).结论 在玉溪市HP感染阳性患者中以Ⅰ型HP现症感染多见,占HP抗体阳性59.8%.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HP抗原抗体检测出现20多种组合模式中,常见模式中的男性感染明显高于女性(P<0.05).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抗原抗体检测模式发生变化,根据一些抗体检测变化可预测胃病的严重程度,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胃黏膜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具有不同程度上消化道症状的112例患儿,其中,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CG) 67例,消化性溃疡(PU) 45例,过免疫印迹法检测患儿血清的CagA及VacA抗体,并观察其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112例中,CagA、Vac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82.14%和86.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A、VacA抗体在CG中检出率分别为79.10%和83.58%,在PU中检出率分别为86.67%和91.11%,CagA、VacA抗体在PU、CG中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12例Hp感染患儿中,Ⅰ型菌占80.36%,Ⅱ型菌占11.61%,中间型占8.03%,各型菌株在CG、PU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0例Ⅰ型菌株,感染引起胃黏膜中重度炎症占92.22%,轻度炎症占7.78%,而13例Ⅱ型菌株,9例中间型菌株感染引起胃黏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23.08%及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agA及VacA与CG、PU的发病有关,但不能作为判断CG、PU的依据,当儿童Ⅰ型菌株Hp感染时,对胃黏膜破坏最大,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和血清CagA抗体与VacA表达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测定由62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胃罕粘膜分离获得Hp菌株:用酶免疫技术测定患者血清HpCagA抗体;用Hela细胞培养法测定Hp菌株VacA活性。结果:cagA基因阳性和阴性Hp菌株表达VacA阳必班组分别为40.00%和33.33%(P>0.05);血清Cag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感染Hp菌株体外产生VacA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2.11%(P>0.05)。结论:HpcagA基因和血清CagA抗体与VacA表达之间无相互依赖关系,vacA基因是一个独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透明带抗体(AZPAb)、抗滋养层细胞膜抗体(TAAb)、抗 HCG 抗体检测在原发性性不孕不育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13840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血清中 AsAb、AcAb、EMAb、AOAb、ZP-Ab、TAAb、抗 HCG 抗体,同时与健康组作对比研究。结果不孕不育组 AsAb、AcAb、EMAb、AOAb、AZPAb、TAAb、抗 HCG 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9.17%、1.5%、3%、1.4%、0.4%、0.4%、0.2%,健康组 AsAb、AcAb、EMAb、AO-Ab、AZPAb、TAAb、抗 HCG 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0.2%、0.1%、0.1%、0%、0%、0%;两组结果中,AsAb、AcAb、EMAb、AOAb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AZPAb、TAAb、抗 HCG 抗体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sAb、AcAb、EMAb、AOAb 是引起女性原发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免疫因素,不孕不育者应进行免疫性抗体的检测,而 AZPAb、TAAb、抗 HCG 抗体在原发性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中不是重要的免疫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实验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病例的血清CagA抗体,以及实验组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结果 实验组CagA抗体阳性率78.57%(4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18/60),实验组CagA抗体阳性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CagA抗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抗体谱芯片在临床筛查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谱芯片,对临床病人进行筛查诊断。[方法]运用蛋白质芯片,检测临床160例病人幽门螺杆菌(HP)的多种血清学标志。[结果]在同-张蛋白芯片上,检测出HP的多种血清学标志,包括抗-CagA、抗-VaeA、抗-Ure、抗-HSP60、抗-RdxA抗体;总抗体谱中检出阳性率达63.1%,其分布是以抗Ure和抗CagA抗体最高,分别为52.5%、38.1%。[结论]蛋白质芯片可以应用在临床幽门螺杆菌抗体谱的检测,能够筛查出不同的抗体类型,为临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诊断预后等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幽门螺旋杆菌中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与糜烂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56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糜烂性胃炎组,5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慢性胃炎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进行抗体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及VacA和CagA抗体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慢性胃炎192例和十二指肠溃疡87例患者血清Hp进行检测分析,对Hp阳性的136例慢性胃炎和7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VacA、CagA抗体检测。结果:慢性胃炎192例中检测出Hp阳性136例,阳性率为70.8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阳性率为86.21%。在211例Hp阳性者中VacA、CagA抗体检测出阳性率为52.60%,而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提示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